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我们会有很大的几率去写心得体会,在我们写心得体会之前要先知道一个大概的主题,下面是好美篇小编为您分享的感恩季心得体会最新5篇,感谢您的参阅。
感恩季心得体会篇1
感恩教育一直是学校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感恩教育的目的是要求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观,学会关爱自己,关爱他人,有一颗感恩的心。
为了做好这次感恩教育主题活动,我精心设计了主题活动的流程,并从网上收集了相关的图片,歌曲等,努力为学生创造一种感恩的氛围,让学生真正意识到人应该有一颗感恩的心。
主题活动开始前,我播放了《感谢》这首歌曲,随着歌曲旋律的响起,字幕的现实,学生很快地投入到了一种关注平静欣赏的情境之中,有的还跟着歌曲轻声的唱着。
歌曲播放完毕后,我问学生我们应该感谢谁,学生兴奋了,七嘴八舌的喊着:父母,老师,大自然,和平……我知道他们只不过把歌词中所提到的感谢的元素不假思索的重复了一遍罢了,并没有真正的体会到感谢一词所包涵的情感。
我接着说道:我们要感谢的人和物很多很多,那我们最应该感谢的是……。学生大多数喊着说:父母,有少数声音很低说:老师。那我们就来说说为什么要感谢自己的父母吧。父母很辛苦父母关心我们父母每天大清早起来为我们做饭,还有洗衣服。父母给了我生命。…….
我知道这对于一个六年级的孩子来说,回答这样的问题太简单了,为了调动他们的情感体验,使他们了解到父母对自己那份无私伟大的爱。我在屏幕上出示了一些感人的图片。图片很有顺序性,叙述的是一个婴儿成长成少年的过程。
第一张图片是一个五六个月大的婴儿正在甜蜜的熟睡,母亲深情的守护着他,谁知一出示后,学生一片哗然,有些调皮的男生还不由的说道:好酷的贝贝。女生则有些茫然。我知道可能是这张图片太温馨了,学生可能不知道我的意图所在了。我赶紧说道:你知道那位呵护孩子的母亲心里想的是什么吗?你是我的宝贝,你要快乐成长你是我的希望,你要健康成长。。。。。。。
学生反应的很快,随着图片的一张张显示(风雪途中的母女,陪伴残疾孩子的父母,做劳工的父亲),一次次的心灵交流,学生的思想渐渐地有了一些思考感悟,因为随着图片的显示,相互的交流,班里变得沉静了,学生变得沉默了。少了课初的一些骚动和兴奋,多了一份凝重与深沉。
看着学生的情感被渐渐的调动起来,我们进入了下一个环节回想亲情。说说在自己的生活学习中,父母的那些做法让你最难忘最感动。一个一向活跃的学生郭子健站起来了,说:父母在他上五年级的时候,把他送到了私立学校,在一个下着大雪的早晨,母亲不顾路途遥远步行踏雪为他送棉衣的事让他难以忘记。说着说着他的眼睛已经湿润了。
我知道他是一个很懂事的学生,感情很丰富也很细腻,我正要加以升华他的情感以带动大家情感时,谁知有七八学生紧跟着嘀咕说:郭子健真会演戏,什么破事,还流泪。由于这意想不到的插曲,刚才那和谐美妙的氛围又一次被打破。我只能示意他坐下,说:他母亲做的这一切不值得他感谢吗?可能是我的语调高了点,学生又陷入了沉默。我知道这次不是思考,不是回忆的沉默,因为他们的头是低下的,眼睛也没有了那份自信和光泽。为了再次调动他们的情感,我说我向你们讲一个真实的故事:以前一位母亲,因家穷,一次遇大雨,孩子鞋湿了,为使孩子早上穿上干燥的鞋,可能我也是个比较感性的人吧,每讲这个故事的时候我都会不由的感到一丝苦楚,进而眼睛湿润。
看着学生呆呆的听着,若有所思,若有所感,几许陶醉,几许清醒。看看时间还有三四分钟,我知道我准备的图片太多了,没有时间去让他们细细的赏悟了。只好说:正如歌曲所唱,我们要感谢的太多太多,感谢中我们要学会珍惜,学会体谅,学会尊重,学会帮助。我们接着看一些图片,看到他们的生活和学习,也许你会明白什么是幸福。
图片显示出震撼人心,让人心酸的内容。最后,我又一次播放《感谢》的歌曲,学生不再跟着哼唱了,而是看着字幕的歌词在思考着些什么。我做了一下简单的,感恩让我们快乐,感恩让我们幸福,感恩需要尊重,感恩需要理解,懂得了感恩就要学会珍惜,学会帮助,从尊重自己,尊重他人,理解父母,理解老师,帮助同学做起吧,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懂得感恩的人。
感恩季心得体会篇2
首先,我要表示感谢,感谢学校给我提供了这次重新学习和聆听报告的机会;还要感谢张老师的精彩报告,使我能够对教育孩子,甚至自身生活也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
在树立感恩的观念上,其实在我们的意识中是存在的,但听了张老师如此精彩的分析和讲解后,使我更有了一个深刻的理解。只有常怀感恩的心,才能更珍惜我们面前的一切,对周围的人、事物都心存感恩,更是一个人心地宽广的表现,也是积极生活的一种态度。
我们感谢生在中国,使我们可以学习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如果不是这样,我们怎能学习和传承五千年的文化,身为一名中国人,没有人不受中华文明的熏陶,没有人不受中华文化的影响,谁能不承认内心没有中华文化的烙印。我们现在所拥有的一切,又何尝不是得益于中华文明,又怎能不感谢生在中国?
我们感谢父母,是父母带我们来到这个精彩的世界,使我们能经历如此丰富的人生,领略如此纷呈的世界;是父母无私的奉献、不求回报,我们才能健康成长;是父母的每一句叮嘱每一声呵护、是父母的牵挂和关心在不停的陪伴我们,我们怎能不发自内心说出对父母的感谢?
我们感谢老师,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可见教育对人一生的重要,是老师无私的把知识传授给我们,不厌其烦的讲解,才使我们能真正掌握知识,在我们的人生点亮明灯,老师只求桃李满天下,又何曾想过得到回报?
我们感谢朋友,在成功时给我以庆祝,在失败时给我以鼓励。
我们感谢挫折,使我们能正确面对现实,重新审视自我。
我们感谢周围的一切事物,常怀感恩之心,才会感受到爱,才会宽容的面对一切。人人都心怀感恩之心,人人也才能得到应有的理解和尊重。
常怀感恩之心,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我们经常在颂读诗文时,会有人生苦短、时不我待的感触:“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确实是这样的,听了杜老师分享的故事,更使我们得以理解,所有的机会都是有时效的。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人的一生,最好的学习机会就是在青少年时期,不仅是知识的积累与沉淀,更是人生价值观、责任感形成的重要时期。现在提倡终身学习,
一是新知识的不断出现,同时,也是人生存发展所必须做到的,我们能做的就是把握现在,把我们目前的事做对、做好,就是把握住了机会。
做为一名家长,常怀感恩之心,把现在的事情做好,不仅是自己生存发展的需要,也是教育子女最重要的一点,身教胜于言传,我们说一千遍,不如我们行动起来、做一遍,我们在做,子女在看、在学,也才是最有效果的教育。
以上是我聆听报告会的肤浅感受,不当之处,请老师指正,不胜感谢!
顺祝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感恩季心得体会篇3
感恩,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有知恩图报,投之以桃,报之以李。的说法,也有不少感人肺腑的感恩故事。儒家文化的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也包含着感恩的情结。这些优秀的道德文化,熏陶和感染着一代又一代人。
感恩是发自内心的。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更何况父母、亲友为你付出的不仅仅是一滴水,而是一片汪洋大海。是否你在父母劳累后递上一杯暖茶,在他们生日时递上一张卡片,在他们失落时奉上一番问候与安慰,他们往往为我们倾注了心血、精力,而我们又何曾记得他们的生日,体会他们的劳累,又是否察觉到那缕缕银丝,那一丝丝皱纹。感恩需要你用心去体会、去报答。感恩教育心得体会感恩是敬重的。居里夫人作为有名的科学家,曾两次获得诺贝尔奖,但她在会上看见自己的小学老师,用一束鲜花表达她的感激之情;伟人毛泽东也同样在佳节送上对老师的一份深深感激。自古以来的伟人无不有着一颗感恩的心,感激不需要惊天动地,只需要你的一句问候,一声呼唤,一丝感慨。
感恩是有意义的。爱让这个世界不停旋转,父母的付出远远比山高,比海深,而作为我们,只知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而似乎又有一条隔离带,让我们变得自私自利,忘记了曾经父母的付出,忘记了那一声声快乐,学会去感激别人是自己的一份良心,一份孝心。因为如此才会有和睦,有快乐,有彼此间的敬重。
感恩,是结草衔环,是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是发自内心的无言的永恒的回报;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境界;是值得我们用一生去珍视的一次爱的教育。
感恩,让生活充满阳光,让世界充满温馨。学会感恩,应该是学会做人的一条最基本的标准。你我学会感恩,从今天开始。
感恩季心得体会篇4
今天下午,全国感恩教育活动发起人苏醒老师为我校4-6年级的师生和家长做了一场题为“知恩、感恩、报恩”的演讲。听后,令人激情澎湃,振奋不已。
在悠扬的背景音乐中,苏老师给我们讲述了一个个令人深思的故事。“为什么而读书”,南京大屠杀等,顿时,“少年强则中国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呐喊声此起彼伏,响彻校园。
本次演讲感人肺腑,催人泪下。尤其是师生互动、亲情互动环节。当苏老师站在台上,深情地讲述着老师们的点点滴滴时,同学们无不为之动容,情不自禁地上前与恩师相拥,发自内心地向老师袒露心声。老师们则张开母亲般温暖的怀抱,含泪抚慰着怀中可爱的孩子。在“感恩父母”环节,同学们纷纷走上台,勇敢地对父母说出心里话,“妈妈,我爱您!”的呼喊真情四溢,将全场气氛推向高潮。
夜深了,我辗转难眠,演讲现场那一幕幕用泪水、高呼、拥抱、倾诉编织的感人画面,时时在眼前浮现。我扪心自问:你做到了吗?答案是否定的!此时此刻,我多想对父母说:感谢你们将我带到这个奇妙的世界,感谢你们为我做的点点滴滴;我也想对老师说:感谢你们带我进入知识的殿堂,感谢你们对我的包容与理解。
今天,“知恩、感恩、报恩”的种子,已在我心底扎根。我一定会努力灌溉它,不让老师和父母的心血白费。相信,这颗感恩的种子,定会长成参天大树。
感恩季心得体会篇5
感恩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里解释为对别人所给的帮助表示感激,感恩是人类生活的重要情感行为,这种情感和行为包含着尊敬师长、关爱他人、回报祖国、珍爱生命、追求和谐等伦理价值。一颗颗感恩的心,组合成社会的良心、善心与爱心。加强感恩教育,就是要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社会培养出健康和高尚的人。
感恩教育是培养传承中华民族优秀道德传统的基本要求。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国历来就有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投之以桃,报之以李的感恩思想,鲁迅先生则要求人民要感谢命运,感谢人民,感谢思想,感谢一切我要感谢的人。加强感恩教育就是要培养健康的学生,让他们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做品德高尚的人。
感恩教育是培养健康心理的基本要求。感恩之心是一个人幸福的源泉,一个心存感激的人,往往就是最快乐的人。在感恩的氛围中,人们面对很多事情都可以平心静气;在感恩的环境里,人们可以认真、务实地从最细小的事情从容做起;在感恩的空气中,人们自发地真正做到严于律已宽以待人;在感恩的气氛中,我们将不会感到自己的孤独……加强感恩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让他们拥有一颗阳光的心灵、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感恩社会、感恩父母、感恩老师和同学,从而与人与社会和谐相处。
首先,要循循善诱,引导大学生学会感知他人对自己的帮助。巴尔扎克说:骄傲的人,很少感恩,因为他永远不会认为自己已得到他应得的一切。处于成长阶段的大学生,尤其是部分独生子女身上存在的自我中心意识,使他们很容易形成成皆由我,败皆由人的思维习惯,总是过高地估计自己的努力,而看不到别人的付出。因此,要有意识地逐步引导大学生用辩证的方法多角度地分析问题,在看到自己努力的同时,也要看到他人对自己的帮助,养成谦虚进取的心态,由此知道感恩、学会感恩。
其次,要培养大学生的权责意识。如卢梭所言当舒适地享受一旦成为习惯,便使人几乎感觉不到乐趣。当外来的帮助和关怀成为习惯时,人便容易变得漠然。在日常生活中,师长们更多的只是履行了自己的责,而没有意识到自己在师生关系、长幼关系中理应享有的权,亦即忽略了孩子的责任和义务。由此,孩子因没有付出的体验,久而久之,老师、父母的付出在孩子眼里就会变得理所当然了。长此以往,又何谈对师长的体谅和感恩呢因此,要培养孩子正确的权责观。师长在付出努力的同时,要有意识地让大学生看到和感觉到,让他们理解师长的艰辛与付出,进而要求他们也要尽相应的责任和义务,逐步让他们在享受拥有的同时懂得回报,养成感恩的心态和习惯。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感恩教育,提高实效性。要使感恩意识成为大学生的一种思维习惯,成为他们的品德中的组成部分,无疑是要经过长时间的引导和熏陶,找到正确的学校途径。
感恩教育心得体会,要充分发挥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主阵地、主课堂作用。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的必修课,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体现了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用身边的实例教育学生,要触及学生的灵魂。要防止感恩教育平淡化、平凡化以及过分理论化,收不到实际效果。
其次,要充分发挥教师的言传身教作用。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的一切。思想政治教育尤其如此。教师的模范榜样作用早已为人们所共识,要引导大学生学会感恩,教师本身就必须是一个懂得感恩的人。感恩教育心得体会,感谢学生的配合和帮忙、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感谢邻里的互助和照顾……学生从老师日常生活的点滴言行中,最能够学会知恩和感恩。
感恩季心得体会最新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