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记录一些优秀事迹,大家可以将事迹材料写好,一篇优秀的事迹材料可以产生宣传典型,评选先进的效力,下面是好美篇小编为您分享的科学家的事迹作文7篇,感谢您的参阅。
科学家的事迹作文篇1
世界上的大科学家,都是平凡人,他们可能生活在我们身边。这本书带领着我走进了科学名人们的世界,他们有的是数学大师、有的是物理学大师、还有的是化学大师……这本书让我了解了他们生活中的小故事,学习到他们在科学道路上的小故事。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的故事,这个故事主要讲:在1666年,23岁的牛顿总被一个问题所困惑,经过了苹果掉地的事件,于是,他发现了万有引力的定律。这个故事告诉我,要对平常的事物有好奇心,要勤于思考,通过努力证明自己的想法。我二年级上语文课时,从来不举手回答问题,对老师的问题也不思考,现在回过头来想,我与科学家牛顿的学习方式相差太远了,他那么爱学习,那么爱思考,而我呢?却跟他相反,我要向牛顿学习,以他为榜样,勤于思考,经常动脑。
鲁班发明锯的故事也让我感受深刻,这个故事讲:有一天,鲁班一个人上山寻找木材,经过了手指被草叶划破口子的事,鲁班发明了锯子,帮助木匠们更加容易地采集木材。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观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也许一件小事,一次小的经历,但它都是一笔宝贵的人生财富。我觉得鲁班是一个留心观察生活的小事和勤动脑的人,我要向他学习,用我们的眼睛多去留意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从中学习,领悟到对于我们有益知识和技巧。
我们要以科学家们为榜样,从他们的经历中吸取教益,提高自身素质,有意识的培养良好的学习方式与生活习惯。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为祖国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做出应有的贡献。
科学家的事迹作文篇2
?科学家的故事》这本书是我寒假期间读的我最喜欢的一本书,书中写了达尔文、牛顿、爱迪生等一些科学家的故事,读完之后,觉得他们真是很伟大,很厉害。电报、电话、电灯,这些东西在科技发达的今天看来是多么的普通和司空见惯,谁也不会因此而惊奇。可是你知道这些东西对于当时的人们是多么的至关重要和欣喜若狂吗?人类因此而记住了它们的发明者——爱迪生。真不愧是“发明大王”,我们都应该向他学习。
长大了的爱迪生,学会了无线电收发报技术。爱迪生为了晚间休息好,白天能钻研发明创造,就设计了一个电报机自动按时拍发讯号。这就是电报机的雏形。没过多久,他又对电报机进行了改进,经过多次试验,一架新式的发报机试制成功了。爱迪生望着自己发明的机器,欣慰地笑了。虽然爱迪生只读过三个月的书,但他很热爱科学,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每一次实验,爱迪生都是没日没夜的工作,虽然很多次都失败了,但是他都不曾打退堂鼓。经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他才获得了成功。爱迪生在科学技术中最重大的贡献是发明了留声机和白炽电灯。爱迪生一生勤奋好学,善于思考,努力工作,在75岁的时候,还每天准时到实验室签到上班,他在几十年间几乎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爱迪生为了搞实验,往往连续几天不出实验室,不睡觉。实在累得不行了,就用书当枕头在实验桌上打个盹。有一天,他的朋友开他玩笑说:“怪不得爱迪生懂得那么多得发明,原来他连睡觉都在吸收书里的营养。”晚间在书房读3至5小时书,若用平常人一生的活动时间来计算,他的生命已经成倍的延长了。因此,爱迪生在79岁生日的那天,他骄傲地对人们说,我已经是135岁的人了。如果不勤奋,爱迪生怎么可能有这么大的成功呢?,我不禁想起他的名言:“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通过爱迪生的故事,我知道了伟大的科学家们是付出了辛勤的汗水,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了回报,发明了造福人类的东西。我们现在有非常好的学习环境,有非常好的老师教我们学习知识,所以,我们应该努力学习,学好本领,长大为国家做出贡献。
科学家的事迹作文篇3
在夏令营的第三天上午,我们来到了钱学森图书馆和上海交通大学,认识了“人民科学家”——钱学森。
钱学森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之后去读清华大学及在美国留学,并先后获得了硕士及博士学位。钱学森在美国成为了著名的物理学家及火箭专家。新中国成立后,钱学森一心要返回中国,报效祖国。可是美国政府却不愿意让他回中国。在经历了一系列的磨难,通过中国政府和美国政府多次交涉后,才艰难地回到祖国。
在钱学森图书馆里,我了解到钱学森的父亲钱钧夫是一位教育家,曾经在日本留过学。钱学森的母亲是一位千金大小姐。钱学森从小家境良好,父亲是一位教育家,受到的教育也是非同一般家庭的可比。
钱学森回到祖国后,日日夜夜的工作,为新中国的国防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带领他的团队一起设计制造出来中国第一枚导弹、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等,被称为“中国航天之父”。
钱学森做人处事非常有自己的原则。钱学森以科学为信仰,为学以敬,治学以畏。“严谨”“严肃”“严格”“严密”这四个词是钱学森对学生的要求,也是对自己一生学术精神的写照。钱学森对自己有“四不”原则的要求。一是不搞“走后门”的事。钱学森自然不会去走后门,同时他也不许别人在他这里“走后门”。他对许多事情定下一个原则,然后坚持这个原则对谁也不例外。二是坚持不吃请,不搞公费旅游。钱学森凡是在北京开会,从来都是回家吃饭,他过去在一线工作需要到外地出差,自从他退出一线领导职务后,再也不去外地开会或作学术报告,谁请也不去,决不搞公费旅游。三是不出国。钱学森回国后只出过三次国。前两次是20世纪50年代访问苏联,第三次是80年代率中国科协代表团出访英国德国,这都是工作访问,是推不掉的。除此之外,他再没出过国,特别是再没去过美国。四是钱学森坚持不上任何“名人录”“名人大典”等等之类的书。钱学森给秘书们交代一条原则:绝不上任何名人录。他说:“我抵制这股不正之风的办法就是我不上,不要钱也不上。
科学家的事迹作文篇4
?时间简史》的中文译者曾这样描述第一次见到霍金的情景:先听到非常微弱的电器的声音,然后看到一个骨瘦如柴的人斜躺在电动轮椅上。他要用很大的努力才能抬起头来,他已经不能写字了,看书也必须依赖一种翻书页的机器,读文献时必须让人将每一页摊平在一张大办公桌了,然后他驱动轮椅如同蚕吃桑叶般的阅读。这个时候他尚能与人交谈,虽然声音非常微弱而且含混——只有非常熟悉他的人才能明白,但不久之后,他连这个权利也几乎失去。就是这样一位被卢伽雷式病固定在轮椅上的人,思维却能穿越时间与空间,追寻着宇宙的尽头,黑洞的奥秘,他敏锐的直觉和坚定的推理直接挑战已被广泛认同的传统量子力学,大爆炸理论甚至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这就是举世闻名的大科学家霍金。
霍金二十一岁就患上了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症,从此便以轮椅代替步行,他只有左手两个手指稍能活动,但是身体的残障并没有限制霍金对科学的贡献,他创立宇宙始于“无限密度的一点”的著名理论,1988年出版了畅销科普书《时间简史》,以简明的笔触解释复杂的宇宙,成为蜚声国际的宇宙物理学家。
虽然霍金很早就失去了健康,但是却收获了伟大的成功——学术和精神上的。他的成就让所有健康的人汗颜,也深受震撼,身体上的折磨对于霍金来说是痛苦的,但是,霍金依然保持微笑,并作出了科学贡献,他用自己的亲身体验诠释了生命的伟大,诠释了活着就要奋斗,就要顽强的精神,扪心自问,我们有什么理由让自己鲜活的生命生锈枯萎?
人生短暂,不同的人对人生有不同的选择,享受平淡安宁是一种活法,追求跌宕人生也是一种活法,如果心中有梦,那么就去实现它,不要因为受到挫折和遭受失败而不愿意再努力。面对困难,我们应该微笑地对待,像霍金一样活着,真实、幸福、快乐,如果做到这一点,到了你老得哪儿也去不了的那一天,你依然可以微笑着回忆曾经的奋斗历程,可以无遗憾地告诉自己,面对困难和痛苦,我没有气馁过,我用笑容去面对所有的一切,这一生我已经好好的活过。
科学家的事迹作文篇5
如今站在世界科技之巅的物理学天才王中林,是从贫穷农村走出来的!
1961年,王中林出生在陕西高阳镇。他刚降临人世,就赶上了全国三年自然灾害。作为家里最小的孩子,即便家人将最好的饭留给他,他仍是瘦弱无力。从他记事起,一家人每天发愁的就是如何吃饱,即便日子青黄不接,上顿接不上下顿,父亲仍勒紧裤腰带让他上学:“孩子,走出去还是留下来,就在你一念之间。”小小的他,读懂了父亲眼中希冀。小学毕业后,他考上重点初中,接着是省重点高中尧山中学,无论什么样的环境,他总是能稳考第一名!
然而,因为当时正值-时期,那时的学习主要是学工、学农。数学课讲的是如何丈量土地,化学课讲的是农药的使用,物理课讲的是拖拉机的维修,王中林的中学时期基本上就是在田里度过的。直到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的消息传来,从小就渴望走出大山的王中林看到了新的希望。
1978年,他考入全国重点大学:西北电讯工程学院物理系。(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前身)然而,王中林最初的志愿是学习雷达和计算机,但因物理成绩太好,他阴差阳错地被分到了物理专业。多年后的王中林曾说:我开始是不想学物理的,现在回头看,学物理是我的最佳选择。天生聪慧又勤奋好学的他,在大学里出类拔萃,不但各科成绩优秀,而且还是学校文艺乐队骨干成员,二胡拉得极好。
1982年,王中林迎来了人生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那年,西北电讯工程学院得到三个参加赴美留学考试的名额。遗憾的是,王中林因为英语太差没通过。于是他开始没日没夜恶补英语,第二年,他就成为了,西北五省唯一被录取的学生。
他曾说,自己的偶像是功夫巨星李小龙,倔强,坚韧,不达目标绝不放弃,是他自小就有的坚定信念。
说到这里,还有个小插曲,当时以他的成绩,本可以选择哈佛大学,但因为消息闭塞,他以为a开头的学校一定是最好的,于是选择了亚利桑那州立大学。没想到这个“错误”决定,却给他带来意外收获,——他的导师名叫考利,而他根本不知道,这位教授是高分辨电子显微学的祖师级人物!
就这样,从阴差阳错学了物理,到稀里糊涂选了学校,到意外投身著名学者门下,王中林的科研之路,迈出了走向世界的第一步。
看似是运气使然,其实机会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王中林用实力,演绎了什么是真正的“寒门逆袭”。
科学家的事迹作文篇6
灯是人类征服黑夜的一大发明。19世纪前,人们用油灯、蜡烛等来照明,这虽已冲破黑夜,但是仍未能把人类从黑夜的限制中彻底解放出来。只有发电机的诞生,才使人类能用各色各样的电灯使世界大放光明,把黑夜变为白昼,扩大了人类活动的范围,赢得更多时间为社会创造财富。
真正发明电灯使之大放光明的是美国发明家爱迪生。他是铁路工人的孩子,小学未读完就辍学,在火车上卖报度日。爱迪生是个异常勤奋的人,喜欢做各种实验,制作出许多巧妙机械。他对电器特别感兴趣,自从法拉第发明电机后,爱迪生就决心制造电灯,为人类带来光明。
爱迪生在认真总结了前人制造电灯的失败经验后,制定发详细的试验计划,分别在两方面进行试验:一是分类试验1600多种不同耐热的材料;二是改进抽空设备,使灯泡有高真空度。他还对新型发电机与电路分路系统等进行了研究。
爱迪生将1600多种耐热发光材料逐一地试验下来,唯独白金丝性能量好,但是白金价格贵得惊人,必须找到更合适的材料来代替。1879年,几经实验,爱迪生最后决定用炭丝来作灯丝。他把一截棉丝撒满炭粉,弯成马蹄形,装到坩锅中加热,做成灯丝,放到灯泡中,再用抽气机抽去灯泡内空气,电灯亮了,竟能连续使用45个小时。就这样,世界上第一批炭丝的白炽灯问世了。1879年除夕,爱迪生电灯公司所在地洛帕克街灯火通明。
为了研制电灯,爱迪生在实验室里常常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有时连续几天试验,发明炭丝作灯丝后,他又接连试验了6000多种植物纤维,最后又选用竹丝,通过高温密闭炉烧焦,再加工,得到炭化竹丝,装到灯泡里,再次提高了灯泡的真空度,电灯竟可连续点亮1200个小时。电灯的发明,曾使煤气股票3天内猛跌百分之十二。
继爱迪生之后,1909年,美国柯进而奇发明了用钨丝代替炭丝,使电灯效率猛增。从此,电灯跃上新台阶,日光灯、碘钨灯等形形色色的灯如雨后春笋般登上照明舞台。
灯使黑暗化为光明,使大千世界变得更光彩夺目,绚丽多姿.
科学家的事迹作文篇7
钱学森爷爷是中国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享誉海内外的杰出科学家和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中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之一。
钱学森爷爷为了报效祖国,出国留学,是美国加州理工学院任教授,是当时成绩突出的科学家。当时美国海军次长金希尔曾说:“钱学森无论走到哪里,都抵得上5个师的兵力,我宁可把他击毙在美国,也不能让他离开。”改革开放以后,钱学森想要回国,但遭到美国反_共分子的强烈反对,还遭到拘禁。但最后经两国协商,被滞留了5个年头的钱学森爷爷终于踏上了回国之路。
回到祖国后,钱学森爷爷和其他的科学家立刻投入了科技攻关工作之中,全力发展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使中国的火箭和导弹事业在零起点的情况下开发达到国际的水平。看了这本书后,我非常敬佩钱学森爷爷,钱学森爷爷他年轻时在美国留学,经过刻苦努力,他成为世界航天事业的科学家,美国人赞扬他是“科学家银河中一颗明亮的星”。虽然美国给了钱学森爷爷很高的荣誉,但他一直有个愿望: “我是中国人,我要报效祖国”。这种精神真让我感动不已。
让我们一起去读读《钱学森故事》吧,从中去感悟他那瑰丽多彩的伟大人生和独特个性吧。
科学家的事迹作文7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