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地把握课堂,我们需要认真对待教学反思的写作,老师们在动笔写教学反思之前,要回顾在教学期间的成绩与不足,下面是好美篇小编为您分享的《位置》教学反思推荐8篇,感谢您的参阅。
《位置》教学反思篇1
11月21日,我有幸参加石练小学与金岸小学数学教研联谊活动,并在此次活动中上了《确定位置》一课。
本节课既是认识图形知识的继续,又是后面学习直角坐标系等知识的基础。这节课要求学生体验确定位置的重要性,理解数对的意义和表示方法,能在具体情境中用数对来表示位置,并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数对”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到的,教学时我没有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数对的表示方法,而是直接告诉他们,然后围绕“这个数对第一个数表示什么?”“数对中第二个数表示什么?”“写数对的`时候要注意什么?”这几个问题展开,让学生体会数对的含义和书写,并使学生初步理解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再通过确定小青班同学的位置帮助学生熟悉这一规则。之后让学生尝试用数对来描述其他事物的位置,加深了对数对含义的理解。
反思这节课,从设计准备到试教,到最后上完这节课,需要我反思的地方还有很多。
1、关于在实际教室里用数对表示学生的座位时,在数第几组的时候,我没有说明要站在观察者的角度从左往右数,而从学生的角度想则是从右往左来确定,这样就会导致有的学生对“列”和“行”的规定迷迷糊糊,现在反思才明白关键是我在教学时没有突出以观察者的角度来规定第一列和第一行。
2、对于课堂生成问题不能及时的处理。在课堂上让学生根据座位卡找自己的新座位时,出现了两张相同的座位卡(4,1),其实可以先让学生去判断一下是谁坐错位置了,那么她的座位卡应该怎么改?但在面对这种突如其来的“意外”时,我并没有把它很好的利用起来,在这方面还有待我在教学中去实践去探索!课堂教学是可以预设的,教师只有积极主动地把握临时生成的环节,及时反思和调整教学内容,才能更有效的来调控课堂。
一节课已经结束了,但我的思考却没有终止,考虑着我教学的得与失。每节课都会存在不足,我们要在不断的反思中不断提高。
《位置》教学反思篇2
?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是在学生认识了东、西、南、北以及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八个方向,会用相关的方位词描述简单的行走路线,并会用数对表示具体情景中物体的位置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它对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认识生活中周围的环境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节课我的教学流程如下:
一、借用情境,引发探究热情。
一上课我就出示主题图,并告诉学生,这是暑假里某少儿军训训练营进行野外军事演习的场景。如果你是指挥部的部长,站在指挥部里看红军阵地,你能说出红军阵地的具体位置吗?借用军事演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发他们的探究热情。
二、旧知为“媒”,引发认知冲突。
因为学生以前已经认识了八个方位,初步有了描述物体位置的认知经验,所以异口同声:“红军阵地在指挥部的西北方向。”“为了让大家看得更清楚,我把实际场景图换成简洁的几何图。”我边说边画几何图。现在红军阵地就在指挥部的西北方向。如果你是指挥部部长,随便向西北方向走,就一定能走到红军阵地吗?我边说边随手从指挥部出发画了一条指向西北方向的射线。学生纷纷摇头。看来只知道红军阵地在西北方向,这个范围太大了,找到红军阵地不太容易。如果再把红军阵地所在的方向说得详细些,就容易找到了。那怎样才能把红军阵地的方向说得详细些呢?因学生预习过,有同学提出给出角度,用量角器量出角度,这时星星之火一燎原,其他学生思维的火花全部燃起来了,纷纷提示用量角器量出红军阵地的夹角。看到时机成熟我给学生画出了角度,告诉学生红军阵地在指挥部的北偏西50度方向上,并让学生尝试说这个方向还可以怎么描述。(西偏北40度方向),引导学生对比,如果就现在的角度说红军阵地在北偏西50度简单,还是说西偏北40度方向简单。使学生明白,北偏西50度有度数,这样描述不用求度数相对较简单。这时我又问道,知道红军阵地在指挥部的西偏北50度方向,走多远才能找到红军阵地?学生恍然大悟,纷纷提到还要知道走的距离,才能准确地找到红军阵地的位置。假设红军阵地距离指挥部10千米,现在你能确定红军阵地的位置吗?(红军阵地在指挥部的西偏北50度方向,距离指挥部10千米处。)从而使学生明白要想确定物体所在的准确位置,必须知道方向和距离两个要素。
三、动手操作,感悟方法。
当学生学会用方向和距离两个因素确定物体的位置后,告诉他们蓝方阵地在指挥部的东偏北45度方向,距离指挥部20千米处。让学生尝试在练习本上用量角器画一画夹角找一找位置。虽然刚开始学生来回摆量角器,不知如何去量,不知道量角器的中心点与谁重合,不知道0刻度线与谁重合,但学生认知过程中的困惑在课堂教学中很有价值,因为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有了认知冲突才会在老师的引导下逐渐明确测量角度的方法。这里引导学生认识比例尺,即图上距离是1厘米或1个单位长度,表示实际距离是多少,并告诉学生比例尺在确定物体位置时的重要作用。在新知的学习过程中,让学生自已动手操作,参与合作交流,一方面能提高学生探究新知的`能力,同时让学生进一步领悟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四、巩固方法,实践运用。
当学生掌握了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后,出示了一副学生熟悉的图形———以学校为观测点,来确定学校周围建筑物位置的图形。让学生用方向和距离来确定周围建筑物的具体位置,从而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特别是最后一道习题,给出方向和距离,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在平面图内找物体的位置,进一步加强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拓宽了课堂学习的空间。
本节课的不足:学生动手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培养,操作量角器特别慢,还有同学用量角器量读数误差较大,导致画出的物体的位置与物体的实际位置不相符,还有少数同学在描述物体的方向时说得不太准。
《位置》教学反思篇3
本节课教学我所面对的传授对象是聋哑学生,根据聋生的特点在学生观察教材123页三幅照片时,我立刻告诉学生你说的对,这就是直线和圆的三种关系:相交、相切和相离。我认为是数学课而不是语文课,数学课只注重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不追求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概括能力。
还有因为手语的手势再多再细也不可能表达出所有的抽象的甚至连丰富的语言都不好表述的东西,因此在讲解数学时,我追求细致,不要想很简单,很明显,而一带而过。因此,教学时我多次强化学生对直线与圆的三种关系的理解,为学生探究点到直线的距离d和圆半径r的大小关系。
然而数学教学时,该细的地方还是要细,这需要教师自己的把握,在学生轻而易举回答出来的问题时,有时要带领学生深入思考,并多问个为什么?比如在本课学生总结出:“圆的切线垂直于过切点的直径”时。养成学生深入思考的好习惯,不要想当然!
《位置》教学反思篇4
本单元的内容是属于“图形与几何”领域中有关位置的内容。它是在学生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相对位置之后进行教学的。
前面的知识与观察者和参照物有关,而本单元内容不受观察者影响,只与参照物有关,因此找准参照物也成为了这个单元的重点。
在学习完整个单元和进行单元检测之后我发现学生的难点为:在现实生活中,给定一个方向,如何准确辨认其余三个方向。在教学中我采用了两种方法,一种是总结出规律:面东背西,左北右南;面西背东,左南右北;面南背北,左东右西;面北背南,左西右东。(教学时就发现容易混淆,不易记忆,就是进行了知识的总结,也没让学生死记硬背)。另一种是根据“东南西北”这种按顺时针的排列方法进行记忆的。可是在练习和测验中发现学生还是没有掌握这些方法。
通过与学生交流发现不会的原因有二:一是学生还没有利用已有的前后左右的方位知识,分别与东南西北建立起联系。因为没有给与学生充分的时间和活动熟练掌握这四个方向。二是有的学生缺乏现实生活经验,虽然学习了时间,但还是对顺时针了解不清晰。
为此,在反思完整个单元的教学后,因为受到学生们的启发,我设计了这样的一个小方法来解决这个难题。以后再遇到这种类型的题,首先让学生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在纸上标出这四个方向。然后根据题意把先判断出的那个方向与旋转后的纸张进行方向上的对接,对接之后就很容易判断出其余的四个方向了。
其实学习并不是老师教,学生听。而是学生和老师协同研究,共同学习进步的过程。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把更多的时间和机会交还给学生,相信他们,让学生主动的真实的发生。
《位置》教学反思篇5
?位置与方向》这一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上、下、左、右”这些相对位置概念的基础上进行的。三年级的学生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化的关键期,此时的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直接与感谢性经验相联系,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学生的数学学习是一个现实的体验、理解和反思的过程,学生要想牢固地掌握有用的数学,就必然用发自内心的喜好和创造来体验数学。因此,在设计本单元的'教学时,要重视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活动对加深理解的重要性,尽可能地让学生体验,分清“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八个方向。
在教学中,如果先让学生到操场上去辩认方向,分小组体验实景中的“东、西、南、北”四个方向,使学生有一个充分的感性认识,并且知道这些方向不会随观察者位置的变化而改变。再回到教室,集体交流,分清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正确地辨认方向。在学生熟知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后,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四个方向之间联系与相对性,使学生能够用给定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然后,引导学生根据所知道的位置与方向,绘制一张示意图。绘制时,学生一定会遇到困难:学生所观察到的东、南、西、北,是水平方向的,怎样在黑板或纸上画(表示)出来呢?这时,要向学生介绍:在绘制平面图时,一般情况下,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确定方向。
在学生能够清晰地辨认东、南、西、北等方向后,要求学生描述某一物体所在位置,一定要让学生理解是在某一“标志物”(参照物)的哪个方向。这一教学环节,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因为“标志物”(参照物)不同,所描述的方向也随之发生变化。
在描述行车线路时,学生可能会说出“向上、向下、向左、向右”这样的方向,这时一定提醒学生:上、下、左、右等,都是相对方向,不是固定位置,在描述时,一定要让学生说“向东、向北、向南或向西”等词语,这样才能准确地说出具体方向。
总之,尝试着让学生走出教室、走入生活、走向探究,使孩子们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主动参与,自由地表达思想、表露情感、表达观点、表现创造,体验和经历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感受到数学的神秘和魅力,感觉到数学的实用和价值;试图使封闭的书本式文化积累过程转变为开放的、活生生的与社会紧密相连的自主创新过程,这也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位置》教学反思篇6
本课内容是学生在已经学习了简单的描述物体方向的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也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生已掌握一定描述物体位置的能力,本课需明确“横行竖列”;先列后行;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时数字中间用逗号隔开,最后用括号将数对扩起来表示位置。在巩固练习阶段可以利用习题引出“同行或同列的位置数对有什么特点”这一问题,简单解答,为下节课内容做铺垫,在课与课之间形成连接。
本节课用电影院情景导入,激起学生兴趣;利用有梯度的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做中学,切实体会如何“用数对表示位置”及“给定数对确定位置”;练习巩固的环节设计了基础题、综合题和发展题,让不同层次学生都能得到锻炼。本课结束后,学生应掌握“用数对表示位置”及“给定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
《位置》教学反思篇7
青岛版教材五上第一单元的资料是确定位置,本节资料相对较容易,学生透过预习自学,都能明白什么叫行,什么叫列,并且明白从哪边到哪边是第一列,从哪边到哪边是第一行,也明白用数对能确定物体的位置。但在最近几年教学这部分资料时总是有个别同学出错。于是在今年教学本节课时,做到了以下几点,感觉效果较好。
一、设计铺垫活动,搞清易错点。
一上课,我先问学生昨日预习了什么,学生回答———确定位置。之后我提问学生几个预习小问题,什么叫做行,什么叫做列,以班里的同学为例举例说明。当叫到学生a时,他说道,横排叫做行,竖排叫做列,并在教室里指出了哪是一排学生,哪是一列学生。学生纷纷点头同意。当我问到第二个问题教室里哪是第一列,哪是第二列时,学生b和c出现了两种不同的答案。他们都同意列是从左往右数的,但关于左和右以谁为基准判定却出现了意见分歧。b同学说左和右应以方阵中同学的身体为基准确定,而c同学却说就应以方阵前的观察者身体为基准确定。两人观点截然不同,再问其他同学,竟然也出现了以上两种不同的意见。孩子们面面相觑,等待我做决断。实在无奈,我权威的告诉学生,数学家规定,确定左和右时就应以观察者的身体为基准确定,不论观察者在对方阵中还是在方阵前,都要以观察者身体为基准确定左和右。孩子们听了都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说完,我再次让学生决定教室里哪是第一列学生,哪是第二列学生。孩子们都对答如流,这算是扫清了第一个障碍。
二、注重细节,深刻理解数对的含义。
学生明白了哪是第一行,哪是第一列,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并不难。但很多同学容易“创新”,有的同学在要表示的物体的后面加冒号,还有的加等于号,原本数对用小括号括起来,但学生有的把小括号创新成中括号,原本括号中的两个数字用句号隔开时,逗号写在表示列的第一个数的右下角,但有学生把逗号写在两数字正中间……。为了让学生掌握用数对表示位置的规范写法,我让孩子们反复看课本,找到用数对表示位置时用到了哪些符号,他们分别表示什么好处。学生掌握了规范写法后,我还给他们教学了正确的读法,以及这种写法所表示的好处。经过这样对细节的处理,孩子们深刻理解了数对的好处,掌握了用数对表示位置时的规范写法。
三、拓展学生视野,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用数对确定位置的好处。
为了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习用数对确定位置的价值,我利用多媒体技术,把学生带进了一个个生活场景,让他们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楼上装电表的盒子,中医装药的药橱,幼儿园小朋友的衣橱,玩具橱,做操时排位置,最后到地球仪上的经纬线确定位置。每出示一副生活情境都让学生表示某个指定物体的位置,最后让学生用数对表示自己在教室里的位置,不仅仅让学生做到了学以致用,同时深刻领悟到学习这部分资料的实际好处。用一个数对表示某一列所有同学的位置,用一个数对表示某一行所有同学的位置,用一个数对表示全班学生的位置,更把课堂推向了高潮。
总之,本节课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都很高,而且搞清了易错点,牢固掌握了所学资料,自我感觉课堂效果很好。
《位置》教学反思篇8
位置与方向一课的内容是比较抽象的,要求学生建立比较形象具体的方位感,了解道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体会到学习活动是人类为了生存与发展所进行的必要活动,从中认识数学学习的价值,增强对数学的情感体验。
?课标》指出:人人学由价值的数学。有价值的数学应该在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和以往的知识体验有密切的联系;有价值的数学学习体验应当极大的丰富学生的现实生活,学会因为数学学习而感到生活的丰富多彩,感受数学学习的内在魅力。
我在进行本课教学的时候,通过让学生观察教室内外的景物,借助自身的前后左右、周围的建筑物或其他景物的的辨别,了解东南西北四个基本方向,使学生知道位置随着参照物(即标准位置)的变化而不同,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是不会变化的。使学生了解生活中的位置和平面图上方向之间的转化关系。
组织学生观察讨论,动手画一画、摆一摆,进一步深入了解以自己为标准位置,周围景物的方向。在学生确立东南西北方向的基础上,学习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借助课件的直观形象性,深化对8个方向地辨别,建立正确的方向感。在学生具备8个方向的辨别能力之后,让学生进一步运用量角器量出景物与一个方向之间的夹角,试着怎样说出来更加准确一些,互相讨论并说说自己的想法,再进一步确定正确的说法。在学生学会辨别8个方向以后,让学生动手画一画教室里门窗的方向,画一画学校周围建筑物的大概方向通过课件演示的练习进一步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
我再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合作、思考、讨论,拓展学生的学习思路;同时,注意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或发现的规律运用到实际中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当然,方向感弱、学习基础差的学生在学习之后,不能清楚准确地辨别出建筑物的方向。在以后开展同样形式学习的时候,对此类学生需要更加细致深入地加以引导与个别指导,才能达到基本的学习目标。
《位置》教学反思推荐8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