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的表达是写心得体会最需要关注的一点,心得体会可以把实践中的主观感受用文字书写下来的重要文体,下面是好美篇小编为您分享的中山的心得体会5篇,感谢您的参阅。
中山的心得体会篇1
久违的烈阳灼烧着湖理的大地。我们仍如一排排挺立的翠竹,在操场中央站定着。路上往来的学生神色匆匆,各自前往不同的目的地。猛然地,我想到了未来的自己——会像是现在的他们吗?
在沉重而疲惫的躯体中,思绪竟奇迹般的轻盈着,飘散向无数种未来。我绷紧的四肢,酸痛的脚尖,挺直的背脊,在这一刻全都跟不存在似的,全部的注意力已然集中在了对未来各种稀奇古怪的猜测与幻想中。我或许会在清晨悠悠转醒,穿一身便装行走在湖理满是清香的小径上;又或是裹一件大衣,在路上享受着冬日午后的暖阳;或是傍晚时在湖理的环湖小道上散散步,看落日余晖将天际染成金红;又或是夜里趴在窗台,细数着天上闪烁的星星。这样幻想着我紧抿的唇角竟浮出一丝笑意。未来可期,此话当真不错。
路边来往的行人大多是我们的学长学姐,三三两两地走在一起,抱着书或拎一小包,悠闲自在。而目前正深陷于军训之苦累的我们,向他们投去的目光里,也不免夹杂了一丝艳慕。但我们都明白,这些现在看起来整洁大方的学长学姐们,也曾像我们一样穿着军训服,顶着头顶热辣的紫外线,绷紧身体,咬牙坚持。然而他们挺了过来,在历经军训的磨砺后得到了自己翘首以盼的美好未来,活的精致潇洒,令人心生向往。我们成长的路又何尝不是如此?在军训中破茧成蝶,脱胎换骨,而后面前康庄大道,平坦开阔,是自己想要的生活与期盼的未来。因而我们须明白,心中若拥有光明与希望,便将看见一个值得期盼的未来。
凉风透过阳光的缝隙,送来一丝凉爽。我定下心神,又将思绪沉浸军训里。眼前来往的学长学姐们,仿佛下一秒就将变作我们的模样。我的心中载满了对未来的期待。
我心从苦难中生出光明,探向那未知却可期的未来。
中山的心得体会篇2
说起孙想必大家都知道吧!他可是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哦,他出生于1866年,那时候正处在清的时候,是他挺身而出当了我国第一个大总统。
孙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和民主革命先驱者,为中国的、民主、富强而奋斗了终生。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他的活动开拓了一个新阶段:提出了具有比较完全意义的民主革命,中民推翻帝制,建立了国。当中国革命历程进入主主义革命时期后,孙接受了中国和国际无产阶级的帮助,把旧三民主义重新作了解释,使之获得了新的历史特点。他的活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推动了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的发展。
孙建树了不可磨灭的丰功伟绩。他在思想方面留给后继者许多有益的东西。正是在这种意义上,同志在《纪念孙先生》一文中写道:现代中,除了一小撮反动以外,.都是孙先生革命事业的继承者。我们完成了孙先生没有完成的民主革命,并且把这个革命发展为革命。我们正在完成这个革命。
孙在我的心中是一个伟大而神圣的人,他所为我国作出的事也是不可磨灭的。从一九一二年元旦,就任临时大总统。结束中国的封建帝制,建立中国乃至亚洲历史上第一个国开始。到一九二五年三月十二日,因病不治逝世于。他在此期中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祖国而做他并没有私心没有一点为自己着想的心,正是这点他深深的感了我不会忘记他,他永远是我最崇拜的人!
纪念孙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心得体会二:
2016年11月12日是一个特殊的日子纪念孙诞辰150周年。全国各界人士纷纷举行各种各样的纪念活动。通过这个纪念活动,我进一步加深了对伟人孙的了解。
孙
(1866~1925)名文,字德明,号日新,后改逸仙;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诞生于1866年11月12日,香山(今市)翠亨村人。在中法战争中,孙目睹清的卖国、和,开始产生反清和以资产阶级方案改造中国的思想。1892年,孙毕业于西医书院,随后在等地一面行医,一面结纳反清会社。1894年,孙上书北洋大臣李鸿章,提出改革主张,但未被接受。1894年11月,孙兴中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国为誓词。1905年8月,孙与黄兴等人在日本创建同盟会,孙被推举为,他所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的革命宗旨。孙首次提出民族、、民生三大主义,同盟会的成立,有力地促进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
1912年1月1日,孙在宣布就职,组成民国临府,结束长达2000多年的君主制度,建立了国,颁布《民国临时约法》。1914年6月,孙在东京革命党,希望恢复和发扬同盟会的精神。10月25日在东京与宋庆龄结婚。从1918~1920年,孙完成过去已着手撰写的《建国方略》,对以往的革命经验进行总结,提出了改造和建设中国的计划。
1919年10月,孙宣布革命党改组为中国。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标志着孙的革命思想和革命事业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1924年5月,孙在长州岛创立,为建立革命打下基础。孙在中认识到,要争取中国富强就必须努力推翻主义。1925年3月12日,因患肝癌在逝世。在国事遗嘱中,他总结了40年的革命经验,得出结论说:必须唤起民众,共同奋斗。发出了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的号召。
孙先生是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和民族英雄,是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他在我国和一切爱士中享有崇高的威望。
人从来孙革命事业的坚定支持者、合作者和继承者。正是靠着精神,亿万儿女迎来了崭新的一天。人团结和全国和一切爱国力量,了艰苦卓绝的,付出了巨大牺牲,终于了孙先生的民主革命,并把革命发展为革命,从上了民族的命运,使的面貌了翻天覆地的。
孙先生,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的,他的奋斗的一生留给有益的东西。民族的楷模,他的思想值得发扬光大。
滔滔长江,源远流长。孙先生对长江钟爱,1894年至1924年的30年间,他进出长江12次,累计在长江之滨居留5年半,占去他整个生命的。他钟爱长江,还热切地希望尽快开发和整治长江。怎样把这么的长江能源,为服务,为谋?1919年,的革命先行者孙在《建国方略》中写道改良此上游一段,当以水闸堰其水,使舟得以溯流以行,而又可资其水力。这是次在长江上筑坝的设想。孙个要在长江修大坝,将浩浩长水拦腰堵住,把水蓄积起来,用于发电、运输、防洪、灌溉,综合。
孙先生一向把发展交通摆在建设事业的首位,因(更多精彩文章来自不求人)此他对开发长运输资源。长江水道的整治,业的发展,他主张开发浦东;提议配套设施,建设沿岸商埠;主张长自然水力,来解决泥沙的淤积。
中山的心得体会篇3
东边的天空,这时泛出昏黄的颜色,周围的天空还没被日光照亮时却是淡淡的蓝。校园的小径边,路灯沾满了秋日的凉,在路边晕出一圈圈暖黄的光。放眼看过去,晨光熹微的训练场上,排列成一个个小方块的新兵们穿着军装,站姿笔挺。军训负责人正在点名,一声声“到”的声音此起彼伏。在路灯的照映下,我们的影子被拉长,和斑驳的树影交织在一起。不久之后,太阳光悄然攀上前面的教学楼,整个训练场都亮起来了!我们嘹亮的口号声,让路过的学长学姐们都纷纷侧目,眼中流露出些微怀念与赞扬。
一、飘香的一食堂
终于到了吃饭时间,训练了一上午的我们早已饥肠辘辘。看着自选餐中金黄的炸鸡,油绿的小菜,鲜艳的水果,真让人垂涎欲滴!我盛好了饭,靠窗坐下。远望窗外,可以看见重重叠叠的山,遥远的几朵云和隐隐绰绰的飞鸟;近处,则是正在施工的体育馆和阳光草坪,偶尔可以看见有小孩子在草坪上嬉戏;窗前,学长学姐们抱着课本匆匆走过。看着这幅天然的图画,更加增加了食欲,一盆饭很快就吃完了。
二、阳光灿烂的草坪
这个阳光灿烂的草坪就叫做“阳光草坪”。在这片草地上,我们席地而坐,听消防部队讲安全知识。水火无情,这个安全宣讲对我们来说意义重大。消防部队们经过长期训练,练成了过硬的本领。他们教我们从模拟的起火房间中逃脱,教我们使用干粉灭火器,教会我们实用的逃生技巧。在阳光草坪上,我们掌握了逃生第一课。
碧水清映溪映长空,清秋玉露又金风,扁舟一叶似飞鸿。这是词人笔下诗意的秋天,我也想叹一句:只道天凉好个秋!在秋天这个诗意的季节,收获、成长的季节,我们挥洒汗水,播种希望,点燃我们的激情,放飞自己的理想。
愿金秋九月,不负韶华,恣意生长!
中山的心得体会篇4
星期三下午,学校组织同学们去参观“纪念孙中山先生图片展”。于是,我怀着好奇的心情,不知不觉就到了泉州华侨历史博物馆。
一走进大门,一眼就望见了“天下为公”四个大字。这是孙中山先生的亲笔写书。从那粗壮的毛笔字中,可以看出孙中山那与众不同的博大胸怀。
观看了图片展后,我对孙中山有了一定的了解。孙中山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和民主革命先驱者,为中国的独立、民主、富强而奋斗了终生。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他的活动开拓了一个新阶段:提出了具有比较完全意义的民主革命纲领,领导中国人民推翻帝制,建立了共和国。当中国革命历程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后,孙中山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和国际无产阶级的帮助,把旧三民主义重新作了解释,使之获得了新的历史特点。他的晚年活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推动了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的发展。孙中山建树了不可磨灭的丰功伟绩。
的确,孙中山先生为了推翻满清政府,建立中华民国,确实是呕心沥血。孙中山先生出生在战乱时代,由于西方教育的影响,使他从小萌生革命思想。他爱听洪秀全的故事,长大立志干一番大的事业。后来经过他的努力,兴中会诞生了,同盟会不久也成立了。在他的一生中只有59年,革命起义就占了一大半。1920__年3月12日他因为肝癌而病逝北京。就是因为他不肯休息,才会这样。就是因为他为了中华民国,因劳累而死去。
孙中山并没有因为死去,而从人们心中消失。在他的葬礼上,多少学生打着学校的旗号围在他的灵堂前,场面使人看了都会伤心。人们为孙中山制造了个巨型花圈。在上面那张遗照 上,可以看见孙中山先生慈祥的脸。虽然他的地位高高在上, 可一点也没有贵人的架势。他一生就为人民作了很多事,他关心学生,关心经济,关心发展,关心所有的事,难怪人们会那么尊敬他,爱戴他。
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思想体系中,就可以体现一切,他什么事都想着人民,想着国家,这真让人难忘。
孙中山先生虽然逝世了,但我们会永远记住这个响亮的名字。
中山的心得体会篇5
孙中山先生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是中国革命民主派的光辉旗帜。他领导的革命推翻了中国的封建专制制度,创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系统为了维护之后的共和,从护法到北伐,孙中山先生时刻都没有停歇。随后,他提出了民主革命的纲领——三民主义,并为之奋斗了终生。
从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中国资产阶级第一个革命团体兴中会到1905年与黄兴、宋教仁建立同盟会发表三民主义,之后领导了赫赫有名的黄花岗起义,实现了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形成到与清政府决裂的革命历程。在黄花岗72烈士英魂的召引下,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燃起了全国的革命战火,轰轰烈烈的辛亥革命就此爆发.腐朽的封建政府在历史的车轮面前被压的粉碎.1912年孙中山回国主持大局,建立了中华民国,被选举为中华民国代理大总统。1917年9月1日非常国会选举孙中山为大元帅。1918年5月辞去大元帅职位,离粤赴上海,从事著作。1923年1月26日孙中山先生与苏俄代表越飞发表联合声明。
至此,孙中山的革命生涯达达到了顶峰,正是由于孙中山的积极运动,才有了日后资产阶级革命的蓬勃之势,是我们无可辩驳地承认孙中山不愧为一名先驱者,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他是一名顺应历史潮流的弄潮儿。在特定的历史条件和特定的历史背景——封建统治专制统治和受帝国主义侵略的旧中国下,他唤醒了愚昧的人民,是中国走入了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时期,成为旧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掘墓人,单
凭这几点,他也应该被历史永远记住。故而,中国之所以能够从黑暗走向光明、从落后走向先进,孙中山不仅是革命的先行者,而且是创造历史的第一功臣,这也是历史的不争事实。
作为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和民主革命的先驱,他“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为实现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富强,付出了毕生的奋斗和追求,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了重要的历史性贡献。但我们还要清醒的辨证的看待孙中山其人。
首先,他领导的革命并未发动起革命主力军中四大阶级中除民族资产阶级外的其他三大阶级,导致了新建立的政权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很快就被袁世凯篡夺了。其次,在处理革命果实上,充分暴露了其作为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对当时清政府已奄奄一息的大好的革命形式,没有彻底的革命决心,却一味想通过退位来达到形式上的统一.他在革命最需要他的时候隐退,显出一副淡薄名利的样子,将用血换来的民国交给袁世凯。这样一连串的错误发生在一个革命领导着身上是不能被理解的。最后,孙中山最大的错误就是太天真了。且不说他的革命从未有过自己的军队,且不说坚信着你帝国主义我不打你,你也别来干涉我的思想,单1912年之后他后半生的革命缺乏方向性这一点就足以宣布他一定会失败护国运动,反张勋复辟,护法运动中,哪一次不是被各怀鬼胎的军阀所利用,我可悲地看到孙中山的后半生成了一个身负名望的军阀之间争斗的催化剂。好不容易我看到了他成熟的举动,在生前促成了国共第一次合作,但却同时埋下了蒋介石这个不安定因素,给人一种美中不足的感觉。
中国革命的伟大先驱,是一个伟大的人。这是我对他的评价。至于错误什么的,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孙中山对中国贡献很大,虽然由于时代的局限性,他不可能成为我们现代人眼中的圣贤。但是,也不能因为他的一些错事将其完全抹杀。正所谓对任何人的评价都应该一分为二,人无完人,孙中山也不例外。
其实,在当时的革命党人中那是很稀松平常的,以当时的环境,这压根算不上很大的问题。只不过因为孙中山在革命党人中间威望很高,大家对他严格要求罢了。他是资产阶级革命家,受当时的时代束缚。我们不能用现代的标准去要求人家,也不能用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标准去衡量他。孙中山作为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和民主革命的先驱,他“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为实现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富强,付出了毕生的奋斗和追求,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了重要的历史性贡献。孙中山是一个伟大的人,不仅因为辛亥革命,还因为他那份对信念的执着,对民主的向往,以及他那跨越时代的伟人胸襟。
历史长河还在滚滚前流,孙中山的名字像那永恒的浪花在其中闪烁着他那份晶莹与澎湃。而人们也永远不会忘记这位历史上的伟人。
中山的心得体会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