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心得直截了当、简洁明了,在运用朴实的语言进行叙述,对于心得的写作而言,我们最需要做的就是提前确定好文章的立意,以下是好美篇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月亮与六便士的心得体会5篇,供大家参考。
月亮与六便士的心得体会篇1
一颗追梦的赤子之心谁也阻挡不了,一颗守护梦想的坚决之力谁也摧毁不了,而这就是梦想的力量,它可以让人变得疯狂、变得坚强、变得勇敢、也变得坚韧,而有时候为了心中的向往,就算是放弃一切荣誉、信仰、财富和名利也在所不惜。而《月亮与六便士》当中的主人公就是这样一个果决、热血和狂热的人,为了自己心爱的绘画事业,他不仅狠心的放弃了证券公司稳定、高新、安全、舒适的工作,而且狠决地抛弃了自己温馨、幸福、健康的家庭,然后孤身一人去到了绘画事业蓬勃发展的巴黎,过着贫穷、饥饿、煎熬、凄苦、飘零的生活。可即便是这样身心饱受折磨,他也依旧没有想过要放弃,更没有滋生过后悔的念头,他这样像被魔鬼般附体的行径着实让人很难理解。
可是梦想的力量就是这样迷幻,尽管满大街都是六便士的踪迹,可是毛姆就偏偏只看到了清冷、孤独、纯洁、梦幻的月亮,所以即便是要经受世人的质疑、嘲讽、抨击和排挤,他也无所畏惧、毫不退缩,他这倔强、坚持、努力和执拗的精神也不得不叫人感到震惊和羡慕。是啊,追逐梦想的道路上总是充满牛鬼蛇神的,所以一切的风雨、磨难、挫折和打击都是逃不掉、避不过的,追梦者唯一能做的就是永不言弃、永不放弃、永不妥协和永不屈服,唯有这样才能看到黎明的曙光。而换句话说,就算结局再差、再狼狈,可只要心灵上和精神上满足了,那么人的灵魂也就知足了,也就不会在遗憾、不甘、不服的无间地狱里饱受煎熬了。
不过世人的顾虑也是情有可原的,因为鱼与熊掌是不可能兼得的,当你选择了一样东西的时候就得适当放弃另一样东西,这就是生存的法则和规律,由不得你任意妄为。这个世界上的所有东西都是相对的,毛姆为了梦想放弃了工作和家庭,所以他在异乡遭受摧残、打击、考验都是理所应当的惩罚,毕竟在这条漫长、曲折的追梦路上他亏欠了太多人。而这个故事由此也告诫我们,做人应该脚踏实地、切实务实一点,切不可好高骛远、冲动行事,不然代价和后果是一般人无法承受的。
追梦是值得鼓励的,但是盲目、自私的造梦者是会被世人唾弃的,我希望我们都可以在现实、实际的基础上去打造自己的梦想,而不是在伤害别人、辜负别人的基础上圆自己的梦想。
月亮与六便士的心得体会篇2
第一次读一本小说希望自己能够再早一点遇见它。
那句“满地都是六便士,它却抬头看见了月亮。”和王尔德的“我们都身在井隅,但有人却能看见星星。”不谋而合。虽从不以独树一帜自诩,但是天生对那些追求本我的人没有抵抗力,也会不自知地被吸引,就暗自窃喜着自己也许也会看到月亮星星吧。这一层面的理解不想再赘述,很多人都写了长篇大论的感悟,我只从另外两个角度去思考。
除了书中对精神渴望这一层面的直接描写令人向往外,其实其中对男女关系的侧面描写也一样动容。如果不是对情爱的冷漠,怎么能更好地衬托对创作激情的渴望呢?要不然看见月亮的怎么会是他,怎么会是那个什么都不要了的医生呢?但是反过来,这也的确在男女关系上又一次的启发。
另一方面,故乡。我第一次明确意识到有些人生错了地方是去到敦煌的时候,站在鸣沙山上的我执意地认为自己上辈子属于粗旷的大西北。第二次是今年在佛罗伦萨,不知道怎么了,从提着行李踏出火车站的一刻起,我觉得空气的味道都对了。于是那晚和朋友在老桥的沿岸一边啃着三明治一边欣赏着夕阳,我就知道有些人就是在另一个地方才更舒服的,因为城市也都是有生命的,你要去一座跟你脾气相投的城市才会觉得即使生活琐碎都毫无怨言。
很多人觉得这本书不好读,但是可能由于我对欧洲特别是英国法国的地形有了大概的了解,读起来倒觉得一气呵成,是不费力了。另外,虽然毛姆本人也受到了很多争议,但是这是本值得一读的书,大概是它认可了我认可的生活态度吧。
嗯,年轻的时候能在巴黎和伦敦小住过一段时光,可真是三生有幸。
月亮与六便士的心得体会篇3
在阅读这本书之后,我询问了几个好友对书中人物的看法。大家对主人公思特里克兰德褒贬不一,有人说:他敢于去追逐月亮,他选择面对苦难和厄运,这样的孤勇,便是我们凡人所不可及。也有人评价:他抛家弃子,即使是为了梦想,也该批判。可是梦想和金钱之间的抉择,哪有我们说的那么简单,不能一味的做非黑即白的判断。“月亮是那崇高而遥不可及的梦想,六便士是为了生存而不得不赚取的卑微收入。”很多时候,我们把问题简单化了,理想和现实摆在一起,你选哪个?但是我们通过思特里克兰德的经历,会看到,冲突往往非常复杂。
书中的月亮象征着梦想,而六便士象征着现实。比起当时的很多人,思特里克兰德拥有的六便士已经很多了,可是他哪怕知道这样做会失去他现有的幸福生活,他哪怕最后的结局可能是“我用尽了全力,过着平凡的一生。”他还是选择了追逐自己眼里的幸福。我想起来奥斯卡王尔德的一句话,我认为它是对这个作品最好的诠释:我不想谋生,我想生活。我们这个年龄的人,也许每个人都怀揣着梦想,我们不断追寻月亮的脚步,可是在这一路上,不断被现实打磨,磨平了棱角,磨掉了锋芒,逐渐融入这个社会。我们逐渐带上了面具,逐渐失掉了真心,逐渐成为一般人。也许到了人生的末端回想起这一生不过也就是那个“我用尽了全力,过着平凡的一生”的结局。一般人都不是他想做的那种人,而是他们不得不做的那种人。我们之所以羡慕他,因为我们终究只是一般人。“每个人都只看到脚下的六便士,只有他抬头看到了月亮。”因为现实太现实,所以坚持梦想的人显得最难得。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
如果他没有这样的选择,也许他过着令人艳羡的人生,他的家庭幸福,他的事业成功,可是他会后悔,因为这种幸福不是他眼里的幸福,即使是最后平凡的一生,他也想拼尽一腔孤勇去试试。
追求梦想的过程是追逐自己的厄运,因为追逐梦想的过程也是个苦难的过程,能否克服苦难还是个未知数。每个人都不知道自己的人生的最后到底是什么,所以去试试追求自己的幸福吧。最终,我们要成为一个幸福的人,因幸福而高贵。无论是选择月亮,还是选择六便士。做好自己,而不是成为千篇一律的别人。我们是人,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不是公式化的符号。保持自己的独特性,才能让自己永远认识自己:这还是我。
月亮与六便士的心得体会篇4
“月亮是高不可及的,而六便士遍地都是。多少人只抬头看一眼月亮,又低头继续追逐六便士。”
初次拿起《月亮与六便士》,领教这句颇耐人寻味的句子后便一头扎进书中的世界。书中的画家拥有不俗的收入,可也突然消失在人海里,放弃爵位,放弃稳定优越的生活,一意追逐他对画画的热爱。
起初我觉得他是个偏执的疯子,谁会放弃实现的生活去追逐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可又转念一想:月亮是理想,是目标,而六便士是生活。世界上一心只顾着六便士的人数不胜数:疲于工作的父母,埋头苦学的学生,忍辱负重的工人……又有多少人像他一样不顾六便士去追逐散布着皎皎银光的月亮?想到这便又对画家肃然起敬了。
毛姆的文字机智幽默,画面感极强,我仿佛能透过文字看到在破落脏乱的房间里,蓬头垢面的男人拿着廉价颜料画着不被大多数人欣赏的画。
可是,冷静下来细细琢磨。满地都是六便土,只有画家抬头,看到了月亮。屈服于生活,一生都低头苦苦寻找六便士才是大当数人不可逃脱的宿命。追逐理想固然可敬,但选择安逸的生活也不可耻。正如书中所说:“成功与否取决于你对生活赋于什么意,取决于你对社会承担什么责任,对个人有什么要求。”
想到这里,我合上书本,继续解着烦琐的数学题,继续同千千万万的人争夺着地上的六便士,只是在空闲时间,偶尔抬头看看月亮。
月亮与六便士的心得体会篇5
你想要月亮,可给你六便士又嫌少。——题记
作者说这个标题是他随手起的和主题无关,但我觉得这个标题起的太妙了。在无数的选择中,是抬头仰望月亮还是低头去捡六便士,这两个选择也直戳新闻人的胸口,是理想还是现实?
书中的斯特里克兰德和挣扎的凡人不同,他转身追寻理想再也没有回头,可以说是荒诞的可笑的。一个毫无绘画基础四十岁的中年大叔执意作画,放弃了令人羡慕的家庭以及安稳的工作。
他在乎成名么,不,他根本不在乎。他所有的钱所有的时间都用来画画,甚至连生理欲望被他厌恶。他只想要内心的宁静。他被讥讽,被唾弃,可他根本不在乎其他人的想法。新闻理想新闻真实,新闻人挂在嘴边的东西,哪一个人可以拍着胸脯保证绝对做到?最初选择这条路靠着的是理想,支撑走完却需要面包。所以,是不是最后都会向生活妥协,但这本书就是要告诉你,可以反抗生活。
我想如果斯特里克兰德死后他的画没有出名,那么就是一场悲剧,可即便他死后变成了瞩目的画家,那一把被他安排的大火烧光了他所有画作,依旧是一场悲剧。所有可能的传世经典都注定湮灭,但世人的.评价他才不在乎。
书里我最喜欢这样一段话。
“我总觉得大多数人这样度过一生好像欠缺点什么。我承认这种生活的社会价值,我也看到了它的井然有序的幸福,但是我的血液里却有一种强烈的愿望,渴望一种更狂放不羁的旅途。我的心渴望一种更加惊险的生活。”
希望做新闻人的我们,在月光下更孤独勇敢。
月亮与六便士的心得体会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