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我们将事情的来龙去脉思考清楚,就会发现写心得体会并不难,心得体会是锻炼我们独立思考的能力的有效手段之一,好美篇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感言2023年心得体会通用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感言2023年心得体会篇1
参加志愿活动已经半个月了,在团市委的指导下和局领导的关心下,用心开展了志愿服务工作,履行志愿者的职责,在工作潜力、思想素质等方面有了更进一步的提高。在参加志愿活动的半个月中,我遇到许多形形色色的人和事。其中有一件事情令我印象深刻。
记得当时是早晨公交车最拥挤的时段,有一个步履蹒跚的老人上了车,一个中年男子主动站起来给老人让座,老人笑呵呵的向他敬礼,说了声多谢。而他起身离开位置的一刹那,我才发现,他的右腿好像不太方便。原先,他是一名残疾人!而车上的乘客也发现了男子的不便,纷纷站起来给他让座。这虽然是件小事情,但是温暖着每个乘客的心。
参加这次活动,我受益良多。我将始终以一名共青团员的纪律、职责感来严格要求自我、鞭策自我。在工作方面,发扬用心进取的工作精神,认真参加了局里组织的共青团员学习培训,努力提高自我思想政治素养和理论水平,并扎实学习了党的理论、政策,坚持党的建设总目标。以“服务社会、帮忙他人、完善自我、弘扬新风”作为自我的工作宗旨,认真履行志愿者的职责,为共同前进的完美社会贡献力量。
我的志愿服务期已经结束,这半个月的志愿服务经历是值得我终生铭记的。在这半个月里我学到了很多,最重要的是深刻体会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在以后的工作、学习生活中,我将以这半个月的志愿服务经历鞭策自我,继续弘扬志愿精神,为社会做出自我应尽的义务和贡献。
感言2023年心得体会篇2
2022的暑假马上就结束了!马上就要看我们的老朋友《开学第一课》了!它将在每年新学期开始时推出《开学第一课》,今年学年第一课的主题是:奋斗成就梦想。
时间悄悄地过去了,转眼间,开学的季节又来了,对于学生,这是新学期的开始。同时,节目《开学第一课》如期而至,这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节目,不仅老师和家长喜欢看,即使是学生,在认真的观看之后,每个人都会有各种各样的感受和思考,当然我也不例外。因此,以下是我看完《开学第一课》这个节目后的简单感受和体会。
观看《开学第一课》,它可以使我们对世界上的人和事有一个新的认识,当然,价值观会有不同的变化。对于这个特殊的节目《开学第一课》,每个学年都有不同的主题,且《开学第一课》的真正意义是一直都不会变质以及会更加深刻。2022年是特殊而有意义的一年,因为今年是北京冬奥会,所以今年是非常值得纪念的一年。所以2022年秋季《开学第一课》,观看过后,我内心深处感到,作为中国人,我们现在可以生活在这样一个幸福的时代感觉骄傲!身为中国,美好的生活,都是中国共产党的功劳。所以对于伟大的党,可以说是没有党就没有新中国,就不会有新中国,当然,不会有幸福的新时代。回首党的年风雨路程,让我们感慨万分!这么多年征程波澜壮阔,伟大而坚强的党,总是带领我们乘风破浪,冲破黑暗冲向黎明。虽然这已经是一个幸福美好的时代,但人们必须继续前进,祖国和党也是如此,我们应该继续按照新的目标和道路前进,收获更多的荣耀和黎明。
仔细看完这期的《开学第一课》,我们都会有很多收获,例如,思维发生了变化,变得更加活跃,这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新时期的《开学第一课》,我们可以感觉到爱国主义是最高的情操,每个人都不可能离开自己的国家独自生活,爱国主义是高尚的道德情操,是一个民族最宝贵的精神财富。而我们的祖国,历史悠久,地大物博,经历风雨,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因此,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应该感到自豪。
2022的年份里,观看《开学第一课》,其含义的内涵,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觉。本期的主题让我们深切感受到,我们都是炎黄子孙,我们的身体充满了中国几千年的鲜血,所以每个中国人都有义务爱我们的国家,爱中国共产党,以实际行动报答党的恩情,回报党为其效劳,为祖国和人民做贡献。作为青少年,我们应该树立自己的理想和目标,珍惜时间,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努力提高各方面能力,提高思想觉悟,努力成为未来社会、祖国和党所需要的人,展示自己最大的价值。
感言2023年心得体会篇3
自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精准扶贫”以来,押马村、柳树坪村、沙湾村干部群众“精准扶贫”的弦就一直紧绷着。2017年7月20日我们“情牵脱贫攻坚”湘潭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调研小组从千里之外的湘潭来到了碗米坡镇。
经过十天的调研工作,我看到了很多,听到了很多,感悟到了很多,也学到了很多,这十天不只是调研十天这样简单,它也是我现在对生活态度的对照。
这十天我不仅看到了沈从文先生笔下《边城》写实画作的简捷洒脱、《血色湘西》的荡气回肠、自然留给湘西的青山绿水白云、先祖留给湘西的木质结构的吊脚楼……,还看到了湘西人们为了生活辛苦劳作的一幕幕,更触动我的心弦。
这时,让我为你们分享这一幕。一位80岁的老奶奶为了补修好房顶上的漏洞,把瓦片一块一块、整整齐齐的放在背篓里,然后从山下背到山顶上,我们用沉重的脚步走到老奶奶的跟前,用颤抖的声音对老奶奶说:“奶奶,你这是背到哪里去啊?你家里人呢?”老奶奶用一口吞吞吐吐的湘西话回答我们:“要背到山上去啊,家里的孩子都外出打工了”,老奶奶慢慢的一步一步的远去,看到这一幕我们的心很沉重,肩上的担子更沉重。
这十天我听到了很多声音,有土家姑娘温柔婉转的歌声,小桥流水的潺潺声,村民用船桨击打着水面声,森林里鸟儿对唱的欢歌声,晚上一片蛙声、蝉声相混合就好比集市的热闹景象,听的声音还是百姓对政府的赞美声。
当我们在问村名“你对当地的扶贫满不满意呢?”这个问题时,村民的回答都是:“国家政策好,哪有什么不满意的嘞?”就好像他们先前就商定好这样回答似得。国家帮百姓修马路、新修房子、搞搬迁、搞开发,让百姓的日子过得越来越好,所以百姓对政府赞不绝口。
这十天,在碗米坡镇的所见所闻所查甚是让人心寒,更是让人深思。
一、家中有孩子读书,学费支出较大。
二、除了农作物,无其它收入来源,由于家庭经济收入比较单一,山下村民主要以种植收入为主,山上村民主要种植玉米,粮食需要去集市购买。
三、由于其文化程度较低,老人在家中农务,年轻人长期外出务工,没有资本从商,缺乏经验和技术,致富的观念淡薄。
四、村民听天由命,消极悲观,缺乏信心和勇气,把希望寄于老天风调雨顺,依靠国家支援,救济等靠要思想非常严重,视吃救济、拿补贴理所当然。
五、自然灾害长发生,对当地百姓的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
六、因病、残致贫。
七、交通严重落后,物价昂贵。
在所有贫困原因中,因缺文化、因灾、因病残、因交通是形成贫困的重要原因。人们要发展,首先先解决贫困原因。让人们过上好日子,面对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如何在新的经济发展阶段,多渠道增加低收入户的收入,达到共同富裕的最终目的,是人民政府应重点考虑的问题。
1.大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农业结构调整要面向市场,依靠科技,因地制宜引导农民调整种养结构,大力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提高农业的整体效益,充分利用土地,种植一些高价值,高价格的农产品,让农民的口袋富起来。
2.努力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整体文化素质。要从战略高度认识提高人口素质的重要性,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加大农村教育投入,不仅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也是低收入户增加收入的长远基础。一是努力普及初中教育。必须把发展教育的重点放在普及初中教育上,努力提高适龄儿童入学率,解决部分少年儿童不上学和中途辍学的问题,防止新一代文盲人口的产生。二是通过开设各种培训班,对一些上过小学、初中或高中的农民进行职业培训,传授给他们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争取几年内使每个低收入家庭都有一个掌握一至两门实用技术和经营特长的劳动力,这对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既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又有长远的作用;三是大力发展农村中等专业学校、农民职业中学,培养一批中级层次的人才,以适应商品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
3.想要真正带动贫困区的经济,国家必须加强贫困区的交通建设,让贫困区与外面连接更密切,还需引进项目让贫困区百姓一起致富。
在这几年,柳树坪村、押马村、沙湾村干部们的努力下,三个村子的扶贫情况有明显的成效,如:政府帮村民改造房子、新修马路、安装自来水、将山上的村民搬迁到县城里、在当代发展高效农业(大棚)等等。希望湘西能尽早脱贫,希望中国能在2020年全面达到小康社会。
这十天我学到了很多,不仅在带队老师身上学到了为人处世、工作认真;在同伴身上学到乐于助人、吃苦耐劳;而且还在湘西人们身上学到了对生活艰苦不懈的态度与精神。
感言2023年心得体会篇4
伴随着洪亮、严厉的哨音,迈着年轻而有力的步伐,我们开始了大学的军训。不容置疑,在军训中,很苦很累,但这是一种人生体验,战胜自我、锻炼意志的良机。心里虽有说不出的酸甜苦辣,在烈日酷暑下的曝晒,皮肤变成黑黝黝的,但这何尝不是一种快乐、一种更好地朝人生目标前进的勇气,更增添了一份完善自我的信心吗?
军训有苦。每天早上六点半起床;从七点一直训练到十一点;烈日当空,热量逼人,挺胸收腹,我们在站军姿。汗流下来了,在身上流淌,痒痒的,但不能擦;喉咙干了,火在心中燃烧,很难受,但不能喝水;脚麻了,血在脚下集中,脑缺氧,但不能休息。
一二一,向右看,踢正步,脚肿了。很多人都叫苦,但是人生何时没有苦,苦并不可怕,关键是坚持,坚持才能去克服。军训有乐。休息时,雄壮军歌为疲倦的身体增添了力量;幽默小品为枯燥军训增添力量。有人说,辛苦后的收获是加倍的快乐,现在我有了更深的体会。
经过这次短暂、艰苦而又难忘的军训,我们少了份娇气,多了份坚强;少了份依赖,多了份自强;少了份怨天尤人,多了份勇往直前;同时也懂得了自制、自爱、自理和自强。
“向前、向前、向前”,我们的军训还没有结束,这只是我们漫长人生的第一步,我们脚下的路还很长。同志们,继续努力吧!
感言2023年心得体会篇5
简爱是一个极奇平凡的女孩,从小失去父母,被寄养在里德舅妈家,但是无论她怎么做也讨不了舅妈的欢心,于是她决定要上学。到了学校听她的好朋友海伦说这里是一个相当于孤独院的学校时,她万分欢喜,因为这里的孩子都是孤儿,她们的想法是一致的。从此开始了新的生活,她在那里又做了两年老师,当她离开了学校,开始找工作,不久她就拥有了一个不错的工作,在那里,她救了罗切斯特先生,并和罗切斯特先生生了一个非常可爱的小孩。
是的,这就是简爱的一生,从书中我看到了她的勇气,看到了她的爱与尊严,我感到很惭愧,如果换作是我的话,罗切斯特先生的房间着了大火,我一定不敢冲进去用水把火浇灭。
现实生活中爸爸妈妈他们做错了,我却不敢反驳,可是简爱却立即纠正了大人说的话,我却说都不敢说,其实我心中的小人在大喊:不!你们错了。简爱的勇气我非常佩服。
简爱一个平凡的女孩,其实她并不平凡,她很伟大,因为她告诉我们了一个道理,即使是最平凡的女孩子,也要有自己的勇气、爱与尊严。
在当今社会,人们都疯狂地为了金钱和地位而淹没爱情。在穷与富之间选择富,而在爱与不爱之间选择不爱。很少有人会像简爱这样为爱情为人格抛弃所有,而且义无反顾。《简爱》所展现给我们的正是一一种追求全心付出的爱情,还有作为一个人应有的尊严。它犹如一杯冰水,净化每一个人的心灵。
感言2023年心得体会篇6
为全面检验各地脱贫攻坚突出问题的整改成效,进一步核实准全省建档立卡贫困户基本情况,我省开展了大学生“情牵扶贫攻坚”主题实践活动。我校积极响应号召,派出56支队伍,对湘西保靖,永顺两县进行扶贫调查。
我在刘国华书记的带领下,参与了所属保靖县的涂坝村,尧洞村,仙仁村,三村的扶贫攻坚情况调研。
备注:环境与资源学院委派刘国华书记,李晓鹰老师,章壮宇老师带领六位同学,分成三个小组进行调研。遗憾的是我们小组和另两个小组不在一个乡镇。
一、基本情况
沿着弯曲的盘山路,随着车子的因为道路不平而产生的抖动,我们穿过黄尘,来到了涂坝村。
这个村算是在偏远的山里边,来的路上便感受到了山路的凶险。村里的山路不算宽,会车的时候让行都不方便;弯道很是刁钻,不是本地的师傅可能也开不进来,幸好近两年公路得到了硬化,更好走些了。村里水电基本都有了,但由于合并了村,总的来说居民的分布较为分散,山上山下的村民联系应该不是很多。
第二个村是尧洞村,这里情况好些,靠近一条新修的公路,但到户的道路却没有上个村好。居民们也住的相对集中,村里的商品销售点更大,还有了一些小吃摊点。
第三个村是仙仁村,那里真的是大山深处。这里的住户相对散落,人口也没有上两个村多,电都有普及了。县扶贫办在这里驻村,但真的是太偏远了,什么都不方便。
总的来说,初次来到少数民族聚居地,并没有传说中的那么有民族气息。那些陈旧的木房子虽然是我以前没见到过的,但让我感受更多的是贫困。
我们在村干部带领下一家家地走访。几乎在家的都是些老人小孩在家里,老的身形褴褛,手拿木棍,背上背着大竹篓;小的有些光着臂膀,皮肤被晒得黝黑到处乱蹿。房屋都是木板房,多数是老房子了,有的甚至已经歪歪斜斜。他们简单的种些农作物——玉米,水稻,但收获就不方便了,要肩扛手提,而道路崎岖不平。每天忙的是庄稼的护理,家禽家畜的好坏,那些贫困户家里劳动力又少,收入微薄。
但让人欣喜的是,每个驻村干部都很负责,大家都对扶贫工作比较满意。像涂坝村的驻村干部,从与老百姓交流来看,大家都很感激他;仙仁村的一个县扶贫办干部,更是能说出每一户的家庭情况。虽然基层工作很难做,但他们都在坚持,他们战斗在扶贫攻坚的一线上,他们是扶贫工作的中流砥柱。
备注:涂坝村驻村干部王世华,尧洞村的驻村干部彭图罗,仙仁村的驻村干部周光明、田花。
二、感想
这次实践活动真的很有意义,很荣幸能够参与其中。
我也是农村出生,明白农村生活的艰苦。但和他们比起来,我的家乡真不能说贫困。我居住的小镇,可能只有在十年前才有那样灰尘漫天的公路。在我们这里还是可以看到很多年轻人,他们在建设家乡,老人也基本不用干重活。保靖的贫困村不一样,他们的一些老人仍要做着一些繁重的农活;小孩子无人管教,没有得到很好的教育。对于他们来说,我是幸福的。应当要做的,是把握现在的条件,努力拼搏,为社会和国家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对于这种情况,希望能有更多人去关注湘西贫困地区,去给它带来着长久的发展。别人的帮助都是次要的,自己还是要想办法脱贫。“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老一辈没有可能那个动力去脱贫,但是年轻一辈还是要努力摆脱贫困,同时要让他们对家乡有深厚的感情。这里面文化教育就显得很重要了,要把年轻一辈的奋斗精神激发出来,以他们对家乡的感情为纽带,以自身的文化知识和技能素养为基础,带动家乡的发展。政府应该努力给他们搭建平台,不能让有志之士有心而无力。当地的教育问题很突出,好多扶贫公式牌上都有关于上学而导致贫困的原因。
政府的政策是好的,但不懂得感恩的人会把它当作理所当然,这样的效果就会消极了。如果有人把政府当儿子,吃住都靠政府,有问题就找政府,而不是自己去努力解决了,那扶贫工作还有什么意义啊。所以,在为百姓谋福利的时候,也要说清楚政府为他们做的事,这些事,是为了建设国家,但不是理所当然。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希望我国所有的贫困地区都能在党的带领下脱贫,致富!
感言2023年心得体会通用6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