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认为心得体会的写作方式类似于总结感悟,心得体会是记录我们当下收获的文章,认真写对于提升自己的认知是有帮助,下面是好美篇小编为您分享的去植物园的心得体会7篇,感谢您的参阅。
去植物园的心得体会篇1
我们的学校位于番禺洛溪新城如意三马路的尽头。我最喜欢我们学校的植物园,那里一年四季都生机勃勃。
春天,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春雨淋过,草尖上的雨点儿,晶莹剔透,像珍珠一样。广玉兰像亭亭玉立的少女,那粉白厚实的花瓣像姑娘的手掌,正欢迎小鸟来树上唱歌。
夏天,鱼儿在小池里游来游去。芭蕉用翠绿的扇子给汗流浃背的同学们扇风。蝴蝶和蜜蜂在空中翩翩起舞,好想再说“那里的景色真美啊!”
秋天,长江流域已是林寒涧肃,山山黄叶飞,可我们的植物园仍姹紫嫣红。金桂华正在盛开,小小的花朵星罗棋布,随风送来沁人心脾的香气。含羞草带着浅紫色的发卡,它们像一群害羞的小娃娃,你一碰它们,它们就把叶子合拢;你一离开,它们又悄悄地把叶子张开,趣味极了!
冬天,北国已是雪剑霜刀,冰天雪地,而我们的植物园还是苍翠欲滴,朵朵茉莉花穿着白色的裙子,正悄悄地散发着清香。从油绿的密叶间,萌生出一朵朵粉红的茶花,花团锦簇,富丽无比。
虽然我们的植物园没有北方秋的肃杀,冬的严寒,但夏天的雷雨、台风也是和北方不能比的。一天晚上电闪雷鸣狂风骤雨。我惦记着植物园一晚没睡好。第二天,我早早来到植物园,只见鸡蛋花落英缤纷,零落成泥;金银花长长的藤蔓,从高处垂了下来……唯独夹竹桃好像什么也没有发生,只是叶子净无纤尘,花朵反而更加艳丽。我放眼望去,从高大的树木,到纤小的花卉都经历了暴风雨洗礼,它们不畏艰难勇敢地挺了过去,才有今日这样的美丽。
我爱美丽的植物园。
去植物园的心得体会篇2
这里一片绿色,这里是绿的世界,这里是绿色的海洋,这里百花齐放,这里百鸟争鸣,在这里,远离人世喧嚣,在这里,蒙受心灵洗涤,这里,天高气爽,这里空气清新,这里十分幽静,这里就是人间仙境。
走在路上,高大的梧桐树伫立在两旁,他们十分挺拔,好像驻守边疆的战士,屹立不动,守护着这片净土,小道一转,我们来到了树林,这里树木环绕,百草丰茂,各种奇花异草更是数不胜数,旁边一座小桥好像让人觉得让人身处森林,不过更像是来到了仙界,前面一棵高大的银杏树正对着我们。他年龄很大,但精神焕发,身上绿叶繁荣,枝干粗大,显得十分健壮有力。穿过森林前面远处,香山在云雾中若隐若现,好像一位裹着纱巾的少女,前面,小路弯弯曲曲,一直伸向远处,路旁,依旧是繁华嫩草,走着走着,就看见一只蜜蜂在我们的周围来回飞舞,我们有的同学则抱头鼠窜,还有的挑起里摇摆舞,原来是怕被蜜蜂追上来个亲密接触。前方,一个庞大的建筑物,矗立在我们眼前。听老师说,这是植物馆。这里有许多植物以及各种气候类型,刚进来,就感觉这里的气温明显比外面高好几度。并且我们的书包带开始变湿了。走着走着我们来到了热带雨林馆,这里的空气明显更潮湿了,但不知道为什么,,这里的温度比刚才低了几度。大概是有几个小型喷泉的缘故吧!这里的植物更是珍奇,有的粗大,有的矮小,有的笔直,有的倾斜,还有的'竟有十几米高,好像一座屹立在我们面前的高塔。出去,我们回到了车上,这时,天空下起了蒙蒙细雨,伴随着汽车的发动,我们一天的旅程结束了。通过这样一堂特殊的课,我学到了好多知识,同时也见证了大自然的美丽与富饶。我喜欢这堂特殊的课。
去植物园的心得体会篇3
今天上午,妈妈带我去万石植物园游玩。据说万石植物园是厦门最美的公园,里面有松杉园、玫瑰园、兰花园等20多个专类园,其中我常去的也是最熟悉的有百花厅和蔷薇园。
一听“百花厅”这个名字,你肯定会觉得这里面是一簇一簇的花丛吧。其实这个“花厅”里不只培育花儿,还种有许多大树和蕨类植物哦!走近百花厅,你会被一大片姹紫嫣红的三角梅所吸引,红的像火,紫的如霞,白的胜雪,盛开着的朵朵鲜花在阳光下分外耀眼。走进百花厅,绕过一个门廊,就会看见一大片荷花池,里面的荷花分散在四个角落各自开放。绕着大荷花池向前走,头顶上垂下来一丛丛绿油油的藤状植物,上面还开着白色的花朵,看起来很美!我们正仰头观看,一位热心的老义工走上前来,告诉我们:“这是老鸦嘴!”好有意思的名字呵!
我们往前走了一会,就来到一个阴凉又潮湿的地方,里面长着许多蕨类植物。走进去,你会觉得自己仿佛身处一个施了魔法的小花园,水泥铸造的小亭子形状稀奇古怪,小路弯弯曲曲,水泥和鹅软石交织成奇特的花纹,迎面一股风吹来有点阴凉,我差点都不敢进去了哩!从这个“魔法小花园”里走出来,有一处清澈的的小溪流汩汩流着,从一条没人走过的石头路的小缝流到另一头,我不禁蹲下身子用手轻轻抚摸这清凌凌的小溪水,舍不得离开了,这大自然怎么能这么美,这么让人陶醉呢?
接着,我们来到了蔷薇园。这儿有一个大湖,湖中央有许多荷花,粉色的,白色的,蓝色的……有的含苞欲放,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露出了一点点色彩;有的花瓣微微张开,像一座可爱的露天小音乐城堡;有的已经完全开放了,小脸朝向蓝天微笑。这么多的荷花姿态不一,没有哪两朵是相同的。远远地看得见草地边上有一架大水车,是小朋友们的最爱,一群人围着排队玩耍,站上去奋力一踩,水车一下子转动起来,溅出许多水花,可好玩了!儿童游乐场常常人满为患,两个秋千一直没闲下来,轮到我了,小屁股坐稳了,小伙伴一推,我就荡起来了,越荡越高,只觉得风在耳边呼呼作响,人好像要飞到天上去了……
植物园是城市美丽的大花园,也是小盆友们的大乐园,它有着说也说不完的好,值得我们去好好游赏!
去植物园的心得体会篇4
今天,学校组织我们去北京植物园。
路上,我迫不及待的想看看今年跟往年有什么不同,刚进大门,就看到用花草剪成的蘑菇屋。
植物园内空气新鲜,清香袅袅,还是个乘凉的好地方,道路两旁有花有草,像:紫罗兰、郁金香、柳树、桃树等,花花绿绿的真好看。
然后,老师带领我们在热带馆的左边表演,我们背诵了关于春天的诗句、合唱了一首《春天在哪里》,虽然只唱了一段,但仍然表演的很棒
之后,我们进入了热带馆,里面有很多热带植物,还有机械恐龙,还有喷泉,照完相后,我在喷泉旁边认识了一种植物,叫糖胶树,它的树脂是生产口香糖的重要材料。
到了吃午饭的时候了,大家三五成群的聚在一起吃饭,吃完后,大家一起到草坪上玩耍,草坪很大,39人在一起玩一点也不会觉得拥挤,我们在一起做游戏,虽然大汗淋漓,但仍然玩的很开心,让我感觉到了童年的快乐。
最后我们看到了一湖鱼,谁好像都被他们染红了,湖面上还飘着竹席,上面有几只乌龟。
后来,我们依依不舍的离开了,希望下次来的时候,还能玩的这么尽兴。
去植物园的心得体会篇5
今日,我和我们班的同学迎着朝霞,怀着无比高兴的心境,去隋唐遗址植物园玩。一路上,我和同学们乘坐在公交车上,像一只只欢快的小鸟“叽叽喳喳”有说有笑。不一会儿,我们便来到风景优美的隋唐遗址植物园。
走进隋唐遗址植物园。一股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天仿佛显得格外蓝,阳光仿佛显得格外灿烂。抬眼望去一片绿色铺在广阔的大地上。当我们在郁郁葱葱的林间行走时,那些嫩绿的小草,鲜艳的花儿都在向我们点头微笑,好像在欢迎我们的到来。这景色,不禁使人心旷神怡!
来到荷塘边,荷花挤满了池塘。真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小青蛙们在荷叶下乘凉玩耍,看了都让我们个个喜出望外。
随后,我们在池塘里踏水、抓鱼、捕虾、打水仗……玩的好不热闹!
玩累了,我们就坐在草地上休息。软绵绵的草坪仿佛是一张天然的大地毯,舒服极了。小鸟在天上歌唱,花儿咋脚底微笑。仿佛走进了连绵不绝的画卷。
再看旁边的花儿,成群的蜜蜂在花丛中忙碌着,辛勤的飞来飞去,吮吸着花蕊。
一会儿,我们来到一座拱架桥。站在桥上头往水中望去,一只只小鱼在水中嬉戏追逐;野睡莲在水面上害羞的笑着;小虾在睡莲下聚会。让人看了,驻足不前。
就这样,我们一路观赏,一路玩耍,一路欢声笑语,不知不觉的已出了迷人的隋唐遗址植物园。我仰望蓝天,觉得天空更加晴朗,阳光更加灿烂!
去植物园的心得体会篇6
见习地点: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见习课程:环境生态学
指导老师:邓老师
为了加强了我们对环境生态学这门课程所涉及到的知识点的理解和认识,理论联系实际,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这门课程,提高我们观察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老师组织了我们参观了华南植物园的温室群景观。通过对华南植物园温室中热带雨林生态系统、极地/高山生态系统、沙漠生态系统、水生生态系统的参观实习,重点是关注上述各生态系统的生境特点、群落特征以及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和生物与环境污染的修复。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前身是国立中山大学农林植物研究所,由植物学家陈焕镛院士创建于1929年。1954年改隶中国科学院后为华南植物研究所,2003年10月更名为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游览区位于广州市天河区龙洞天源路1190号占地面积300公顷,是我国历史最久、种类最多、面积的南亚热带植物园。引种热带亚热带植物6000种,拥有世界一流的木兰科、姜科植物专类园,是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和广州市“十佳旅游景点”,被誉为永不落幕的“万国奇树博览会”,有“中国南方绿宝石”之称。
华南植物园是我国面积的南亚热带植物园,由3部分组成:一是保育和展示区(即原华南植物园部分),占地4237亩,建有木兰园、棕榈园、姜园、兰园等30余个专类园,迁地保育植物1万多种;二是科研和生活区,占地552亩,拥有馆藏标本100万份的植物标本馆,还拥有透射电子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气象色谱仪、光合作用仪等大型仪器设备的科研实验大楼,以及专业书刊近20万本(册)的图书馆、计算机信息网络中心等支撑系统;三是建于1956年的鼎湖山自然保护区,占地面积17325亩,为我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和中科院目前的自然保护区,就地保育植物2400多种。
华南植物园的世界植物温室群景区是中国科学院、广东省、广州市共建华南植物园工程的重点大科学项目,于2004年底动工兴建,为世界罕见的大型异型钢结构建筑。景区总占地面积75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0840平方米,建筑高度27.4米。其中热带雨林温室7607平方米,亚热带-南极北极室1200平方米,奇花异果温室1558平方米,沙漠植物温室777平方米,植物水族馆1500平方米,共收集植物种类约5000种。温室集植物迁地保护、科学研究、科普旅游于一体,具有优美的园林外貌、丰富的科学内涵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向公众展示了全球植物生态类型,是广州市标志性建筑和最富特色的园林景观,是亚洲乃至世界型的植物景观温室群。
首先我们参观的是奇异植物室,这里有很多的奇异的植物,其实这些植物之所以奇怪,是为了适应所处的环境。如:含羞草。含羞草的在叶柄基部有一个膨大的器官叫“叶枕”,叶枕内生有许多薄壁细胞,这种细胞对外界刺激很敏感。一旦叶子被触动,刺激就立即传到叶枕,这时薄壁细胞内的细胞液开始向细胞间隙流动而减少了细胞的膨胀能力,叶枕下部细胞间的压力降低,从而出现叶片闭合、叶柄下垂的现象。经过1-2分钟细胞液又逐渐流回叶枕,于是叶片又恢复了原来的样子。含羞草的叶子之所以会出现上述现象,是一种生理现象,也是含羞草在系统发育过程中对外界环境长期适应的结果。因为,含羞草原产于热带地区,那里多狂风暴雨,当暴风吹动小叶时,它立即把叶片闭合起来,保护叶片免受暴风雨的摧残,因而逐渐形成了这一生理现象。
接着我们到了热带雨林系统。热带雨林系统主要分布在赤道两侧纬度20°范围内,这些地区年平均温度约23-28℃,年降水量一般超过2000毫米;终年高温多雨,土壤多砖红壤。丰富的热量和季节分配均匀而又充足的水分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优越条件。分布区的气候特点是:高温、高湿、长夏无冬,年降水量超过2000mm,且分配均匀,无明显旱季。中国的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台湾省南部、海南岛、云南南部河口和西双版纳地区。此外,在西藏自治区墨脱县境内也有热带雨林的分布,这是世界热带雨林分布的最北边界。其特点主要有:① 种类组成特别丰富;② 群落结构复杂,树冠不齐,分层不明显;③ 藤本植物及附生植物极丰富;④ 常具板状根和支柱根;⑤ 茎花现象很常见;⑥ 寄生植物很普遍;⑦ 热带雨林的植物终年生长发育;⑧ 动物种类极其丰富等。
为了适应热带雨林的生活环境,生物常常会根据周围环境改变自己,使自己能够更适应环境,更好的存活,一下便是几个例子。
1.植物的绞杀现象
绞杀植物大多是榕树,这些绞杀植物的种子多通过鸟类的粪便或者被风刮到棕榈树、铁杉树等易于榕树生长的树干上,等到发芽后,其根就植入被绞杀植物的底部。绞杀植物缠绕棕榈树、铁杉树等茎干上,与被绞杀植物争夺养料和水份,绞杀者慢慢成长为既附生又自主的热带植物。若干年以后,绞杀植物的根牢牢隔断了棕榈树、铁杉树的水份供给,被绞杀植物就会因营养和水份不足而逐渐死去。
热带森林地区,由于气温高,湿度大,非常适合热带植物的生长。植物群落中植物种类繁多,种间密度很大,故每种植物的生活空间缩小了,接受阳光的机会也相应减少。植物之间为了生存进行着一场争夺阳光和土壤养分的激烈竞争。在自然竞争中,那些具有生长优势的植物物种,可以得到充足的阳光和养料,从而在竞争中保存下来;那些处于劣势的植物,终究被淘汰
2.植物的板根现象
板根是指树干与沿地面走向的侧根之间构成一个至数个扁平的三角形的平板状结构,类似火箭的尾翼。板根实际上是由近地面的粗大侧根发育而来,是热带雨林植物支柱根的一种形式。
板根是高大乔木的一种特殊适应,板根的存在增加了植物的支持能力,可以解决高大乔木头重脚轻站不稳的问题。有板根的植物称为板根植物,四数木、高山榕等是比较常见的板根植物,望天树也具有板根。有的板根,如四数木的板根可达2-3米高。
之后,我们又来到了沙漠生态系统,沙漠生态系统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和温带极端干燥少雨的地区,在北半球形成一条明显的荒漠地带。我国的荒漠分布于西北和内蒙古地区。南半球的智利、澳大利亚和南非也有分布。荒漠地区为极端大陆性气候,年降水量大都在250毫米以下,降水变率很大,蒸发量大于降水量许多倍。温度变化剧烈,尤以日温差。并多有风沙与尘暴出现。土壤中营养物质比较贫乏。严酷的自然条件限制了许多植物的生存,只有为数不多的超旱生半乔木、半灌木、小半灌木和灌木或肉质的仙人掌类植物稀疏地分布。所以群落的植物种类贫乏、结构简单、覆盖度低,有些地面完全_露。由于食物资源比较单调和贫乏,动物的种类不多,数量也少。常见的有昆虫、蜥蜴、啮齿类和某些鸟类。许多动物具有高度适应干旱环境的特征,如夏眠、夜间活动、长期不饮水。
去植物园的心得体会篇7
这个暑假,学校给我们布置了一项任务,就是参加一次专业社会实践,我们观赏园艺专业的实践内容就是到当地园林部门进行了解、访问、索取材料,以及到园艺企事业部门参加社会实践,其中包括调查本行业生产状况和发展前景;了解行业对园艺人才的需求(数量、素质、业务能力等),时间不少于2周。当得知这次暑假要进行社会实践时,我的心情很是兴奋,因为想到暑假过后,我就即将成为一名大三的学生了,为了能够在不久的将来从容地走上工作岗位,我决定要好好借这次实践的机会,多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充实自己的基本专业知识。
通过联系,我有幸来到了厦门市园林植物园进行社会实践。厦门植物园是以园林风景区建设为主体,具有植物科研科普、旅游服务、园林工程和绿化苗木生产等多功能的综合性植物园,以植物引种驯化、种质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为主要研究内容;是植物多样性保护和引种驯化的重要基地,植物学现场教学的理想场地。也是进行科学普及教育、提高民众文化素养,以及旅游和休憩的最好场所。
植物园已建成的专类园(区)有13个,较有特色和优势的专类园(区)是:沙生植物区、棕榈植物区、藤本植物区、三角梅(市花)园、南洋杉植物区、苏铁植物区、竹类植物区、雨林植物区等。实习一开始,在植物园一位见多识广的分类专家带领下,我与其他几位来自不同学校的实习生一同参观了每一个专类园,在这个汇集了6000多种形态各异植物的植物王国里,我们边走边认,一天下来,便认识了许多以前没有接触过的植物,有以观赏为目的的:如观花的美蕊花、紫蝉、蔷薇等;观叶的旅人蕉、变叶木、花叶良姜等;观果的吊瓜树、腊肠树等;还有松杉园中姿态各异的金钱松、雪松、落羽杉、活化石银杏等裸子植物;竹径中高低错落、婀娜多姿的毛竹、斑竹、佛肚竹等竹类植物;棕榈岛中充满南国风情的大王椰子、短叶鱼尾葵、加纳里海枣等棕榈科植物;百花厅中清新美丽的王莲、荷花、睡莲等水生植物;以保护和展示为目的的辣木、苦楝等乡土树种;以及可以作为经济作物的如糖棕、油棕、伊拉克蜜枣等植物??种类多到令我的眼睛目不暇接,感觉就像是好好地上了一堂观赏植物认种课,真可谓获益良多。
经过了一整天的参观,我们都对厦门植物园有了一个初步的印象,徜徉其中,秀丽的自然景观;荟萃的人文景观;优越的区位交通均兼而有之,所以在福建省及海内外都名闻遐迩,游客络绎不绝。
参观过后,我们就开始进行专业实习了,在接下来的两周时间里,我和其他几位实习生在单位的安排下,分别在引种驯化区、园林设计室、沙生植物区以及组织培养实验室进行了学习和一定的实践活动。以下我就对自己在这几个地方实习的内容和所见所感进行总结。
首先是引种驯化区,这也是我进行实践时间最长的一个部门,据该区班长向我们介绍,植物的引种驯化是植物园的基本任务之一,尤其在特色植物的引种驯化与开发应用方面,在我国地方植物园中具有鲜明的特性。厦门植物园建园引种栽培热带、亚热带植物为主,其中苏铁科、南洋杉科、棕榈科、仙人掌与多肉植物、凤梨科、旅人蕉科、天南星科、露兜树科、竹芋科植物及三角梅品种等,在国内植物园中均占有一席之地或名列前茅。我在实习期间,也看到了许多以前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奇花异草,其中有不少竟然都是稀有、珍贵和濒危的种类,对于这些植物,我都一一向精通它们生长习性和栽培要点的班长进行了请教,班长是一位资深的老园艺工作者,在植物园工作时间将近30年,跟上千种植物打过交道,经验十分丰富。她说,建园以来,他们就广泛收集国内外植物资源,并应用生物的变异规律和各种不同地理气候条件的适应性,经过人工选择,栽培驯化,使之成为本地区新的栽培种类。通过引种驯化的手段来达到丰富本地区的植物资源,为农业生产、园林绿化、改善本地区的生态环境服务。现已在国内植物园界占有一席之地,逐渐形成了厦门植物园植物引种驯化的特色,经推广应用后,已产生了较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据现有资料统计,共引种栽培植物266科1494属5160种,这可真是一个令我难以想象的数字,我想,如果要把这些植物一一认熟,就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了吧,更何况要熟悉它们的生长习性和栽培方法,懂得种它们,还要把它们种得健康,种得漂亮,那可真的是一门大学问,而我的园艺学习之路,还正刚刚起步,以后我还要在专业知识的学习上下苦工夫,争取以后也能和班长一样,在引种驯化这个工作上获得一定的收获。在实习的这段时间里,由于处于炎夏,不少植物在休眠,因此工作相对轻松,我与另几位实习生在班长的安排与指导下,做一些简单的扦插、修剪、施肥和除草、清理残落叶等工作,班长很照顾我们,我们每天工作的时间不长,总是一边工作一边与班长还有其他员工聊着学校的趣事,大家都相处的十分融洽,感觉每天都过得很开心,工作的同时,我也向班长她们请教了许多有关园艺方面的知识,现学现用,也感到比较巩固,和班长她们比起来,我真有点像一个初出茅庐,很多东西都不懂得的小丫头,我暗暗下了决心,回学校以后一定要多看点书,好好的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因为这些知识,对于以后的工作就业,都是十分有帮助的。
结束了为期一礼拜的引种驯化区实践之后,我来到了园林设计院,设计院这个部门不大,但工作量却十分大,也很繁忙,我到那里的几天,作为总负责的周总工程师手头就有好多项工程同时在忙,后来周工告诉我,由于今年是植物园主要搞建设的一年,园区面积扩大了一倍多,植物园的发展正面临新的建设契机,结合远景规划,预计的建设目标一是加快植物引种驯化工作,丰富生物多样性。其中仙人掌与多肉植物、棕榈科、三角梅、旅人蕉科、苏铁科、竹类、藤本植物等植物种类,将位居全国前列。二是加快专类园区的建设,丰富城市的园林景观。预计于20__年建成25个专类园区,其中仙人掌世界、棕榈植物区、热带雨林世界、藤本植物区都将成为植物园的特色专类园、国内一流的专类园。三是加强植物科学研究,重点解决城市绿地建设中的相关技术问题和难题,为构建海湾型城市的园林绿化服务。所以这一年来他们的工作作为植物园工作的重心,故如此繁忙。这次我的实习任务主要就是帮周工他们做一些基本的图纸分类,并且随同他们下到工地去,观看一些即将竣工和仍在建设当中的专类园的建设情况。我是园艺专业的,对工地建筑不太感兴趣,因此把自己的注意力主要放在了园内的园林设计和观赏植物配置上,我发现植物园的种植设计和一些园林小品的设计真的很棒,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比如在西大门处沿园名石墙右上行沿路可观赏名贵花卉夏威夷椰子、鹤望兰、佛教圣树---菩提树、恐龙时代的植物---苏铁、美洲木棉、小叶榄仁、紫葳和黄花夹竹桃等,在绿色相伴,繁花相迎中进入“万石涵翠”景区,湖光山色,给人耳目一新之感;南洋杉稀林草地以高大挺拔的各种南洋杉为主,以大面积的草坪为基调,恰到好处地利用缓坡地表现高大、宽广的意境,临湖的秋枫树巍然屹立,是不可多得的抗风树种。草坪四周的南洋杉,有些丛植,有些列植,其树干或直或倾,或弯或曲,形态各异,树下草坪如毡,是游人休息、嘻戏的好场所;竹径中千姿百态的竹子与湖光山色相映成趣,构成了园林美景和竹石相伴的优美画面;棕榈岛三面临湖,青山环抱,湖光山色,风景很是独特。椰林深处有仿傣族小楼形式而筑的茶室,旁有一座荷叶状小桥,游人至此憩息品茶之时,可静静领略棕林风光。数百种棕榈科植物遍布坡上和水边,高低参差,枝叶各异,一片南国海岛风光;蔷薇园是以蔷薇科植物为主,,点缀小品,铺设草坪,现较受观迎的新景区。池畔建有露天音乐台,舞台部分仿玫瑰花瓣形,色彩素雅,是植物园中较为别致,风格迥异的一个建筑小品,表达了专类园蔷薇主题。蔷薇科植物月季、桃、梅等品种别有一番新意新情。我对于自己所看到的这些种植和园林小品的设计都作了一定的记录,植物园的风景如画,真是离不开这些优秀的园林设计师们,这些设计看似简单,其实却是经过了十分细微的考量的,令我十分钦佩。
在这之后我又来到了沙生植物区进行实习,这里的工作较为简单,仅要帮管理员浇浇水和收集掉下来的种子,还有就是在展区提醒一些游客勿用手触摸这些沙生植物。管理员小李向我们介绍,仙人掌与多肉植物是一类为适应干旱环境,由植物体的某一器官,或叶或干或根特化为贮水组织的植物类群,多产于热带干旱地区,种类繁多。它们充满了异国情调,不仅可供观赏,还有食用、药用等经济用途,在这里,我认识了好多仙人掌与多肉植物,有许多都十分美丽和特别,包括令我印象深刻的“中国金琥王”、形似酒瓶的植物——佛肚树、被布包裹的植物——布纹球、会开花的石头——生石花、落地即生根的植物——落地生根和一身是宝的芦荟等,真是看得我眼花缭乱。在这里的实习,真是又让我大大开了一回眼界呢。
最后,我又来到了组培实验室,向组培负责人张老师学习一些基本的植物组培快速繁殖技术。比起设计室,组培室就是一个更小的部门了,但每天在这里也有不少的工作,我想到大一的时候,我们曾经学过《遗传育种》这门课程,其中就有介绍到植物组培技术,简单的说,它是以细胞全能性理论为基础,进行植物离体培养根据不同植物、不同离体部位的要求提供不同的培养条件,因此生长快、生长周期短,往往1~2个月就可以完成一个生长周期。采用组织培养每年的增殖率可达数百万倍,这样就可以一次性获得大量基因型相同、规格整齐一致的优质苗木,有利于生产利用。来到组培室,我在张老师的指导下,认识了一些组培需用的仪器设备,然后就开始学习进行简单的操作,主要工作是配培养基和接种,我做的有小红枫、红掌和兰花的组织培养,看着自己接种培养的小苗被送进培养室,一种成就感就油然而生。因为工作既有趣也十分轻松,所以在组培室实习的时间过得很快,通过张老师的指导,我对组织培养也有了比以前更深刻的想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听说下学期我们专业也会开一门专门介绍植物组织培养的课程,这样,我就有机会继续学习组培啦。
短短2周的社会实践很快就结束了,在厦门植物园这里,我学到了许多许多东西,不仅专业知识有了相当程度上的提高,也大大锻炼了我的动手能力,而且加强了我与其他人的交流沟通能力,口才也得到了一定的训练。同时,我也十分感激在实习期间帮助和指导过我的引种驯化班叶班长、设计室周总工程师、沙生植物区管理员小李以及组培实验室的张老师,还有在这里十分帮助我的植物园员工们,在这个进行我人生中第一次实习的地方,我懂得了许多道理,感觉自己长大了,所幸的是所有的人都对我很好,这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实践,我想,回学校以后我可要加倍努力,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能够有更坚实的专业基础和应对能力踏上新的`工作岗位。
在这次实践中,我学到了很多学校里学不到的东西。学校与社会存在着太大的差异,多亏学校给了我们这次机会,让我们早点步入社会,提前给自己做好心理准备,不然以后一毕业会对这种现实感到茫然。
由于在学校里有老师的呵护、同学的照顾,总觉得世界是多么的美好,人与人之间是多么的友善其实学校里的我们就像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风吹雨打,缺少磨练,把现实看的太简单、太单纯了。在这次实践中,我来到了一个完全陌生的群体,这个公司是做室内装饰的,刚来的时候没人理你、教你,一切只能靠自己在旁边看、学点东西,那时我感到心里非常的不舒服,从来没有这样被别人冷漠过过了一段时间,我渐渐与他们接触,发觉其实他们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高傲,他们也有过像我们这样第一次融入社会的经历,只要你先开口打招呼,他们自然就会慢慢接受,有时还会主动的教你一些知识可是有时你也会对自己知识的缺乏感到无奈,以前总以为在学校里已经学的挺不错了,可是和人家一比,才知道自己是什么样的水平在学校里我们画一个平面图要两个小时,而在他们公司里每个人都可以用半个小时的时间把它画好,你不得不承认我们在学校里学的和现实相差很远。在实践中也让我对以后自己往哪个方向发展,心里有了点数,也知道了正常上班的时间,以后真正融入到社会的时候就不会那么的恐慌,人也会变的老练很多也知道了在学校里学的永远不够,要靠自己去多看书、多找材料来不断的丰富自己的知识面。
其实在现实中,专科与本科的差别并不是那么明显,并不一定本科生就一定能找到比专科生更好的单位。在公司的老总看来,只要你有能力他就会录用你。而这种能力不仅仅是技术上的,更重要的是与身边人的交际能力我刚进公司的时候认识了一位也是新来的实习生,老总说先试用一个月后,再决定用不用她,最后老总没有录用她,原因是她不能很好的与公司的其他人员沟通,只会一个人静静的坐在一角,缺少与人交流的能力。其实每一个刚毕业的学生技术都差不多,都要靠在以后的工作中慢慢的学习,可是在工作中你要是想学到东西,就要靠公司里的老员工,你都不愿意与他们交流,怎么能从他们身上学到东西呢?所以说交际能力是很重要的。很多人经常抱怨:书读的比他好、能力比他强,为什么他爬的比我高呢?其实这很简单他能讨老板开心,老板喜欢就行,这也是人家的本事,你有什么好抱怨的呢?现实就是这样,所以这次实践我学到以下几点:
一、到公司要笑脸相迎每一个人,主动和别人打招呼,尽量找一些相同爱好的事情聊一聊增进感情。
二、不要轻言放弃,不要把别人的冷言冷语看的太重,要想学的到东西,就要有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精神,尽量在最短的时间里学到最多的东西。
三、利用在学校的时间,尽量多学些知识,多看一些参考书,尽快明确自己以后的发展路线,明确自己的目标,以便可以在学校里多学一些自己需要的知识,这样才能充分利用在校的时间。
四、刚毕业不要对自己的待遇要求太高,只有你学好了技能才是最重要的,只要自己认为自己有能力,在公司好好的干,总有一天老板会发现你,如果老板没发现,你也可以自己做一番事业,只要学到了技术就不怕没地方生存。
五、要学会尊重别人,体谅别人,在批评别人的时候,想一想自己有没有犯过同样的错误。
去植物园的心得体会7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