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推荐6篇

时间:
Monody
分享
下载本文

随着教学计划的广泛使用,大家一定都十分熟悉了,即将开展一场教学了,那么教学计划肯定是少不了的,好美篇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五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推荐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推荐6篇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篇1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教材分析:

1、整体概述:

由“沉和浮”、“时间的测量”、“热”和“地球的运动”四个单元组成的。教学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提供足够的材料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完成探究任务。

(2)帮助学生把现象、数据转化为证据,利用证据得出结论。

(3)科学概念的构建不是一步到位的,需要长时间的学习才能达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要急于求成,要一步一步打好基础,让学生的认识沿着概念形成的规律发展。

(4)本册有许多动手制作的项日,一定要让学生亲自经历制作的过程,只有在手脑并用的过程中,才能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2、单元简析:

(1)第一单元沉和浮:学生从物体的沉浮现象开始,在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中,探寻物体沉浮的规律,研究影响沉浮的变量,最后形成有关沉浮现象的解释:一是用浮力和重力的关系解释沉浮现象,二是从密度的层面解释沉浮现象。

(2)第二单元时间的测量:学生制作计时工具并进行观测和测量,了解人类计时仪器的发展史,及对“时间”的认识发展过程。认识计时工具的工作原理,感受计时工具的发展对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影响,感受人类为了不断改进工具所作的不懈努力。

(3)第三单元热:学生在三年级“温度与水的变化”的基础上,将继续观察热量变化过程中产生的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观察热量在物体中传递的现象,探索热量传递的规律,发现物体的导热性能是不同的,在生活中的应用也是不同的。

(4)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让学生经历人类对地球运动的探究过程,学习基于可观察到的现象和事实,运用相对运动、参照物、模拟再现等原理和方法进行推理、论证,不断地利用已知探究未知的方法,最终认识地球运动(自转和公转)的模式。

3、材料清单:

(1)第一单元沉和浮:

小石块、泡沫塑料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木块、小刀、透明胶带、大小相同轻重不同的球、轻重相同大小不同的立方体、玩具潜水艇、橡皮泥、刻度量杯(底部带定滑轮)、钩码、垫圈、弹簧秤、马铃薯、酒精灯、木夹子、食盐、白糖、烧杯。

(2)第二单元时间的测量:

钟表、小木竿、自制日暑、量筒、塑料瓶、铁架台、螺帽、细线、木条。

(3)第三单元热:

温度计、塑料袋、热水瓶、气球、水槽、试管、烧杯、烧瓶、橡皮塞、玻璃管、金属热胀冷缩演示器、酒精灯、铁架台、铁片、火柴、蜡烛、各种材料制成的杯子和调羹、毛巾、泡沫塑料块。

(4)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

乒乓球、手电筒、地球仪、铁架台、演示用时区图、陀螺。

三、学生情况分析:

通过几年的科学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科学本质有一定的了解,科学素养得到相当的培养,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不过两极分化很明显。优等生表现出对科学浓厚、持久的兴趣,科学素养发展态势良好;后进生对科学有种担忧感,随着年级的升高,课程难度值增加,学习态度不够认真,加上对科学学科的认识不足,认为本学科不重要,轻视,造成科学素养发展态势一般。

我所任教的两个班中,502班,总体上课堂纪律好,但思维有些局限,发言不如504班积极,表现欲望差,两极分化比较明显。应特别注意培养,形成良好的氛围,让学生在探究中学到科学知识,培养探究能力,提升科学素养。504班认真,好奇心强,且思维活跃,科学的探究欲强,但其中部分学生的自我意识过强,倾听习惯有待培养。

四、教学目标:

1、本册教科书设计了许多探究活动,这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是很有帮助的,教师要发展学生识别和控制变量的能力,继续学习运用对比实验进行探索的技能,要引导学生及时记录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整理,转化为证据,用科学探究活动帮助学生逐步建构科学概念。

2、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将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五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仍然需要直观形象的支撑,因此在思维发展的过程中,我们要从现象和事实出发,帮助学生进行概括总结,得出结论,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篇2

班级教师日期

学生情况分析通过几年的科学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一定的兴趣,有的学生科学兴趣十分浓厚,初步掌握了基本的科学知识和一定的技能,有一定的探究能力,思维方式初步由具体转变为抽象,并且同学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不过,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仍有一部分学生的科学知识很局限,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在本学期的教学中,应特别注意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在探究中学到科学知识,培养探究能力,提升科学素养。

教材理念

本册教材为新版苏教版教材,教材的设计理念与国家课程改革的三个关键词“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学业质量评价标准”高度一致。以面向儿童终身受益的学习,如科学精神、科学思维、对自然的好奇心、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核心要素,构建大科学观统领下的主题单元,设计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学习活动。

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生命世界》,由《搭建生命体的“积木”》《微小的生命体》《发霉与防霉》《微生物的“功”与“过”》四课组成,采用先总后分的逻辑结构编排。本单元学习内容可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为“总”,介绍细胞及其作用。第二个层次为“分”,指导学生认识微生物,它由本单元的第二到第四课组成,其内在的逻辑结构为总—分—总。第二单元《仿生》,由《生物的启示》《蛋壳与薄壳结构》《海豚与声呐》《我们来仿生》四课组成,这四课之间是总—分—总的逻辑关系。第一课是“总”,向学生介绍仿生的概念;第二、三课是“分”,从具体案例探究中体会仿生的方法和价值;第四课是“总”,为学生创建仿生设计的平台。第三单元《地球的运动》,由四个次级主题组成:《昼夜交替》《昼夜对植物的影响》《昼夜对动物的影响》《四季循环》。本单元四课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两个角度引导学生认识所产生的现象。本单元第一课与第二、第三课是总分关系,前三课与第四课是并列关系。

第四单元《简单机械》,本单元围绕简单机械展开,选取了生活中比较常见且应用广泛的四种简单机械——杠杆、轮轴、滑轮、斜面为次级主题,设置了《撬重物的窍门》《拧螺丝的学问》《升旗的方法》《斜坡的启示》四课。从杠杆、轮轴、滑轮、斜面的特征来看,轮轴、滑轮属于杠杆类机械,其本质为杠杆的变形,可将这四种简单机械划分为两组,即杠杆、轮轴、滑轮为一组,斜面为一组。因此,本单元的四课也可分为并列的两个部分,其中,《撬重物的窍门》《拧螺丝的学问》《升旗的方法》为第一部分,《斜坡的启示》为第二部分。

教学目标

能通过找出观察对象的共同点,说出细胞是组成生命体的基本单位。将实作和阅读结合起来,知道微生物的广泛存在以及它们具有不同的种类和形状。在探究活动中了解物品发霉的条件和怎样防霉的知识,增进科学探究的能力。通过自制酸奶的活动及反思,获取有效信息,了解微生物的益处与害处。通过案例分析仿生现象,了解仿生的含义,认识常见的仿生制品。能借助阅读、讨论、探究、游戏等多种方式,解释生物的形态、结构、功能、活动方式的特点。

知道很多发明的原型来自自然界,对仿生设计产生兴趣。能通过模拟实验掌握昼夜交替和四季循环产生的原因。能通过阅读了解古人和现代人对昼夜交替的解释、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相关解释及带来的影响。知道昼夜交替对动植物的影响,四季循环对人们生产生活、动植物、天气等多方面的影响。描述生活中昼夜交替和四季循环带来的影响。认识常见的简单机械——杠杆、滑轮、轮轴、斜面的结构特征。通过探究实验,了解不同的简单机械在什么情况下省力。能够辨别生活中的简单机械,会使用一些简单机械。在组装、制作简单机械的过程中,感受技术发展对社会和生活的影响。

教学措施

1、建立开放的教学观念,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节课。

2、充分运用各类课程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3、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节课,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习。

4、用丰富多彩的活动充实教学进程,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5、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会,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

6、引导学生在观察和实验的过程中做好记录,并运用准确、恰当的词语描述观察到的事实和现象。

7、使学生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学会用联系的观点和思维方式认识问题。探究逐步加深,螺旋上升更加明显。

教学时间安排

周次单元课题课时备注

1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生命世界1、搭建生命体的“积木” 1机动1课时

1 2、微小的生命体1

2 3、发霉与防霉1

2 4、微生物的“功”与“过” 1

3单元复习与测试1

4第二单元仿生5、生物的启示1机动1课时

4 6、蛋壳与薄壳结构1

5 7、海豚与声呐1

5 8、我们来仿生1

6单元复习与测试1

7阶段复习阶段复习2

8第三单元地球的运动9、昼夜交替1机动1课时

8 10、昼夜对植物的影响1

9 11、昼夜对动物的影响1

9 12、四季循环1

10单元复习与测试1

11第四单元简单机械13、撬重物的窍门1机动1课时

11 14、拧螺丝的学问1

12 15、升旗的方法1

12 16、斜坡的启示1

13单元复习与测试1

14-16 stem学习立体小菜园6

17-18专项学习像科学家那样…… 4

19-20总复习总复习4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篇3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五年级共有57人,他们经过两年的科学学习,已经具备了初步的科学知识和操作技能,具备了一定的探究能力,思维方式也初步的由具体转变为抽象。因此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进一步扩大学生知识范围,进一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学习科学的兴趣,增加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和自我研究的能力,联系他们的实际生活,用所学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最终达到将科学知识创造性应用到生活中去。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共有24课,以知识的内容分为五部分。分别为人的一生、地球和地表的变化、无处不在的能量、探索宇宙、科技与能源。本册教材注意学生知识经验的积累和整理,注重用联系的观点构建教科书整体结构。

在内容的选择上,用联系的观点整合不同的内容,选择体现综合性、系统性和事物周期性变化的内容构建教科书,引导学生学习认识事物的科学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在整体上含悟科学本质。

三、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引导学生经历更为完整的探究过程。使学生从小养成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学习兴趣。

2、通过学习,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教学中渗透爱国教育,介绍历史人物,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教学措施

1、教师应更加放开手脚,把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有较强求知欲望的话题作为课的主体,通过活动使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从而加深对科学、对科学探究、对科学学习的理解。解释与模型是五年级集中训练的过程与方法,要结合具体学习内容,在探究过程中有意识地强化解释与模型的训练。

2、在教学中采用先进的电教手段来辅助教学。利用现有的信息技术知识,根据教材特点,制作一些课件,借助课件的动画效果、彩色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分解教材中的重点难点,使学生易于接受。

3、在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根据教材特点,让学生查一查、画一画、读一读、说一说、想一想、做一做,多种感官并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三动”能力,即:动手、动口、动脑。

五、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既要对事物外部表象的观察,又要从微观世界认识事物的内部结构和变化的规律性分析,突出了认识事物的结构和功能。探究水平较前几册教科书有明显的提升,加大自主探究的实施力度,加大学生生活经验的整理与提升,进一步强化学生对间接生活经验的回顾与运用。在探究技能上,突出逻辑推理为主的思维技能训练,设计了大量的强化学生逻辑推理的探究项目,推测产生变化的原因,力求在事物的表面特征与内部变化之间建立联系。

六、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既要对事物外部表象的观察,又要从微观世界认识事物的内部结构和变化的规律性分析,突出了认识事物的结构和功能。探究水平较前几册教科书有明显的提升,加大自主探究的实施力度,加大学生生活经验的整理与提升,进一步强化学生对间接生活经验的回顾与运用。在探究技能上,突出逻辑推理为主的思维技能训练,设计了大量的强化学生逻辑推理的探究项目,推测产生变化的原因,力求在事物的表面特征与内部变化之间建立联系。

2、使学生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学会用联系的观点和思维方式认识问题。探究逐步加深,螺旋上升更加明显。

3、教学中注重实验教学,教学中要加强安全教育。

七、教学进度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篇4

一、学情分析:

1、整体学习状况:学生整体学习比较认真,对科学实验比较感兴趣,不喜欢死记硬背的知识,理解不甚深刻,运用能力差。

2、已有知识、经验:独立探究能力和主动探究意识不强。家长和学校偏重于语、数、英教学,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

3、儿童心理分析: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内容生动活泼,有很大的弹性和开放性。注重突出物理现象的研究加强了和其它学科的联系。本册教材包括四个单元:沉和浮、热、时间的测量、地球的运动。 根据新科学课程标准,本册重在培养学生以下几种科学素养:

科学探究:知道科学探究涉及的主要活动,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特征。能进行观察、实验、制作等探究活动。对生物、地球运动等科学内容进行探究。

科学价值观:保持与发展想知道,爱提问、大胆想象、乐于探究的愿望。正确的理解科学,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互助与合作的学习方式,学习中尊重事实、注重环境保护和与自然和谐相处。

科学知识:使学生了解一些简单的物理基础知识。以及运用知识进行科学探究活动。

通过本册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科学课的兴趣,使学生在科学探究、科学价值观、科学知识、各方面得到发展。

三、教学目的和要求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

3、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使学生从小养成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学习兴趣。

5、通过各单元的学习,掌握各单元的知识。

6、亲近自然、珍爱生命,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四、主要导学方法:

探究法 演示法实践法 讨论法

谈话法 辩论法 实验法

五、基本措施

针对该科和本年级的特点,以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为主,使学生养成探究习惯,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

(1)开展生动的科学课,引领学生进行主动地探究学习。

(2)发挥评价对学习和教学的促进作用。教材提供了活动评价、单元自评、综合评价等到三类评价工具供教师和学生使用。采用形成性评价,使评价渗透在教学过程中,更好的随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3)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把科学探究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与科学知识目标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技能与社会生活相联系,逐步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

(4)重视科学与技术的联系。致力于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技术设计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5)树立安全意识。培养学生具有安全参与探究活动的知识、能力和习惯。

(6)积极参与新教材实验。

(7)开展环境教育,进行生物种养殖的课外实验,研究生物与环境间的关系。

根据对学生情况的了解,结合科学课的特点。

潜能生主要表现在:

1、对学科知识无学习兴趣;

2、无科学探究意识,科学探究能力差;

3、缺乏合作意识;

4、实践能力不足。

针对这些情况,首先以生动的教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供合作与参与的机会,培养他们科学探究的能力;在自由分组中安排他们进入较好的组学习,并开展“一帮一”的活动帮助他们。

六、教学进度

周次 内容

1——————5周 沉和浮

6——————10周 热

11—————12周 复习、期中考试

13—————16周 时间的测量

17—————19周 地球的运动

20周 总复习、期末考试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篇5

一.教材分析

本册内容由《沉和浮》、《时间的测量》、《热》和《地球的运动》四个单元组成。

第一单元“沉和浮”:学生从物体的沉浮现象开始,在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中,探寻物体沉浮的规律,研究影响沉浮的变量,最后形成有关沉浮现象的解释:一是用浮力和重力的关系解释沉浮现象,二是从密度的层面解释沉浮现象。

第二单元“时间的测量”:学生制作计时工具并进行观测和测量,了解人类计时仪器的发展史,及对“时间”的认识发展过程。认识计时工具的工作原理,感受计时工具的发展对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影响,感受人类为了不断改进工具所作的不懈努力。

第三单元“热”:学生在三年级“温度与水的变化”的基础上,将继续观察热量变化过程中产生的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观察热量在物体中传递的现象,探索热量传递的规律,发现物体的导热性能是不同的,在生活中的应用也是不同的。

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让学生经历人类对地球运动的探究过程,学习基于可观察到的现象和事实,运用相对运动、参照物、模拟再现等原理和方法进行推理、论证,不断地利用已知探究未知的方法,最终认识地球运动(自转和公转)的模式。

二.学生情况分析

五年级学生对科学概念的理解不是很深刻,部分同学对死记硬背的知识记的牢,运用能力较差;科学观察能力和对比实验设计已经有较大的进步,但是独立探究能力和主动探究意识还不够;五年级的孩子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儿童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三.教学措施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3、面向全体学生,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4、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5、各班建立科学学习小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习;

6、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会,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

7、充分运用各类课程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

8、组织引导学生积极参加课外科技活动以及各类竞赛活动。

四、教学进度表

沉和浮

1、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1课时

2、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1课时

3、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1课时

4、造一艘小船;1课时

5、浮力 1课时

6、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1课时

7、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 1课时

8、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单元复习概念梳理 1课时

1、热起来了2、给冷水加热

3、液体的热胀冷缩;4、空气的热胀冷缩

5、金属热胀冷缩吗;6、热是怎样传递的

7、传热比赛;8、设计制作一个保温杯 (各1课时)

时间的测量

1、时间在流逝

2、太阳钟;3、用水测量时间

4、我的水钟;5、机械摆钟

6、摆的研究;7、做一个钟摆

8、制作一个一分钟计时器;(各1课时)

地球的运动

1、昼夜交替现象;2、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

3、证明地球在自转;4、谁先迎来黎明

5、北极星“不动”的秘密;6、地球在公转吗

7、为什么一年有四季;8、极昼和极夜的解释(各1课时)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篇6

一、课程目标: 1、激发学生探究物体与物体之间、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的的相互作用与平衡关系。 2、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分析资料,以控制实验、模拟实验、分析实验结果、提出假设等探究能力,鼓励学生从正反两个方面分析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

二、指导思想: 1、以《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全面落实《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提出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进行科学启蒙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为学生后继的科学学习和其他学科的学习,乃至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2、在充分考虑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将学生发展的需要、社会发展的需要、科学素养的诸要素有机地结合起来,追求科学性、实用性、教育性、普适性的统一。

三、教学目标: 1、能通过设计实验方案和实验探究杠杆平衡、滑轮、斜面、齿轮等是如何提高工作效率的;通过观察、分析资料发现动物、植物有着多种繁殖方式;运用逻辑推理的方法对生命的起源、生物的进化做出有根据的假设;用模拟实验的方法探究地球表面的变化;设计制作能完成一定任务的工具(包括简单机器、机器人等)。 2、能始终保持对探究物体与物体之间、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达到平衡状态的兴趣以及对未解之谜和生物技术的好奇,并积极关注相关研究的进展;感受生命延续过程的复杂多样,进一步树立珍爱生命、保护环境、保护资源的意识;能通过科学家的故事学会并初步形成分工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能运用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积极大胆地提出自己的想法和意见。 3、能通过收集资料、亲历科学实验列举简单机械的使用,体会到利用简单机械能帮助人们提高工作效率;举例说明不同生物具有不同的繁殖方式,发现生物的许多特征是遗传的,变异也是生物的特征之一,分析实例找出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平衡关系;能描述温度、风、流水、植物对地表改变的作用,能说出岩石主要是由各种矿物组成的。 4、能感受一些工具和简单机械的运用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的便利;能关注与生物繁殖有关的生物技术,并能从正反两方面分析技术的运用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利弊;能提出保护环境、保护矿物资源的建议;能讲述科学家(如达尔文)的故事,关注工具发明和使用的发展史。

四、教材分析:本册共分为六个单元,共22课。第一单元巧妙的用力: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组织学生探究简单机械的作用及简单的原理。学生在研究简单机械中观察两种力相互作用的过程,感受两个物体相互作用的现象,并认识到当两种作用力相等时,物体间将达到平衡状态即可。第二单元生命的延续:本单元将在学生已有认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引领学生通过收集和整理各类相关资料,观察、比较并描述相关的现象等形式多样的探究活动来进一步感悟生命过程的复杂多样,培养对生命的珍爱,学习植物和动物不同的生殖方式,了解生殖是生命的共同特征。同时引导学生关注与生殖有关的生物技术问题。第三单元生物的进化本单元继续引领学生带着许许多多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通过查阅、分析和整理资料、讨论、撰写科学短文、模型制作等不同方式的探究活动,讨论生物的起源和进化问题,研究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平衡。第四单元地表缓慢变化本单元将引领学生尝试提出有根据的假设,通过相应的模拟实验,逐步使学生感悟到各种自然力量以及人类活动对地表改变的影响,帮助学生认识到地表变化是各种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同时激发学生探索地表变化奥秘的兴趣,意识到保护地表的重要性,适时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世界,欣赏自然美的科学精神和态度。第五单元矿产资源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常见的岩石、矿石制成的生活日用品等入手,懂得地球母亲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矿产资源,但是这些矿产资源不是用之不尽,取之不竭的,因此保护矿产资源显得尤为重要。第六单元工具与技术本单元以工具和技术为主题,将科学知识、探究能力、科学态度及科学、技术、社会、环境整合起来。激发学生对机器人开发研制的兴趣,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和创造力,设计自己的机器人。

五、学情分析: 1、可喜之处:通过的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另外,在进行着观察、提问、假设、预言、调查、解释及交流等一系列活动时,我强调小组合作必要性,所以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2、不足之处:由于活动材料限制的原因,有一部分教学内容只是匆忙的走过场地,有些探究活动甚至根本就没有开展,导致学生的知识面受到压制,影响了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形成。还有,学生在活动的时候常常耗时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这现象尤为突出。

六、教学措施: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5、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7、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8、组织指导科技兴趣小组,引导学生参加各类有关竞赛,以赛促学。

七、教改设想: 1、注重搜集信息、现场考察及自然状态下的观察与实验。 2、专题研究,注重情境模拟、科学小制作及讨论辩论。

八、教学进度: 单 元课 题 课时巧妙的用力 8课时生命的延续 6课时生物的进化 3课时地表缓慢变化 5课时矿产资源 4课时工具与技术 2课时

九、主要教学方法: 探究法演示法参观法实践法 讨论法谈话法 辩论法 实验法 列表法 暗示法十、教研课题: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推荐6篇相关文章:

五年级教师组下册工作总结8篇

小学五年级年级组工作计划推荐6篇

五年级的科学工作总结最新5篇

一年级下册语文工作计划推荐5篇

四年级科学课教学工作计划推荐8篇

五年级班对工作总结推荐6篇

八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工作计划6篇

小学四年级下册教学工作计划6篇

八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工作计划6篇

四年级美术下册教学工作计划6篇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推荐6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9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