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心得体会是我们抒发自己内心情感的重要方式,为了不断提升自己的内心感悟,大家可以将心得体会写好,好美篇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特殊儿童心得体会800通用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特殊儿童心得体会800篇1
自古以来,人类就认识到音乐活动有助于健康。3万年前的原始人,以敲击石器伴奏舞踊来治疗疾病;至今的非洲、南美及澳大利亚的原始部落里,巫师乐舞仍是治病的主要手段。中国的文明史中,也早有用音乐进行治疗的思想,如《群经音辨》中的“乐,治也。”;《黄帝内经》中有五音、五行和五脏关系的论述;古人还有用音乐治愈疾病的实践经验,宋代欧阳修就通过学古琴治好了抑郁之疾。
音乐为什么能治疗某些疾病、增进人们的健康呢?因为它能广泛地作用于人们的生理、心理从而改善身心功能。
音乐刺激能影响大脑某些递质如乙酰胆碱和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从而改善大脑皮层功能。
音乐能直接作用于下丘脑和边缘系统等人脑主管情绪的中枢,能对人的情绪进行双向调节。比如,当人们的情绪出现一种障碍,医学上称作“紧张状态”或“应激反应”时,会导致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心律呼吸加快、血压升高、血糖量增加等变化。音乐能使人放松、消退紧张,通过音乐放松治疗,可以在生物反馈仪上看到,应激改善后人的血压下降、呼吸心律减缓、皮温增高、肌电下降、血容增加、脑电反应γ波增多,人的内稳态恢复。而对另一种障碍,主要表现为注意力涣散、反应迟钝、疲劳嗜睡、食欲不振、身体活力降低的情绪低落状态,音乐也能起到调节作用。轻松愉快的音乐能使人兴奋起来,因为音乐能作用于人的脑干网状结构。脑干网状结构接受了音乐刺激即促进大脑皮层觉醒,同时又可传给外周神经。从而提高肌张力增进肌体活力,所以音乐能使人精神焕发,消退低落的情绪。情绪活动的中枢下丘脑、边缘系统及脑干网状结构与植物神经系统密切相关,而这里又正好是人体内服器官和内分泌腺体活动的控制者。所以情绪的紧张状态能直接导致某些内脏器官的病变,被称作“心身疾病”,音乐能调节人的情绪,所以也就能帮助治疗某些心身疾病。
音乐有镇痛作用,大脑听觉中枢与痛觉中枢同在大脑颞叶,音乐刺激听觉中枢对疼痛有交互抑制作用;同时音乐可提高垂体脑啡呔的浓度,脑啡呔能抑制痛疼,所以音乐有镇痛作用。
音乐能改善大脑功能,协调大脑左右半球,从而提高人的智力。对发展儿童的智力尤其显著,并可改善智力低下儿童的能力,所以音乐广泛地应用于特殊教育。
音乐能影响人格,人格成长中情感培养是最重要的方面,音乐包容了人的情感的各个方面,所以音乐能有效地铸造人格。
音乐能直接作用于无意识,在心理治疗中有特殊功效。
音乐活动是极有序的行为。在协调身心及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中起到很好的作用,所以音乐能广泛地应用于行为治疗。
音乐具有这些生理和心理效应,那么如何运用音乐增进人的健康呢?一般来说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具体用音乐调节情绪,另一是以音乐陶冶情操,达到净化心灵的目的。
音乐调节情绪的具体实施,可采用“同质”的原理。即在情绪波动时,要根据当时的情绪状态选择音乐,如遇到不幸生活事件产生强烈悲痛情绪的人,可选择哀伤的音乐,使悲痛的情绪有所寄托;而处于焦虑或愤怒情绪状态下的人应选择激愤的音乐,使不安的情绪有所发泄。当音乐与人的精神节律同步,才易于与人的情绪产生共鸣,当音乐与人的情绪产生共鸣以后,就可逐渐变换音乐色彩情绪,变哀伤为优美抒情,变激愤为轻松愉快。人的情绪在音乐的引导下,负性情绪得到发泄后,渐渐得到调整,而最终达到内心平静。这一方法的实施可自己选择不同情绪功能的音乐,也可选择专门制作用于调节情绪的录音带或cd片(音乐心理专家专门研制并按情绪调节规律编排的音乐),还可以在音乐治疗师的帮助指导下选用音乐。而如果平时就有所积累,对各种风格的音乐比较熟悉,建立了自己的音乐库,自然也较为容易知道根据自己的情绪来选择音乐的调节。
用音乐陶冶情操的实施,方法就更多了,其实每个音乐爱好者都有自己的方法,大都自然生成。对大多数人来说,首先是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如年轻人可能偏爱流行音乐,中老年人更喜欢一些老歌,还有一些人着迷于自己家乡的地方音乐等等。培养自己的音乐爱好可以从自己的兴趣点入手逐渐扩展。很多音乐体裁,从不熟悉到熟悉,就会引起兴趣,兴趣越来越广,口味越来越雅,音乐鉴赏力也就会越来越提高。还可以在一些欣赏手册或各种类型的名曲赏析的帮助下去拓展音乐视野,音乐积淀丰厚就会感到自己的生命更加充实,音乐积累的过程也会使自己的情操得到升华,心灵得到净化。
参与音乐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可以聆听欣赏,在家里听唱片、录音,到音乐厅去听音乐会;还可以自己参与演唱演奏,参加群体音乐活动等等,对增进心身健康都大有稗益。运用音乐增进人们健康的方法是不拘一格的,每个人可从实际情况出发,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参与适当的音乐活动。音乐不是专业音乐工作者的专利,而是人类在自身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一种精神需求,健康美好的音乐可以松弛人们紧张的神经,可以疏泄压抑的情绪,可以焕发美好的情感,可以净化人们的心灵,从而净化社会。音乐还可以协调千百万人的意志,共同实现目标、理想。现代社会人们又重新认识了音乐对人的心身的巨大作用,从各个方面去开掘音乐增进健康的方法。
特殊儿童心得体会800篇2
当我第一次踏入了特殊学校那块净土的时候,我的心情是无比的沉重的!我不知道自己那么一点微薄的力量能够带给他们一些什么?我不知道他们会以怎样的态度来与我相处?我也不知道在他们心里,怎样才是真正的对他们好?看到他们的第一眼,我的心是酥软的!因为他们的残缺,使得我对他们产生了一阵阵的同情!我告诉自己,一定要把自己的爱奉献给他们,一定要让他们感到快乐,一定要让他们感受生活的美好!
但是,当我多次与他们相处后,我之前的忧虑是多余的。孩子们是如此的活泼热情,看到我们,他们总是那样的高兴!每次都是拉着我们的手还一直“哥哥、姐姐”地喊个不停。看到他们脸上的笑容,我也总是感到无比的快乐!是的,他们是有些残缺,但是他们是那样地纯真无邪!他们是那样的勤奋好学!每次我给他们上课,他们总是那样的投入!记得那个下午,我教他们朗诵诗歌,两个孩子一句一句的跟着我念!每一个错误的地方我都给他们纠正过来,他们也是不厌其烦的跟着我读。整个课堂我们都沉浸在了其中,忘却了周围的所有!就在那时,我感觉到,其实上帝是公平的,它或许承受着生理上的残缺,但是它却给了孩子们最纯洁最炽热的心。他们并不比其他孩子弱,他们坚强、勇敢、乐观、自信!小小年纪就能够独立的生活,这是很多正常孩子都做不到的。其实他们很棒!
和孩子们在一起,我觉得很快乐。他们的单纯善良一直在感染着我,他们需要社会的关爱。但是仅仅是物质上的帮助是远远不够的。他们更多的是需要我们对他们发自内心的关怀!给他们快乐,教他们知识,让他们感受生活的温暖人性的善良以及让他们找到生存之道,那才是更重要的。每一次去特殊学校的时候,我们都没有给孩子们带去任何物质上的帮助。我们只是陪他们做游戏,和他们聊天,教他们说话,仅此而已!但是,我看到了他们的笑容,我看到了每次离开他们对我们的不舍!有一次,当我们要离开的时候,一个小女生很出乎我的意料!在我就要离开的`时候,她抱住了我的腰不放!用她那不怎么说得清楚的普通话跟我说:“姐姐,别走,我舍不得你!”瞬间感觉无比地茫然,不知道该如何是好!我轻轻地拉开她的手,说:“好孩子,姐姐抱你一下好不好,姐姐也舍不得你,但是姐姐还要回学校上课。下周六姐姐再来看你,好不好?”我顺手将她抱起,泪水在眼睛里打转,但是我告诉自己一定要顶住!不然孩子会更加难过。放下她要离开,我不敢再往回看她。但是在校门口,她竟再一次抱住了我!我忍着沉重的心情,细细的安抚他:“姐姐下星期一定会再来看你,一定要乖知不知道?回去,好好学习听老师的话,明不明白?”她点点头,终于不再闹情绪了。走出了特殊学校,我再也无法控制自己,眼泪滴答滴的的掉下。孩子们是如此的容易满足,我能给与他们的只是那么一点点的东西,但是他们却是如此的珍惜我们彼此间的情谊。打心底里说,我很欣赏他们。
在特殊学校的志愿活动当中,我的身心受到了洗礼。我为他们的那种坚强而钦佩,我为他们的那种纯真善良而憧憬,他们自信、乐观、勇敢、独立!他们并不比别人差!作为一名志愿者,我决心尽自己最大的力量去给予他们关怀。既然上帝将他们的一扇门关闭了,希望社会各界都来为他们开启一扇窗。让他们真实感到世界的美好!深深地祝福他们!
特殊儿童心得体会800篇3
参加关爱留守儿童的活动快两年了,这么长时光以来,我觉得我做的还远远不够,但还是有一些心得与大家分享。
我在活动期间一共带过两个孩子,两个都是跟父亲一齐生活的单亲家庭的女孩,她们是孩子中的一个特殊群体,我觉得我们就应给予单亲家庭的孩子更多的关爱。他们这个年龄是比较敏感的年纪,自尊心又个性强,所以我们就应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透过我的工作,我总结出了以下几点与大家分享。
一、要有爱心、耐心
对留守儿童来说,他们更缺少爱,更渴望得到教师、同学、社会的关注。所以,我们作为代理家长要努力从生活上、学习上给他们无微不至的爱,从小事上细节上多关心他们。时刻关注他们的思想变化,及时沟通。除此之外,在结对子时应尽量让男生与男孩子、女生与孩子结对,这样他们之间可能共同话题要多些,方便了解孩子。我带的女孩的爸爸常年在外打工,孩子跟亲戚住在一齐,她有时就会跟我耍小性子,我觉得应给予她更多的关心,包容她,而不是所以而疏远她。
二、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问题是留守儿童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外出务工父母无暇顾及孩子,孩子感情上得不到交流,得不到正确的引导和帮忙,,缺少父母的温暖和教育,这对学生心理产生极大影响。留守儿童一般内向、自卑、敏感,性格比较脆弱。另一部分学生是父母在外打工,经常往家里寄钱,有的甚至给孩子买了手机,加上监护人的娇宠溺爱,导致孩子养成大把花钱、逃学上网、吸烟喝酒、自暴自弃等不良行为,这样的学生往往自私、孤僻、暴躁、蛮横。针对这一特点,我觉得我们就应多跟他们交流,给他们传递一些健康用心的思想,引导他们合理用钱,让他们养成节俭的生活习惯,体会父母的不易,让他们感到父母出去不是不爱他们,而是为了使他们生活更好。学校也要多举办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让学生不要花太多时光在网吧里。另外,开展心理质询活动,及时解答他们的疑惑。帮他们少走弯路。鼓励、组织留守儿童们多参加业余活动,以填补父母不在身边的空虚。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们不能在父母身边撒娇,和父母一齐享受天伦之乐,所以他们的思想上难免会出现空虚,又由于他们有比别人多出来的超多的时光无所事事,如果不能正确引导,他们很容易养成自闭的性格或是迷上打游戏等不良的嗜好。针对这种状况,
我推荐学校平时多引导他们进行读书等有益的业余活动。
三、加强对留守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增强学生法制观念
大多数留守儿童由于缺少父母的监管,自制力差,脾气暴躁,往往因为一点小事与同学打架,严重影响了其他学生的安全,造成极坏影响。而女生多缺乏自我保护意识。作为学生,我没有太多课余时光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并且也不太适合,这样反而会影响我们与孩子之间的交流,所以应由学校来实行,从电视上、网络上、多搜集一些实际例子,对学生进行教育。
四、多进行家访,及时了解状况
对于这些孩子,要多进行家访,及时了解他们的状况,与他们现有监护人进行交流,授予他们家教的方法,让这些没有父母在身边的儿童,能够享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有问题及时和学校沟通,并能与学校教育同步,从而到达很好的教育效果,这样既能让儿童们劳逸结合,又能让他们构成必须的生活规律,要善于和儿童交流沟通,让他们从监护人身上感到亲情,进而对监护人产生依靠性和信任感。
总之,我们要努力孩子做思想道路的引路人,又要做孩子学习提高的引导者。多与留守儿童谈心,弥补留守儿童的亲情缺失;多鼓励支持孩子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多进行互动交流活动,了解孩子在家活动和学习状况;了解留守儿童的个人基本状况和家庭状况;定期与留守儿童父母电话交流沟通,并采取针对措施,带给必要的帮忙。用关爱、亲情为留守儿童营造温馨的家园氛围,让留守儿童在远离父母的日子里也能健康欢乐的成长。并让每一个留守儿童不再孤单,不再无助,在学校同样能感受到家一般的温暖。
以上是我的个人看法,期望能对关爱留守儿童的活动有所帮忙,帮孩子们营造一个健康的环境。
特殊儿童心得体会800篇4
第一次特殊教育学校志愿者的实践活动,这活动来得猝不及防,在路上我们怀着激动又紧张的心情,因为我们以前就有一个人生信念,那就是:如果我们坚持不下去的话,那就索性不要开始!既然开始了,就得持之以恒,因为《论语》中有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我们想这里面不仅仅是“信”的问题,还是一种做人的责任、原则!
刚到特殊教育学校校门,我们就感受到了老师们和门卫的热情款待,并且和老师交谈了一番,大致了解学校布局、设备等等,接着就看到一群年龄各不相同的小朋友们正向我们跑来,这让我们很感触,因为他们知道今天我们会来,因为他们期待今天我们和他们一起分享快乐的时光,因为他们明白我们能够和他们相爱无间,我们想这就是他们对我们的信任,同时这也是我们最大的欣慰。
可以这样说,今天的我们有点儿失败,由于是第一次,路上时我们把学校场景想象的天花乱坠,但交谈才刚开始,那一刻,我们都震惊了。小朋友们对我们很陌生,他们用手比划着,想要和我们诉说,然而一种无形的沟通障碍就在彼此间建立了。他们有的是能够听到却不会说话的哑部孩子和听不到的聋部孩子,这无疑又是相互交流平台上的绊脚石,这让我们措手不及,我们甚至都不知道该如何与这样的小朋友相处,这让我们很无奈。后来,经过老师的带领,进一步的交流让我们发现他们很聪明,喜欢自娱自乐,唱歌、跳舞、他们乐观向上。只要我们左右瞩目着他们,时不时地帮一下他们就可以换得他们的信任。我们很开心,因为就是这样我们似乎就可以大赚一笔感情!也让我们学会乐观对待生活,永不言弃!
在活动中我们中,我们发现他们很单纯,当我们其中一个人在给小朋友谈人生,讲人事,他们都认真倾听,这一点也同样使我受益匪浅。如果可以,我们想在日常的生活中把我们今天的感想告诉更多健全的`小朋友,通过引导、教育,唤起孩子们的爱心、同情心,来克服害怕心理,接受并帮助身体残疾的小朋友,让孩子们从小养成帮助别人的习惯。
在与老师的交谈中我们了解到小朋友的家庭和学习情况,我们深表同情。在老师们的带领下,大家和小朋友们一起玩耍,一起学习,用不同的方式交流着,他们也十分配合。我们教小朋友们拼图、识字,小朋友们则展示了他们的手工作品,哑语,乐器,盲文,这些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罕见的,他们的技能令我们惊叹。活动的高潮出现在我们为小朋友们分发礼物的时候,水果、糖果、文具,轻轻的礼物承载着浓浓的温情,小小的礼物都令他们十分开心,原来他们是如此容易满足,然而现今的我们也该自我反省了!原本略显拘谨的孩子们霎时间回复到自然天真的状态,争着、抢着、要着,吵闹声、欢笑声,此起彼伏。活动中,为了更好地与小朋友们交流,我们用各种各样的方式传递者友爱和希望,当我们与聋哑儿童抱在一起时,大家都感动得落泪了,一次次牵手,一个个拥抱,都让大家感受到了那份浓浓的真情。聋哑儿童虽然失去了听说的能力,但是他们还有一颗颗充满爱和希望的红心,我们依然能够感受得到。
谁会选择残疾之路?谁不愿时时刻刻都在体会这世界的色彩斑斓;谁不愿到大自然的怀抱中去欢呼雀跃、尽情欢乐。但是这一切可能是残疾小朋友们一个无法完成的愿望,也是这世界给予他们最不公平却又无可奈何的事实。说到残疾人是社会的弱势群体,那残疾儿童是一个弱势群体中的弱势,他们和健全儿童头顶同一片蓝天,脚踩同一片大地,这世界是我们的,同样也是他们的,他们也是我们民族中的一员,共同生存在同一个地球上。他们也像正常孩子一样是“早晨的太阳,光辉灿烂”。他们在生活中虽然承受着困难与痛苦,但他们也和我们一样为了美好的未来孜孜不倦的奋斗着。他们的生活中缺乏了这样或那样的快乐,他们的人生路上充满了艰险,他们可能会痛失一次又一次的机会,他们比我们正常人有着更多的困难。
欢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眨眼间,就要离别了。临别时,我们用手语表达了对孩子们美好的祝福,同时也拍照留念,互相拥抱,希望他们可以早日康复,永不言弃,拥有美好的明天。
特殊儿童心得体会800篇5
上学期快结束时,儿子与老师的冲突增多,有一次老师不希望他影响课堂秩序,让他离开教室,他不肯,就和老师吵了起来。还有一次考试,他不认真答题,把凳子在水泥地上拖来拖去,发出噪音。老师说考场需要安静,让他出去,他不肯,在教室里大呼小叫。我老公被叫到学校,面对这种场面,老公希望能让儿子考完试,与老师意见不统一,为此还闹了点不快。
因为儿子时常在学校惹事,成绩又一再下滑,上学期校方就找我谈话,问是否同意把我儿子“分流”到区特殊教育学校。有个老师听说这个消息,私下对我说我儿子虽然皮,但仍然是正常孩子,还是不要“分流”吧。我问儿子的意见,他也不肯去特殊教育学校。
前不久,儿子又出了“岔子”。老师在课堂上做考前辅导,把一些题目分析写在黑板上。儿子起来上厕所,从老师身后绕过去。老师一转身,发现部分板书被擦掉了。因为其间只有我儿子经过黑板,他外衣的肩膀处又沾着粉笔灰,老师就问他是不是有意捣乱,把板书蹭掉。他一口否认,说是不小心碰掉的。
那天是周末,放学很早。老师打电话到家里讲明情况,叫我去学校。我赶过去,看到儿子在拼命和老师争辩。老师说他无赖腔调又来了,他马上还嘴:“我无赖,你流氓。”听他说出这么无理的话,我真恨不得打自己的耳光。最后老师让他写一份书面材料,他写了,说可能是肩膀无意中碰到的。老师让他重新写,说肯定是有意擦掉的。儿子照办后,校方表示如果再犯类似错误,就要严肃处理。
蓝莓难过地讲不出话,让我看她随身带来的家庭照片。望着她儿子乌黑的眼眸、天真的笑容和头顶一块惹眼的稀发,我的心情也无法平静。
儿子拿钱去“买”友谊
因为我们不同意,学校没让儿子“分流”。但许多老师对我儿子失去了信心,不再要求他像别的孩子一样认真听讲,只希望他不要影响别人。在这种氛围下,儿子越来越没有学习的动力。放学后,他从不主动写作业,到了双休日,他整个人都“献”给了电视,从早看到晚,只要是动画片,他都看得津津有味,为此可以头不梳、脸不洗,一动不动地看一天。不久前的一个周末,儿子起床后就看电视,足足看了两天的动画片。我对他的学业已经很失望,但考虑到健康,我让儿子把电视机关了。他不听,我就上前去关。可我关掉后,他就再去打开,一来一往十几次,气得我真想把电视机砸坏。
我插了一句:“您儿子最喜欢看哪部动画片?最喜欢哪个卡通人物?”蓝莓困惑地摇摇头,说她不喜欢动画片,所以从没注意过儿子在看什么。
我承认自己是一个很失败的母亲,儿子在学校不好好读书,老师们对他印象不好,我没办法改变这个局面;回到家,儿子也不听我们的话,不肯复习功课,我想和他谈心,他总是说:“妈妈,你不要烦我,可不可以啊?如果哪天你不烦我,那太阳就从西边出来了。”
大概在半个月前,家里少了一笔钱。我告诉老公,我俩都猜是儿子拿的。等儿子从外面回来,老公约他到附近公园走走,谈到这件事。儿子开始不承认,后来说了实话,说自己在学校没朋友,很孤单,他这次拿了钱,就是去请外面的朋友吃饭、上网。“我就是想找人一起白相啊。”儿子讲着讲着,哭了起来。
听了老公的转述,我心如刀绞:毕竟他还是一个孩子,正是渴望友谊的年纪,但再怎么孤单,也不能通过这种方式去结交一些酒肉朋友啊!万一交友不慎,不是要毁了一生么?但他现在很抗拒和我们交流,我们真的是没办法啊。
特殊儿童心得体会800通用5篇相关文章:
★ 儿童教育心得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