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瓷》作文7篇

时间:
Monody
分享
下载本文

通过优秀的作文,我们可以展示出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让读者对我们的社会责任感和思考能力刮目相看,一篇短小精炼的作文也可以表达深刻的思考和精彩的观点,不仅仅取决于篇幅的多少,下面是好美篇小编为您分享的《青花瓷》作文7篇,感谢您的参阅。

《青花瓷》作文7篇

《青花瓷》作文篇1

先是一个瓶子,一只碗……一个个典雅的瓷器从方文山的歌词里跳出来,浮现在我的眼前。

原本雪白的瓷胚上,慢慢现出了一朵朵,一束束簇拥的青花,它们尽情地盛开在素胚上,它们生长地很快,一片连着一片,将整块素胚快占满了,只留下一点点空隙,青色的牡丹,青色的葫芦叶,无风却飞扬着张开怀抱,迎接我惊诧的目光。牡丹的花瓣慵懒地张开着,花藤拥抱着牡丹,小小的牡丹叶随水波轻轻荡漾,在静止的青花瓷瓶上,飞扬着、轻舞着、荡漾着。

青羽的白鹤独腿站在碗底,仰头望着漫天的大雁激起了它飞翔的欲望,它低声吟唱,一双青翅轻轻抖动着张开,脚下的小溪不是它向往的天地,那青青的眼珠分明透露着它对天空的渴望。飞在天空的青雁们没有在乎一只想飞的鹤,它们整齐的队形帮它们踏上青青的云,一轮青日大放光芒,插云的峰峦上,挺立的青松向太阳展示着它的英姿。

优美的曲线宛若唐朝待字闺中的淑女,一条青青的鱼畅游在白白的河底,莲花的茎叶随着鱼儿起伏,它摆动着灵动的双尾划起清波荡漾,对面的莲花羞垂着眼脸,抵不住骄阳放肆的目光。

方文山的词随着周杰伦的歌声结束了,我的思绪也戛然而止,只是偶尔还能想起几千年前古典的美丽。

《青花瓷》作文篇2

我坐在窗前,手捧一杯碧螺春,一缕斜阳从窗外直射在桌前,细细的尘埃弥散在晔晔的晨光里。

我手上的蓝柳杯,白底蓝案,是我最喜欢的英国制造的茶杯。杯子里的碧螺春冒着轻袅的热气。我喜欢苏州太湖洞庭山上出产的碧螺春。太湖水面,水气升腾,滋润着茶树的嫩枝新芽,碧螺春的清香多半与这太湖的气候有关。我抿了一口茶,目光停留在杯子上的青花柳图案。

心悠悠,情恍惚。曾几何时,叩问,天地之间,万物之上,可有精灵?

此时,这个疑惑又涌上脑海。就算有精灵,我这辈子也很难扑捉精灵显现的那一刻。透过窗户环视我的小院,阳光氳氛,草色俱翠。我眼前哪有什么精灵?

桃花落地无声,抬头见蜜蜂,蜜蜂问云彩,何处有精灵?

云彩悄然落下,低头吻茶杯,茶杯问小鸟,你可是精灵?

原来精灵就在眼前。瞧这双双比翼飞的精灵,亦然显现在我的手里!在杯子的外壁上,一对精灵正比翼双飞。

我随着这精灵,思绪翻飞,仿佛回到童年的乡村美景。

我小时候随着父母下放大农村,乡村古朴,过年的时候除了鞭炮满地飞,那就是小孩子身上的蓝底百花图案的新衣裳,散发出来的米浆味道。无论是小时候在乡下穿的蓝底百花的小布褂,还是乡下人头上戴的蓝底百花的头巾,都是在我小小的年纪时所能体会到的美轮美奂。过年了,老乡婆婆亲手为我定制蓝印花布的棉袄,温软的感觉就在这蓝底白花丛中再现。四年后随父母回到城里,我依然喜欢这样的蓝调。同学们说我穿的是土布衫,我却不以为然。后来长个子了,穿不下了,我就把小布袄压箱底,折迭起这美好的回忆……

要说喜欢蓝印花布是由于小时候对新衣过年的期盼。那么,景德镇的青花瓷器,在家中的厨柜里,餐桌上,床头柜上,与我息息相伴十几年,而这些青花瓷,就在不经意间,往我的骨子里悄悄地注下了影子。

在我眼里,青花瓷器,带有白底蓝调的图案,以至于我对蓝底百花,白底蓝调,分不清,爱不舍。直到现在,我也很难忘记这千载传承的,散发着东方文化魅力的蓝调。一杯碧螺春,在这白底蓝调的杯子里,越发清香。

对蓝底百花白底蓝调的喜爱,在冥冥之中,一直没变……

九十年代初留学德国期间,我常在课余时间打工。每每看见德国人午餐吃咖啡色的面包,我的胃就泛酸,我们说它是黑面包。我想这是江南人对粗粮的天生不消化而产生的自然反应。有一天,我轻叩老板莫妮卡办公司的门,问她一点工作上的事。一进门,看见莫妮卡正在用餐。蓝幽净亮的盘中,一块被咬成船型的黑面包,一块黄油,随意地放在一个精致的,蓝底白调的瓷盘上,微妙地呈现出色彩的美感。我眼神一愣,这不是中国的青花瓷盘吗?我目不转睛地盯着看了好一会儿。心绪乱了,本来德语就不流利,和老板说话也变得结巴了。

我那时到德国只有几年时间,对德国人的生活,了解甚少。一看见餐盘图案是我们中国的蓝楼阁台,小桥流水的风格,以为她喜欢用中国的盘子。这盘子够大的,直径将近一尺吧?在中国从来没见过用这么大的盘子吃饭!好奇的我忍不住问莫妮卡,这盘子哪来的。她告诉我,她是在本地买的。中国式样的青花瓷盘在德国,乃至欧洲都是很普遍的。在欧洲市场上青花柳一直是一块悠久的宝贝图案。用于餐具,饮具,陶瓷挂画等陶瓷产品上。

莫妮卡问我盘中的图案细节,历史典故,我倒是一问三不知。她看我比她知道的还少,就给我讲了她从小就知道的蓝柳《blue willow》的故事。

青花柳,也叫蓝柳,是一个独特的图案,被广泛用于英国的陶瓷用品上。早在18世纪的英国,大约在1790年间,该图案由英国人托马斯·明顿设计并搬上瓷器,并一直延续使用超过200年。他的设计灵感来自18世纪后期英国从中国进口的瓷器上的画面。背景颜色是白色,前景色以蓝色为最常见(后期也有粉红色,绿色和棕色的瓷盘)。他的青花柳设计里有一个浪漫的传说。这个传说,起源于英国。但颇像中国的《梁山泊与祝英台》的故事。历史学家分析,这个传说有很大可能是《梁山泊与祝英台》的沿用和改编。

从绘图上看,一座具有乾隆时期风格的,古朴典雅的山水楼阁。周围树木成荫,后院屹立一颗参天果树,枝繁叶茂。楼阁旁边一条小河流过,小河上有一拱桥,桥边就是那颗著名的青花柳树。小桥上有三个人在奔跑,前两个是一对恋人,后一个是手里拿着鞭子,企图把她们追回的父亲。河中的小船就是小恋人亡命天涯的船。两只在天上翩翩起舞的白鸽,是他们死后的化身。在西方白色代表圣洁和快乐,鸽子象征和平和幸福。这幅图画描绘的是忠贞不渝的永生永世的爱情。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长过郑和下西洋的航程,远播世界的每个角落。中国的瓷器带着白底蓝调,亭台楼阁,陪我到了德国,又陪我落户在美国的小院。相思相托,渭水情深。碧螺春的香,白底蓝调的美,寄托着江南的情,在传承中经年不衰。

再抿一口碧螺春,仿佛这精灵把我的思念带回了江南,带到了夫子庙的木茶楼,乌镇的小石桥。

再抿一口碧螺春,我看到了景德镇的瓷窑洞里冒出的袅袅青烟,太湖边,茶山上的绿芽点点。家乡的一切,此时此刻变得温馨起来。

我想家了。再抿一口碧螺春。

《青花瓷》作文篇3

窗外,雨一直不厌其烦地下着,淅淅沥沥,天色暗得让人感觉压抑。索性拉上窗帘,不去理它。打开一盏台灯,遂翻开泛黄的扉页。忽然,一阵琴声缓缓入耳,竟是我最喜欢的《青花瓷》。脑海中不禁浮现了当年那个画面。

那是几年前了,正值暑假,我们古筝学校的同学每天都在为“哈夏”音乐会紧锣密鼓地排练。演奏的曲目正是古筝版的《青花瓷》。演出的那段时间,每场都会吸引很多人前来观看。

上台前,我总喜欢抬头望着墨蓝色的天空,高远而幽深。青花瓷的前奏,也就在这时慢慢的飘入耳中,带来一阵自然的清香,夹杂着些许的紧张和些许的自豪。曲入高潮,悠扬的音乐在我们眼前勾勒出了淡雅的青花瓷,洁白无瑕的底色,衬托着婉转多姿的线条,一抹忧伤,一抹惘怅。我们抬起头,扬起手臂,让清凉的晚风拂过我们化着青蓝色淡妆的脸庞,站起身,慢慢地舒展着,舞动着,像一群翩翩飞舞的蝴蝶。到了尾声,音乐声,渐渐的淡了,轻了,我们站起身,双手垂于腹前,向台下深深的鞠一个躬。转身,走向侧面的台阶,嘴角带着一抹成功的欣喜。

之后的日子,因为学业紧张,我们陆续离开了那个璀璨的舞台,离开了那个美好的画面,渐行渐远。而那片记忆却从未消失过,就像闲置在角落里的一块青花瓷,虽经过了岁月的洗礼,打上了年轮的薄霜,可掸去表面的尘土,依然风韵犹存。

《青花瓷》作文篇4

在一家古玩铺的角落里,有一个青花花纹的花瓶,静静地看着进进出出的人们,看着他们拿着放大镜细细地鉴赏,然后心满意足地离去;或是进来逛两圈,看见里面的东西价值不菲,就摇摇头地离去。象这样,古玩铺里每天都有形形色色的人进来,然后离去,无一例外的是人们的目光都会跳过它,这样一个不起眼的花瓶,似乎注定要被忽略。

直到那天,一个女子走进了这家铺。她素净的脸上没有什么妆容,却有一种很特别的气质,让人觉得她美得无懈可击。可她的容貌并不是能一下子吸引住人的,她走在街上时如同一阵风般带着她的气质与你擦肩而过,等你蓦然发现时,她已走了很远。就是这样一位女子,穿着素雅的白色棉布杉和长裙,用他戴着刻了古老花纹的银色手镯的手推开了古玩铺门口街市的喧嚣,与铺里空气中的古老气息融为一体,似乎她本来就属于那里。

她的目光与角落的青花瓷不期而遇。她走到哪个角落,轻轻地将它捧起,仔细端详。这青花瓷有着复杂而精美的花纹,似乎是绕上去般的缠绵悱恻,绕着似乎穿越了几个世纪的淡淡哀愁。瓷器借着昏暗的光线微微反射着泪珠般的光芒。瓷器光滑的表面却布着浅浅的裂痕,似乎脆弱得一碰就会碎。她无比珍爱地用手指颤抖地触摸着青花瓷,指尖每一次触到瓷器冰冷的表面她的心里都会颤动一次。

最终,她还是抱着青花花瓶从店里出来了。回到家里,她把青花花瓶放在茶几上,坐在地板上,看着它,似乎看到了失散多年的朋友,激动得不能自已,呆呆地看着,不知不觉便倚着茶几,睡着了。

梦中,她看见了一位女子穿戴着古老漂亮的衣饰,笑靥如花。在那嫣然一笑间,却饱含了哀伤。女子的面容如此熟悉,却又恍若隔世。她最后痛苦地闭上眼,眼泪落到桌上的青花花瓶上,发出一声清脆的响声。

一颗泪珠从睡梦中女子的眼角划落,打在青花瓷器上。

青花瓷,碎了,没有任何遗憾。

因为,她懂了,它遇到了她。

《青花瓷》作文篇5

“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唱着歌词,看着青花,这也算是一种小小的快乐。在我家就有一对美丽大方、优雅清淡的青花瓷。

青花瓷的瓶口是深蓝色的,外层画有淡青色的梅花,格外迷人。瓶子的中部是一幅完整的《梅画斗艳图》。一朵朵梅花,用软、薄的花瓣抵抗着寒冷的北风。北风呼呼吹着,梅花在风中傲然挺立,争奇斗艳。为冬天增加了一丝勃勃生机。瞧!那梅花,有的像少女,羞羞答答;有的像一个贵妇,仪态端庄;有的像老人,饱经风霜。细看这花,被画家画得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如果你靠近暗闻,仿佛有一阵阵清香迎面扑来,令人陶醉。梅花的枝干是铁黑色的,胜若浓墨。树枝苍硬弯曲,互相穿插,有曲折之美,让人想摸摸这一粗糙的枝丫。梅花身后的背影,也是深蓝色的,好像这是在一个夜晚,借着皎洁圆月把梅花照得洁白如雪。瓶底的边沿描着一圈绽蕾吐艳,笑立枝头的白梅花,中间是一朵洁白无瑕,婀娜多姿的腊梅花。整件艺术品清亮、艳丽、活泼、动人。

这件青花瓷艺术品不但精致,而且它们总会激励着我。每当我见到它们时总会想:梅花能在冬天开出迷人的花,我也一样能在最困难时取得成功,我要加油努力!我喜欢青花瓷,因为我敬佩梅花的品质。我也一定要像梅花那样顽强,那样勇于斗争。我喜欢这一对青花瓷。

《青花瓷》作文篇6

你相信吗?我和青花瓷有过一段对话。

那一天,我在博物馆的青花瓷展览柜前站了许久,正聚精会神地欣赏着元青花瓷上的纹饰,不禁发出低喃:你是从哪里来的呢?这时,一个苍老空洞的声音在我脑海响起:想知道,就和我来吧!白光一闪,我便置身于景德镇。

穿越时空的无奈

我步入一间草房,只见一个老人,佝偻着身子坐在花岗岩上,看着地上的青花瓷胎,深深地叹了口气。这是谁?他为什么这么无奈悲伤呢?这是制造我的师傅,他可是赫赫有名的大师!作品千金难求,但他大限将至,却找不到接班人,这绝世的技术要消失了。老人直起身,拿起一把小刀,刻起花纹,每一刀落下前都精准测量,确保无误,那双浑浊的眼睛中似乎迸溅出火花,我惊讶于他的全神贯注。不知多久,他抱着瓶子,走进窑洞。

涅槃重生的铸造

大师点燃了火堆,这是要做什么呢?这是我成型的过程,要经过火的锻造,而且必须一次烧成,否则就不是极品的青花瓷,只见老人熟练地将青花瓷翻滚,熊熊的火焰渗进瓶身,赋予了这青花瓷不一样的生命,也仿佛将不畏艰险的力量铸进了我的灵魂。原本平平无奇的灰色胎身,变得像太阳一般火红,老人汗如雨下,满是皱纹的脸上却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精雕细琢的珍品

刚烧好的青花瓷很成功,我能从老人满意的眼神中感受到。接下来就是上色,这是我最舒服的步骤,也是耗时最长的步骤,我会变成完全不一样的样子。上色

不是很简单吗?只要涂上颜料不是这样的,所有的图案都要一笔一笔勾勒,太重不行太轻也不行,而且要一气呵成。见老人细细雕琢着,时间流逝,但他仿佛没有知觉,只是雕刻着,而青花瓷上也逐渐出现了祥云、张嘴咆哮的龙、各种复杂的花纹当他向瓶底盖章的时候,一个完美的青花瓷出现了,散发出温润的光芒,而老人的生命也将要走向终结。

与青花瓷的对话也结束了,看到展览柜的青花瓷,我好像从中得到了力量。无论是老人精心打磨还是青花瓷震撼的涅火重生,都让我明白了无论是什么事情,只要我们坚持不畏艰难,就能走到最后,散发属于自己的光芒。

与青花瓷的对话很快,但我得到的却永生难忘。

《青花瓷》作文篇7

一件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的青花瓷,引起了我那极细腻犹如落地的往事回忆。

那个,月色被打捞起,晕开了结局的夜晚,我路过江南小镇遇到了公主。就在我们微笑相拥时,一位号称千王之王的黑老大来了,把你劫走。“黑老大”走时留下一句话:把失传已久的《挖鼻史》(作者:呆子)三日之后交出来,拿书换人。这本司马小千的名著我当然不能交给他,不光不给他,我还准备刺杀他。三天后,我来到了这个犹如墨水画的江南小镇,黑老大已经在那儿等待了,我说:“书,我是不会给你的,受死吧。”我就是传说中的王子,其实我姓王名子。我一直不明白,那个姓公名主的女孩长得圆圆的壮壮的,为什么居然还被绑架了!黑老大既然是老大,自然有一群手下,我们大战一场。这个团伙大概很久没打过架,咿咿呀呀讲究招式,光是好看,所以被我打倒了几个。黑老大却一把剑刺进了公主的胸口,然后把尸体带着闪人了。我看到公主眼中的笑意,仿佛在用眼神告诉我你走吧,我只是一个叫公主的女孩而不是真正的公主,我只是一个平凡的女孩,不值得你做这么多。

多少年了,我还在找公主,人们说她早就不在了,可我总会笑笑,然后去下一个城市。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青花瓷》作文7篇相关文章:

故乡作文600字作文参考7篇

备年货作文2024年作文参考7篇

作文关于爷爷的作文精选7篇

叙事作文500字优秀作文7篇

可爱的作文600字作文7篇

作文防溺水的作文最新7篇

防溺水作文优秀作文模板7篇

演讲稿作文作文通用7篇

窗作文800字初中作文通用7篇

善的作文800字作文通用7篇

《青花瓷》作文7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08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