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需要根据不同的教学情境来调整教案,以适应不同的学习环境,教案的适切性可以通过持续的自我反思和专业发展来提高,下面是好美篇小编为您分享的中班古诗画教案8篇,感谢您的参阅。
中班古诗画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初步培养幼儿古诗诵读的兴趣。
2、初步学习有节拍地诵读古诗,感悟古诗的优美韵律。
3、引导幼儿能够边模仿动作边诵读古诗。
4、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5、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活动准备:
1、音乐磁带,录音机。
2、图片“咏鹅”。
3、用绿色纸围成一个小“池塘”。
4、动画幻灯片“咏鹅”。
活动过程:
(一)通过鹅妈妈带着鹅宝宝去游泳的情景,激发幼儿兴趣。
1、鹅宝宝们,今天的天气可真好,妈妈带你们到池塘里去游泳吧!
2、听音乐做戏水的动作。(伸伸脖子、理理羽毛、划划水)
4、游累了,我们来休息一下。(幼儿找位子坐下)你们看这里也有小白鹅,(出示图片)。
5、教师:我们来看看它们在干什么呀?(引导幼儿讲述图片上的内容,并将幼儿讲述的内容编成一个小故事)。
(二)结合多媒体,初步欣赏古诗《咏鹅》。
1、教师:小朋友讲的真好,你们喜欢鹅吗?在我们古代唐朝有一个小朋友叫骆宾王,他也很喜欢鹅,在他7岁的时候,他就写了一首关于鹅的诗,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好吗?
2、幼儿初步欣赏古诗。
3、幼儿随动画一起念古诗。
(三)、感悟古诗韵律。
教师:有的小朋友对这首诗可能很熟悉,谁来读一下?(2—3位)大家觉得小朋友念的好听还是动画里阿姨念的好听?为什么呀?因为阿姨念的时候有一定的韵律节拍,只有按节拍有感情的朗读,读出的诗才更好听。我们一起来学一下。
(四)和着音乐边表演边诵读古诗。
1、教师:我们现在听着音乐轻轻的来学学小白鹅,一边表演动作一边诵读古诗,好吗?
2、教师:今天我们玩的真高兴,让我们回家休息一会吧!
活动反思:
一首好诗本身就是一幅优美的图画,学习积极健康的古诗,不仅能够提高幼儿的文学素养,而且可以使幼儿受到美的熏陶。引导幼儿通过欣赏古诗的语言美,学唱歌曲的旋律美去认识其中表达的意境美,进而体验到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这对陶冶性情、培养高尚情操,提高幼儿音乐审美能力大有好处。
中班古诗画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会朗诵古诗,理解古诗的意境。
2、通过各种不同方法的学习,激发幼儿学习古诗的兴趣。
活动动备:
三角形、圆形、长条形各一个,一幅古诗的画面,古诗字卡。
活动过程:
1、猜拼图
出示一个三角形提问:“小朋友这是什么?”
出示一个圆形提问:这是什么呢?
老师把它们拼成一幅图猜一猜象什么?(用三角形、圆形、长条形拼成一个人在钓鱼的图片)
老师看了这幅图就想起了唐代大师柳宗元写的一首《江雪》你们想听吗?
2、老师有表情的朗诵古诗《江雪》
3、这首古诗还有一幅美丽的画呢,我们一起来看。
(1)你看见了什么?这幅画上是什么季节?冬天会怎么样?山上都是雪,小鸟怎样了?(千山鸟飞绝)
(2)路上也没有行人,天气寒冷人们怎样了?(万径人踪灭)
(3)江面上有什么?船上有谁呢?他穿着什么?带着什么呢?(孤舟蓑笠翁)
(4)他在干什么?(独钓寒江雪)
4、我们一起来看这首古诗(出示古诗的大纸)
(1)小朋友,请你找一找在这首古诗中你认识哪个字宝宝?
(2)幼儿跟老师朗诵古诗2—3遍。(不同的方法朗诵)
(3)老师把这首古诗编成了一幅节奏图:这是几拍子的节奏?幼儿练习打二拍子的节奏。看节奏一边拍手一边朗诵古诗。
(4)我们听着音乐来唱一唱这首古诗。
5、幼儿操作:桌子上的小篮子里也有这首古诗的字宝宝,请小朋友每人拿一份按古诗的顺序排一排,排好了去给后面的老师检查,你排的对不对,然后朗诵给老师听,你会得到一颗五角星。
中班古诗画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观察图片理解诗句的内容,了解古诗的意境。
2、通过欣赏古诗,让幼儿体会大自然的美。
3、引导幼儿用简单的词语表达自己对《小池》的感想。
活动准备
古典音乐,图片。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启发性谈话:小朋友,谁会背古诗呀?背一首给大家听听好吗?
今天,老师和小朋友一起学习一首新古诗《小池》。
二、展??
1、出示课件,引导幼儿观察、讲述,理解古诗的意境。
(1)图上是什么地方?(小池塘)
小小的池塘边有什么?
(泉眼、树阴、小荷、蜻蜓),
从这幅图上,你能看出是什么季节吗?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教师:诗人在炎热的夏天,来到小池边,泉水在悄悄地流淌,树荫倒映在水面上,
一只飞来的蜻蜓站立在嫩嫩的荷叶上。
看到这么美丽的景色,诗人就提笔写下了这首《小池》。
2、示范朗诵,讲解诗意,介绍作者。
(1)教师朗诵古诗。
提问:古诗的名字是什么?这首是共有几句?
小结:很久以前古代诗人写的诗就叫古诗。古诗的诗句简练,朗诵起来也非常上口。
(2)讲解诗意,学说诗句。
泉眼悄悄无声是爱惜细细的流水。泉眼:泉水的出口。惜:爱惜。细流:细小的流水。
树荫倒映在水面上是它喜欢晴天柔和的风光。照水:倒映在水面。晴柔:晴天柔和的风光。
小小嫩嫩的荷叶刚露出紧裹的叶尖。尖尖角:指刚出生的、紧裹着的嫩小荷叶尖。
早飞来可爱的蜻蜓站立在上头。
(3)介绍古诗作者。
杨万里,南宋诗人,是我国古代诗写得最多的作家之一。
他的诗以描绘山水风光、自然景色为主,朴实清新,流畅自然。
3、欣赏录音,学习朗诵。
提问:刚才录音中是怎样朗诵古诗的?你能试着像古人那样朗诵古诗吗?
幼儿跟随教师学习朗诵。
4、配上古典音乐有感情地朗诵古诗。
三、结束部分
教师小结,请小朋友想一想,如果你是一位画家,读完这首诗,你会想怎么画诗中的景色呢?回家之后把它画下来好吗?
古诗:小池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中班古诗画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喜欢欣赏儿童诗,想象、感受诗歌的意境。
2、丰富词汇:叶子、飞、吹、飘。
活动准备:
各种各样的小树叶、《大风和树叶》、《叶子飞》磁带和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
1、(教室四周撒好了各种各样的秋叶)放《大风和树叶》音乐,幼儿随老师扮秋叶飞进教室。
2、凉凉的秋风吹过来,许多小树叶离开了大树妈妈,有些小树叶飘落到我们教室了,我们一起去拾小树叶吧。请小朋友和你的好朋友说说你拾到的小树叶是什么样子?
3、谁来说说你拾到的小树叶是什么样子?
4、老师用诗歌里的语言进行小结。
5、小树叶累了,我们让它飘落到小椅子下休息会儿吧。
二、引导幼儿欣赏诗歌《叶子飞》。
1、有首好听的儿歌说的就是叶子,我们一起来听听。儿歌的名字叫《叶子飞》
2、老师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幼儿完整欣赏一遍。
3、提问:儿歌的'名字叫什么?儿歌里说了什么?
4、放录音《叶子飞》,幼儿完整欣赏一遍
5、提问:诗歌里的叶子是什么样的?它们飘落的时候像什么?引导幼儿学习词汇:叶子、飞、吹、飘(鼓励幼儿用肢体动作进行表演)
三、学习朗读诗歌《叶子飞》
1、幼儿跟念儿歌——集体念儿歌——分男女念。
2、老师扮演大树和风,幼儿扮演小树叶,边表演边进行朗读。
四、创编儿歌
除了诗歌里提到的小树叶的形状,你还能说出哪些形状的叶子,它们像什么?我们来把它编到儿歌里去。
五、我们一起去外面看看还有什么样的叶子,也把它编进儿歌里去好吗?放《大风和树叶》的音乐,幼儿学小树叶飞出教室。
中班古诗画教案篇5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本首诗中的“紫、尺、疑”三个生字,熟读并背诵这首古诗。
2、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生”与“挂”二字的用法之妙,想像古诗所描述的意境,感情朗诵这首古诗。
3、感悟祖国大好河山的壮丽,受到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教育。
二、重点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想像古诗所描绘的意境之美。
三、教具准备:
庐山瀑布实景录像。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本学期,我们学习了一篇有关庐山的文章《庐山的云雾》,知道了庐山景色秀丽。是的,庐山以她秀丽的景色吸引着无数中外游人去旅游观光。唐朝的大诗人李白也曾慕名前来。他在山间漫步,一会儿弄石临溪坐,一会儿寻花绕寺行。一路走来,时时闻鸟语,处处是泉声。峰回路转,忽然,一个奇异的景色出现在他面前——一道瀑布从天而降!李白诗兴大发,一首流传千古的名诗脱口而出(课件出示《望庐山瀑布》,指名读。)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他的这篇古诗。跟老师一起写课题。
(二)交流学法,准备自学。
1、同学们,我们以前也学了不少的古诗了,想想看,我们以前是怎么样学习古诗的?(要会读,要弄懂诗的意思,要会背诵,还要会默写。)
2、自由读好古诗。
3、交流理解诗意的方法。
先理解诗句中关键字的意思,再理角诗句的意思。方法有:查工具书,看诗下面的注释,问别人,联系上下文等,依据学生回答随即板书,在板书中一定要加入省略号,以免学生被框在这几种方法里。
(三)、学生自学古诗。
1、学生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法自学古诗。师巡视,随时帮助有问题的学生。
2、在自学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在合作中取长补短。
(四)、全班交流,理解诗意。
1、交流对诗题的理解。重在指导学生对“望”字的理解:不只是看,而是从远处看。
2、交流对第一行诗的理解。
(1)指名说说诗句中关键字的意思。
日:太阳 照:照耀 (如果不这么细致地去分析,孩子们很可能把日和照当成“日照”这个城市来对待。)香炉:香炉峰,庐山上的一座山峰;生:飘浮紫烟:紫色的烟雾
(2)连起来说说诗句的意思:太阳光照耀下的香炉峰上飘浮着紫色的烟雾。、
(3)由“紫色的烟雾”让学生想像一下,李白遥望香炉峰的时间(早晨)
(4)指导学生进行初步的感情朗读:明白意思后让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
(5)抓“生”字感受作者用词之妙,从而指导学生更有感情地朗读诗句。
这句诗中有一个字用得特别妙,睁大眼睛找一找,看它藏在哪里啦?学生找出“生”字后引导学生说出“生”字的妙处:一个“生”字写出了云烟飘浮的动态之美,让我们产生了无尽的遐想,仿佛看到了紫烟那飘飘悠悠、缠缠绕绕、娉娉婷婷,袅袅升腾的样子。
3、交流对第二句诗的理解。
方法与步骤同第一句。再指导学生进一步有感情读诗句时,要引导学生品味“挂”字的妙用,知道一个“挂”字化动为静,写出了瀑布在遥看中的状态,想像到此时展现在诗人眼前的简直就是一幅巨大美妙绝伦的山水画。如果学生能品出这种味道来,他们就一定能够读好这句诗。
4、交流对第三四句诗的理解。
理解这两句诗,先理解 “疑”字的意思,然后理解诗句的意思。诗意理解后要抓“飞流直下”与“落”感受瀑布的磅礴气势,指导学生读出这种气势。
5、每句诗的意思理解完后,要回归整体,让学生把整首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五)、想像意境,感悟诗情。
方法:(1)师描述意境,生闭目静听默想,用心去感受诗句所描绘的意境之美。
早晨,一轮红日冉冉升起,红日照耀下的香炉峰上,紫色的云雾轻轻浮动,围绕着香炉峰缠缠绕绕、飘飘悠悠、袅袅娉娉,缓缓升腾。远远望去,那从天而降的瀑布仿佛是一条大河挂在了悬崖绝壁之上。来到瀑布跟前,看那瀑布飞流直下,撞击在绝壁上突起的岩石上,溅起了无数的水花,发出了震耳欲聋的.声响。我出神地看着,听着,恍恍惚惚间,我似乎觉得,这该不会是那银河里的水从九天之上直落了下来吧,要不,怎么会如此磅礴,这般壮观?
(2)学生在想像意境的基础上再次朗读这首诗,在反复朗读中不断与想像中的意境融合,最终达到诗与意境成为一个完美整体之目的。
中班古诗画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通过看图初步理解古诗内容,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旋律。
2、通过游戏,学习用多种方法来表现歌曲。
3、在活动中感受瀑布的秀美,萌发热爱家乡、热爱自然的情感。
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ppt课件、李白画像、黑板、粉笔、音乐、丝巾若干、非洲鼓一个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情景导入。
教师拿非洲鼓有节奏敲打,带领幼儿hello!问好,来到场地,初次感知旋律。
hello小朋友,你好吗?hello小朋友,你好吗?hello小朋友,你好吗?啦啦啦啦啦啦啦啦。
引导语(唱):今天天气真正好,我们一起爬庐山,走一走呀瞧一瞧,看看庐山美丽风景。
师:瞧,都有谁一起来呢?
演唱:hello客人老师,你好吗?hello客人老师,你好吗?hello客人老师,你好吗?啦啦啦啦啦啦啦啦。
hello香香老师,你好吗?hello香香老师,你好吗?hello香香老师,你好吗?啦啦啦啦啦啦啦啦。
请你找到一个好朋友,快快找到好朋友,面对面站好来,我们一起玩游戏。
双手快快伸出来,拍拍肩呀拍拍肩,拍拍肩呀拍拍肩,抱一抱呀抱一抱。定造型。
师:哇!庐山到了。
庐山庐山你好呀!庐山庐山你好呀!庐山庐山你好呀!庐山到了请坐下。拍拍腿呀拍拍腿,拍拍腿呀拍拍腿,小小手儿放膝盖,我们一起听故事。
二、教师出示庐山图片,引出古诗。
1、师:我们现在来到哪里?(庐山、香炉峰)你看到了什么?(瀑布)
三、引导幼儿看ppt,播放动画课件,理解歌词情境,理解记忆歌词。
1、教师:在古代有位大诗人叫李白,(出示李白画像)他也曾到过我们庐山游玩,看到了美丽的瀑布。那会的太阳照在香炉峰上生出了紫色的烟霞,远远地看过去瀑布就好像是挂在前面的山上一样,瀑布从高空中飞快地流泻下来,好像有三千尺那么长,李白怀疑是不是银河从天上落到了人间呢!
2、教师:你们觉得这样的庐山瀑布美不美?(美)是的,很美,李白也觉得特别美,于是他便把他看到的美景写了一首古诗,名字叫《望庐山瀑布》。叫什么(望庐山瀑布)我们一起来听听吧。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四、教师引导幼儿朗诵记忆古诗2——3遍。
教师:他把庐山瀑布的景色描写得好漂亮啊,好像庐山瀑布就在我们眼前一样,我们一起来念一念吧。
引导幼儿体会歌曲活泼欢快的旋律,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打节奏朗诵古诗。
五、通过游戏学习用多种方法来表现歌曲。
1、在钢琴的伴奏下慢速演唱歌曲,引导幼儿完整感知歌词。
教师:这首好听的古诗还可以唱出来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学一学。
(教师引导幼儿根据钢琴伴奏演唱歌曲。
2、画庐山瀑布。
播放音乐,教师边唱边在黑板上画庐山瀑布,幼儿空手绘画。教师和幼儿共同演唱歌曲。
3.丝巾舞蹈。
出示瀑布图片,教师提问。
师唱:小朋友们想一想,瀑布它好像什么?请你快快举好手,声音响亮说出来。
引出丝巾。
播放音乐(望庐山瀑布)教师变魔术发丝巾。幼儿手握丝巾,一起跟随音乐舞蹈摆造型。
4、通过接龙的游戏,学习用领唱、齐唱的方法来表现歌曲。教师领唱,幼儿齐唱1遍。
教师唱:我们来玩接龙游戏,我唱前面你们唱后面,我大声你大声,我小声你小声。
比如,我唱“日照香炉”你们唱“生紫烟”,看谁接的对。教师和幼儿交换演唱顺序再次演唱。
请个别幼儿领唱,其他幼儿齐唱1-2遍。
六、引导幼儿体会歌曲意境和庐山瀑布的秀美,激发幼儿身为江西人的自豪。
教师:庐山的瀑布怎么样?
教师:我们庐山瀑布非常美丽壮观,庐山不仅有神奇多姿的瀑布,有雄奇挺秀的山峰。还有文明悠久的历史古迹。无论是古时候还是现在都有很多人来我们庐山游玩,就连许多外国朋友也来庐山游玩呢,大自然像一个魔术师把我们江西的庐山打扮得美丽又神奇。我们再去找找其它美丽的风景吧。
七、播放音乐,开火车游戏结束
演唱:庐山庐山再见了!客人老师,再见了!小朋友们,再见了!香香老师,再见了!
附:歌曲
活动小结
该活动中,孩子们能在无意中感知歌曲旋律、歌词和曲调,孩子们的兴趣浓厚,老师教得轻松,幼儿学得快乐,通过层层递进的活动设计,孩子们最终学会演唱歌曲《望庐山瀑布》,本活动由于内容涵盖广,为避免时长过长,可以在活动前期培养好班级幼儿游戏常规。
中班古诗画教案篇7
[活动目标]
1.理解并学习古诗,能较有感情地进行朗诵。
2.通过观察、交流和讨论,感受古诗中寂静的环境及诗人思念家乡的情感。
3.愿意积极参加活动,感受节日的快乐。
4.知道节日的时间、来历和风俗习惯,感受节日的气氛。
[活动准备]
电脑课件
[活动过程]
1.观看电脑课件,通过观察、交流和讨论,感受并理解古诗。
(1)完整欣赏电脑课件,初步感受画面。
★指导语: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觉?
(2)第二次欣赏课件,感受古诗中寂静的环境。
(3)再次欣赏,感受诗人思念家乡的情感。
2.学习古诗,能较有感情地进行朗诵。
教学反思
即把枯燥的'古诗,根据其内容编成一个有趣的故事,对其故事情节适当地加以夸张,以吸引幼儿。而故事又是幼儿最喜欢听的,通过听故事,可以增强幼儿对古诗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习背诵,效果要好许多。
中班古诗画教案篇8
教学要求:
1.学会6个生字。认识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生字。朗读、背诵课文。
课前准备:
本课生字卡片,朗读课文录音带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提示课题
1.认生字。课题上有4个字,读一读:
寻隐者遇
2.释题。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贾岛。
寻:寻找,寻访。隐者:独居大山林里的人。遇:碰见,遇上。
这首诗说的是诗人去访问隐者却没有遇见。
3.质疑:读了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引导学生围绕寻思考。如,诗人为什么没遇上?有没有问问其他人?为什么不在那等一会儿?)
二、自学课文
1.借助汉语拼音读课文。
2.画出本课要求学会和认识的生字,读一读。
3.看插图想想:图上画的是什么人,他们在干什么?
三、读诗句,认生字
1.检查课文朗读情况。注意读准平、翘舌音的字:松、采;师、深。只是多音字,文中读zhi。
2.提问:
(1)图上画的是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做什么?(完整通顺地回答问题,相机识字:松、童。)
(2)图上谁是诗人,谁是童子?诗人要找的隐者是童子的什么人?识字:师
(3)诗人找到了童子,怎么没遇上他师父呢?
相机识字:言采药深
(4)朗读课文。
四、指导朗读
引导学生椵想自己是诗人在松下遇上童子,体会向童子询问时的心情,把这种心情读出来。教师先放录音,同学再练习朗读。
松下/问/童子,(满怀期望)
言师/采药/去。(感到失望)
只在/此/山中,(又有了希望)
云深/不知/处。(无可奈何)
五、识字、写字指导
松:用学过的木字旁和熟字公记字形。组词:松树、放松。
童:上下结构。上面是立,下面是里。这个字横画多,但长短不一。首横最短,次横最长,最后一横又比它上面一横长些。组词训练:童话、儿童、童年。
言:发言、说话的意思。首横最长,中间两短横。
师:左边是一短竖和一撇右边是横下一个巾。组词:师父、老师。
采:上面是爪字头,表示手,下面木表示树,手伸到树上表示采摘的动作。第一笔为平撇,下面的三笔间隔要匀。
深:左右结构。右边上面不要写成穴宝盖儿。组词巩固:深山、深海、深浅。
六、抄写生字(完成课后练习2)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
1.开火车读卡片(包括认识的字并用要求会的字口头组词。
2.读拼音填空(先独立完成再当堂订正)
二、朗读、背诵课文
1.个别、集体等多形式朗读。
2.练习背诵。指导:诗从问了童子后,童子先后告诉他师父采药,接着告诉诗人,师父就在这座山里,不过山高云深,我不知他在何处。
3.指名背诵。集体背诵。
三、巩固练习
1.口头选词填空。
师父童子诗人
()松下问童子,
()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处。
2.完成课后练习3。
3.填空,再读一读。
采药去。只在此山中。
中班古诗画教案8篇相关文章:
★ 画斑马的教案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