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书写中我们要关注事物的细节,从而培养我们的细节把握能力,一篇优秀的作文必须要具备的要素之一就是贴合主题,好美篇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礼仪,作文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礼仪,作文篇1
从古至今,孝、德、礼、仪作为我国的名俗传统被中华儿女所传承下来,践行孝德礼仪已经成为了现代高运转社会的一个风向标,接下来我将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对于孝德礼仪的认知。
孝
古语有云“百善孝为先,万恶淫为源。”孝是中华传统文化提倡的行为,指儿女的行为不应该违背父母、家里的长辈以及先人的心意,是一种稳定伦常关系的表现。古时候,有一个叫王祥的小孩子,他的生母去世了,父亲再娶了一个妻子,就是王祥的后母。后母不喜欢王祥,可是,王祥很听后母的话,后母叫他做的事,他都尽力做好。一个寒冷的冬日,后母生了病,想吃活鱼,要王祥到河捉鱼。天下着大雪,北风呼呼地吹着,河水早已结冰,哪有鱼呢?王祥来到河北二话不说脱掉衣服,卧在冰上,刺骨的寒冰冷得他牙关打颤,全身颤抖,但他仍然强忍着、忍着……突然间,他身体下的冰块裂开了,两条鲤鱼跳了上来。王祥大喜,抱着鲤鱼飞奔回家,煮鱼汤给后母吃。这就是孝子为后母《卧冰求鲤》的故事,这个故事让我懂得了孝不止应该停留在表面上,还应该付实际行动,应怀揣一颗向善的心对待周围的人。
德
德是人们共同生活及行为的准则和规范,直视“所行之路”的`方向,遵循本性、本心,顺乎自然,便是德。道是在承载一切,德是在昭示道的一切。大道无言无形,看不见听不到摸不着,只有通过我们的思维意识去认识和感知它;而德,是道的具体实例,是道的体现,是我们能看到的心行,是我们通过感知后所进行的行为。所以,如果没有德,我们就不能如此形象地了解道的理念。东汉时期,杨震在荆州当刺史,由于杨震博览明经,为官清廉,深得百姓信赖。有一次,有个人在夜里带着黄金到杨震的家里行贿。杨震坚决不受,并严厉地斥责了那个人。那个人还是不死心,笑着对杨震说:"现在是深夜,地点在您的府上,决不会有人知道的,请您收下吧!"杨震神情严肃地说:"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你怎么可以说,没有人知道呢?"来人听了,便非常羞愧地谢罪走了。杨震做官一向清正廉明,并一再告诫家人,生活要俭朴,不能仰慕虚荣。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范。
礼
有句老话说的好“有礼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礼有尊重他人便是敬意的意思,是人类为维系社会正常生活而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规范,它是人们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渐形成,并且以风俗、习惯和传统等方式固定下来。对一个人来说,礼貌是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汉末时期刘备听说诸葛亮很有才干并且知识渊博,想请他帮助自己统一国家。三人来到隆中,但孔明不在,他们只好失望而归。回到新野,刘备听说诸葛亮回来了,叫人立即备马。到了草屋,书童说诸葛亮被人请走了。三人怏怏而回。时间过得很快,刘备打算三访孔明。三人第三次来到隆中,离草屋还有半里多地,刘备便下马步行。这时,诸葛亮在午睡,为了不打扰他,刘备恭敬地在台阶下等候。张飞见了,很生气,想放火,但没有。孔明醒来,谈论起国家大事。诸葛亮见刘备三顾茅庐,诚心诚意,便答应与刘备共图大业。正因刘备的坚持和谦逊有礼换来了诸葛亮的一生追随,这让我们知晓以礼待人最终能换回以礼相待的和睦景象。
仪
仪是指礼的外在表现形式,是人们在语言行为方面礼的变现形式。仪表指的是人的容颜服饰、姿态风度,仪表展现了一个人的内在修养和外在情趣得体的服装和行为举止会有助于人与人之间更好的交流交往。汉朝时期的孔融让梨便是一个很好的礼仪故事,他以礼待人善良可爱的美好品质,为后人做出了一个好榜样。
孝德礼仪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好的习惯能养成好的性格,好的性格能影响我们的一生。让我们将孝德礼仪从自身做起,从小养成孝敬父母尊敬长辈爱护弱小的行为习惯,让我们一起将孝德礼仪这个恒久的话题变成处处可见的现实生活。
礼仪,作文篇2
文明礼仪伴我行我们中华民族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许多灿烂的文化历史和传统美德,文明是其中之一。任何一个文明社会、任何一个文明民族,人们总是十分注重文明礼貌。因为礼貌是人类社会得以促进人际交往更加和谐的道德规范之一,是架起与他人和睦相处的桥梁。
记得有一次我与几位同学一起去万宁南国超市书市买书,当时收银台结账的人很多,大家很自觉地排起了两行队伍按顺序排队结账。忽然,有一位留着长发的青年趁我不注意一下子插到我的前面,并且很得意地用眼睛瞅了瞅我,好像很不得了的样子。我看了他的样子,我很生气,就大声的对他说:“大哥哥,你知不知道你这样的行为是很不文明的吗?如果社会上每个人都像你这样,那我们的社会会成什么样子呢?”他听了我的话先是很惊讶,继而看到周围的人们都用异样的眼神看着他,他就低下头小声地对我说“对不起”,而后悄悄地走到后面排队去了。这时周围的人们都向我投来赞许的目光。
还有一次,恰好是周末,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外婆家,在路途中爸爸随手一个食品袋丢在马路上,我见了赶紧上去把它拾起来并对爸爸说:“爸爸,您不能随便乱扔垃圾,讲究卫生,爱护环境应该从我们每一个人做起,只有这样我们的'祖国才能更加美丽。”爸爸听了我的话,赶忙接过我手中的废食品袋丢进路边的垃圾箱。并转头笑着对我说:“琳琳,你说对,爸爸要向你学习”。见此情景,我高兴地跳起来说:“爸爸,你真好!”爸爸朝我竖起大拇指,妈妈也和我们一起笑起来。
做文明人就要从身边的事做起,从自己做起,这样就能使我们的社会更加文明,更加美丽。
礼仪,作文篇3
千百年来的文明礼仪之风传承至今,因此我国素以“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著称于世。我国劳动人民历来重视道德修养和文明礼貌,具有悠久的传统美德。而一个素质高、有教养的文明人,心须有良好的文明礼仪。
我们身边的文明礼仪处处可见,但往往被我们所忽视。所以我们要培养良好的礼仪习惯,注重个人的仪容仪表、仪态举止、谈吐、着装等。做到着装整洁干净,勤剪指甲,勤洗手,按时理发,注意口腔卫生,不当众嚼口香糖,不随地吐啖,乱扔果皮纸屑,经常洗澡、换衣服,不当众扣鼻孔,坐姿要端正挺直、大方得体,走路要挺胸抬头,肩臂自然摆动,步速适中,表情神态要表现出对人的尊重、理解和善意,面带微笑,谈吐要态度诚恳、亲切,使用文明用语,简洁得体,体现出新世纪学生蓬勃向上的风采。
公共场所的礼仪,包括在学校、教室、影剧院等场所。我们要遵守公共秩序,不能大声喧哗。还有问路、购物、乘车、走路等方面,也应注意礼仪,做到谦恭礼让,尊重别人,对人恭敬,懂得礼貌,谦恭礼让能与别人友好相处,也能赢得别人的'尊重、友谊和帮助,“孔融让梨”的故事大家都听说过吧!四岁的孔融把大梨让给哥哥和弟弟吃,而自己却吃小的,这正说明虽然年幼但礼仪却不短缺。
每个人来到世上,学习做人就是从讲文明礼仪开始的。现代高度文明的社会时时处处都要求人们讲文明礼貌。文明礼仪不仅给他人、给社会带来愉快和谐,也能创造充满爱心的环境,给予自己带来了快乐,带来了温馨。而且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在我们国家阔步走向世界的时候,文明礼仪已经成为国家形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礼仪,作文篇4
不管在学校,在家里,还是在路边,文明礼仪每天伴随着我们成长,他是我们的朋友。我们应该做到讲文明,懂礼貌,见到老师要问好,看到垃圾要捡起来,尊敬父母,长辈和老师,不要追逐打闹这样的好习惯,冈察尔曾经说过:礼貌是最容易做到的事情,也是最珍贵的'东西。
我小的时候经常窝在家里,哪里都不肯去,不管家长硬拉硬扯也不肯,就算去了二舅小舅也不会打招呼,不说话,朋友生日也不说祝福语,送礼物,所以我小时候常常被妈妈骂我不讲文明。不过自重上了小学之后,通过老师教我们文明礼仪,我认识到了我小时候的错误,从那时候,我每天和文明礼貌同行,我不仅通过老师那里知道 ,还从做黑板报的过程知道了文明礼貌,在五年级的时候,每个班级的学生都要通过自己的双手去做黑板报,老师选中了我,那一次的题目是《文明礼貌伴我行》,从那次板报,我更加认识到了文明礼貌的重要性。
在上个星期的国旗台上,江老师说学校的文明礼仪做得十分不好,乱丢垃圾和追逐打闹的人十分多,之后,文老师就对我们进行了教育,让我们要把文明礼仪放在身边,心里,我们要养成有文明礼貌的好习惯,奥古斯丁说过:习惯不加以仰制,不久她就会变成你生活上的必需品。
文明礼貌伴我行,他是我们的朋友,亲人,我们要时时刻刻把他放在身边!
礼仪,作文篇5
中国曾有“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的古训。意思是说:有道德的人待人应彬彬有礼,不能态度粗暴,也不能出言不逊。要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有一次我和仲清蓉去我外婆家。乡下的汽车少,半天才有一辆。我们上了车,一看车上人非常多。我和仲清蓉立即找了个位子坐了下来。汽车在不平坦的砂石路上颠簸着,一车的乘客像在跳着街舞。
好不容易走了到外婆家的三分之一路程,司机突然把汽车停了下来,打开车门,上来了一头发花白的老奶奶。售票阿姨高喊:“哪位乘客让一座位?哪位乘客让一座位?……”一连几声,车上的乘客好像没听见似的。仲清蓉刚要站起来,我一把拉住了她,附着她的耳朵轻声说道:“离我外婆家还有好远呢,路又这么颠,站着可不好受,再说我俩又不是没给车钱,别人不让座,凭什么我们给她让座?”低头看见了胸前的红领巾,偷偷地将红领巾摘下,塞进口袋。正在这时,我听到了一个脆生生的声音:“老奶奶,您坐我的位子吧!”这时我们才注意,这是一个坐在我们前面座位上的一个个子不高的小女孩,扎着小马辫,圆圆的脸蛋上堆满了微笑,胸前大大的红领巾,显得更外显眼。
汽车又开始颠簸了,扎着小马辫的小女孩,手扶椅背站在我们的面前,哪小马辫随着车子的颠簸,也有节奏地一摇一摆,似乎在对我们嘲笑。艰不容易到了我外婆家,我俩像做了贼似的,飞快地下了车。
文明应该在每时每刻,何时何地。然而,今天在这样的公共场合,我们俩的文明礼仪到哪去了呢,怎么连一个比我们小孩子都不如呢?文明礼仪应扎根于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才会得以传承。
礼仪,作文篇6
中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千年前孔子所推崇的“礼”,虽被后世褒贬不一。但时至今日,不少传世精华仍在延续,永而不竭,蓬勃发展。这也使得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愈加的举足轻重。文明、负责、包容,这些大国词汇也是人们重新定义中国的精选之词,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更多的国人走出国门,与国际接轨,中华文明也因此与西方文化不断碰撞,融合。
然而近些年来,国际上对我国文明的评价不断降低,而诸多国家也都在各自旅游景点额外张贴“中文告示”:“禁止随地吐痰”、“禁止乱扔垃圾”、“禁止大声喧哗”等等虽只是短短数语,却也如针尖一样刺痛中国人的心,各地不断的报道层出不穷,而其中的核心只有一个“中国人不讲文明”此语一出,国人先是惊讶,而后,更多的却是沉默和反省。“文明之道,行于当下。”老祖宗传下来的礼仪美德,为何在当下都被抛之脑后?不断涌出的有关国人的报道让建立起中国的形象上蒙上了一层阴影,而今,不止在国外,就连在港澳地区,也都相继出现类似的事情,范围再一次缩小到大陆游客身上,此时的我们再也无法逃避,只能面对这件事找出根源,解决问题。
人与人之间交往尚且以礼相待,当我们踏足异乡,就一定要遵守当地的准则,尊重他乡的异国风情,这是最基本的礼仪。也许我们是在本国旅游,代表的仅仅是自己的家庭,但来到异国他乡,我们代表的是自己的国家,我们的一言一行都代表着国人的风范,谁也无法置身事外,文明出游,是每个人的责任与义务。也许,谣言会被打破,但它所反应的实质却是不可忽略的事实。我们应当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更应该为国家负责,终有一天,我们不会再见景区特有的.中文提示,不会在新闻中看到不和谐的事情发生,也就不会有大陆游客“躺着也中枪”,这一切所期望的,是我们可以改变的未来。
我们以礼待他人,世界就会以礼回报我们,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再多的谴责也无益,再多的埋怨也无用。我们要做的就是从自身开始反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成为中国的新圣人。
礼仪,作文篇7
文明,这个词,在词典上有着固定的解释,可它在我心目中是这样的……
一天,我在放学回家乘brt时,一上车就看到一个空座位,心里暗暗窃喜,赶忙掏出一本书安安稳稳地坐着看了起来。然而,刚到下一站,我就看到一位年龄有点大的阿姨,手上拎着许多东西上了车。发现车上已经没有空座位,于是,我毫不犹豫从座位上跳下来,示意这位阿姨坐上去。阿姨向我点点头并微笑地坐了上去,然后欣喜地说:“谢谢你啊,小朋友!”我笑笑摆了摆手,意思是“不用谢”,并指向阿姨所坐的那个椅子的椅背。阿姨顺着我的.指尖望去,只见上面有一句话和一幅图,那句话是“让出一个座位,得到一个微笑”,那幅图是一个女孩给一位老奶奶让座的情景。阿姨明白了,一个劲地夸我懂礼貌。周围的人也在说:“现在的孩子,真的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了。”我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又低下头继续看书了。
由此可见,文明,其实很简单。文明与不文明,只差一步,有时,只在于一个念头的产生或消失。助人为乐是文明,遵守交通规则是文明,从小事做起,保护身边的一花一草、一树一木也是文明,关爱家园,多栽树木美化环境、净化空气更是文明!让我们从小事做起吧!
微笑多了,世界就会和平了,就会变得更加和谐了。告诉自己,文明礼仪我能行!我们一起让文明之花绽放吧!
礼仪,作文篇8
我们家楼下有一块草坪,上面长满了绿油油的小草,很可爱很迷人。可好景不长,有很多人为了自己少走一点路,所以他们就直接从草坪上过。小草慢慢地缩了回去,草坪上也渐渐地变得光秃秃的了。
可是有一天,我看见了一件感人的事。那天下着大雨,我独自走在放学回家的路上。经过草坪时,我看见一位叔叔打着雨伞站在那,对每一位路人都说了一句话:“请不要踩小草,谢谢!”。就这样,每一位行人听了叔叔的话便走上了人行道。
我想这位叔叔一定是一位爱护花草的人。我想对叔叔说:“叔叔你可真伟大,我相信您一定会让那些乱踩草坪的人记住,好好爱护小草,保护环境”。我也一定要向您学习。
从此以后,这位叔叔不用站在这,而过路的人也不会乱踩草坪,因为大家已经记住了这一位叔叔的'高尚品德。
渐渐地,草坪的“路”不见了,草儿青青地,一阵风吹来草儿们欢快地舞蹈着,好像在向所有路过的人们表示感谢。
礼仪,作文8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