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的心得体会模板8篇

时间:
Gourmand
分享
下载本文

只有自己通过深入感受的心得体会才是有意义的,很多人通过心得体会的写作都是可以让自己的思想有很好的记录的,好美篇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弟子规的心得体会模板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弟子规的心得体会模板8篇

弟子规的心得体会篇1

?弟子规》是一本教人怎样做人、学习、孝敬父母、尊老爱幼的书。近学期,我校掀起了学习诵读《弟子规》的热潮,关于《弟子规》的各种活动也广泛开来。

我在开始时觉得学习《弟子规》枯燥无味,我想:难道我们还学习古代人跪来跪去吗?但是,经过后来老师的讲解和同学的热情,我被感染了,也加入了学习诵读《弟子规》的行列中。在《弟子规》中,我最为喜爱的是“信”这一内容,讲述了作为一个人应该怎样诚实守信。“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意思是:凡是说出去的话,诚信为先;欺诈别人或胡言乱语,那怎么可以呢?诚信是一种美德,只有拥有想、诚信的人,才能拥有幸福的生活。

还有一句是“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意思是如果一个人听到别人说自己的缺失就生气,听到别人称赞自己就欢喜,那么不好的朋友就会接近你,而真正的良朋益友逐渐疏远退却了。相反,那些正直诚实的有德之士,就会逐渐成为好朋友与你亲近起来。

北宋词人晏殊,素以诚实着称。在他十四岁时,有人把他作为神童举荐给皇帝。皇帝召见了他,并要他与一千多名进士同时参加考试。结果晏殊发现考试是自己十天前刚练习过的,就如实向真宗报告,并请求改换其他题目。宋真宗非常赞赏晏殊的诚实品质,便赐给他“同进士出身”。晏殊当职时,正值天下太平。于是,京城的大小官员便经常到郊外游玩或在城内的酒楼茶馆举行各种宴会。

晏殊家贫,无钱出去吃喝玩乐,只好在家里和兄弟们读写文章。有一天,真宗提升晏殊为辅佐太子读书的东宫官。大臣们惊讶异常,不明白真宗为何做出这样的决定。真宗说:“近来群臣经常游玩饮宴,只有晏殊闭门读书,如此自重谨慎,正是东宫官合适的人选。”晏殊谢恩后说:“我其实也是个喜欢游玩饮宴的人,只是家贫而已。若我有钱,也早就参与宴游了。”这两件事,使晏殊在群臣面前树立起了信誉,而宋真宗也更加信任他了。

同学们,晏殊的这则故事不就是大家应当学习的典范吗?我们缺失的不也就是这种精神吗?

同学们,诚信是金,它是一艘能够驶向希望与快乐的航船,它是一个能扇动我们伟大理想的风筝与翅膀,我们为什么不能好好的珍惜它呢?同学,不要犹豫,拿起《弟子规》,跟着我一起去享受诚实守信带给我们的宝藏吧!

弟子规的心得体会篇2

从事教师工作几年,常为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的方法不断探索,但始终苦于无门,不得要领,直至学习了《弟子规》,才觉得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有典可依。现就我粗浅的认识言谈于下。

?弟子规》由清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将《论语》“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以通俗易懂的文字三字一组、两组一韵、四组一句编篡成文。后经晚清秀才贾存仁修订更名为《弟子规》。与《百家姓》、《三字经》、《千字文》一起成为启蒙教育的基础教材,是教育学生敦伦尽份、防邪存正的最佳读物。

全文分“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余力学文”五部分,对“弟子”为人处事、待人接物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用通俗易懂的文字、言简意骇的语言做了详细全面的阐述,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对现在中小学生的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可见,孝是道德的根本所在。所以,《弟子规》说:“首孝悌”。子曰:“君子之教以孝也,非家至而日见之也。教之以孝,所以敬天下之为人父者也。教之以悌,所以敬天之为人兄者也。教之以臣,所以敬天下之为人君者也。”故子曰:“夫孝,始于事亲,终于立身。”

子曰:“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礼。”如果能做到以“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损伤,孝之始也”,以“立身行道,扬名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那么“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就不难做到。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教师,首先是“传道”后才是“授业”和“解惑”。什么是“道”?老子认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可见,所谓“道”就是天、地、人的自然法则,是天地之间的自然规律和人类社会的行为准则。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每个人开始都是本性善良的,但由于所处的环境不同,生活习惯相去甚远,如不及时教导,善良的本性可能会发生偏离。

学生的成长受到家庭、学校和社会的三方面影响。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弟子规》,不仅可以使学生不断的提高境界,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对各种坏习惯的识别能力和免疫能力。所以为了我们学生的健康发展,为了构建我们的和谐校园、和谐社会,《弟子规》的学习势在必行。

弟子规的心得体会篇3

通过这两天的业务学习,我对《弟子规》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并通过网络查询相关资料,使我的育人能力得到增强,育人水平得到了提升。尤其是《弟子规》“出则弟”中提到的“长者先幼者后”(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不要因为大人的宠爱而忽略了应从小培养礼让的美德,不管是吃东西或喝饮料,要请长辈先用;如果和长辈坐在一起,要请长辈先坐;如果和长辈走在一起,应让长辈先走),让我从内心中真正懂得了怎样做一名好老师,怎样教好学生。

中国一贯有尊敬长辈,注重做人的优良传统,在今天经济发展迅猛的背景生活中,民族的传统美德显得尤为重要。对于学生而言,首先要懂得尊敬长辈、学会感恩,“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尊敬长辈,尤其要尊敬以全部心血无私养育自己的父母。试想一想,一个连自己的父母都不能深爱的人,还谈得上爱祖国、爱人民吗?因此我们应从小在孩子心灵中播下爱的种子,教育他们从小尊敬父母和长辈:

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古人言:“子不教,父之过”。一个温馨和睦的家庭对孩子的成长起着很大的促进作用。为此孩子健康成长需要“好家长”作榜样。

二、老师要尊重学生。

为学生创设一个民主、平等、祥和的氛围。老师要做学生的朋友,而不应高高在上。要利用各种机会和学生沟通,沟通多了,就能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行动表现,及时解决他们的思想困惑,纠正其不良行为。老师应首先把自己摆在和学生平等的位置上,从关爱的心态出发,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用人格力量去感化他们,要让学生真正的从心底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而做为一个班主任,则更要关心爱护班级的每一个学生,使学生感受到老师的教育,是真心的爱护,是真心希望学生个个都能健康成长,真心希望学生个个都能成材。老师有爱心,能够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学生才能更加尊敬,爱戴老师,师生的感情才能更加融洽,充分发挥情感教育作用。

尊重学生,宽容学生,并不是放任自流,对学生的不良行为有时还要作恰如其分的批评。作为一名班主任,对学生所犯错误进行批评教育时,也应尊重学生的人格,谆谆教导学生才能取得教育的效应。一味的训斥,只能促成学生逆反心理的产生,更不能用挖苦、讽刺伤学生的心。批评学生要慎用批评用语,要讲究语言艺术,要处处顾及学生的自尊,使学生产生亲切感、信任感,愿意与你作心灵的交流,这样才能使学生从思想深处认识错误,改正错误。

弟子规的心得体会篇4

当拿到老师发给我的《弟子规》亲子读本时,如获至宝。说实在的,我本来对文科就发怵,更何况之乎者也就更不感兴趣了。但这本书老师解释的浅显易懂,并结合了孩子的实际,非常适合儿子和我的共同学习,所以打心眼了喜欢。

随着孩子的长大,对孩子的教育方面时常感到力不从心。特别是遇到王东这位老师后,深感自己的差距很大。再从孩子身上折射出的种种不足,经常使自己无地自容。于是决定要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身体力行,和孩子共成长。

圣然是一个活泼开朗的阳光男孩。面对太贪玩、甚至经常玩起忘记回家的缺点,分析原因,第一,家人忙,没时间管第二,家里除了电视、电脑能吸引他外,基本没别的吸引点。面对这种情况,我禁不住拿起了久违的课本,参加有关证书的考试。耳熏目染,他也喜欢上了读书,尤其近期能一口气读完《三国演义》的上下部,这是他有史以来的读得最快、最完整的一本书。特别是看书的内容及感想能在期中考试中的作文中表现出来,可想而知,他受益匪浅。我真的为孩子高兴,因为他从书中找到乐趣了。看到他的进步,我真的太高兴了,这也更坚定了自己“活到老,学到老”的信念,让孩子和我共同分享成功总是在苦苦攀登后,“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的喜悦。

面对孩子的个性鲜明,非常任性,脾气大的缺点,我深深地认识到,这他的成长是极其不利,非常着急。当孩子发作时,我会提醒他,《弟子规》是怎么说的来?他就会立刻背到“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这时我会自然成为合格的学生,摇头晃脑的来上几句。这时是幸福的、是快乐的,这也是对他最大的认可和鼓励。

我家住在一个大院里,对孩子来说有利也有弊。有利的一面是,孩子同龄朋友多多,不孤单,玩得很快乐;不利的一面,孩子的素质参差不齐,“同是人,类不齐,流俗众,仁者希,果仁者,人多畏,言不讳,色不媚”。在孩子不能明辨是非的的情况下,出现了污言秽语比较多的坏习惯。我非常头疼,为此,我制定了家庭管理条例,相互监督,现在初见成效,看到孩子的进步,沉重的心情稍微舒缓了一些。

?弟子规》在约束我们改正陋习时,可能感到没必要,其实这是在放纵自己,改掉坏习惯是需要付出代价的,包括孩子和我们自己,这时我都会想到孩子的双眼时刻在盯着自己,就在不断地进步。《弟子规》能时刻约束着自己和孩子,并且能和孩子共同学习,共同进步,我认为是很幸运的事,常诵常读,经常反思,会受益终生的。让我们共同学习,来陶冶我们的情操,净化我们的心灵吧!

弟子规的心得体会篇5

在学习《弟子规》的过程中,使我受益非浅。其中有些道理很简单,但就是没有真正去体会其中的道理。因为在学习《弟子规》之后才真正的懂得。《弟子规》增长了我的智慧,震撼了我的心灵。通过对《弟子规》的学习我有三点体会:

第一做人要懂得感恩。对一个人而言,应该报答的最大恩情是父母的养育之恩,所以《弟子规》第一章就是《入则孝》感恩之心体现在一个“孝”字上,“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想一想这些都是我们做儿女的孝顺父母的基本要求,但我却有很多没有做到。通过这次学习,希望自己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加倍努力,希望能给操劳的父母幸福的生活。以前和自己的老公总是爱闹别扭,委屈了还常常去找自己地父母诉说,想想自己多不该啊,不担没有关心父母,相反却总是带给他们烦恼。通过学习《弟子规》我发愿:无论爸妈还是公婆我都要全心地尽一份孝心,让他们的晚年更加快乐!

第二待人接物要怀着恭敬之心,为人要谦虚。恭敬与谦虚是分不开的,没有内在的谦虚很难做到对人恭敬。“满招损谦受益”、“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虽然从小就念过许多这样的名言警句,但我却没有意识到谦虚是一种品质,反而常常争强好胜,骄傲自满。想一想骄傲自满的确给自己带来了很多损伤,也让自己落后于别人一大截。在单位里与领导和同事共事总是很难相处,关系不和睦,总是在抱怨不公平,通过学习《弟子规》让我认识到恭敬和谦虚的重要性,人不可有傲慢之心,工作成绩再突出,对领导不够尊重,我行我素还是得不到领导的认可,如果我早点接受这样的教育,相信在自己能够很好的协调好上下级的关系,以及做人的道理。

第三要找准自己的人生目标。《弟子规》教人向善,长养人的德行,目的是让人活得有意义。而我也是通过学习《弟子规》明白和学到了做人的道理,人生是一个过程,过程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选择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生目标。我的人生目标是好好教育孩子,在自己学习的过程中,发现自己比前的学习只是明白道理而没有真正去力行“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不学文,但力行,任已见,昧理真。”曾经的我便是那样的人生。现在我要好好学习和落实《弟子规》,同时也要教育我的孩子,让他从小接受传统文化,“为国教子,以德育人”,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教育好下一代是我们做父母最大的责任。“至要莫如教子”,相信一份耕耘一份利益,十份耕耘十份利益。懂得反省自己,时刻反省自己地言行,做一个真正无愧于心的人!

弟子规的心得体会篇6

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每一个人都随时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毕竟,文化是一个连续的传递过程。就好比我高中的一个历史老师讲的“无论世家子弟还是山野村夫,无论略识文字还是一字不识,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显现儒家文化的教养”。这句话,我是感受越来越深。

一种思想理念在中华大地上延续了几千年,这里的人民哪里还可能不会受到影响呢?虽然传统文化在近代屡遭浩劫,她还是在中国大地上有很强的生命力。我的父母曾经在这方面教育了我很多,为人处世,以及一些礼仪都已经成为我生命的一部分了。

?弟子规》包含了《孝经》《礼》等传统思想,特别是在行动方面做了规范。所谓弟子规的规,也就是规范的意思。本来这本书是作为儿童启蒙读物的,大约和《三字经》的效用差不多。现在学习这本经典也是恰当的。特别是现在,社会伦理失纲,人心不古,有志之士呼吁重新定位我们的教育,突出人本思想,突出人文关怀,创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学习经典也就显得尤其必要。

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认同的`过程,而对自身产生影响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例如,我们学习《弟子规》,背诵下来应该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是真正对一个人产生有益的影响,那就需要时间了。一个人处世必定有一些原则,在他们潜意识中受到这些原则的制约。学习了《弟子规》,就是要把圣人教诲贯彻到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

我记得老师曾经说过:“你愤怒吗?读《弟子规》吧!你痛苦吗?读《弟子规》吧!……”大意如此。第一次听到这样的话,我难免产生几分怀疑的心态。是的,音乐可以使人平静,放松;运动可以使人忘记烦恼,心胸开阔;阅读能使人忘记现实,醉心于与先哲的时空中。《弟子规》这一本小书,又有多大的能耐改变一个人的心情的功用呢?可就是那么一次,我受到了《弟子规》的启发,改变了心态。

一个晚上熄灯后,同伴讲灵异故事,我被吓得出了一身的冷汗。故事结束后,一个上铺的兄弟慢慢走到我床头,猛的大叫一声“啊……”。我以为出了什么事,被吓到了,也歇斯底里的大叫起来。过了几秒钟才发现是他恶作剧,我是愤怒的灵魂出窍了,忍不住骂了他几句。虽然马上语气缓和了下来,可我还是一直没有睡着,仿佛鬼魂一直在我身边,冷不丁可能就拉拉我的头发,摸摸我的脚什么的,而一些恐怖片的情节也在我头脑里闪个不听,长发遮面的白衣女子,僵直的胳膊,冰冷的手指,死鱼般的白眼……

越想越怕,禁不住心理暗暗恨这个捉弄我的这个人。最后,我想起《弟子规》的“泛爱众”,想起了“我生活我的生活。我爱所有的人,即便他伤害我欺骗我,我都会原谅他,因为他是我的同类,因为我相信他身上残留的人性”,这些我多年前写给自己的格言。不禁心情越来越平静,后来就不知不觉的睡着了。第二天,又看见这个兄弟,虽然依旧心理上有些障碍,但是敌意已经没有了。现在,已经好如当初了。

学习《弟子规》,我想不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是十分必要的。爱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变成和谐的社会,这个世界才变成和谐的世界。

弟子规的心得体会篇7

今天我们听了罗晨老师和沙爱琴老师的课是我们想到这样的一句话:一流的班主任靠情感熏陶学生。主题班会——让我们拥有一颗感恩的心,使我们了解到主题班会是班级实践活动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班主任与全体学生共建班级发展愿景并同心协力使之得以实现的重要平台。所有优秀班主任都非常重视班会课,在这样的时空中,往往会开展若干主题班会。如共商对策,解决班级问题;开展对话,达成心灵交融;汇聚信息,达成教育效果等。那么办主任如何把先进的东西内化为自己的教育成果。罗晨老师和沙爱琴老师的主题班会针对班级学生学习没有目标,不理解父母,不体谅父母进行学习《弟子规》的活动,使学生学会观察父母,体谅感恩父母,从而落实自己的行为上的教育,主题班会始终贯穿于班主任的教育思想,引领学生在爱的天枰中反思,在对比中反省,在故事中回味,怎样回报父母老师的教育,都深深地触动着学生的心灵。让许多老师在思考自己的工作方法,班主任在引导学生学会感恩中,不断成长,主持主题班会的老师也在总结反省中成长。沙爱琴老师的在应对自己本班学生的过程中不做作,很真实,图片解读有启发。全体同学的活动组织的井然有序,沙老师始终把自己作为班级的一员,与学生共同进步共同成长,学生发言积极参与率高,在小品演完之后,讨论了人物的特点和期望。让学生有成长的目标效果很好,学生认识到学习《弟子规》对照自己的行动,哪些方面做得不好,背诵《弟子规》作为座右铭,来鞭策自己促使进步,当我们的父母为我们做的很多,而我们觉得是理所当然的时候!你觉得快乐,幸福吗?其实父母为我们做了很多让我们感动,我们仅仅感动是不够的,我们怎样报答父母呢?怎样落实在行动上呢?请没人对父母说一句话如何做。

这两节主题班会给我的感受最深的是:父母为我们做的很多,我们应该怎样报答父母,其实让学生反思自己的过程中,才能不断的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当然前提是对学生的引导,在这两节班会中引导学生学会感恩承担责任,所跟进的是学生的一切感恩话得,包括学习在内的其他行为。这样做就不仅仅是学习一项活动。可以有效的关注全学生,包括学生学习不好的,不代表其他方面不好。是要学会感恩,就能学会责任的担当,争取做一个大写的人。 这节主题班会课,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题,教师为主导的特点,通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常常是学生出了问题,老师解决,老师解决不了的,年级组长解决,其不然,当我们把问题教给学生的时候,在主题班会上,我们会发现学生对自己很严格的,对别人很宽容,而且调动的好,他们会提出许多好的建议,正如班华教授认为学问高的人,思想道德不一定就比学问低的人高,孙云晓,魏书生等教育专家给我们做出了榜样,提出向学生学习,这2节主题班会让我们看到了学生的智慧,看到了老师的智慧。

主题班会是有针对性的,是解决班级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和方法,可是过去我们却没有很好的利用,常常是政教处布置检查,才被动的去做,过去常注重形式,不重视教师的引导。学生积极的自我管理意识得不到培养和提升,这是我们欠缺的。主题班会是随时可以召开的。主题班会的召开,需要办主任持有一种态度,对发生在教育中的任何事情,都要追问为什么的务实根本的态度。通过研究其背后的教育问题,对教育的细节不轻易放弃,对各种现象,如迟到,不交作业,撒谎,迷恋网吧,早恋等追根溯源,才能从根本上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停留在表面,治标不治本,

这两节主题班会课,罗晨老师,沙爱琴老师的“学习《弟子规》,践行感恩教育”的主题班会,让学生成为主体,教师做好引导,我们的班主任工作才会快乐而充实,因此,快乐的做好班主任工作,做更好的班主任是我们现实的追求。

弟子规的心得体会篇8

?弟子规》是少儿诵读经典之一,是古圣先贤的智慧结晶。它不仅在教孩子如何立身做人,也要求师长身教在前,率先垂范,成为孩子效仿的楷模。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这是《弟子规》的总则,这24个字清楚明晰地告诉我们每个人出尘入世做人的基本准绳。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其次一切言行,要谨慎,要讲信用;和大众交往时要平等仁和,要时常亲近有仁德的人,并向他学习。以上这些是为人处世的根本,非做不可。如果这些都做好了之后,还能有余遐,就应更努力地学习礼、乐、射、御、书、术等六艺,各种经典,以及其他有益的学问。,

先立德,后学文。俗话说: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对于一个人,一个民族来说,首先要培养良好的品德,这是根本的东西。因此《弟子规》总序中说,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但长期以来,受市场经济不良影响,我国学校教育、家庭教育过分追求知识技能的学习,忽视思想品德的教育。这种舍本逐末的错误做法使许多人表现浮躁,急功近利,唯利是图,缺乏爱心,没有社会会责任感,甚至身败名裂,违法犯罪。因此,我们必须努力弘扬传统优秀文化,净化人们的心灵,提倡以德立人、以德兴国。

从《弟子规》的第一章里,我首先读到了孝道。孝悌是中国文化的基础,千百年来,中国人都讲究一个“百善孝为先”。历朝历代,都很认同一个人如果能够孝顺,那他就有一颗善良仁慈的心;有了这份仁心,就可以利益许许多多的人。像“孟子哭竹求笋”、“王祥卧冰求鲤”、“黄庭坚车衣顺母”、“张良为母埋儿”等典故,寓意深刻,体现了中华民族孝顺父母、尊老敬老的良好风尚。而这些典故里的人也成为后世学习的榜样,这些事也日益成为流传至今的经典长久不衰。古人所讲的“仁爱孝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最具特色的思想精华。“仁”的核心是“爱人”,即重视人,尊重人,关心人,同情人。在家庭生活中,“仁爱”以“孝悌”为根本,崇尚“父慈子孝”、“兄友弟恭”,从而形成一种浓厚的家庭亲情,进而有利于形成“尊老爱幼”的社会风尚……在学习之前,我自认为是个孝敬父母的'人。可是读了这本书之后,我才发现我做得远远不够。以前我常常因为这样那样的理由不能常回家看看,总认为多打几个电话,多给父母几个养老钱就算是孝子了。这是何等的认识错误啊!现在我的父母都已进入花甲之年,我应该怎样尽到作为子女的孝道,让他们尽享天伦之乐。现在心中自有了答案。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也可以用弟子规来教育学生。如上英语课时,发现溜号的同学,教师可用《弟子规》中的“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的教诲教育学生,帮助他们改掉不良行为,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批改英语作业,发现学生抄作业,监考、改英语试卷发现学生作弊,教师可以用《弟子规》中的“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的教诲教育学生要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弟子规》教人向善,长养人的德行,目的是让人活得有意义,而我也是想从《弟子规》学到做人的智慧。人生是一个过程,过得如何很大程度取决于选择什么样的目标。“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从这句经文让我明白了要以“德学”和“才艺”为重。把“努力学习,积蓄力量,努力工作,贡献社会”作为人生的目标。因为如果以外在的物质作为追逐目标,无论多少都不能让人感到真正长久的快乐,这种快乐可以充满人生的每一个瞬间、每一个过程,这种快乐我想应该是可以带入坟墓并影响后世的,应该不会让人的一生有什么遗憾。

总而言之,《弟子规》所讲的道理,正是圣人的训诲,从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亲仁及余力学文着手,在日常生活中的伦常广泛运用,并经过家庭、学校、社会,逐步推广定能孕育出正人君子的品行。所以我觉得这本书应该认真地反复读诵,深入内心,并把它当成个人反省的镜子和行为的指南。

弟子规的心得体会模板8篇相关文章:

第二课堂心得体会2023模板8篇

读书心得体会范文模板8篇

2023感动中国心得体会模板8篇

防溺水的心得体会模板8篇

国家安全心得体会800模板8篇

共青日心得体会模板8篇

电除颤的心得体会模板8篇

安全演练的心得体会模板8篇

99教学心得体会模板8篇

战疫情心得体会模板8篇

弟子规的心得体会模板8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37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