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总结是一种帮助我们提升个人工作效率的重要文本,工作总结有助于发现自己在工作中可能存在的思维定势和局限性,下面是好美篇小编为您分享的疫情三年工作总结5篇,感谢您的参阅。
疫情三年工作总结篇1
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医院严格落实国家、省、市、卫健委的工作部署,快速响应,在医院党委的领导下,在全院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坚定信心,团结一致,科学防治,有序开展疫情的防控工作,现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
本次疫情充分认识了院感防控工作的严峻性和复杂性,医院院感科积极承担起医院疫情防控的重担,克服工作人员不足的困难,按照省卫健委的工作部署和要求,积极投身到疫情防控阻击战中。立即成立了新冠感染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新冠感染防控实施方案,围绕医疗工作、疫情防控、院感控制、后勤保障、宣传保障和督导检查成立了工作小组。明确了每个小组的`职责,并责任到人。
为进一步做好新型冠状病毒医院感染防控与预防工作,降低发生新型冠状病毒医院感染的风险,规范医务人员的行为,根据新型冠状病毒的流行特点,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了临夏市医院疫情防控工作制度和工作流程。
1.制定了新型冠状病毒院感防控措施、院感防控手册、防控流程、制度。
将现有的应急物资进行整理备用,即刻向医务科申请急需防护物资。根据疫情防控的需要,医院通过各种渠道全力采购,调配所需应急物资。另一方面对全院防护用品进行统一管理,建立领用台站,确保科学防护,有效利用,避免浪费。同时,积极争取上级主管部门的支持和社会各界的捐赠,确保防护物质供应。
2.院感科人员及时到发热门诊现场查看、补充防护用品。
保证一线人员防护用品数量并设专人保管,住院部各楼层、门诊各诊室发放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防控方案及消毒喷壶并指导消毒液配制方法。在全院范围内配置了一次性口罩、帽子、医用垃圾桶。针对各科特点分批分次的学习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防控方案》、消毒灭菌隔离及医疗废物规范处置、对全院医务人员进行多次培训穿脱隔离衣流程,尤其对一线医护人员、发热门诊梯队更换人员、进行了现场一对一的培训和指导,同时进行了模拟演练和现场考核,夯实了大家对流程的规范操作。
3.严格督导检查,全面排查感染隐患。
医院督导检查组,在院长的带领下不定期的到各科室进行督导检查,特别是重点岗位的工作人员的自己防护、履职情况、劳动纪律、信息报送等事项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促进了防护工作的落实。
4.同舟共济,精心做好外援医疗救治工作。
医院根据省卫健委的安排先后派出主动请缨的4名医务人员支援湖北省武汉市中心医院,临夏市医院及时组建援鄂医疗预备队,签下援鄂医疗自愿书,待命出征。
5.强化学习,防控知识全覆盖。
院感科依据岗位类别不同制定相应的培训内容,对防控工作相关业务知识,业务技能,个人防护等知识进行全方位、分层次的培训,先后组织集中培训28次,现场培训56次、应急演练39次、分批分次进行理论考试4次、正确穿脱防护服现场考试56次,至今为止共计培训183余次,约2832人次。
6.强化院感督查,严防院内感染。
医院以发热门诊为中心,以预检分诊,导诊为屏障,经过院领导带领下督查及时调整门诊就诊流程及患者就诊通道,要求入院人员包括工作人员一律进行出示身份证、工作证、陪员证等措施,规范了人员和车辆进院的流程,降低来院病人、家属以及医务人员感染的风险,实现医患零感染新冠感染的目标。
疫情三年工作总结篇2
三年抗疫,三年奋战;三年付出,三年辛酸;严寒酷暑,栉霜沐露。截至2024年12月7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公布《关于进一步优化落实新冠疫情防控措施的通知》,连州市西江镇实现新冠“零病例、零感染、零风险”的目标,实现本土社会面疫情零发生、聚集性风险零产生、毒株病变传播零衍生,交出了令群众满意的答卷。
三年来,西江镇通过抢时间、抓进度、早布局,切实从思想上重视起来、状态上紧张起来、工作上行动起来,努力答好抗疫答卷。
实现“三个提前”。提前完成市级疫苗指标任务,全人群第一针接种完成率102.32%,60岁以上人群第一针接种完成率106.36%,均排名全市第一;提前入户摸底排查,安排镇、村干部,逐村逐户开展拉网式排查工作,确保疫苗接种不落一户,不落一人;提前有针对性地宣传动员,通过有针对性的宣传引导,提升群众对疫苗接种的知晓率和关注度,消除群众对接种疫苗的顾虑和担忧,不断提高疫苗接种率。
实现“四个确保”。确保全镇镇村干部尽锐出战,党员干部坚守岗位、靠前指挥;确保防控措施严密精准,当好广连高速西江出口的“守门员”;确保后勤保障平稳有序,配齐配强各类后勤物资,全力保障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确保工作安排精细全面,专人专责,严格落实上级各项要求,推进工作有序开展。
实现“五个强化”。强化干部职工培训工作,加强对干部职工疫情防控工作要点的培训,提高干部职工的自身防护意识,构建强有力疫情防控工作团队;强化聚集性活动报备,尤其是在全国重要活动、重要节庆期间加强宣传,提前引导,确保没有因聚集性活动引起疫情发生;强化返乡人员报备工作,提前摸底,提前报备,减少了因返乡人员返乡带来的风险;强化货车司机报备工作,掌握货车司机的动态,减轻了因货车司机衍生的疫情传播风险;强化对隐匿风险进行稳控,及时对隐匿风险进行排查分析,稳住风险。
下一步,西江镇将严格落实上级要求,及时转变工作重心,紧跟形势、与时俱进、科学防护,为推进西江镇各项工作稳定有序开展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疫情三年工作总结篇3
说起“高叔叔”,工业街道召北社区的居民干部无不为他竖起大拇指。2020年春节,新冠疫情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席卷而来。家住召北社区110平方区的居民党员高永财主动请缨,接受了街道社区抗击疫情的重任,和社区工作人员一起戴上红袖章,穿梭在辖区的各个角落,起早摸黑,风雨无阻,负责检查过往人员、宣传排查、发放物资、卡点值守、消毒消杀等,连续几十个日日夜夜在风雪中坚守,即使双手被消毒液、酒精刺激的干痒皱裂也从未退缩,就这样一坚持就是三年多,一千多个日夜。
不惧风险,逆行疫线,他是抗疫战场上的先锋战士
“请大家戴好口罩、保持一米距离、提前准备好检测码、做完赶紧回家…”在核酸检测点上,高叔正在引导居民有序排队做核酸,看似简单的话语他一天得说几百甚至上千遍,即使嗓子喊的嘶哑了,也不能进一滴水米、穿上笨拙的防护服不方便不说,甚至连上厕所时间都没有,一站就是六个小时,他每天早上总是第一个来,提前布置好场地,最晚一个回,把医废垃圾分类捆扎好、场地都收拾利落,才放心的回去。三年来数不清次的全员核酸他从未缺席,也从没喊过一声累!
事无巨细,亲自参与, 他是疫情防控工作的主力兵
本着社区哪里需要就去哪里、哪里缺人就补哪里的精神,他积极参与到疫情防控的每一个细节上。居家隔离人员家里没菜没米了,他变身“快递员”,亲自购物送到居民家门口;被隔离居民多的时候,社区网格员常常忙不过来,他又变身“安装员”,拿着酒精做好个人防护,准时完成门磁安装任务;每天在核酸采样点整理物资时,他又变成“管家婆”,亲力亲为整理物资,社区紧缺的物资用品就自己花钱买或从家里拿,一切安排的井井有条,明明白白;在卡口点值守,他变身为“守门员”,严格按照卡口管控措施执行,对出入卡口人员做好扫码信息登记工作;在各个社区群里,他又是名副其实的“宣传员”,每天关注疫情动态信息,把最新的防疫政策和社区管控工作转发给居民,引导居民积极配合社区疫情防控工作,按时去做核酸,安抚居民不良情绪,让居家隔离的人员做好个人防护,别乱跑等等。他还说:“社区疫情防控工作我基本都参与、都做过、都能做,这几年社区哪里需要我就去哪里,给我布置的任务我都会尽心完成。”连召北社区的党委书记也直夸高叔叔比社区干部都能干。
57岁高永财自入党的第一天起,就把党员始终为民服务的宗旨牢牢记在心间,他关心邻里,守望相助,用生活中点点滴滴的爱,向街坊邻居传递暖暖的情。居民都说和他做邻居心里特别踏实,“只要他在家,不管自家有什么事,喊一声,他都会过来帮忙!”李婶家孩子放学没人接了,他开车帮忙去接;张叔的家下水堵了,他拿上工具就去修理;学生高考期间,他主动加入爱心车队在酷暑中按时接送考生;邻居的孕妇即将生产,家里没人,他半夜接到电话迅速起床开车送到医院,母子平安。多年来,他积极参加社区党组织活动、认真学习党的政策方针,积极完成社区党组织分配的各项服务群众工作,他每天没事就在小巷里转转,为居民排忧解难,协助社区做好基层治理工作,成为居民最贴心的“小巷管家。”
没有豪言壮语,只有无愧初心。我怀着钦佩的心情问他是什么力量让他坚持抗疫三年,无怨无悔,他微笑着坚地定说:“我是共产党员,为国为民服务是我的信仰,为居民办实事虽然辛苦,但我内心踏实满足…”像高永财这样不惧风险,逆行而上奋战在“疫”线的党员志愿者还有很多,他们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紧迫感,践行着党员的初心和使命,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志愿者的大爱精神,在实干与奉献中彰显了新时代共产党员的责任与担当。
疫情三年工作总结篇4
古人说,大疫不过三年。回首过去近三年时间,我们进行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抗疫大战,通过了一场艰苦卓绝的历史大考。
12月26日,国家卫健委公告,将新型冠状病毒__更名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并自2024年1月8日起实施“乙类乙管”。我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面临新形势新任务,防控工作进入新阶段。
回望近三年的抗疫,我们忘不了国家的守护和“天使白”“橄榄绿”“守护蓝”“志愿红”等的付出,看到了西方“躺平”“甩锅”“双标”无下限,见证了中国“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的力量,也更坚定了“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的信念。
从2024年12月26日开始,省会石家庄的车辆迅速增加,早晚高峰又开始出现堵车现象,让人们感觉到“人间烟火气”正在回归。近三年的抗疫故事,注定会给人们留下难以忘怀的回忆。
工会抗疫
“抗疫有你,关爱有我”
2020年9月8日,一段视频在网上被刷屏:北京长安街上,钟南山等四位抗疫英雄乘坐礼宾车,在国宾护卫队的护卫下前往人民大会堂,出席全国抗击新冠疫情表彰大会。网友纷纷留言:以国之名,致敬!国家表彰的,是一种悬壶济世、舍己为人的责任担当;人们致敬的,是一种敢于牺牲、无私奉献的精神境界。
“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疫情面前,工会服从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坚守维权服务的基本职责,把党和政府的关怀以及工会“娘家人”的温暖,通过灵活多样的方式,送到每一位奋战在防疫一线医护人员的心坎上。
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后,省总工会专门下发《关于发挥基层工会组织作用做好疫情防控期间职工关心关爱工作的通知》,开展关爱慰问工作,3年累计拨付疫情防控专项资金5500余万元,推动全省各级工会累计投入8000余万元,用于防疫一线人员的慰问和疫情防控保障工作。
按下“暂停键”后困难职工怎么办?“两点一线”奋战在保供一线和生产一线的职工怎么办?
带着问题做好困难职工帮扶调研。省总工会主动加强与政府救助体系相衔接,坚持以生活救助、助学救助、医疗救助为主体,坚持“脱困不脱政策”,逐渐深化帮扶工作长效机制建设,保持过渡期内政策总体稳定。开展疫情及经济下行影响下职工困难摸底调研,对2018年以来脱困和现在在档的2.5万名困难职工家庭与民政部门开展数据比对和入户走访,对低收入职工家庭进行摸排,对5大特困行业部分职工进行走访。截至11月初,我省共有建档困难职工家庭2544户;带着感情开展职工互助一日捐活动。共募集互助金1.86亿元,参加职工323万余名,达到历史最高水平。累计发放救助金1.34亿元,救助职工4.26万人,全省两项免费保障项目共救助职工34人,发放保障金49.97万元,有效缓解了患病职工的医疗负担……
社区抗疫
“双报到”“红色物业”助力
抗疫三年,每个人都是这场战役的主角。
沧海横流显砥柱,万山磅礴看主峰。省总工会发出“党员到社区报到”的动员令和“我为群众办实事”的倡议后,迅速在全省工会系统引起强烈反响,获得了广大职工的积极拥护,并得到了认真贯彻执行。
抗疫三年,本报行政管理部负责人,共产党员、退役军人武英侠,在他家所在的社区当了三年志愿者。从维护“核酸”秩序,到在老旧小区值夜班,社区负责的十多个小区,哪里有需要,他就出现在哪里。他说,从2020年的“红马甲”到今年的“大白”,总有一种再着戎装重上“战场”的豪迈,“我是党员我先上”的自豪。
抗疫三年,国网沧州供电公司党建部主任、工会副主席李杰海的战“疫”日记里有这样一个片段:当城市按下了暂停键,社区需要最美逆行者时,短短3个小时,153人积极报名,12名党支部书记、中层干部主动担责,我带领着48名同志挑起了第一天执勤任务……也许是累了,回家的路上呼吸着空气,感觉畅快了许多,竟有了一丝春天的味道。
抗疫三年,社区“物业人”同样经历了考验和锤炼。河北省广泛开展的“红色物业”建设活动,开启了基层治理新格局,在疫情大考面前表现不俗。
位于省会三环外的高宏佳苑小区,是个从2020年业主才开始入住的新社区。住在这里的于女士说,刚开始居家时,她还有些担心会遇到生活上的困难。但令她没有想到的是,物业公司不仅主动为业主免费分发馒头、蔬菜包等物资,还尽可能地在生活中提供诸多便利。于女士说,现在,每每看到小区里的党旗雕塑、“红色物业、和谐社会”的标识,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语,她的心里都是暖暖的。
“物有甘苦,尝之者识;道有夷险,履之者知。”三年抗疫,中国书写下了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合格答卷。一个结论分外清晰: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所具有的显著优势,能够集聚起万众一心、共克时艰的磅礴力量,这是中国战疫的根本保证。
居家办公
“抗疫精神”凝聚奋进伟力
抗疫三年,国之大事未受影响:北京冬奥会如期成功举办,神舟乘组太空会师,口罩、疫苗、新能源车走向世界……事实证明,凝聚奋进伟力,拥有14亿多人民的东方大国必将战胜艰难险阻。
抗疫三年,作为省总工会的机关报,全省数千万职工获取权威信息、推动各项工作的主渠道,本报克服重重困难险阻,始终坚持保障高质量出版、扩大网络信息传播,成为中国抗疫、工会抗疫的有机组成部分,贡献出新闻人的智慧力量。
抗疫三年,用深情笔墨宣传抗疫英雄,让精彩镜头展现抗疫画卷。2020年4月14日,河北最后一批支援湖北的白衣战士解除隔离,省会新百广场、图书大厦等十余个楼体大屏和交通要道转角大屏,全天滚动播放着由本报制作完成的白衣战士巨幅海报,为他们送去了最高城市礼遇。4月21日,由本报拍摄的河北支援湖北医疗队员的214张肖像照片,连同本报收集的174位医疗队员的抗“疫”感言手稿,以及由本报完成的“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英雄归来”等系列报道,被一并交由省图书馆保存。
抗疫三年,我们不断向前向上突破。2021年的建党__年和__学习教育,当属国之大事。本报适时推出“百名劳模对党说”“寻访__上的‘冀工印迹’”两大融媒体系列报道,在省总工会全媒体矩阵刊发,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学习强国”全国总平台及河北平台、人民网、中工网、长城新媒体、“冀云”客户端等纷纷开设专题专栏进行转发。据不完全统计,仅学习强国河北平台受众就突破千万人次。
抗疫三年,本报多次启用疫情出版应急方案。编辑、记者把工作阵地转移到家里,通过“视频会议”、电话连线等,保障新闻采编不断档,版面稿件质量不下降……在今年11月初开始的居家办公期间,不少编辑记者抱病坚持工作。无法面对面采访,记者们就通过微信、qq等通讯工具连线采访对象,一遍遍核对细节,力求采访到位;稿件不足,编辑们就拓宽思路,想方设法地征集……大家的辛苦付出,保证了报纸的正常出版,在向社会展现了“河工人”担当的同时,也向读者和社会传递着正能量。
虽然疫情还没结束,但最困难的时刻,我们挺过来了!我们完全有理由为自己的抗疫“成绩单”感到自豪。我们坚信,疫情的威胁终将被驱散,人们也终将回归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草木蔓发,春山可望。前面就是春暖花开。
疫情三年工作总结篇5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及省市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会议精神,坚决落实好各项防控措施,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和社会稳定,学院南路街道多措并举,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现将近期工作开展情况汇总如下:
一、高度重视,超前部署防疫工作
区疫情防控会议后,街道立即召开由班子全体成员、社区书记、有关科室负责同志参加的疫情防控专题会议,传达市区会议精神,对街道相关工作进行安排部署。第一时间成立了街道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人员责任;同时要求每位班子成员要切实发挥包联作用,一线督导社区摸排防控工作,确保全街上下高度重视、落实责任、密切配合、严格防控,坚决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
二、全街动员,深入摸排可疑人员
由班子成员带队,机关科室人员和社区工作人员组成11个疫情防控入户摸排小组,充分发挥楼门组长、志愿者等力量,动用一切关系,对辖区居民进行了全面摸排走访,详细记录相关信息。各小组严格执行日报告制度,及时掌握往来__等地区和发热等疑似人群情况,加强疫情防控,把各项防控措施落实到每一个环节、每一个人员,力争无一漏报、无一瞒报。
三、细化分类,密切监控重点人员
经过对各社区摸排信息进行梳理汇总,确定了四类重点人员。共计摸排“四类人员”34人,安排专人密切关注,跟踪监测体温,及时记录归档并做好相关处置工作。同时,严格管制公众聚集活动,关闭街道、社区所有文化体育设施,取消小区内聚众下棋、打牌、广场舞等群众性聚集活动。及时提醒境内养老院、超市、饭店等公共场所通风消毒,严格落实防控措施。
四、多措并举,采取多种防控手段
1、成立志愿服务队。特别是落实市区委组织部关于在肺炎疫情防控中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通知精神,做出积极贡献。
2、挂图作战。街道统筹安排,明确责任,以社区为单位建立疫情防控网格作战图、网格员、志愿者亮明身份,发挥作用,联防联控,守好“疫情防控第一线”。
疫情三年工作总结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