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让教案更具针对性,我们需要分析学生的基础,结合文化元素的教案,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好美篇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数学23的分解教案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数学23的分解教案篇1
学习目标
1、了解因式分解的意义以及它与正式乘法的关系。
2、能确定多项式各项的公因式,会用提公因式法分解因式。
学习重点:
能用提公因式法分解因式。
学习难点:
确定因式的公因式。
学习关键:
在确定多项式各项公因式时,应抓住各项的公因式来提公因式。
学习过程
一.知识回顾
1、计算
(1)、n(n+1)(n-1)(2)、(a+1)(a-2)
(3)、m(a+b)(4)、2ab(x-2y+1)
二、自主学习
1、阅读课文p72-73的内容,并回答问题:
(1)知识点一:把一个多项式化为几个整式的xxxxxxxxxx的形式叫做xxxxxxxxxxxx,也叫做把这个多项式xxxxxxxxxx。
(2)、知识点二:由m(a+b+c)=ma+mb+mc可得
ma+mb+mc=m(a+b+c)
我们来分析一下多项式ma+mb+mc的特点;它的每一项都含有一个相同的因式m,m叫做各项的xxxxxxxxx。如果把这个xxxxxxxxx提到括号外面,这样
ma+mb+mc就分解成两个因式的积m(a+b+c),即ma+mb+mc=m(a+b+c)。这种xxxxxxxx的方法叫做xxxxxxxx。
2、练一练。p73练习第1题。
三、合作探究
1、(1)m(a-b)=ma-mb(2)a(x-y+2)=ax-ay+2a,由上可知,整式乘法是一种变形,左边是几个整式乘积形式,右边是一个多项式。、
2、(1)ma-mb=m(a-b)(2)ax-ay+2a=a(x-y+2),由此可知,因式分解也是一种变形,左边是xxxxxxxxxxxxx,右边是xxxxxxxxxxxxx。
3、下列是由左到右的变形,哪些属于整式乘法,哪些属于因式分解?
(1)(a+b)(a-b)=a-b(2)a+2ab+b=(a+b)
(3)-6x3+18x2-12x=-16(x2-3x+2)(4)(x-1)(x+1)=x2-1
4、准确地确定公因式时提公因式法分解因式的关键,确定公因式可分两步进行:
(1)确定公因式的数字因数,当各项系数都是整数时,他们的最大公约数就是公因式的数字因数。
例如:8a2b-72abc公因式的数字因数为8。
(2)确定公因式的字母及其指数,公因式的字母应是多项式各项都含有的字母,其指数取最低的。故8a2b-72abc的公因式是8ab
四、展示提升
1、填空(1)a2b-ab2=ab(xxxxxxxx)
(2)-4a2b+8ab-4b分解因式为xxxxxxxxxxxxxxxxxx
(3)分解因式4x2+12x3+4x=xxxxxxxxxxxxxxxxxx
(4)xxxxxxxxxxxxxxxxxx=-2a(a-2b+3c)
2、p73练习第2题和第3题
五、达标测试。
1、下列各式从左到右的变形中,哪些是整式乘法?哪些是因式分解?哪些两者都不是?
(1)ax+bx+cx+m=x(a+b+c)+m(2)mx-2m=m(x-2)
(3)2a(b+c)=2ab+2ac(4)(x-3)(x+3)=(x+3)(x-3)
(5)x2-y2-1=(x+y)(x-y)-1(6)(x-2)(x+2)=x2-4
2.课本p77习题8.5第1题
学习反思
一、知识点
二、易错题
三、你的困惑
数学23的分解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在游戏活动中归纳、总结、学习3、4的组成,知道把3分成两份有2种份法,知道把4分成两份有3种份法。
2.在操作活动中不断探索数的多种分法,并学会记录。懂得交换两个部分数的位置合起来总数不变。
3.在游戏中学习3、4的组成,发展动手能力及观察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荷叶与蜻蜓的图片若干,黑板、糖果。
活动过程:
1.创设情境,引起幼儿兴趣。游戏:分蜻蜓。
2.初步探索3的组成。
(1)出示3只蜻蜓的图片请小朋友动动脑把它们分成两份、提问幼儿。 (2)老师小结:3分成两份有2种分法,3可以分成1和2,2和,1和2;2和1合起来都是3、让幼儿指读加深映象。
3.初步探索4的组成。
(1)出示4片荷叶的图片请小朋友动动脑把它们分成两份
(2)让幼儿把荷叶分成两份你们会怎么分?有几种分法?
(3)老师写出4 的分合式: 4分成1和3,还有3和1这两组数都有一个相同的数字几?它们的数字相同,但是它们的位置不同,只要知道了一种分法后,将两个部分数的.位置交换一下,就是另一种分法,左边的数后面一个数比前面一个数多1,右边的数后面一个数比前面一个数少1,左右两边的数合起来都是4。
(4)老师小结:4分成两份有三种分法,4可以分成1和3,3和1,还有2和2,1和3,3和1,还有2和2它们合起来都是4。
4.幼儿操作练习,巩固游戏----"分糖果 ":3的组成3颗糖分成2份,4的组成4颗糖分成2份。
5.集体讲评幼儿操作练习,进一步巩固3、4的组成。
活动反思:
教学不能只光教学当下的知识点,更要为以后的教学服务,好的方面是准备充分课堂氛围比较好幼儿积极性高,不足的方面是幼儿造作较少应让幼儿多动手多探索。
数学23的分解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通过实物操作。学习3的分解组成,了解互换规律。
2、培养幼儿的理解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幼儿理解相邻数的关系。
活动准备:每个幼儿1个小盒子、2个小口袋、3个苹果图。
活动过程:
(一)3的分解。
1、以讲故事的形式引题。
师:秋天到了,果园里的苹果都成熟了,果园里的叔叔给我们每一位小朋友都摘了苹果,不过果园里的叔叔说要答对题目才可以“吃”。大家现在看看,你的小盒子里有几个苹果?
(让幼儿边数边回答)
2、师:我们的爸爸妈妈工作辛苦了一天了,让我们把它放到2个口袋里带回家让他们尝一尝好吗?幼儿回答。
师:现在让我们看看每个口袋里能分几个?(让幼儿自己动手)
3、引导幼儿说出自己是怎样分苹果的。并引导幼儿理解3可以分解成2和1,1和2。
(二)学习3的减法。
1、教师请一位小朋友让他说说把果园叔叔给我们的3个苹果。其中一袋给爸爸,那妈妈的那一袋应该是几个?(让幼儿动手操作、数一数、说一说)
2、引导幼儿根据分解式,学习3的减法算式。
(3可以分成1和2,2和1,3―1=2,3可以分成2和1,1和2,3―2=1)
3、引导幼儿根据教师的故事进行操作。
(三)学习3的加法。
1、师:爸爸妈妈是爱我们的,爸爸的苹果和妈妈的苹果又放回了盒子里。宝宝们你们摸一摸现在的盒子里有几个苹果?(让幼儿动手操作、数一数、说一说)
2、学习3的组成,让小朋友知道3是由1和2或2和1组成。1+2=3,2+1=33、引导幼儿根据教师的故事进行操作。
(四)巩固练习(老师和小朋友互动)
小朋友问问你,3可以分成几和几?
老师,我告诉您,3可以分成1和2,1和2合起来是3。
3可以分成2和1,2和1合起来就是3。
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根据幼儿的思维特点和学习规律,在轻松的游戏中,帮助幼儿通过充分的实物操作、建立和理解数及符号的意义,真正地掌握数的概念由此得出。活动中我选用了小盒子、苹果图和小口袋都是幼儿平常熟悉、喜欢玩的物品,既能让幼儿在活动中锻炼手部小肌肉的灵活性,又能把数学中数物的匹配练习融入其中,使数学活动更具有情趣性。有趣的游戏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愿望和操作乐趣。
在活动中我是介绍者和参与者,是幼儿的游戏伙伴。当幼儿活动中出现困难时,我有点急,反复的告诉幼儿。这时幼儿就显得没有信心了。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应适时的加以引导、鼓励,倾听幼儿的讨论与表述。
老师都应该有一颗宽容的心,当我们在面向全体幼儿的同时,特别注意个体差异。
数学23的分解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愿意参与操作活动,能大胆表述自己的操作结果。
2、初步感知4的分解规律,认识分合号。
3、通过游戏、操作,学习4的分解。
活动准备:
1、教学图片--帽子、分合号、1-4数字。
2、纽扣、纸盘、ppt。
活动过程:
一、集体游戏:撒纽扣,学习4的分合。
1、教师:请每位小朋友数出4颗纽扣,小手放在盘子的上方。松开手后把钮扣撒下去,仔细看看盘子里有几颗纽扣,盘子外有几颗纽扣。
2、幼儿进行游戏,大胆的讲出自己的操作结果。请老师帮助记录数字。(结果相同不重复记录)
3、学习记录4的分解,认识分合号。
记录 4 4 4
2 2 1 3 3 1
4、教师出示分合号,幼儿观察。
二、出示教学图片—帽子,学习分类,进一步学习4的分解。
教师:羊妈妈给羊宝宝们织了好多顶漂亮的帽子,请你帮助羊宝宝把相同颜色的帽子整理在一起吧。
整理 4
13
22
31
三、引导幼儿观察4的分解规律。
教师总结:左边的数字从小到大,右边的数字从大到小。
四、游戏---拍手打节奏。
4可以分成几和几
4可以分成1和3
4可以分成几和几
4可以分成2和2
4可以分成几和几
4可以分成3和1
活动延伸
在区域提供相应材料,供幼儿操作。
数学23的分解教案篇5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通过动手操作,感知8的分解组成,掌握8的7种分法。
2、在感知数的分解组成的基础上,掌握数组成的递增、递减规律和互相交换的规律。
3、发展幼儿观察力、分析力,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感知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学习并记录8的7种分法。
难点:总结归纳8以内数的分解和组成规律。
三、活动准备
1、8以内数的分解和组成教学视频一个。
2、若干小矮人图片和小房子。
3、数字卡片若干。
四、活动过程
(一)、问答形式复习以前学过的数的组成和分解。如:
师:小朋友们,咱们之前学过7的分解组成,我们来复习一下好不好?我来问,你来答,7可以分成3和几?孩子:你来问,我来答,7可以分成3和4。(幼儿边拍手边回答)
(二)、学习8的组成和分解。
1、故事导入。教师:在一座茂密的森林里,住着一位美丽的白雪公主,今天,白雪公主非常高兴,因为有小客人要到森林里作客,你们看,他们来了。
提问:
?1〉来了几位小矮人?
?2〉8位小矮人要住进两座小房子里,该怎么住呢?引出课题《8的分解与组成》。
2、幼儿动手操作,把8张小矮人卡片摆一摆,记一记来思考8的多种分法,帮助白雪公主做出不同的安排方法。
?1〉把幼儿分成2组,每3人一组。
?2〉每组请一名幼儿做记录,其余幼儿动手操作。
?3〉教师根据幼儿操作情况总结8的7种分法:
8 8 8 8
∧ ∧ ∧ ∧
1 7 2 6 3 5 4
7 1 6 2 5 3 4
3、引导幼儿观察8的分解式,发现总结8以内数分解组成规律:把一个数分成两部分,如果一部分增加1,另外一部分就减少1,即递增递减规律。
8
∧
1 7
2 6
3 5
4 4
5 3
6 2
7 1
(三)、巩固练习
1、卡片填数
8 8 8
∧ ∧ ∧ ………
5()7()5()
3、8以内数的分解与组成教学视频。
(四)活动延伸
1、火车开了。游戏规则:幼儿每人一张数字卡片,找和自己卡片上数字合起来是8的小朋友手拉手一起上火车,边唱《火车开了》歌曲边出活动室。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从幼儿已有知识出发,结合幼儿的生活实际和年龄特点,创设生动有趣的故事情境,让幼儿通过摆一摆、记一记、说一说等生动有趣的活动,自主尝试探索,学习并掌握了8的7种分法,幼儿能用较为清楚的语言表达分与合的过程,在此基础上,还发现和总结8以内数的分解和组成规律。活动中,幼儿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又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不足的是在最后的游戏环节里,忙乱中忘了让幼儿自己去找“好朋友”;个别幼儿动手能力和参与意识较差,不愿与同伴交流,还需加强训练。
数学23的分解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会应用平方差公式进行因式分解,发展学生推理能力.
2.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利用平方差公式进行因式分解的过程,发展学生的逆向思维,感受数学知识的完整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良好的互动交流的习惯,体会数学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价值.
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利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
2.难点:领会因式分解的解题步骤和分解因式的'彻底性.
3.关键:应用逆向思维的方向,演绎出平方差公式,对公式的应用首先要注意其特征,其次要做好式的变形,把问题转化成能够应用公式的方面上来.
教学方法
采用“问题解决”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问题的牵引下,推进自己的思维.
教学过程
一、观察探讨,体验新知
?问题牵引】
请同学们计算下列各式.
(1)(a+5)(a-5);(2)(4m+3n)(4m-3n).
?学生活动】动笔计算出上面的两道题,并踊跃上台板演.
(1)(a+5)(a-5)=a2-52=a2-25;
(2)(4m+3n)(4m-3n)=(4m)2-(3n)2=16m2-9n2.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完成下面的两道题目,并运用数学“互逆”的思想,寻找因式分解的规律.
1.分解因式:a2-25;2.分解因式16m2-9n.
?学生活动】从逆向思维入手,很快得到下面答案:
(1)a2-25=a2-52=(a+5)(a-5).
(2)16m2-9n2=(4m)2-(3n)2=(4m+3n)(4m-3n).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完成a2-b2=(a+b)(a-b)的同时,导出课题:用平方差公式因式分解.
平方差公式:a2-b2=(a+b)(a-b).
评析:平方差公式中的字母a、b,教学中还要强调一下,可以表示数、含字母的代数式(单项式、多项式).
二、范例学习,应用所学
?例1】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投影显示或板书)
(1)x2-9y2;(2)16x4-y4;
(3)12a2x2-27b2y2;(4)(x+2y)2-(x-3y)2;
(5)m2(16x-y)+n2(y-16x).
?思路点拨】在观察中发现1~5题均满足平方差公式的特征,可以使用平方差公式因式分解.
?教师活动】启发学生从平方差公式的角度进行因式分解,请5位学生上讲台板演.
?学生活动】分四人小组,合作探究.
解:(1)x2-9y2=(x+3y)(x-3y);
(2)16x4-y4=(4x2+y2)(4x2-y2)=(4x2+y2)(2x+y)(2x-y);
(3)12a2x2-27b2y2=3(4a2x2-9b2y2)=3(2ax+3by)(2ax-3by);
(4)(x+2y)2-(x-3y)2=[(x+2y)+(x-3y)][(x+2y)-(x-3y)]=5y(2x-y);
(5)m2(16x-y)+n2(y-16x)
=(16x-y)(m2-n2)=(16x-y)(m+n)(m-n).
数学23的分解教案篇7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感知10的分解组成,掌握10的9种分法。
2、在感知数的分解组成的基础上,掌握数的组成的递增、递减规律和互相交换的规律。
3、发展幼儿观察力、分析力,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4、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养成有序做事的好习惯。
5、发展观察、辨别、归案的能力。
活动准备:
1、10以内数的分解组成教学课件。
2、小星星若干。
活动过程:
(一)学习10的分解组成。
1、故事导入(1)有几只小兔?
(2)10只小兔要住进两座小房子里,该怎么住呢?
引出课题《10的分解与组成》。
2、幼儿看图,学习10的多种分法。
3、引导幼儿观察10的分解式,发现总结10以内数分解组成规律:除1以外,每个数分法的种类都比本身少1;把一个数分解成两个较小的数,所分成的两个数合起来就是原来的数;把一个数分成两部分,如果一部分增加1,另外一部分就减少1,即递增递减规律;交换规律。
(二)游戏活动
1、"找朋友"。游戏规则:请前面手里拿卡片的小朋友找座位上的小朋友做"好朋友",要求两数和起来是10。
2、火车开了。游戏规则:幼儿每人一张数字卡片,找和自己卡片上数字合起来是10的小朋友手拉手一起上火车,边唱《火车开了》歌曲边出活动室。
活动反思:
在课上的每个环节及时给予鼓励,并奖励小粘贴,这样可以清楚的让学生感到自信和努力的方向,并给其他人做出好的榜样。 在玩和游戏中探究知识,充分调动各种感官,学生会参差不齐,会有个体差异,调动积极性让他们充分愉快的参与到活动中来。使学生身心健康的成长和发展。
数学23的分解教案7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