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写出令读者耳目一新的作文,我们就要有明确的主题和深刻的内容,一篇优质的作文需要有一个明确的主题,这样读者才能清晰地了解作者的观点和意图,下面是好美篇小编为您分享的“三月三”作文模板6篇,感谢您的参阅。
“三月三”作文篇1
三月三是我们广西的节日。节日期间,广西的各个地方都特别热闹。
到了三月三,有三天假期,人们纷纷出来度假。很多人开车出去旅游、观光,参加各个民族的特色活动,比如:唱山歌,篝火晚会和抛绣球等。
唱山歌那可火了,有单唱的,有对唱的,用的都是方言,听得懂的则大笑不已,听不懂的`也会跟着别人笑。单唱,指单方面唱,一个人唱或者多人唱;对唱,指双方对唱,有两人对唱,也有多人对唱。很多的游客虽然听不懂,但是可以感受到那种欢乐的气氛。单唱的有,“山顶有花山脚香,桥底有水桥面凉;心中有了不平事,山歌如火出胸膛。”对唱的有,“脚下葡萄藤,手中青竹竿,请问姑娘是哪家的神仙?”“不是仙家不是神,我是山中砍柴人。只因生来爱唱歌,四处漂流难安身。”有唱日常生活的,有唱男女爱情的,内容丰富多彩。
篝火晚会也很热闹,上百的一群人围在烧起大火的三角形木架旁,团团转。三角形的木架用了很多很粗很大的树根搭建而成,中间堆满一些小树枝。三角架上泼上了油,好让火烧得更旺。晚会开始后,当地的人们拿着火把,一人高声呼喊,其他人一起投入火把,三角架就燃了熊熊大火。上百人大声高歌,热歌辣舞,歌声笑声回荡夜空。
篝火晚会后,还有两个节目:上刀山,下火海。游客都看得大惊失色。表演的人赤手赤脚地爬上用刀锋搭的梯子,就叫上刀山;表演的人赤脚走过冒着热浪的炭火,这就是下火海。不管是上刀山还是下火海,表演者都相安无事,而游客却看着心惊胆战。大胆的游客跃跃欲试,但摸摸那刀锋,试试那炙热的炭火,最后都望而却步。
抛绣球,绣球是富有壮族特色的吉祥物或壮家人的定情物,是广西特有的工艺品之一。这是一种古老而复杂的刺绣工艺品。一个绣球大多有12瓣,每一瓣都有各式各样的吉祥图案,如梅、兰、菊、竹等,或燕、龙、凤等。绣球内包有豆粟、棉花籽或其他谷物种子。如今的广西绣球不断被壮家的儿女们注入新的内容,焕发出新的活力。广西还将抛绣球列为中考的民族运动考试项目呢。
广西的三月三,古老而文明,源远而流长。她承载着壮族人民的优秀文化和美好愿望与其他优秀文化交流融合,吸引着国内外成千上万的游客,将中国民族文化发扬光大。
“三月三”作文篇2
今天下午,有一节体育课,这节课与众不同,怎么个不同法?请听我一一道来吧!
“叮铃铃……”上课铃一响,大家都兴奋地跑到操场排好队,等体育老师来上课。过了一会儿,体育老师来了,她对我们说:“今天,我们不上体育课,我们要学习一种民族舞蹈——竹竿舞。”“竹竿舞?”同学们一听到这个新颖的名字就热闹了起来。“竹竿舞怎么跳?”“竹竿舞是要用竹竿的吗?”同学们七嘴八舌,你一言我一语。这时,老师便说:“竹竿舞是黎族的一种民族舞蹈。它是用竹竿来敲出节奏,随着竹竿的'变化和节奏来跳舞。”同学们听了后,都很好奇。
“下面,我找两个同学来敲竹竿,我来示范一下跳法。”老师说完,找了我和何意龙敲竹竿。竹竿的节奏是4个节拍一次,前两个节拍分开敲,后两个节拍适合起来敲。再敲的时候,下面要放两根较粗的竹竿,以防把手弄伤。我们敲响了竹竿,老师也随着清脆的响声跳起了竹竿舞,先把脚尖点地,又伸出来,第二次,整个人跳了进去……老师跳得出神入化。示范过后,同学们也学起了竹竿舞。随着整齐的竹竿声,操场上出现了一群“蝴蝶”在翩翩起舞……
今天的竹竿舞真有趣,希望以后的体育课能学更多的舞蹈。
“三月三”作文篇3
三月三,壮族人的节日,武鸣应该是最热闹的吧。千人竹竿舞,千人武术,千人广场舞。斗牛。窗外,天还是朦朦胧胧的,天边包裹这一层层薄薄的丝衣,天外想起一声声清脆对额鸡鸣,打破了宁静的武鸣,迎接着三月三的开端,蒙蒙的睡梦还没醒,便响起了迎接三月三的激情。
十点左右,天边摸过一丝丝的彩云,大家怀着愉悦的心情,悠悠的来到主会场,进入眼帘的是繁华的街道,热闹的小摊小贩,一眼望过去,人山人海,每个人都穿着自己专属的衣服,颜色缤纷多彩,形成了五颜六色的世界,犹如彩虹一般的颜色。男的女的,老的少的,各式各样都有,挤满了整个街道。一阵阵风吹过,不同的香气扑鼻而来,轻轻的.闭上眼睛,脑海里浮现出一幅幅美食的画面,,有烤羊串,烤鱿鱼,烤鸡,臭豆腐。五花八门样样都有,简直就是天下美食,人间美味。踏这轻快的步伐,怀着愉悦的心情,进入美食的世界,嗅着不同的味道,犹如进入食品的世界。
天慢慢暗了下来,摸过一层层浓厚的乌云风犹如一个个淘气小精灵一样,哗啦啦的吹,随着时间时间一分一秒的流逝,演唱会刚开始,天空便翩飞着朦朦胧胧的细雨,一缕缕,一片片,一丝丝,一条条,一阵阵。布满了整个世界,大家的热情并没有被抹灭,大家并没有多在意,但是。老天就是这样无情,雨越来越大,一滴滴又一滴如豆点般,纷纷散入大地,无情的雨,无情的时间,无情的世界把大家逼入帐篷里,无奈伴随着,哎~我轻轻地叹了叹口气,我用失望的眼神望着这雨,心中不知是什么感情。
时间不等人,雨一下就下了好久,一切的一切都已经过去了,千人竹竿舞,千人武术,千人广场舞都已经没有了,哎~无奈,大家怀着遗憾的心情回家了。风遗憾的吹着,一切的一切都显得有些悲凉了。
“三月三”作文篇4
来昆明了,看过好多次风筝。
几乎每次都是步行回住处。南屏街是必经由的。次数多了,总觉得经常看到风筝。风筝高高地飞,远远地飞,掌控风筝线轮的主人总在碧鸡坊一侧站着,悠然惬意,几分自得喜色也观察得出。也总会有游人驻足仰望,行经的路人时而也举头望望,不明就理的过路人,看到别人抬头向高空望着,也总会随着仰望人的方向抬头看去,有时还会伸出一只手放在额上,有时是阳光在那个方向,有时是限于视力远近,需要遮上一遮,好拢住眼力,以看得清楚明白些。
后来,到了南屏街的天空,也总会抬头望望,看看有没有风筝。
碧鸡坊是门楼式木构牌坊,飞檐翘角,势欲腾飞,气势雄伟,与她结构相当、相隔约数十米的是金马坊。金马在东,碧鸡为西。相传,太阳将落未落,余辉照射到西边的碧鸡坊,倒影投在东面的街上,这时,月亮又刚从东方升起,月光照在金马坊,银光闪闪,倒影投到西面街上,两个影子,渐移渐近,最终交接到一起,互相辉映,从而出现“金碧辉煌”的奇观。据说,这是由地球、月球、太阳运转的角度关系才出现的。而这样的角度关系,六十年才会有一次。
风筝里有一些美好的童年,每次经由南屏街总会不自觉地抬头望望,也许我以为我的目光接触到了风筝,会穿越时间,那样,就可以看到当年一起放风筝的小伙伴,自由自在的,在平旷的田间,大脚大脚地踩着田里的草子,跑啊跑啊的,比赛哪个的飞得高放得远……
草子,是我们家乡方言,学名叫“紫云英”。水稻快收割了,在田里撒上紫云英,来年春天,它长大了,嫩的部分收割回家,用砍猪草用的菜刀铡得细细的,放到院坝里一个坑中,撒上很多很多的盐,这样可以放得久一些,就不用天天去到山上找猪草了,可以隔一天去一次了,余下来的时间就可以做点别的农活。割剩下来老一些的,及它长在土里的根,田里当肥料用,是一种很好的肥料。
紫云英也可以摘回家吵着吃,味道很好,但不能吃得太多。我小时候就迫着爷爷为我吵了一回。在我们那,草子是喂猪和当肥料用的,几乎没人吃,我也一直以为不能吃。后来,一次爷爷说起以前粮食不够吃的年代的事(爷爷常常给我讲以前的事,讲灾年荒年的为多。我那时经常吃不完饭,剩下很多。)说到了他们当时吃的东西时就有说了紫云英。当时,爷爷正在弄饭,我在灶口坐着给爷爷烧火。爷爷说草子可以吃,我惊讶后,就缠着爷爷给我做一次。爷爷说,现在家里没有。我说,我去后面田里摘一点。爷爷家屋后右侧小路走上五十来米有我家的水稻田,那里成片成片的,绿油油的。我跑去家门时,爷爷让我挑嫩的摘,还让我多摘点。我不停往菜篮子里压,压满了,这才回家。结果,经过爷爷二次摘选,一炒后,就只有一小盘了。我问爷爷,爷爷说,你摘得不够嫩,也不能多吃,再一个是,草子很松,看着多,一经过火炒,会缩去很多水分,所以就少了。菜篮子,是爷爷自己编织的,用缠在纸箱上固定纸箱用的塑料条编的。爷爷奶奶开了个小卖铺,卖一些山里人用的生活用品,要进货,就会有纸箱子,这个菜篮子花了很多纸箱子。
我的第一支风筝,就是爷爷给我做的。
爷爷有一把破篾刀,爷爷经常用它。破好的篾条,爷爷就用来编箩筐,编撮箕。留下自家用的,其余的赶集时就拿去卖。
爷爷做的风筝,是用四根篾条搭成骨架,骨架用奶奶缝衣物用的黑棉线系住的,有时也用白棉线。风筝的身体,爷爷给我二毛钱让我自己去买回来的大张白纸做的。把骨架和白纸粘住在一起的,是爷爷自己做的浆糊。风筝线轮是爷爷用四根小木头做的,像谷子进仓前抽去空壳谷子用的“风檫”柄,但又有点小小区别。一般的线轮,放线的时候很快,收线时就得一只手挽着,慢吞吞的。爷爷做的这个线轮,有两个手柄,放收都很快,尤其是收线的时候,两只手分别握住两端的手柄,不停地快速转动,风筝线就不停地绕回了线轮。也有一个不好点,手转动快了,转动久了,会累,有酸酸的感觉。不过,比起一般的单柄线轮说来,那是可以忽略了的。后来,大学时班上组织放风筝活动,我就深受其累,收了好长时间才把线一圈圈绕回线轮上。那个线轮是塑料的,又小,绕一圈完全忽略不计,我放得又很远,线轮上已经没多余的了,这样一圈一圈缠回,若不是女友说拿回去做纪念,我就扯断线让它飞了,任凭它自由游走。
爷爷给我做了一次风筝后,我就自己做了。有时候是自己一个人在家里做,有时候是好几个人一起在谁家院坝上做。自己做自己的,偶有不清楚了,也会说上几句。起先,我们做的风筝都是纸做的,放到空中收回时,风筝总会润润的。要上学,我们就放学后再聚拢在一起放,比赛哪个的远哪个的高,往往玩到花很大眼力才看得见天上的风筝了,才依依不舍慢吞吞地收线,这时,收回来风筝往往会有一点点润润的。我们放风筝不拘三月三那一天,我们很早就起始放了,只要有风,我们就放,往往放一两个月。甚而天公不作美,没风,我们也放,这时,我们就跑到开阔些的地方,一边跑一边放。不能快跑,跑快了,风筝骨架受不住,往后曲折得厉害了,不但飞不上天,反会一个咕咚直栽下地来。
稻田还没耕犁的,我们就选中成片成片有稻田的地方,跑跑停停,然后再倒退地走走,看着风筝在天上飞,如此多次,直到风筝飞得很高,停住不动依然会高高地飞。我们就坐在田滕上,看着风筝,小脚不住地抖动,很自豪的样子。因为,照例,是会有一些技艺不高的小伙伴是奈何跑了很久也放不飞天的。跑跑停停,再倒退着走的另一个原因,山区再平坦,也是相对的,每一块稻田和另一块稻田相差的高低,有的有大人高,这些得注意看,绕开它们。估摸自己可以跳下去的,可以跳下去,接着再跑再走再停,直到下一个田坎,直到风筝真正飞上了天。
我有一次,洋洋得意自己风筝飞得最远,不想,突然,它就打起了旋旋,任凭我如何扯动线如何调控,它就是不停住。不跑的话,风筝就定会落在前面的山上,那个山上树木高大,一旦落在上面了,想找回也不可奈何了。于是,我就急忙倒退着跑,时而斜斜着跑,一边看路,一边看风筝。太急了一点,忘了跑得越快,风筝栽下来的速度也越快。栽下来的越快,我就越急,越急,我就忘了回头看路,结果,翻倒在一个稻田里,离我先前的那块稻田的田坎足足有我两个人多高。幸好,我气运好,伤了几处,掉了点皮。我拍了拍衣服上的草子叶,动了动脚和手,爬上田坎时,我沿着线找风筝。找到风筝时,它正挂在一个高高地大椿木树的顶上,落在的树枝太小了点,大树又远远大于我的攀爬能力。我看着它,偶尔动上一动,很久。伙伴们在旁边叽叽咕咕,我都没怎么听进去。
那时,我做的风筝已升级成塑料画的了,塑料画是我偷老妈贴在家中墙上装饰用的一副山水画,很好看,为此,还给老妈一顿好打。做的时候我很用心,这可是痛苦换来的。我用这个风筝也快半个月了,每次都飞得很远,也很高。虽然不是最高,但肯定是最远,因为我的线轮上的线最多,每次我都放完。风筝线,我是从爷爷奶奶的小卖铺里偷来的,足足五个白棉线。我总感觉白棉线和黑棉线比起来,结实的多了。白棉线我费很大力气,才会扯断它;黑棉线,我就不用费扯白线那样大的气力,所以,我线轮上一直是白棉线。线轮,这次,也是我自己做的,我从后山偷砍了两根小杉木,选择杉木因为杉木轻,往里头钉钉子好连接四根小木棍时,不容易破裂。这是我自己做风筝线轮时,多次用不同的木料后得出来的观察和实践思考的结果。不对的地方是,杉木是自己栽的,去砍的话,就是偷了,其他稍稍适合做线轮的小木棍,山上满坡满坡都是,是野生的,全村人可以自由砍回。后来,长大了,上了初中,我才知道,砍杉木不经批准,自己家栽的你自己砍了用,数量超过定额又不申请,是会罚款的,重一点的还会受到法律制裁。我的一个远亲外公,因为自己建房要用杉木,不申请,砍的数量又大了点,不仅没收了木料,还罚了很大一笔款,若不是有点关系,又去走动了走动,听村里人说,是要去做几个月牢的。
挨了老妈一顿揍换来的风筝,半个月后就在大树树巅上了,偶尔经过那颗在别人菜园子里大椿木,看着我的风筝动上一动。风大点时,来回舞动,经过时,声音声声入耳。后来读了高中,学了庄子的《逍遥游》,看到“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中的大椿,每次读心里总会有些异样。后来,我才知道,“记得那年三月三,风筝飞满天……”记载了我的童年,大椿木也记载了我的童年,也记载了我的小伙伴。
后来老妈和老爸都外出打工了,没有了老妈在家,爷爷又管不了我,即使管了,爷爷他也防不住,每年春风一暖,甚而春风还没吹起,我就着手偷撕家里的塑料张贴画了,但心里还是担心老妈会突然回来,偷撕得很节制。偷来的张贴画,拿来和小伙伴们一起做风筝。我们自由自在的,在平旷的田间,大脚大脚地踩着田里的草子,跑啊跑啊的,比赛哪个的飞得高放得远……
我们那时经常一边放着风筝,一边大声地唱着那首如今看来是儿歌的《又是一年三月三》:
“又是一年三月三 风筝飞满天 牵着我的思念和梦幻 走回到童年
记得那年三月三 一夜难合眼 望着墙角糊好的风筝 不觉亮了天
叫醒村里的小伙伴 一同到村边 怀抱画着小鸟的风筝 人人笑开眼
抓把泥土试试风 放开长长的线 风筝带着天真的笑声 和白云去做伴
记得那年三月三 一夜难合眼 望着墙角糊好的风筝 不觉亮了天
如今每逢春风暖 常念三月三 还有画着小鸟的风筝 和那小伙伴
风筝懂得我的心 朝我把头点 牵着我的思念和梦幻 永把我陪伴
风筝懂得我的心 朝我把头点 牵着我的思念和梦幻 永把我陪伴
……”
家里的塑料张贴画,一年一年少了,后来全没了,老妈也始终没回来揍我,也没来掐我的屁股蛋子。等到老妈回来了,我已经考上了大学。老妈不会再打我了,也不会再掐我的屁股蛋子了。……
“三月三”作文篇5
今年,我第一次到乡下外婆家去过三月三,农历三月三是壮族传统的节日。壮族人民做的五色糯米饭特出名,我是早有耳闻的。一听见五色糯米饭这个词,我嘴都谗了。
到了外婆家,我叫外婆演示一次做糯米饭的程序给我看,外婆笑了笑就答应了。开始,外婆把枫叶放在臼中捣烂,晒干浸入一定量的水中,外婆还说,这枫叶一定要泡到明天才能继续做。
第二天,外婆把叶渣捞出来滤净,(滑雪作文)然后取出黑色染料液体。黑色染料液体要放入锅中用文水煮到五、六十度,再把糯米浸入其中。外婆接着把黄栀子的果实提取,再将黄栀子捣碎成片后放入清水里浸泡,就可以得到黄橙色的杂料液体。
紧接着,外婆又用同一品种而叶片形状不同的红蓝草经水煮而成的红色杂料液体和紫色杂料液体跟糯米浸泡。外婆还告诉我说,这些植物叶片稍长的,颜色就稍深点,煮出来的颜色较浓,泡出来的米即成紫色;叶片较圆的,颜色较浅,煮出来的颜色较淡,泡出来的米即成鲜红。经外婆这么有一讲,我才知道:原来一种植物还会有两种颜色呢,真是太神奇了!
外婆说,用这些杂料浸泡过的糯米分别放在锅里蒸十几分钟,就能得出各种各样的糯米饭。说着说着,我口水都流了,真想很快就能吃到五色糯米饭啊!可是当外婆还没有做好五色糯米饭时,邻居的小伙伴已经来叫我去赶歌圩了。我听了立刻欣喜若狂,因为这是我第一次去赶歌圩呀。
我和小伙伴边走边聊天起来,虽然他们说的壮语我一句也听不懂,但是从他们的眼神和笑容里,我知道了壮族人民是很热情好客的,就连小孩也不例外。不一会儿,我们来到了一个土坡上,只见一对对青年男女肩并着肩在土坡上对歌,周围都围满了观众,真是热闹非凡啊!
“三月三”作文篇6
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杀鸡宰羊、蒸糯米饭、煮彩蛋。
三月三的早晨,天刚蒙蒙亮,妈妈就已经把蒸好的五色糯米饭倒进大圆盆里,热腾腾地活像一个鲜花竞艳的花盘。我吃了几口糯米饭,就来到妈妈身边,帮她选蛋煮蛋。妈妈说:“煮蛋的时候,火不要太旺,以免蛋在锅里开裂。等水开后,你在一旁用筷子将蛋上下翻一翻,好让它们受到均匀的热度,蛋在锅里就安然无恙了。”妈妈说完就忙别的去了。我照着妈妈说的煮好蛋,并把这些蛋涂上七彩颜色,码在竹篮里就像一篮五颜六色的贝壳。
你可知道,碰蛋比赛是三月三小孩们的最大乐趣。我和姐姐拣了几个又尖又大的彩蛋,朝村口跑去,找伙伴们展开碰蛋大战。
村里的伙伴也纷纷来到村口。我们有的把蛋放在衣兜里,走得慢慢的,生怕蛋在衣兜里“打起架”来;有的把蛋放进毛线网袋里,挂到胸前;有的两手中各拿一个蛋,兴冲冲地跑来。碰蛋开始了,村口顿时热闹起来,小伙伴们这一群那一伙地围在一起碰蛋比高低。“啪!”一个蛋被碰破了,人群里爆发出一阵欢笑声。我和姐姐拿了四个鸡蛋、四个鸭蛋,和小伙伴碰了起来,结果三赢五输,我们把碰破的蛋一个个剥开皮吃掉了。小伙伴们也在剥蛋,大伙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然后用涂满各种颜色的手抹着沾在嘴边的蛋,笑了。
我们回到家里,只见妈妈正把一碗碗、一碟碟热气腾腾的鱼、肉、菜摆满一桌。这时,爸爸笑盈盈地拎来了几瓶好酒,同邀来的亲戚好友开怀畅饮。一桌人高高兴兴地吃饭、喝酒,欢笑声在屋里回荡着。
“三月三”作文模板6篇相关文章:
★ 寻找作文模板6篇
★ 中考作文模板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