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活动总结,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的工作风格和方法,通过活动总结的撰写,我们能够总结活动中的成功经验和失误教训,以下是好美篇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公祭活动总结7篇,供大家参考。
公祭活动总结篇1
1937年12月,我们记住了一段悲怆的岁月,记住了‘30万’这个永难磨灭的数字。为了牢记历史,激励学生的爱国热情。12月12-13日,xx小学开展“勿忘国耻,强我中华”为主题的系列活动。
活动中,学校政教处王向前主任在本周一升旗仪式上向全体师生发出倡议,要求全体师生“勿忘国耻,强我中华”,用实际行动来捍卫祖国的尊严。要求各班利用晨会课、班队课、信息技术课组织学生收看国家公祭日的视频,让孩子们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同时以学校的电子屏为载体,宣传“勿忘国耻、强我中华”,努力做到人尽皆知,营造革命传统教育氛围,让学生了解国家公祭日的时间、意义,引导少年儿童树立和培育正确的理想信念,弘扬民族精神,增进爱国情感,提高道德修养。同时让同学们将这段惨痛的历史铭刻在心,牢牢记住:落后就要挨打。我们祭奠南京大屠杀,不是囿于历史的伤痛中而不自拔,而是痛定思痛,反省自己,知耻而后勇,发愤图强!同学们更懂得: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蓦然回首,勿忘国耻;放眼未来,强我中华。
此次开展“国家公祭日”纪念活动,是为了悼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和所有在侵略者的屠刀下被终结的鲜活生命,使全体师生认识到牢记历史深重灾难,以更加昂扬的姿态、饱满的热情挺起时代脊梁。
公祭活动总结篇2
13日上午十时整,河海大学青马工程学员、国防生代表、学生代表聚集在校内南京大屠杀死难者清凉山丛葬地“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清凉山遇难同胞纪念碑”前,在庄严肃穆的气氛中,近千名师生佩戴白花,面向纪念碑列队肃立,齐声高唱国歌,国歌唱毕,全场向南京大屠杀死难者默哀一分钟,同一时间,防空警报声响彻南京上空,校园内外汽笛齐鸣,行人也纷纷驻足面向纪念碑方向默哀。默哀毕,学生代表向纪念碑敬献了花篮。师生代表在发言中说,国家公祭、民族呼声,河海同心、开创未来,铭记历史、勿忘国耻,以史为鉴、珍视和平,凝聚力量、奋发图强,团结一心、自强不息,用知识的力量,用责任的担当,真正成为打造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筑梦人”。最后全场人员绕纪念碑一周并献花。活动中,很多社区居民以及远道而来的校友和民众也纷纷在纪念碑前敬献鲜花,进行悼念。中央电视台和江苏卫视对悼念活动进行了现场直播。
自11月底以来,河海大学的同学们自觉自发组织了国防生主题教育活动、学生骨干主题教育活动等各类悼念祭奠活动,通过宣誓、签名、手折紫金草和千纸鹤、电影展、发放宣传手册、陈列展板以及签名墙等活动寄托对遇难同胞的哀思,表达不忘国耻、圆梦中华的决心。参加活动的同学们们纷纷表示公祭日活动不仅是对历史的尊重,对死难者的悼念,也是对世人的警示,作为青年大学生,要时刻铭记历史,以史为鉴,居安思危,奋发向上,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此前,为迎接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到来,河海大学还开展了系列悼念活动,参加了“紫金草行动”,与多家媒体共同开展了多次祭扫活动,以加强广大青年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当代大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的正能量。
除了现场悼念以外,河海大学团委还通过官方微信、微博组织同学们参加国家公祭网、江苏共青团官方微信“勿忘国耻,青春同祭”网上悼念、“紫色的哀思”等网络公祭活动。
公祭活动总结篇3
1937年的今天,日本侵略者靠着自己的坚船利炮在这片古老的大地上犯下了让全世界人都不可饶恕的罪行,在我们每个国人心中都留下了深深伤痕。83年后的今天,我们的国家蒸蒸日上,我们的国防日益强大,我们的社会欣欣向荣,一个富强文明的新中国正在以更加自信的姿态出现在世人面前。
但是,在一系列成绩取得的同时,我们更应该以史为鉴、居安思危。我们应该能够清楚的看到,虽然和平与发展是当前世界主题,但是一些不稳定因素并未完全消除,仍存在爆炸的隐患,中国发展仍然任重而道远。从国际环境看,无论是日本右翼势力的抬头,妄图刻意抹去、美化曾经的战争罪行,还是西方媒体对中国发展的刻意“黑化”,围追堵截,都让我们感觉到中国的发展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是需要我们全体国人团结一心、奋斗努力的。从国内环境看,一些境外势力刻意制造舆论,部分网民群众盲目跟风,历史虚无主义苗头呈现蔓延趋势,也给我们在前进的道路上敲响了一记警钟。
回顾战争是为了珍惜和平,铭记历史是为了奋力前行。中华民族从一穷二白发展到今天,取得令世界刮目相看的成绩,靠的不是别人的施舍,靠的是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是全中国人民勤劳的双手,这是任何人、任何团体、任何国家都无法否认的现实。一些西方面对中国发展速度,明追暗赌,有的甚至不惜采取卑劣的行径,还为自己标榜公平正义。从不久前“华为事件”我们也应该能够清醒地认识到,我们中国未来发展的道路上定会有惊涛骇浪,会面对来自各个方面的困难和挑战。道路是曲折的,但是我们要相信前途是光明的,我们中国有信心、有勇气去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历史反复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国弱则民无从而生。我们每一名中国都应该铭记历史、反思历史,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团结一致、奋力前行。
公祭活动总结篇4
紫金山含悲,秦淮河低回。83年前,这里曾发生了举世震惊、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我三十万同胞惨遭屠戮。这是中华民族永远抹不去的伤痛,也是人类文明最惨烈的悲剧之一。
83年来,我们曾以无数方式祭奠、悼念、追思南京大屠杀的死难同胞,以无数方式探讨这场屠杀带来的思考:国家的崛起、民族的复兴、和平的共识、战争的伦理、人性的自觉与人道的尊严。现在,我们终于设立和迎接来了国家公祭日,以肃穆的仪式来悼念历史,让澎湃的感情集中表达,必将促使民族历史记忆长久保持唤醒状态,促使一个民族汲取历史力量、以更开放的姿态迎接未来。
公祭日,展示了我们的人文精神与民族性格。历史构成了一个民族的共同记忆,历史锻造了一个民族的精神品格,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浸透热血的土地是每个民族的朝圣之地。当波兰人为奥斯维辛纪念馆献上鲜花,当德国人在大屠杀纪念碑林中默哀,也让我们重回83年前那座血与火的城市,阅读写在大地上的民族史,感受那种紧紧挽结着我们每一个人的血脉深情与民族精神。
公祭日,让我们学会以宽阔的历史视野正视、思考和解决问题。这场惨绝人寰的灾难已过去83年,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已近70年,我们用肃穆的国家公祭仪式提醒着自己,保持历史的痛感,但不煽动民族的仇恨;敦促日本正视历史、反思战争、检省军国主义和法西斯主义余孽,但不将民族感情矮化为街头泄愤。经历过深重苦难的民族,更应怀着宽阔的历史眼光,更应懂得珍惜和捍卫人类的核心价值。
公祭日,也让每个普通中国人找到带着历史感的活法。它让史书上的文字变得意象丰沛,让每个人的生活获得了历史的重量,也让一个民族的几代人之间,有了心传和默契。正是在这个低头默哀的瞬间里,来自不同地域、不同职业、不同社会角色的你我,都抹平了差异,仅仅成为十三亿中国人中的一个。
有象征意义的是,半年以来,中国领导人几乎参加了每一次抗战纪念日。7月7日全民族抗战爆发周年纪念日,9月3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和9月30日“烈士纪念日”,领导人参与国家公祭,是国际惯例,也是规格和意义的象征,更与每个普通中国人的情感互相呼应,表达了整个社会在民族情感上的同频共振。
12月13日,为同胞默哀,为中华祈福,在灾难的创伤中培育人道态度与和平精神,在屈辱的历史中学会自立自强。今天,我们这样缅怀历史,正是要历练出迎接美好未来的气度与力量。
公祭活动总结篇5
12月13日,在第xx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到来之际,为纪念南京大屠杀xx周年,岭南师范学院志愿者于当天下午举行了“铭记历史,爱我中华”——南京大屠杀公祭日宣传活动。
在活动现场,悲戚感人的音乐吸引了许多同学参与到活动中来,了解南京大屠杀的历史。活动的摊位上,摆放着几十本与南京大屠杀有关的书籍资料,供同学们翻阅浏览。摊位一旁,同学们还可以看到一些南京大屠杀的历史照片,里面日本军队的残忍行径令人心畏。宣传摊位前的“祝福墙”上贴满了师生对这段历史的感想或祈福。
一名志愿者深情激昂地朗诵南京大屠杀的有关文章,朗朗地声音,让现场气氛显得庄重而肃穆,让人不禁缅怀无辜受难的同胞。此外,部分志愿者拉起“铭记历史,爱我中国”的横幅到校园各处开展签名活动,让更多的同学参与到公祭日的活动中来。
最后,志愿者们奏唱国歌并且为南京大屠杀的遇难同胞进行一分钟的默哀仪式。
今年12月13日,是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后的第xx个国家公祭日。为牢记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表明中国人民反对侵略战争、捍卫人类尊严、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激发大家维护世界和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的正能量,秦淮中学开展了国家公祭日·纪念南京大屠杀系列活动。
1、12月7日,历史组教师荣嘉做了《铭记历史,牢记责任》国旗下讲话,带领全校师生回顾了这段荡气回肠的历史,以此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广大师生为维护世界和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的正能量。
2、高二历史备课组统一要求,开展了关于“南京大屠杀”为课题的历史课堂,让学生更多、更深刻、更全面地了解这段历史,并且对这段历史进行反思。
3、12月11日,高二年级各班开展“勿忘国耻、圆梦中华”主题班会活动。各班由班主任负责,以“勿忘国耻、圆梦中华”为主题,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专题活动,让学生了解相关历史和国家公祭日的时间、意义,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和平的优良品质。
4、高二年级学生利用双休日通过媒体观看电影《南京!南京!》、《金陵十三钗》、《屠城血证》等反映南京大屠杀题材的电影。通过电影再现南京大屠杀,学生更加直观的了解和感悟这段不能忘却也不会忘却的历史,激发国人不忘屈辱历史,永葆爱国热情。在看电影的基础上,学生根据自己所看电影写一篇电影观后感。学生踊跃参加,学校据此评选出了1、2、3等奖。(评选结果附后)
5、“1937.12.13”,刻骨铭心的日期以血泪书写,记载一个民族最深重的苦难,标注人类文明史上最黑暗的一页。我校组织了以纪念南京大屠杀为题材的小报制作活动。同学们以手抄报和电脑制作的形式上交了多份小报。学校据此也评选出了1、2、3等奖。
公祭活动总结篇6
为确保国家公祭日活动顺利进行,保障国家公祭日期间空气质量稳定,展示良好的城市形象,沿江街道以多举措为抓手,加强国家公祭日期间环境卫生督查、巡查力度,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提高思想意识。为了进一步落实环境保护工作责任制,结合“263”专项行动,全面加强对辖区环境监管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了由社区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形成“主要领导抓总、分管领导负责、社工积极参与、大联勤协调配合”的工作格局。
二是明确保障目标,严格落实责任。公祭日期间,社区全体人员及平安志愿者积极参与到市容管理、空气质量管控中,重点加强社区主次干道垃圾清运、车辆停放秩序、工地扬尘管控、裸土覆盖以及秸秆焚烧监管等;对于社区主要的交通路口,社区有专人站岗执勤,维护道路交通秩序,确保居民群众出行安全。
三是强化应急保障,加强巡查力度。社区制定应急预案,确保责任到人、管控到位,严格落实人员值班、领导带班制度,建立应急处理机动队伍,确保人员在岗在位,随叫随到;社区纪检监察员还联合社区“两委”成员,对国家公祭日期间各项工作进行不定时督查、巡查,确保责任落实到位,以良好的环境面貌为国家公祭日活动顺利进行提供有力保障。
公祭活动总结篇7
按照中央的部署要求,今年12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将举办第三次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11月15日,记者从20xx年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前后主题宣传教育活动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我省将在国家公祭日前后组织开展以勿忘国耻、圆梦中华为主题的系列宣传教育活动,这些活动包括四大类18项,一直延续到12月底。扬子晚报记者梅建明于英杰
第一大类
群众性主题教育活动
在国家公祭日前后和公祭日当天,我省共安排12项群众性纪念悼念活动。其中,公祭日前后有6项活动:
一是举办《共同见证:1937南京大屠杀史实展》。该展览已于10月22日在法国冈城和平纪念馆开展,持续到国家公祭日之后。
二是开展众筹声音、讲述历史传承历史记忆志愿行动。11月初至12月底,招募志愿者讲述南京大屠杀史实,有关音频资料将以电子读物和绘本形式出版发行。
三是举办网上悼念活动。11月上旬至12月底,国家公祭网、新华网、中江网、荔枝网、龙虎网、南报网等新闻网站和新华炫闻、交汇点新闻、荔枝新闻等移动客户端开展联动,共同推出国家公祭专题专栏。
四是举办重温历史公益徒步活动。11月22日,在南京国际安全区设立之日,组织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代表、国际安全区史研究专家和大学生代表,徒步考察拉贝纪念馆、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总部等旧址,重温历史,缅怀国际友人。
五是举办公祭海报高校巡展。
六是举办死难者遗属家庭祭告活动。12月1日至30日,组织南京大屠杀死难者遗属或亲属家庭,举行祭告仪式。
在国家公祭日当天,除了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外,同时安排6项悼念纪念活动:一是举行下半旗仪式。二是南京市部分区同步举行悼念活动。三是举办国际智库交流活动。四是组织世界和平法会。五是举办烛光祭活动。六是全国抗战主题纪念馆和部分城市同步举办纪念活动。
第二大类
推出相关出版物
主要组织省及南京市出版单位,运用最新研究成果和史料实证,出版一批反映南京大屠杀历史以及与国家公祭有关的图书、电子出版物。一是出版文献史料图书。包括《人类的记忆》丛书(中文版),《南京不会忘记》丛书(10本)等。二是出版电子出版物。包括《国家公祭日不可磨灭的记忆》《城殇》等。
第三大类
举办系列文化活动
主要展演展播反映南京大屠杀和抗战题材的优秀文艺作品、专题片和影视作品。一是组织优秀文艺作品演出和影视剧展播。二是播出原创专题片和广播剧。三是举办专题音乐会。12月11日至13日,在南京保利大剧院,举办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和平之声音乐会。
第四大类
组织系列新闻行动
主要包括:12月3日至13日,新华日报推出国家公祭日倒计时专题摄影报道;12月8日至13日,省广电总台推出铭记历史、留住记忆等系列报道。此外,群众杂志和群众网开设理论研讨专栏。
公祭活动总结7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