二十四节气教案通用8篇

时间:
Trick
分享
下载本文

写教案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课堂互动,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制定完善的教案可以帮助教师合理安排教学时间,以下是好美篇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二十四节气教案通用8篇,供大家参考。

二十四节气教案通用8篇

二十四节气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感受小雪的寒冷。

2.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3.使幼儿进一步了解小雪节气。

活动准备

课件准备:《小雪节气》的故事音频及图片

活动内容:

一、由来

“小雪”是反映天气现象的节令。“小雪”时值阳历11月下半月,农历十月下半月。雪小,地面上又无积雪,这正是“小雪”这个节气的原本之意。古籍《群芳谱》中说:“小雪气寒而将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这就是说,到“小雪”节由于天气寒冷,降水形式由雨变为雪,但此时由于“地寒未甚”故雪下得次数少,雪量还不大,所以称为小雪。因此,小雪表示降雪的起始时间和程度,小雪和雨水、谷雨等节气一样,都是直接反映降水的节气。

二、意义

小雪节气中说的“小雪”与日常天气预报所说的“小雪”意义不同,小雪节气是一个气候概念,它代表的是小雪节气期间的气候特征;而天气预报中的小雪是指降雪强度较小的雪。雪是寒冷天气的产物。气象学上把下雪时水平能见距离等于或大于1000米,地面积雪深度在3厘米以下,24小时降雪量在0.1-2.4毫米之间的降雪称为“小雪”。

三、注意

注意润燥

1、适当开窗通风,以保持室内的空气流通和湿度,远离干燥和流感。

2、对有晨练习惯的老年人来说,最好将锻炼安排在日出后或者午后。

多吃含叶酸的`蔬果抗抑郁

1、要保持愉悦心态,可以经常参加一些户外活动以增强体质,多晒太阳。

2、要常食菠菜、猕猴桃、牡蛎、橘子、黄豆

二十四节气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学习听音乐做雪花飘的动作。

2、学习走跑交替,并会听信号做相应的动作。

3、鼓励幼儿进行纸的多种玩法,体验游戏与创造的乐趣。

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1、在教室里布置好“雪花挂饰”。

2、废报纸折好若干。

3、录音机及磁带(快慢不同的音乐)。

活动过程:

(一)激发幼儿对雪花的兴趣

提问:

(1)冬爷爷给我们教室里送来了许多新朋友,它们是谁?(大雪花)

(2)大雪花,大雪花轻轻的从天空飘下来,飘到了我们的教室里,一片、一片、又一片,小朋友看一看大雪花是什么样的?(幼儿自由回答)

(3)大雪花有几个小花瓣?一起来数一数。

(4)大雪花有六个瓣,跟着风儿跑,飘到这儿,飘到那儿,可高兴了,小朋友我们来学学大雪花飘起来好吗?

(5)大雪花飘的这段音乐好听吗?一起来听一听。小朋友这段音乐的前面部分和后面部分一样吗?你觉的在前面的音乐中大雪花该怎么飘?后面的音乐中大雪花又该怎么飘?

(二)幼儿听节奏慢的音乐做动作

提问:

(1)小耳朵听的'真仔细,让大雪花跟着音乐飘起来吧!

(2)谁愿意把你学大雪花飘的样子做给大家看?(个别表演,其他幼儿学习做)

(三)幼儿听节奏快的音乐做动作

提问:

(1)千朵花、万朵花,开在蓝天下,飘飘洒洒(放音乐),哎呀!大风吹来了,大雪花会怎样飘呢?我们一起来学一学。

(2)谁愿意把大风来大雪花飘的样子做给大家看?(个别表演,其他幼儿学习)

(3)学大雪花飘来飘去可真美,现在让我们听着音乐,学着大雪花飘起来吧!(完整表演音乐)

(四)幼儿撕雪花

提问:

(1)师:小朋友学大雪花飘得真好看,想不想把自己变成一朵大雪花?

(2)老师介绍玩法:老师给你们准备了大雪花的纸片,小朋友用你们的小手来撕一斯,撕成一朵大雪花,把它带在自己的身上,让我们大家都变成一朵美丽的雪花好吗?(幼儿撕纸,老师指导个别能力弱的幼儿)

(五)和大雪花做的游戏

提问:

(1)小朋友你们都变好了吗?准备游戏。

(2)大雪花说:小朋友们,我非常喜欢你们,你们愿意和我一起游戏吗?

(3)鼓励幼儿用多种玩法和大雪花玩。(即纸的多种玩法)

活动反思:

音乐教育应该渗透于一日生活的全部教育之中。生活中到处都有音乐,生活中也经常蕴含着音乐教育的因素,要多利用平时的各种机会将教育活动和幼儿的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所以,只要给孩子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我想他们一定会学的更好。

二十四节气教案篇3

活动领域:

艺术领域

活动目标:

1、喜欢用多种材料制作雪花,体验大雪节气制作雪花的乐趣。

2、尝试利用生活中常见物品的不同形态,进行创意手工。

3、掌握用棉签、雪糕棒制作雪花的方法。

家长指导建议:

1、与孩子一起观察雪花的形态特征,了解大多数雪花都是六角形的。

2、平时多引导孩子观察身边事物的形态、特征,鼓励孩子说一说这是什么?想一想它像什么?做一做能变什么?发展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发散思维的'能力。

“大雪”健康小贴士:

1、防寒护阳

冬天是阴气最盛的时候,而阳气却是偏虚的,人们的身体是很容易受到寒气侵袭的,因此,要做好保暖,尤其是对于头部和脚部来讲,寒气是从脚开始的,脚如果没有做好保暖的话,会引起全身冰冰冷冷的,小朋友要注意穿裤子时要用袜子扎紧秋裤的裤腿。头部的保暖也一样要重视,外出时要带好小帽子呦!

2、膳食补阳

在南北方地区,环境是截然不同的,因此在进补的时候也有所差异。南方相对暖和一些,进补时以平补为主,北方地区寒冷的气候,要补温热食物,起到保暖的作用。如羊肉、牛肉等肉类,还要多吃一些对肾有好处的食物,如腰果、芡实、山药、白果、核桃等。此外,黑色食品如黑木耳、黑芝麻、黑豆等也要多吃一些,它们不仅可以抵抗寒冷,还能润肺生津。好吃的东西这么多,让我们一起来尝一尝吧!

3、天越冷越要多喝水

多喝水有利于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小朋友们,冬天千万不要等到口渴了再喝水,每隔一段时间就要适量饮水。另外,冬季饮水一定要注意水温,以饮温热水为宜,每天早晨起床后和临睡前都要坚持喝杯白开水呦!

二十四节气教案篇4

大雪,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1个节气,冬季的第三个节气。斗指癸,太阳到达黄经255度,交节时间为每年公历12月6-8日。大雪节气是干支历子月的起始,标志着仲冬时节正式开始。大雪节气与小雪节气一样,是反映气温与降水变化趋势的节气,它是古代农耕文化对于节令的反映。大雪是反映气候特征的一个节气,大雪节气的特点是气温显著下降、降水量增多。

目标

(一)帮助儿童了解大雪这个节气的由来和地理、气象、农业特点;

(二)认识大雪这个节气的代表民俗活动;

(三)动手制作人造雪。

内容

(一)由来涵义

元吴澄撰作品《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至此而雪盛也。”意思是到大雪这一天,天气更冷,降雪的可能性更大,但是降雪量不一定很大。

节气意义上的“大雪”与天气预报中描述降雪量的“大雪”无必然联系。大雪节气是一个气候概念,它代表的是大雪节气期间的气候特征。因为“雪”是水汽遇冷的产物,代表寒冷与降水。“大雪”名称是个比喻,反映的是这个节气期间气候变化,寒流活跃气温下降、降水增多。

(二)大雪物候

大雪时节,中国大部分地区已进入冬季,最低温度都降到了0℃或以下,在强冷空气前沿冷暖空气交锋的地区,会降大雪,甚至暴雪。此时,黄河流域一带已渐有积雪,而在更北的地方,则大雪纷飞了。

大雪节气最常见的就是降温。据统计,中国强冷空气最多的月份是在11月,强冷空气过后,北方大部分地区12月的平均温度约在-20℃至-5℃之间,南方也会出现霜冻,强冷空气往往能够带来降雪或暴雪。

中国古人将气温下降的大雪分为三候:一候鹖鴠不鸣;二候虎始交;三候荔挺出。是说此时因天气寒冷,寒号鸟也不再鸣叫了;

此时是阴气最盛,所谓盛极而衰,阳气已有所萌动,老虎开始有求偶行为;

“荔”为马兰草即马兰花,据说也能感受到阳气的萌动而抽出新芽。

从小雪节气到大雪节气雪量不断加大。这时的雪一般来讲下得越多越好,对于来年地表水分的积蓄,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这时的积雪,一可以给冬小麦保温保湿,防止冬季干吹风;二可以储存来年生长所需水分;三能冻死土壤表面的一些虫卵,减少小麦返青后的病虫害发生。但雪太大,也会对一些设施农业产生不利影响,所以一些农事活动仍不能放松。

(三)大雪传统

腌肉、打雪仗、赏雪景、进补都是大雪节气的民俗。老南京有句俗话,叫做“小雪腌菜,大雪腌肉”。此时,家家户户门口,窗台上都会挂上腌肉、香肠、咸鱼等腌制品,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如果此时恰逢天降大雪,人们都会热衷于在冰天雪地里打雪仗、赏雪景,其乐融融。

大雪腌肉

老南京有句俗语,叫做“小雪腌菜,大雪腌肉”。大雪节气一到,家家户户忙着腌制“咸货”。将大盐加八角、桂皮、花椒、白糖等入锅炒熟,待炒过的花椒盐凉透后,涂抹在鱼、肉和光禽内外,反复揉搓,直到肉色由鲜转暗,表面有液体渗出时,再把肉连剩下的盐放进缸内,用石头压住,放在阴凉背光的地方,半月后取出,将腌出的卤汁入锅加水烧开,撇去浮沫,放入晾干的禽畜肉,一层层码在缸内,倒入盐卤,再压上大石头,十日后取出,挂在朝阳的屋檐下晾晒干,以迎接新年。

滑冰嬉戏

“小雪封地,大雪封河”,北方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自然景观,南方也有“雪花飞舞,漫天银色”的迷人图画。到了大雪节气,河里的冰都冻住了,人们可以尽情地滑冰嬉戏。

(四)人造雪小实验

大雪节气的到来,意味着降雪量的增加,但是在南方,雪非常罕见的,就比如我们在上海的小朋友即便是下雪了,也很快就融化了。小朋友还能记得自己上次看到雪是什么样子的吗?

但是不用担心,老师今天想到了一个神奇的办法,不但能看到雪,还能让雪堆积起来!想不想知道呢?那就竖起小耳朵仔细听!我们现在就一起来做个小实验,学习一下人造雪的制作步骤,自己动手创造自己的小雪地吧!

二十四节气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了解与立春有关的习俗,感受立春带给我们的文化情趣。

2、学习"民间圣果"做法从中体验享受自己劳动成果的喜悦。

教学重点

通过收集立春的材料,传承民俗文化,建立起对家乡浓厚的感情。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传统节日的`历史渊源、独特情趣。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了解各地有关立春习俗。有关立春习俗的图片,各种与立春节庆祝活动有关的文字介绍。

2、学生准备:向老人询问民间流传的与立春有关的谚语、习俗。

教学设计:

一:初步了解一些春季气候变化的相关常识,以及气候变化对生活的影

立春简介:(课件、春天的图片)

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又称“打春”,“立”是“开始”的意思,中国以立春为春季的开始,每年2月4日或5日太阳到达黄经315度时为立春。

古人将立春定为24个节气之首。立春之日,晚上七点时仰望星空,可见北斗七星的斗柄正指向东北,即方位角45度的地方,古人称为艮(八卦之一)的方向。

二、教师介绍立春节的由来

三、拓展:

在春季精神要力戒暴怒,更忌情怀忧郁,做到心胸开阔,乐观向上,保持心境愉悦的好心态。

二十四节气教案篇6

一、教材分析

立春,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立春是从天文上来划分的,即太阳到达黄经315°时。立春是中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立”是“开始”的意思,自秦代以来,中国就一直以立春作为孟春时节的开始。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春是温暖,鸟语花香;春是生长,耕耘播种。立春之日迎春已有三千多年历史,中国自官方到民间都极为重视。立春时,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去东郊迎春,祈求丰收。回来之后,要赏赐群臣,布德令以施惠兆民。这种活动影响到庶民,使之成为后来世世代代的全民的迎春活动。教材通过听关于“咬春”的故事使学生了解民间立春的习俗;通过赏析美文《春》,引领学生走进立春时节的美景,感受初春的美好气息;通过品味农谚和相关古诗词《立春偶得》《春雪》带领学生感受百姓和文人眼中的立春节气,并增加了学生的文学积累;玩“打春牛”游戏更是让孩子们颇感节气的趣味,倍增对节气的兴趣和喜爱情怀,剪纸刻春牛更是融入了我国特有的民间文化;教材最后“不同角度写景色”练笔则从大作家朱自清的《春》讲起,引领学生感受作者通过看、听、闻、尝、触摸等五个角度将景物写具体,写细致,告诉学生“面对大自然,我们要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用鼻子去闻,用舌头去尝,用身体去触摸”这样就可以把景色写得更生动。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了解“立春”的由来、相关农谚、诗歌及各地习俗等知识。

2.通过“做春饼”等实践活动,感受立春的饮食习俗,快乐体验。

3.通过各种活动形式激发学生对民族文化的喜爱之情,传承并发扬民族精神。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做春饼的材料(和好的面团)

学生准备:小小组分工准备制作春饼的材料豆芽、萝卜、韭菜、菠菜、生菜、豆子、鸡蛋、土豆丝等。

四、教学过程

(一)立春我知道

1.分享感知,畅谈立春

自主交流:观察日历,说一说所了解的“立春”。

2.初步认识,了解节气

立春不仅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立春是从天文上来划分的,而在自然界、在人们的心目中,春意味着风和日暖,鸟语花香;春也意味着万物生长,农家播种。古籍《群芳谱》对立春解释为:“立,始建也。春气始而建立也。”立春期间,气温、日照、降雨,开始趋于上升、增多。但这一切对全国大多数地方来说仅仅是春天的前奏。立春是中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立”是“开始”的意思,自秦代以来,中国就一直以立春作为孟春时节的开始。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自古以来立春就是一个传统节日。中国自官方到民间都极为重视,立春之日迎春已有三千多年历史。

3.深入了解,体会习俗

(1)图文共赏

借助图片,感受立春时节的传统习俗——(打春牛:以桑木为骨架做成的春牛,是专供“打春牛”风俗活动用的“牛”。冬至节后辰日,取土合成泥坯,雕做成牛形大小。上画四时八节,360日12 时辰图纹。立春前一日,官民先于约定的农坛上祭祀,尔后由县执事(县长)亲手扶犁执鞭打“春牛”,以示春耕开始。接着由群众做扶犁耕地状,边耕边打 “春牛”,口喊:“一打风调雨顺;二打国泰民安;三打五谷丰登”等吉祥话语。)。

(2)趣味实践(三选一)

画一画:用彩笔让春牛跃然纸上吧!

剪一剪:用灵巧的双手和剪刀,赋予春牛生命。

刻一刻:刻刀辗转纸上,带着春牛昂首迎春吧!

?本环节通过观察日历,让学生们主动了解每年立春的时间。解文说字能使学生明白“立春”之含义。创设具体活动,让学生对立春习俗有更深的印象。】

(二)春饼我来做尝

1.听故事,知原由

(1)自读故事

自由朗读故事纸上的故事,选择其中最感兴趣的一个,说一说。

最初的春饼是用面粉烙制或蒸制而成的一种薄饼,食用时,常常和用豆芽、菠菜、韭黄、粉线等炒成的合菜一起吃,或以春饼包菜食用。清代诗人蒋耀宗和范来宗的《咏春饼》联句中有一段精彩生动的描写:“……匀平霜雪白,熨贴火炉红。薄本裁圆月,柔还卷细筒。纷藏丝缕缕,才嚼味融融……”清代诗人袁枚的《随园食单》中也有春饼的记述:“薄若蝉翼,大若茶盘,柔腻绝伦。”传说吃了春饼和其中所包的各种蔬菜,会使人们更加勤(芹)劳,生命更加长久(韭)。

立春时,大葱冒出的嫩芽,清香脆嫩,特别是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嫩葱先出,人们尝鲜,也是有“咬春”的意思。

此外还讲究吃和菜,就是用时令菜的心,如韭黄、菠黄等切丝,叫炒和菜。有的地方还讲究用酱肚丝鸡丝等熟肉夹在春饼里吃。

吃春饼讲究将和菜包起来,从头吃到尾,叫“有头有尾”,取吉利的意思。

明、清时期,随着烹调技术的发展和提高,春盘改成了小巧玲珑的春卷,不仅是民间的食品,而且成为宫廷的糕点之一,登上了大雅之堂,深受乾隆皇帝的赞赏。

二十四节气教案篇7

我国古代,冬至被当作一个较大节日,不仅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而且有庆贺冬至的习俗。祭天祭祖外,北方地区有冬至宰羊、吃饺子、吃馄饨的风俗,南方地区则有吃冬至米团、冬至长线面的习惯。苏州至今有“冬至大如年”的习俗,“圆夜饭”不仅丰盛,每道菜名更是有寓意。

今年的12月xx日是冬至。说到冬至节,不是每个中国的小孩都知道的。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太快了,一些隆重温馨,丰富有意义的传统节日习俗正在被人们淡忘和简化。

活动目标:

1、认识我国传统的冬至节,知道冬至的由来。

2、知道冬至是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

3、深刻对祖国的`认识,知道我国是一个有悠久文化传统的民族。

活动时间:

20xx年12月xx日

活动内容:

1、综合:冬至我知道

2、科学:白天短、黑夜长

3、让孩子知道冬至是冬天真正来临的日子。并了解一些冬至要吃的食物有哪些?冬至团(民间有“吃了汤圆大一岁”之说),包饺子、喝冬酿酒、吃馄饨忆西施等,让孩子感受到冬至的节气。

附儿歌:《冬至到》

冬至到,冬至到;

南馄饨,北方饺;

暧暧和和吃一碗,保你耳朵冻不掉。

冬至到,冬至到,

敬祖宗,把墓扫;

会亲访友拜老师;平安幸福乐陶陶。

冬至到,冬至到,

这一夜,最长了;

甜甜蜜蜜睡一觉;明天太阳会更好。

二十四节气教案篇8

一、教学目标:

1、能够了解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冬至的由来;

2、通过这次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领略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

3、让学生懂得去珍惜与家人团聚的时间,以实际行动减轻父母的负担。

二、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1、知道今天是什么节日吗?(冬至)

2、介绍“冬至”的字源

(1)会意字。甲骨文表示丝绳的终结,是“终”的本字。金文将丝结简化为点;或另加义符日,表示一年时日的`终结,当然是冬季了。篆文省去日另加义符,表示年末结冰的季节,以突出冬季。

冬,四时尽也。—《说文》无冬无夏。—《诗·陈风》

(2)最后,最终。

(二)介绍冬至小知识

1、你对冬至有哪些了解?

2、教师介绍冬至相关知识

(1)认识冬至

(2)冬至的'起源

(3)冬至为什么吃饺子?

3、了解古代人如何过冬至?(祭祀活动;食的活动;礼的活动;娱的活动)

4、了解冬至食品,北方和南方冬至的不同习俗。

(三)冬至注意事项:

1、注意防寒保暖。

2、合理调节饮食起居,不酗酒、不吸烟,不过度劳累。

3、保持良好的心境。

4、进行适当的御寒锻炼。

(四)交流:每年你和家人是如何过冬至的?你有哪些感受?

(五)作业

1、体验:跟家长学会做馄饨或水饺,感受冬至节的喜庆,增强学生动手的能力。

2、讲述:给弟弟妹妹讲述有关冬至的传说和习俗。

二十四节气教案通用8篇相关文章:

防踩踏安全教案通用8篇

大班鱼教案通用8篇

2年级教案通用8篇

在秋天里教案通用8篇

幼儿园寒假安全教案通用8篇

谁来了小班教案通用8篇

蒙氏教育教案通用8篇

老鼠与猫音乐教案通用8篇

健康中班教案通用8篇

二年级下册教案通用8篇

二十四节气教案通用8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0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