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都觉得写心得体会是一件比较麻烦的事情,逻辑清晰的一篇心得可以吸引很多人的阅读,下面是好美篇小编为您分享的教师第一课心得体会7篇,感谢您的参阅。
教师第一课心得体会篇1
时间的步伐总是悄无声息,在我们不经意间偷偷走掉,转眼间又是年的到,也意味着同学们准备开学,返校继续求学之旅。随着开学的日子,又可以观看《开学第一课》,而其节目的特点就是不同于平常的授课方式,平时我们上课会觉得枯燥,而开学第一课的特点是寓教于乐和现身的说法。面对这期的《开学第一课》给我们呈现的主题又是与众不同,今年的开学第一课主题是:,所以观看后内心总有番深深的感悟和反思。
处于新时代的我们是无比幸福的,而作为这崭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更是要积极向上,树立目标理想,好好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自己,也是为了祖国。2022年是个有着特别意义的年份,是的美好年份,让身为中国人的我们内心甚是感触,面对党,更是感激不尽,倘若没有党就没有新中国,自然也就没有如今属于我们的幸福生活。因而,我们要学会感恩,用实际行动报答党的恩情,身为学生的我们,是祖国未来的希望,党的接班人,当下就要不断地接受教育的浇灌,茁壮成长,向着理想目标前进,热爱祖国热爱党,提高自身素养,积极学习文化知识,争取未来有机会向党向祖国展现自身最大的价值表现。
所以,观看《开学第一课》不论是哪期的主题,总能给我们带来许多的感触和深思,向我们呈现出节目的真正意义和内涵。因此这是个非常值得学生们用心观看的专题节目,不晓得你们看了之后有啥感想?不妨也来写写自己的感受及体会吧!
教师第一课心得体会篇2
望着暑假的离去,我们迎来了开学季,在金秋九月。每个开学季我们都会有一个老朋友。那就是《开学第一课》。《开学第一课》作为大型公益节目,相信很多同学都知道有所耳闻吧,这也是我们从假期中醒来的一剂良药。对我们来说,这个节目是受益匪浅的。
2022年是具有历史意义的一年,我们迎来了共青团建团100周年、七七事件85周年、香港回归25周年等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一年。节目中有着许多人,都是我们所熟悉的人,通过讲述他们的故事,生动讲述了当今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在路上奋斗者的人们,我们对这些的认识也更上了一层楼。我们当今的幸福生活都是先辈们一步一脚印奋斗出来的`,作为祖国的接班人、祖国的花朵。我们要自觉弘扬我们的爱国主义精神。现阶段的我们或许自身不够强大,但我们心中时刻勉励自己不断努力学习文化知识,为以后我们国家做出应有的贡献。
以往的《开学第一课》我都会观看,但今年的开学第一课给我很不一样的感受。因为今年是建团100周年!通过节目我也看到了祖国的不断繁荣发展,也认识到这份不断发展的背后的不易。它使我们每个人民所付出的努力和汗水换来的。这也让我深刻的指导,我们只会不断的变得强大起来,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开学第一课》对每个人而言都会有着不一样的收获和感悟。这也是这个节目的意义。让我们烦死身边的事情,放眼未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作为学生的我们,当下享受着前所未有的幸福和快乐。但同时也不要忘记自己的使命,努力学习。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亮熄灭的等。认识理想的重要性!人要是没有梦想,那和咸鱼有什么区别呢?所以我们也不要当一条咸鱼,确定好自己的理想,去认真和追求那些理想和目标,让我们成果祖国需要的人才贡献自身的李芬力量,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看完《开学第一课》我必定努力前行!去完成我们新时达青年的历史责任和义务。为今后祖国的发展献出自己的绵薄之力。
教师第一课心得体会篇3
每年的开学第一课都大有不同,每年的开学第一课都会给芊芊学子们留下不同却又深刻的印象。今年“创造向未来”的主题让我想到了无数探索未来,探索世界的开拓者们,也是他们在无形中带领我们走进未知的浩瀚宇宙。今年的《开学第一课》上,国产c919大飞机震撼空降现场,国产c919大飞机设计师吴光辉叔叔也来到现场,为同学们带来“巅峰之作”。
没有创新,我们的大飞机无法飞上天空,没有创新我们的大飞机飞不到很远的地方,创新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当今世界局势日新月异,竞争日益激烈。这样的现实下就要求我们每个人更应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是一个企业,民族甚至是国家的希望所在。倘若将这些团体比做飞机,那创新就是将其托上天空的机翼。若无创新意识。好比没有机翼的飞机,连自己都无法腾飞,那还谈什么梦想,什么未来呢。所以身为21世纪的新青年,我们应该去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用创新来实现自己的梦想、民族的梦想甚至几亿中华儿女的中国梦,用创新来创造属于我们的未来。
创新并不只是那些所谓的天才们才有的事情,创新是属于每一个人的。每个人都可以创新,只要你愿意创新,如果你想有创新的能力。即使你暂时比不上别人,也没关系,只要肯努力,创新是不会放弃每一个有决心有毅力的求助者的。相比那些抄袭者,为什么不用创新来证明自己。与其和他人一样走一条死板的路线,倒不如自己披荆斩棘,开辟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虽然也许会遇上许许多多的艰难险阻,但你却有了一条专属于自己的人生道路和经历。现在这个年代,没有创新的人或许活得下去,但是没有创新的国家却是无法存活的。就如一潭死水,毫无生气。人民决定了一个国家的未来,但却是创新赋予了人们这个能力。没有创新,什么梦想、未来不过是一句空头支票。
创新的力量可以使一个时代成为荣耀,可以使一个国家挺起脊梁,可以使一个人收获他所没有的荣耀地位。它犹如一双手掌,塑造着我们的未来。
教师第一课心得体会篇4
我拿到《教师第一课》一书,看完第一章:书写生命的传奇。其中我看到对待教师的态度,有三种境界:一是把教师作为一种职业,二是把教师作为事业,三是把教师作为志业。我想自己还是把教师作为一种职业还没有把它当作一种事业来做。
带着这种理念,我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怎样才能让自己的课堂变得有趣,怎样才能让学生在学习中带着期望的。在苏霍姆林斯基的
对于这一点,我也是感同身受,你给予学生多大信任,学生就会回报给你多大成果。
还记得几年前那天课间,我在教室中呆坐读《教着,想想生活当中众多的不如意,评职、考核、进修……越想自己越觉得当老师没劲,肯定我当时的表情很痛苦,不知不觉地泪水也流了下来。
一只轻盈的小手滑过我的面颊,“老师,您怎么哭了?”是我的一个学生。我一愣,慌忙擦去腮边的泪。“我们玩得多快活啊!老师,您也加入我们的游戏吧!您不是常说‘运动使人快乐’吗?来吧,来吧!”没办法,我也参加了进去。学生们的积极性一下子调动了起来,他们围着我,跳啊,唱啊,非常快活,慢慢地我也被他们感染了。不知何时,微笑又回到了我的身边,我感到一身轻松。
你必须严格地坚持地关心儿童。班级里有一位同学学习困难,只是在我的坚持关注、严格督促之下学习能够跟得上大家学习的步伐,可有一次我突然发现,他似乎对学习失去了兴趣,上课无精打采、委靡不振,我找他了解情况,他说:因为一次考试后,我让不及格的学生站起来,我批评了另两位同学,却没有批评他,他感觉老师对他失去了耐心,失去了信心,已经不管他了,所以也就放弃了自己,听到这些话,我唏嘘不已,多么可爱的孩子,甚至于老师的批评对于他们来说都是宝贵的,他们不怕批评,怕的是老师的漠不关心,冷酷无情啊!每一个孩子都是带着想好好学习的愿望来上学的,这种愿望像一颗耀眼的火星,照亮着儿童所关切和操心的情感世界,他以无比信任的心情把这颗火星交给我们-做为教师的人,这颗火星很容易被尖刻的、粗暴的、冷淡的、不信任的态度所熄灭,我们教师如果在心中也像儿童对待我们那样,把无限的信任同样给予他们,那将是一种多么相互尊重的美妙和谐!
教师第一课心得体会篇5
随着暑假的结束,又是一年开学季,当天开学,央视播出节目《开学第一课》,这是一个很有教育意义的节目。值得我去观看。
今年开学第一课的主题是“奋斗成就梦想”,节目分为三个篇章。看完节目。让我感到非常有趣的部分的是谢华安院士介绍的再生稻,别看这小小的种子,它有超能的能力,它的再生能力非常强,再生稻被割后一个小时就能长处一厘米,30天以后就可以抽穗,再过30天又可以收割。这实在是太不可思议了。谢爷爷讲述了它做再生稻的初心,谢爷爷从小就饿着长大,以前中国粮食产量低,中国人吃不起饱饭,谢爷爷决心改变这样的局面,为就是想让所有人都能吃上一碗饭这个梦想而努力。谢爷爷考上农业学校,希望通过学习农业知识为农民做实事。50多年,谢爷爷专心研究水稻。最后,谢爷爷希望我们做一个奋斗的新人。
80多岁的谢爷爷依然工作在第一线,在高温下照看水稻。看着谢爷爷的手,满是老茧,这是一双为了中国育种奋斗的手。
中国的农业科技是由谢爷爷等很多很多的农业科技人员支撑起来的。今天我们可以大声的告诉全世界:中国人养活自己中国人。
作为新时代的少年的我们,要努力学习,为祖国的未来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教师第一课心得体会篇6
暑假学校里发了一本《教师第一课》,教师除了耕耘和忙碌,还应不时地仰望星空,让星光照亮自己实践的智慧。看到《教师第一课》这一书名,工作十多年的我产生了疑问:“在教师这岗位上我已度过多少春秋,我还得回到起点,从“教师第一课”开始?”带着可笑与疑问,我翻开了这本《教师第一课》这本书。
对照这八首教师职业生涯中不可或缺的优美篇章,回想着自己的教书历程,可笑的是自己在懵懵懂懂中过了十几年,离真正的教师却是那么的遥远。现在的我除了每天都在做着重复的工作外,剩下的就是倦怠,毫无挑战,又怎能往更高的境界走?我该如何摆脱这种倦怠,拥有梦想呢?
还得像朱永新教授所说,在我们抱怨日子陈旧黯淡时,其实我们可以用阅读去无限拓展心灵的领空,只要有一本书,我们就可以飞翔。当我们的精神摆脱束缚时,就是我们真正强壮的'时刻;当教师的心灵开始飞翔时,就是教育翱翔长空的时刻!于是,我改变了最初可笑的想法,用心阅读从这里出发。读了这本书,我想这本书向我们推荐的教师专业发展的“三专”模式能作为教师心灵飞翔的导航,引领教师一路前行。
一、阅读,站在大师的肩膀上前行。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历不知难。”反观自己,生活中的交谈,教学中的言语表达,教改中的观点陈述,还是写作时的表述,语言贫乏,缺少理论支撑。究其原因,应是少阅读,即使偶尔读读,也是毫无目的,不曾深入。这本书对专业阅读的叙述虽然深奥,细细读来还是有所收获。
首先专业阅读的根本任务是构造一个合宜的大脑,它需要在教育教学生活中,对心理学的经典思想,教育哲学基本观点,人类最好的教育经验,所教学科的知识精华,所教学科的成功案例,人类的基本价值,中国文化的精髓等等,有一个丰富的了解,再逐渐上升到透彻的理解。我想这应该是给我们读什么提供了一些思路。
其次专业阅读的关键,是必须回到对根本书籍的研读中来。所谓根本书籍,也称原典型书籍,是指奠定教师精神及学术根基,影响和形成其专业思维方式的经典书籍,那些多在童年至青年期出现过的、深刻地影响人的生命以及精神气质的书籍。但不是所有的经典书籍都能成为某位教师的根本书籍。成为一个人的根本书籍意味着,你深刻地理解了这本书,而这本书也成为你思考教育教学问题以及阅读其他书籍的原点。构成一个老师思考原点的根本书籍的高度,往往会影响到这个老师的高度。从这可看出我们应该有选择的阅读,选择能成为你思考教育教学问题以及阅读其他书籍的原点这本书。
接着是知性阅读。要进行咀嚼性质的研读,也就是阅读者通过对书籍的聆听、梳理、批判、选择,在反复对话中,将书籍中有价值的东西吸纳、内化到阅读者的认知结构之中,从而使原有结构得到丰富、优化或者重建的过程。是的,专业阅读是一种吸纳,与其抱怨日子,不如用心阅读,迈开阅读的步子,站在大师的肩膀上前行。
二、写作,站在自己的肩膀上前行。
书的第六章对写作的意义说得很明白,“写作,是平庸教师与卓越教师的分水岭!一个不能写一手好文章的商人,只能算是一台赚钱的机器。而不能写一手好文章的教师,只能是一个教书匠,一个从事教育的劳动力。”看来,若不想让自己成为一个教书匠,一个从事教育的劳动力,就必须学会和善于写作。
说到写作,我除了职称晋升迫不得已写下两篇论文,平时不曾用心,至于书中所介绍的几种写作方式,日常的记录(教育日记、个案记录、教学实录)、教育随笔(事理随笔、教学札记、书信小简)、文学作品(诗歌散文、书影评论、教育杂文),我虽有过教学中的思考,写下些教后反思,却是零零散散,没有坚持记录,也未曾认真梳理成文,更不用说进行专业写作。然而,新教育认为,我们的教育生活是由无数的碎片组成的,这些碎片往往会形成破碎的未经省察的经验,使教育教学在比较低的层面上不断重复。而通过专业写作,就能有效地对经验进行反思,从碎片中提取有意义的东西并加以理解,形成我们的经验融入教育生活,使之成为我们专业反应的一部分,使我们的教育实践更加富有洞察力。由此可看出,要养成自觉记录教育、教学的生活习惯,坚持记下教育教学中的点点滴滴,让这些碎片经过提取、理解再拼合成为美丽的图景。
新教育中还提到专业写作具有五个特点,一是强调理解与反思;二是强调与实践相关联;三是强调客观呈现,反对追求修辞;四是主张师生共写随笔;五是注重案例研究。从书中的个例看,对于普通的我而言,个案式的研究应该更具有实际操作的可能性。最初的写作应该记录下具体的案例,不一定是为发表而写,只要能把自己每天丰富的生活、奔腾的思绪记录下来就好,相信,只要能坚持写作,十几年过后,这些写给自己看的文字也许能成为教育教学科研最为宝贵的材料。
三、发展共同体,站在集体的肩膀上飞翔。
孔子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书的第八章讲到,在与人的交往中能增广见闻,促进学习。是的,每个人的成长都需要高人、榜样的引领和身边人的陪伴。新教育实验认为:打破教师之间的隔膜,形成对话的传统,在专业阅读、专业写作的基础上,借助专业发展共同体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是教师成长的必由之路。教师孤军奋战的时代应该终结,教师应该善于把自己融入一个共同的团体中,主动地和其他教师交流,交流的对象不局限于同一学校的教师,还可与通过网络结识的教师广泛探讨。当学校内部没有共同体的时候,我们就要寻找创造这个共同体。
因为阅读让我们学会了寻找学习的榜样,让我们积极自觉参与,希望通过阅读成长自己,让自己翱翔成长。
教师第一课心得体会篇7
一、初识这本书
今年,全县教师都掀起了阅读《教师第一课》这本书的热潮,咋一看这本书,灰色的封面朴素而沉稳。没有花里胡哨的喧闹,用了极红的颜色和大号的字体写着“教师”二字。看到这两个字,不由从心底生出一股职业的自豪感来。封面右上角用小字写着:“只要有一本书,我们就可以飞翔......”看了就开始在心里嘀咕:这未免也太抬高这本书了吧,说的好像天上有,地上无的。不知道是不是推销的噱头,现在不乏有沽名钓誉之徒打着教育的旗号,出些莫须有的书籍。这本《教师第一课》,究竟能使我们从中收获什么养分呢?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我翻开了这本书......
二、阅读这本书
翻开目录,这本书一共有八个章节。第一章:书写教师的生命传奇。在第一章中,作者从人生追求和生命价值的层面去述说教师这个职业的美好和崇高。读来仿佛给心灵打了一剂强心针。在物欲横流、金钱至上的现代社会里,只有心灵的追求和实现自我价值的人生才是真正的精神自由。
第二章:阅读教育大师。介绍了古今中外的九位教育家。从孔子到柏拉图,从卢梭到陶行知。这九位伟大的教育家虽然所处年代不一样,国籍肤色不一样,教育方式也不一样,但他们都有一颗对教育,对人生的赤子之心。读到第二章,我已经稍稍改变了我最初的看法,看来作者是真正热爱教育的人。书中不是生硬的教育理论,没有华丽的语言辞藻,满书都洋溢着对教育的一番热忱。可是光有一番热忱还不够,书中的内容是否实用,是否能起到指导作用呢?
第三章:不可或缺的心理学知识。在这一章里没有系统地介绍理论,而是注重实践和应用。用了很多的教学的案例来诠释心理学知识对教师的重要性。
第四章:师德的核心是大爱。这一章节的内容有些老套,所讲的内容和很多教育理论书籍大同小异,可读性一般。
第五章:在教改科研中收获幸福和优秀。在此章中,提到了教师创造性的教科改实践能力,尤其是在指导一线教师教改的方面专门分了一小节讲述。提供了教育科研的方法,并指导一线教师不要闭门造车,要学会“站在别人的肩膀”上。对于我和我们学校的老师来说,很有指导性意义,实用性很强。
第六章:主要讲教师的写作。提倡教师要记录生活,记录教育片段,常写教育随笔,常写教育论文。一个常反思,常总结的教师才能从平凡中走向优秀,从优秀走向卓越。我很赞同这个观点。
第七章:讲了教师要有意识的锻炼自己的口才,有一句话我很喜欢:“课堂中起承转合时时留意,课堂外情深意切处处动人”。尤其是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更是要在班上营造诗意的学习环境,注意语言的表达,对学生也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
第八章:主讲教师如何处理身边的各种人际关系。师生关系、同事关系、亲友关系、家长关系。
三、欣赏这本书
我几乎是一口气读完这本书的,读后掩卷沉思,不禁为初看时的质疑脸红了起来。这本书无论是对于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菜鸟”,还是“半瓢水哐当”的教书匠,又或者是几十年教龄的老教师,都有着实际的指导作用。
作者把自己对于教育的满腔热情,投入到细致平凡的日常工作中。提倡教师练口才,常反思,常动笔记录,勇于教改实践。这些都是我们一线教师所应该具备的能力和素养。
一本书,真的能使我们飞翔。这不仅是一本职业入门书,更是一本职业提升的修炼秘籍。一本好书能洗净人的心灵,能使人感到动力,能使人收获养分。《教师第一课》正是一本这样通俗易懂但又饱含专业素养的书。
教师第一课心得体会7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