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迹的整理与撰写能让我们更好地认清自己,通过学习先进事迹,人们可以感受到榜样的力量,增强社会责任感,下面是好美篇小编为您分享的大学生创业事迹材料5篇,感谢您的参阅。
大学生创业事迹材料篇1
任凡,今年岁,是三滩乡中一村人。2004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专业学习,2008年毕业后在北京工作一年。2008年各级政府都出台政策倡导大学生返乡创业,结合家乡的气候环境,家庭实际情况(有多年成功养殖经验),本人产生了回乡养殖创业的想法,并于2009年到成都旭平养兔技术培训中心学习养兔技术。任旭平是“中国兔王”,曾获邓小平等国家领导人接见,是带动乡里发家致富的楷模。在旭平养兔场学习养殖技术并参与实习养殖工作2个月后,本人于2009年8月回到三滩开始养殖獭兔。当年投资购买种兔30只,因为充分掌握养殖技术,并能细心进行照料,仔兔繁殖成活率达到90%以上,这在三滩獭兔养殖户中间是前所未见的高繁殖率,因此年底即出售种兔40只收回先期投入成本。
2010年7月,应靖远恒达畜牧养殖有限责任公司的邀请,管理该公司养兔场。恒达公司养殖存栏量达到7000只,本人在管理养殖场期间,为其制定养殖管理办法并逐步健全管理制度,使该公司养殖管理工作走上正轨。因公司未能提供满意的签约薪酬于12月初辞职回家。现在家中管理自己的养兔场。
目前,养殖场面积200余平米,已繁育种兔120只,獭兔存栏量达到500只,预计年底存栏量可达1000余只。养殖场共投入资金10万余元,其中种兔投入2万余元,兔笼投入2万余元,养殖场基础建设投入5万余元,养殖设备投入1万余元。
最初选择到基层,考虑的是自己出身农村,知道农村一些现状,现在回到农村,一方面是尽自己的一份力量为广大农民做点事,锻炼自己;另一方面是我一直的梦想…为新农村建设贡献自己的才华,以一名新时期大学生作为新型农民,在农村实现自己的理想。一回家就遭到家人的坚决反对,但我坚持了我的选择,要在农村这个舞台上实现自己的理想。通过两年的努力,使我深深地认识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一方面要转变农民群众根深蒂固的落后思想,另一方面需要更多的有知识有文华的有志青年回到农村将知识传播给农民,使农民逐渐向知识型、技术型农民转变。我与许多大学生一回到农村先行创业,为更多的人才回归而努力。我将成为一个终身大学生志愿者,将要把自己的根扎在农村,“服务”期不再是短短的两年,而是四年、十年、一辈子---
作为新一代的大学生,我们应紧跟时代的步伐,为早日实现自己的梦想,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努力投身于“以创业促就业”的热潮中,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施展自己的才华,早日创业,真正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獭兔市场及效益分析
獭兔养殖以出售兔皮为主,所以除了高繁育率提高出栏量外,兔皮价格是决定獭兔养殖的经济效益主要因素之一。獭兔一般每胎繁殖平均7只,平均两月繁殖一次,养殖5个月左右即可出栏,每只商品獭兔的生产成本是30-35元,而每只獭兔可产兔肉3-3.5斤,按照目前的兔肉市场价格(10元/斤),出售兔肉即可收回每只兔子的养殖成本,因此在我省的养殖条件下兔皮销售价格即可视为养殖獭兔的净利润。
獭兔行情一般主要受国际皮货市场影响,皮货需求一直较为旺盛稳定,除了2008年因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獭兔皮草出口价格下滑外,历年兔皮价格都在30~50元左右,效益可观(详见表一:历年獭兔皮价格趋势)。2010年随着经济回暖,皮草价格上扬,獭兔皮曾一度升至80元/张。
目前次子繁育种兔120只,年出栏量在2500只左右,净利润可在12万元。因为三滩獭兔养殖还处于小规模发展阶段,不利于吸引大皮商洽谈合作。本人希望能在我乡养殖獭兔方面起到带头作用,发挥技术优势,带动更多的人养殖獭兔,能像中国兔王任旭平一样带动乡里发家致富。
大学生创业事迹材料篇2
2008年9月,从宁夏大学生物工程学院毕业的李成,怀揣着创业的梦想和回报家乡的决心,放弃了城市里一份稳定的私企工作,回到家乡宁夏固原市原州区三营镇,开始了他的养牛创业之路。
创业之初,李成得到了中国青年创业国际计划(ybc)的5万元无息贷款支持,他购进40头肉牛,并吸纳当地养牛户成立了宏达肉牛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满怀初次创业的激情,李成天天钻牛棚、学技术、研究饲料配方,当起了牛倌。就在饲养初现成效的时候,他的牛感染了牛瘟,大部分肉牛病死,损失巨大。
遭受重创的李成没有气馁,他三番五次前往银川请教ybc创业导师。在创业导师的指导下,李成分析自己失败的原因,决心重振旗鼓。通过严格管理、学习养殖防疫等实用技术,并在购进肉牛的时候签订肉牛“健康合同”,合作社逐渐开始赢利。
目前,李成创办的肉牛养殖合作社已发展社员45户、肉牛存栏量260多头,初步实现了肉牛繁殖、饲养、防疫、销售一条龙。目前,李成正四处筹措资金,计划在家乡建立一个肉牛产业基地,发展肉牛屠宰等后续加工产业,带动更多的乡亲走向富裕。
大学生创业事迹材料篇3
土生土长的合江人,有着浓厚的家乡情怀,大学毕业在外打工几年后决定返乡创业,依靠家乡的农业资源发展起了农业旅游观光园。他就是程涛,白手起家,凭自己的努力寻找出了一条创业致富路。
白米镇的江北香逸园休闲生态基地是一个农业旅游观光园。走进基地,记者就看到一大片草莓园,现在正是草莓结果的季节,程涛正正在园子里查看草莓的生长情况。
程涛大学毕业后在外打工几年,但是生长在合江的他,一直想回到家乡干事创业。
程涛:因为我在外面跑了几年,我觉得首先就是说外面的农业发展程度比我们这里要现代化一些,然后本身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合江人,所以说有自己的一定的情怀,想带着这种情怀来为自己的家乡做一点事情出来,在农业方面能改变点什么。
据程涛介绍,香逸园休闲生态基地是农业旅游观光园,就是打造无公害纯绿色水果,让游客吃得放心。基地所有的肥料都用的农家肥做底肥,这样生长出来的水果不光样子美观而且口感更佳。再过20多天第一批草莓就成熟了,程涛决定把大棚的支架换成钢架,给前来采摘的游客一个更佳舒适的环境。
程涛:主要我们考虑的就是长远的成本,竹子的话,10年来看它的成本更高一些,那个我们主要考虑游客来我们这里采摘那个舒适程度,就是说竹子以前比较矮一些,矮一些的话而且容易造成积水,游客来了话,有诸多的不方便,所以说现在我换成钢架,不管是从成本上来看,还是游客来观光舒适程度上来看,都是比较好的。
如今,程涛的农业基地已经从当初的十几亩发展到三十多亩,看着自己的基地一步步发展壮大,程涛心里美滋滋的。
程涛:其实我刚开始创业的时候比较难的,就是说一个白手起家的返乡创业大学生。首先就是说体现在资金上面,当然说土地上面政府有一定的协调,资金上面的难度是最大的,政府就是说鼓励我们大学生返乡创业,他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融资平台,就是说跟银行对接好之后,我们可以有10万政府贴息贷款,就是说资金上能解决我们的需求。第二,像我们成立了合作社,合作社的话,从法律上来讲是需要纳税的,但是我们属于农业,又是大学生返乡创业,所以说这一块税收减免了,这些都是政府给我们的优惠。
今年是程涛回乡创业的第三个年头了,虽然有了不错的收益,但他并没有满足现状,而是决定加大投入,把自己休闲生态基地打造成品种丰富的水果综合园区。
程涛:今年,除了引进草莓我还引进其他水果,包括优质的西瓜品种、葡萄,葡萄可能我要引进几个优质的葡萄品种,还有火龙果,今年我打算把这三个品种做起来。我就想把这打造个水果的综合园区,然后配套点蔬菜来,搞点无公害的、绿色的蔬菜,到时供这些游客来采摘水果的同时,有更多的选择。
大学生创业事迹材料篇4
家住江西省鄱阳县银宝湖乡大山村的操道元和何勇去年从江西生物科技职业学院畜牧兽医专业毕业,回乡养殖秦州鹅。他们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不到一年时间,养殖的首批3万只秦州鹅销售一空,今年获利30万元左右。据了解,目前像操道元、何勇一样毕业后回乡自主创业的大学生在鄱阳县有1000多人。
近年来,鄱阳县对返乡创业的大学生从多个方面给予扶持。例如针对大学生创业融资难的问题,鄱阳县各金融机构在上饶银监分局的指导下,坚持对有想法、有特长、有项目、有举措的回乡创业大学生,做到发现一个、扶持一个,成熟一个、发展一个,最大限度地为他们提供政策上的优惠和资金上的支持。不久前,鄱阳县珠湖乡返乡创业大学生李翔,获得70万元政府贴息创业贷款。
大学生创业事迹材料篇5
“你一个大学生,是怎么放下面子来卖菜的?”“工作不分高低贵贱,难道沾了油渍的钱不能买阿玛尼?”肖煌把两斤卤牛肉递给顾客,将油腻腻的双手在格子衬衫上擦了擦,转头笑着对记者说。
这名武汉理工大学2007届的毕业生,在一家it公司做了6年,月薪过万,因为厌倦了朝九晚五的打工仔生活,大半个月前辞职,联手自己的大舅子——武汉工程大学2012届毕业生陶亮,在南湖风华天城小区旁承包了一个生鲜超市,干起了菜贩的活计。
现在——戴眼镜穿衬衫的菜贩
11日早上9点,武昌南湖风华天城小区枇杷坊小街,肖煌和陶亮的生鲜超市立于一排门面房中间,并不打眼。
超市里面分左右两区,右边专卖新鲜菜蔬,由陶亮经营;左边专卖各类卤菜,由肖煌经营。
“一共是7.8元,这是找您的零钱。慢走。”23岁的陶亮穿着蓝色格子衬衫、黑西裤、黑皮鞋,每送走一个客人,他就习惯性地推一推眼镜,擦一擦收银台前冰柜的玻璃,又擦一擦沾了菜根泥土的手。“习惯了,以前做完实验都要擦擦桌子、擦擦手。”这个曾经就读于生物专业的大学“理科男”说。
在陶亮对面,戴黑框眼镜的肖煌斯文有礼地招呼着客人:“卤肉开张,先尝后买,阿姨,尝尝我们的卤猪蹄吧,前三天特价,卤肉每斤减两块。”送走客人,他小心翼翼地放下菜刀,有点不好意思地对记者说,“我是学计算机的,弄得满身都是油,还是有点不习惯。”
据肖煌介绍,现在店里除了他和陶亮之外,还有三个员工,是自己的岳父岳母和妻子。“自己家的生意嘛!现在只靠家里还忙得过来,等过些日子,业务再有了扩展,我打算再雇几个员工。”
过去——为创业放弃万元月薪
肖煌2007年毕业后,在武汉一家it公司做软件开发,经过几年的打拼,已经当上了业务主管,月薪过万元;陶亮去年毕业后,就去了深圳一家生物医药有限公司做医药研究,月薪也有3000多元。照道理,两人都算是找到了专业对口且收入不错的工作,但两人都有一颗创业的心,所以辞了职,专心卖菜。
“我在it行业做了6年,东跑西颠的卖软件、搞开发,才熬到了业务主管,也不过是月薪万元。我再做下去,还是一路颠簸给别人打工,再做几十年也就是一个月挣1万多块,没意思。”肖煌毫不掩饰自己当老板的雄心壮志。而陶亮下海的原因,则是因为在实验室的工作太枯燥,他创业是为了追求一种“有激情的生活”。
对那些说卖菜不体面的人,他们不以为然:“搞it、搞生物工程就一定比卖菜有前途?我们以前是给别人打工,现在是自己当老板,当然是做老板更有前途。”对于选择卖菜这一行,两人均表示不是盲目做的决定,而是一个理性的选择:“生鲜超市是未来农产品市场的发展趋势,现在有商务部的政策支持,前途无量。”
肖煌说,现在店里每个月的流水账能达到六、七万元,经营的成本开销大概在1万元左右。“我们经过了大半个月的考查,走遍了这周边所有的店铺,发现南湖这边的市场还是蛮多机会的,可以进一步开发。”肖煌自信地表示。
未来——立志要“数字化”卖菜
采访中,肖煌不止一次的提到大学专业背景给自己带来的好处,而其中,最具代表意义的,莫过于他的“数字化经营”卖菜理念。“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许多大型企业正在向信息化、现代化转型,卖菜也可以实现。”打开电脑,肖煌熟练地把各项销售指标添加到word文档、excel表格之中。“我现在正打算把我的成本、销售额、账目等具体的.数据绘成曲线图和表格,用直观的数字化形式管理和分析我的经营。”肖煌认为,数据化、信息化的卖菜方式可以让他的管理和计划变得精细、科学。
肖煌觉得,他的专业优势和工作经验都与it产业有关,而南湖这个区域的居民有着自己的消费偏好,而生鲜产品的流通、管理也需要专业的电子化监测,用信息化的手段进行财务和市场运行管理,根据相关数据做出合理的市场预期,有利于自己扩大经营,为自己的连锁店计划打下基础。
大学生创业事迹材料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