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可以帮助教师与同事进行教学交流和分享经验,学生的学习成绩与教案的质量密切相关,下面是好美篇小编为您分享的旋转大班教案5篇,感谢您的参阅。
旋转大班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感知风车色彩的序列及其旋转变化的规律。
2、能按已知条件灵活地解决问题。
活动准备:
1、5色风叶,大风车,范画一张。
2、水彩笔一套(自备)。
3、见幼儿活动材料第四册第30页。
活动过程:
1、观察旋转风车。
出示5片风叶,引导幼儿观察5片风叶有什么不同。教师小结:颜色不同。
以“变魔术”的游戏情节为由,将5片风叶拼成一架风车。请幼儿观察,说出最上面的风叶是什么颜色的'。
阵风(教师可用手来旋转风车来代替“一阵风”)吹来,风车开始旋转,它会转成什么样子呢?红色的风叶会转到哪里?
探索操作。
教师小结
2、教师出示范画
引导幼儿发现并理解风车色彩旋转变化的有序性。
3、 做画册
请幼儿打开幼儿活动材料第四册第30页,为图上的大风车涂颜色,想一想,风车旋转后,每种颜色的风叶应该在什么位置。
4、教师批改作业
可让幼儿尝试自己检查、判断自己的操作是否正确。
旋转五色大风车范画,引导幼儿进行对照,帮助幼儿检查、判断自己的操作是否正确。
活动建议
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发现风车色彩变化的规律是关键,它有利于发展幼儿的空间概念和推理能力。
旋转大班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仔细观察的习惯和探索科学奥妙的兴趣。
2、引导幼儿在《转转玩玩》中观察陀螺旋转时的图案与色彩的变化。(包括陀螺转动的速度、颜色、形状、大小等)
3、探索陀螺原地稳定旋转时技巧,体验游戏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教具:(1)自制抽动陀螺。(2)购买玩具陀螺。(3)捻动的陀螺(4)实物投影仪
2、学具:(1)不同类型的陀螺若干个。(2)制作材料:正方形、圆形、三角形、及各种色彩的卡纸若干、瓶盖、废纸卡等。
活动过程
一、玩玩转转,让陀螺转起来。
1、教师表演,抽动陀螺、捻动陀螺,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教师提问:这是什么玩具?(陀螺)。请问小朋友还见过什么样的陀螺,提醒幼儿思考与现在玩的不同的一些陀螺玩具。
2、让幼儿自由转动,并进行观察。
(1)教师提出问题,幼儿分组进行探索、观察,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
(2)怎样才能使陀螺稳稳的上时间的转动呢?教师可采取让每个幼儿拿一个陀螺,来转一转,玩一玩。从中找出问题的答案。
(3)幼儿玩转陀螺,教师巡回观察并指导。
(4)讨论交流:你是怎样让陀螺转起来的,请表演给大家看。(个别幼儿幼儿表演时动作不规范或转动效果较差,这种情况教师要给个别指导。如:教师示范,要把陀螺捏紧,稳稳的用力一捻,陀螺就会转动起来。
3、幼儿自由结伴,进行转动陀螺的比赛,(相同的陀螺为一组,找出比较认真的幼儿来为本组当评委,进行比赛。)
4、讨论,为什么有的陀螺转动时间长,有的转动时间短。
5、教师演示上弦的陀螺,幼儿观察并发表各自的见解:上一下弦陀螺一转就停,上几下弦陀螺就转个不停。
小结:拿稳放平陀螺,平稳用力不能偏,陀螺才能转稳。陀螺旋转时间的长短与用力气大小有关系。用力大,转的时间久长;相反,有力小,转的时间就相对短些。
二、转转看看、陀螺变变。通过这一活动,让幼儿来观察不同颜色的陀螺旋转后,颜色与图案的变化。
1、幼儿自由结伴转动陀螺。
(1)提问:陀螺旋转之前与旋转之后有什么变化?
(2)幼儿进行交流,讨论在旋转前和旋转后有什么变化?谈谈自己的发现。(转动后陀螺的颜色与图案有什么变化。
2、教师引导幼儿通过实物投影仪,观察陀螺旋转起来后,颜色在视觉上的变化。
小结:由于陀螺转动很快,看上去,五彩的陀螺各种颜色有些混合色,小块的颜色变成了圆形。
三、做做玩玩,观察不同形状的陀螺旋转后,形状在视觉上的变化。
1、组织幼儿制作不同形状的陀螺。
(1)选择适合的材料(三角形、正方形、圆形边长2厘米的卡纸,火柴棒等。
2、幼儿自己制作,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找准插孔,将火柴棒磷头朝下安装。引导幼儿进行装饰陀螺。
3、转转看看,让幼儿发现陀螺形状在视觉上的变化。
(1)幼儿自由自由转动陀螺。
(2)提问:陀螺旋转后看上去有什么变化?
(3)幼儿自行讨论交流。(略)
4、教师引导幼儿通过实物投影仪,来观察不同形状的陀螺转起来后,形状在视觉上的变化。并引导幼儿概括:由于陀螺转动的非常快,所以,无论是什么形状,转动起来后我们看上去都是圆形的。
活动延伸
幼儿玩自制陀螺,进一步感知陀螺的各种变化。
活动反思
幼儿的科学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知兴趣和探索欲望,使他们体验探索和发现的乐趣,了解知识产生的过程和科学探究的方法,《有趣的陀螺》这一大班科学活动,孩子们一直处于积极探索的状态中是因为整个活动自然流畅,层次分明,适合大班幼儿的水平,又具有一定挑战性,它激发了幼儿探索新事物的兴趣和热情,孩子们一直表现出的强烈好奇心和求知欲。
旋转大班教案篇3
活动由来:
科学区的旋转玩具,孩子们很喜欢,有许多孩子在玩的时候,通过观察,找资料寻找答案;喜欢看、问许多关于旋转的自然现象的问题比如:龙卷风等。
活动目标问题板块主题壁报区域游戏相关内容家园合作资源利用
1、初步认识旋转的原理,能运用简单的原理制作旋转玩具
2、能在生活中主动寻找有关旋转的事物。1、为什么“龙卷风”叫龙卷风?
2、为什么陀螺会旋转
3、为什么圆形的东西可以旋转
4、球为什么能转
5、为什么纸蛇底下有蜡烛或风就能转?“旋转乐园”:幼儿制作的旋转玩具科学区:陀螺、旋转飞塔、溜溜球、水盆、木棒(制作旋涡)
美工区:纸蛇、剪刀、牙签、圆纸片、橡皮泥
棋类区:自制旋转棋
1、查有关旋转的自然现象资料;
2、请家长带孩子到科技馆参观;
3、亲子活动:制作旋转玩具1、社区健身器械
2、参观科技馆后的照片等资料
3、电工叔叔和幼儿园的各种旋转物体
活动网络图
主要活动:
1、会旋转的钉子
2、旋转发明家
3、神奇旋转棒
活动一:
会旋转的小钉子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际操作、观察,了解物体转动的原因
2、解不同工具的使用方法,知道不同钉子的用途
活动形式:小组
活动准备:不同型的钉子,木版,锤子,一字赶锥,十字改锥
设计意图师幼互动教育反思
美工区有一些木版、不同型的钉子、锤子。在活动时许多孩子用带有螺丝状的钉子,往木版上钉,结果他们发现没有螺丝状的钉子钉的快。在钉时,沿着螺丝的线路转圈,孩子们很感兴趣,并问这是怎么回事。
1、“孩子们,你们周围的桌子上有许多钉板和小钉子,现在咱们来试一试他们在钉时有什么不一样的感觉,好不好?”提醒幼儿在操作时注意安全
2、论:教师引导性提问“刚才在你钉小钉子时,发现了什么?你认为应该使用什么样的工具才能把不同的钉子钉到板子中?为什么用螺丝钉时要用十字赶锥?”
引导幼儿反复尝试
1、再次尝试用不同的工具钉钉子,发现不同的效果。做记录并进行小组交流,共享经验。
2、使用不同的钉子,搭建一个幼儿感兴趣的物体,体验分工合作的乐趣和进一步发现物体旋转的原因和作用。在整个活动中,孩子能用积极地一面来对待活动中的问题。但也普遍存在依赖心理。在遇到稍难的困难时,有的孩子怕自己不行,老是请老师帮助,能力弱的我就先手把手教他,然后我给他准备多一些材料,鼓励他:“你大胆地钉,如果钉坏了这里还有很多钉子呢,咱们可以换着钉。”这样,这个孩子会钉了,虽然不是很好,但和他自己比,已经进步很多了。
活动二:
旋转发明家
活动目标:
1、体验物体(套圈、飞盘)不同的旋转方式。
2、模仿物体旋转,增强身体的旋转协调能力。
活动形式:小组
活动准备:套圈、飞盘、球及身边所有认为能旋转的物体
设计意图师幼互动教育反思
在活动区和户外活动时,孩子们喜欢摆弄各种能转的东西,从中获得旋转的乐趣。
1、身体准备活动:做一些热身性动作,使幼儿身体活动开。
2、游戏:钻圈、小虫爬圈等孩子能想到的套圈游戏(创造多种玩法);“飞盘除了可以两个人扔着玩,还可以怎么玩?”
3、请能用新颖方法玩圈和飞盘小朋友在全班面前展示“你是怎么玩出新花样的?”看谁的新方法能让这两种玩具旋转的时间最长。
4、分组记录。在玩时,互相给本组小朋友记录,内容可以是:采用什么方法;物体在旋转时的样子;贴有彩条的飞盘在旋转时,彩条是什么样的等。
5、请能让玩具旋转时间最长的那组小朋友来表演。小朋友分享新的旋转方法和旋转技巧。
6、寻找身边能旋转的物体并让它能旋转起来;自身旋转游戏如:翻饼烙饼等。在寻找身边能旋转的事物的时候,比较适合时机地放开幼儿,没有象以往把孩子圈在自己的身边去寻找,而是让孩子到各个角落去找、去试,收到的效果和寻找的效率大大提高了。在“放开”的同时,要强调安全和自我保护意识。
活动三:
神奇旋转棒
活动目标:
1、了解为什么会有龙卷风,知道其形成原因。
2、在生活中有什么现象很像龙卷风。
3、认识圆锥的形状和“圆锥”名词。
4、制作旋转棒,学习旋转棒体操。
活动形式:小组
活动准备:
1、各种关于龙卷风的图书、图片和光盘
2、长方形纸、木棒、塑料棒、皱纹纸、彩绸、剪刀。
设计意图师幼互动教育反思
孩子们带了许多关于旋转的自然现象的书籍。在图书区看图书时,不时地聊起为什么会有龙卷风,它是什么样子的,它为什么会旋转等问题。
1、教师从图书角,小朋友议论的话题引入
2、请参加讨论的小朋友,说一说:“在看书时,你们遇到了什么样的问题,你认为这个问题的答案应该是什么样的?”
3、带着问题观看光盘:龙卷风(要求:“想一想在什么样的环境、天气下才有龙卷风?龙卷风是什么样的,什么形状,它是怎么前进的?在它经过的地方,如房子、树木都会变成什么样子?”)
4、学一学龙卷风的前进样子;讨论观看完以后,问题的答案是什么(小组),进一步探讨龙卷风是在什么环境条件条件下形成的:沿海热带城市容易形成龙卷风;什么形状:圆锥形;用铅笔,简单地把看到的龙卷风画出来。
5、在活动区找一找,很像龙卷风样子的实验;选择提高的材料,制作旋涡棒。关于龙卷风的材料:孩子能接触到更丰富更形象地图片、画面。制作纸棒的材料应该再多一些,事先征求一下孩子们的意见。在制作前,让孩子看一看体操运动员怎么利用这种旋转棒进行训练的。
思维接力棒:
根据几次活动。听音乐,利用自己制作的玩具或了解的旋转形式,跳舞。“音乐响起来,小陀螺、小钉子、旋转棒都跳起来吧!”
旋转大班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自制旋转玩具。
2、探索旋转的原理。
活动准备:
图片、剪刀、皱纸等。
活动过程:
1、与小朋友一起看画面,激发幼儿动手制作旋转玩具的兴趣。
2、指导幼儿制作旋转玩具:
旋转木马
――做法:将旋转木马玩具卡组合好,将一根竹筷直立,插在橡皮泥上,用筷子顶住旋转木马顶端。
――玩法:对着转轮轻轻吹,转轮转动了,木马也随着转圈圈了。
想一想:是什么力量让它旋转起来的?
旋转飞机
――做法:请大人用钻子在底片空盒底部钻一个洞,穿入橡皮筋,并圈好竹筷,另一端用底片盒盖盖住固定。将筷子的两端用线绑好,并在线的下面各贴上一张飞机玩具卡。
――玩法:一手拿着底片盒,一手转紧竹筷再放松,飞机就慢慢地飞行了。
想一想:是什么力量让它旋转起来的?
纸杯转盘
――做法:从纸杯口朝杯底的方向剪开(不要剪到底),压在桌面上变成扇叶状,再在每条扇叶前端贴一条皱纹纸条,转盘就完成了。
――玩法:用竹筷顶住转盘底部,再转动竹筷,纸杯就会跟着旋转起来。
想一想:是什么力量让它旋转起来的?
3、鼓励幼儿除了自制玩具外,还可以加上积木、组合玩具,做出好玩的旋转乐园。
旋转大班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尝试用剪刀剪硬质物品,学习用废旧乒乓球制作旋转的小花。
2、通过探究小花旋转,锻炼动手操作能力。
3、产生对科学操作活动的兴趣,体验旋转带来的快乐。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5、能在情景中,通过实验完成对简单科学现象的探索和认知,乐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结果。
【活动准备】
1、废旧乒乓球若干,剪刀、泥工板每人一套,清水每桌一份。
2、录音机,欢快音乐。
3、幻灯片。
4、魔袋一个,不同材质的小花。
【活动过程】
一、"变小花",导入活动。
教师扮魔术师,从魔袋中变出出不同材质的小花,导入活动。
二、幼儿制作旋转的小花并探究旋转的奥秘。
1、幼儿闯第一关"观察关"。
播放幻灯片1,幼儿在观察乒乓球小花外形的基础上说一说其制作方法。
(1)这些小花是用什么材料做的,谁能说一说是怎样做成的?
(2)师生小结乒乓球小花的制作方法,强调剪刀剪硬物的技巧。
2、幼儿闯第二关"动手关"。
播放幻灯片2,
(1)幼儿动手制作小花,教师巡回指导。
(2)幼儿自由探索:请你试一试,如何让你的小花转起来。
3、幼儿闯第三关"探索关".
播放幻灯3,借助学具让小花旋转起来。
(1)提供泥工板、清水,让幼儿再次尝试。
(2)小结幼儿操作,肯定幼儿的探究。
4、幼儿闯第四关"揭秘关"。
播放幻灯片4,初步了解水的吸附力作用。
(1)幼儿讨论:小花为什么一直转,不容易掉下来。
(2)师生小结:必须有水,小花才不容易掉下来,水的吸附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板子的倾斜度决定小花的旋转速度。
5、游戏"看谁转的快",幼儿亲自尝试如何让小花转的更快。
师:现在我们来比赛,看看在规定的时间内,谁的小花转的又快又稳,不会掉下来。
三、联系生活,感受旋转的快乐。
1、幼儿寻找生活中旋转的物品。
2、幼儿用肢体动作扮演小花,感受旋转的快乐。
旋转大班教案5篇相关文章:
★ 大班造纸教案5篇
★ 大班泥人教案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