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心得体会优秀6篇

时间:
Fallinlove
分享
下载本文

在写心得体会的时候,一定要将自己感触最深的部分做好记录,为了将心得体会写的更有意义,我们一定要将个人感悟做好分析,下面是好美篇小编为您分享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心得体会优秀6篇,感谢您的参阅。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心得体会优秀6篇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心得体会篇1

大家为什么做教师,是什么让大家选择教师这一行业?我想给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故事。一年级时知识简单,我的数学成绩还不错,可是到了三年级,我的数学老师换成了一位爱打骂我们的中年男子,让我对数学失去了兴趣,从此经历了一年非人类的痛苦数学之旅。照片上的这位女教师,是我四年级到六年级的班主任,也是我的数学老师郑老师。这位老师没有特别的对我好,但是她不会动不动就对我们发脾气,也不会责骂我们,更不会对我们动用武力,还会给我们讲笑话。我喜欢这种宽松的氛围,于是我疯狂的爱上了这位老师。由于爱屋及乌,我也渐渐爱上了数学,成绩也越来越好。从那以后,我就发誓以后做一名数学老师,拯救地球上被数学伤过的小孩。这个梦想坚持到大学毕业选学科,我迷茫了,不知道选择喜欢的地理去中学,省心;还是选择坚持多年的老情人数学,来小学,陪伴呆萌的小鲜肉们。最终,我站在了这里。四年级时,我不懂的师德是什么。压根没听过师德这个词,但郑老师的行动告诉懵懂的我,师德就是关爱学生,就是做有耐心,有爱心又幽默的老师。

大学期间,我一直在做与教育有关的兼职,在幼儿园带过孩子,在智力潜能开发中心上过特色课程。接触的对象是那些模仿能力特别强的孩子,我就在试着控制自己一些随意且不靠谱的行为,尽量不去带坏每一个小天使,传输给他们点适合他们的正能量。原来师德就是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大学三年级上学期,学校组织我们去顶岗实习支教,我分到的那个农村学校80%的孩子是留守儿童,条件也比较艰苦。支教期间的每一次通话我的家人都会告诉我,尽最大的努力去帮助每一个孩子,对待学校工作尽职尽责,千万不要误人子弟,当回想时最起码要问心无愧。哦,师德就是对每一个孩子负责,就是爱岗敬业。

支教返校,继续上课,终于到大学四年级学习了《教师专业发展》。原来“师德”是教师职业道德。请大家不要笑话我,教师的种子在我心中萌发了13年,竟然不知道师德全称是什么。师德其实准确的说应是教师公德,是教师为了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应遵守的社会公共道德。从此我们就“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对师德展开讨论。我们讨论师德与教育法唇亡齿寒的关系,我们讨论最美教师李灵和张丽莉能感动中国的背后动力,我们讨论范美忠在地震中逃跑行为,等等。各位老师,原来师德最重要的是支撑国家,爱国守法应该是为师的首要原则吧。

大四的一年,算是我读书最多的一年。这一年我爱上了一个有魅力的男人陶行知。因为喜欢他,顺带也喜欢上了他的老师杜威。我喜欢陶老爷子对教育“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精神头。但我最爱的,并且能诠释我对师德理解的是陶先生的另一句名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只有自己不断学习,终身学习,严以律己才能教导学生去做一个探索、严明、公正,高尚,真正的人。

各位,在东城实小的每一位老师都很优秀,但优秀不够,我们需要做到精益求精,无可替代。我们必须坚持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教人求真,学做真人。谢谢各位。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心得体会篇2

xx县城关镇屏山小学:

近期,在上级有关部门的部署下,学校组织我们认真学习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xx年修订本),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短短的八条内容,却让我们感触颇多。通过自学、集中学习、交流的方式、发表自己的见解,这一过程使我们深深地认识到:新时期的教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师德不仅是对教师个人行为的规范要求,而且也是教育学生的重要手段,起着“以身立教”的作用。教师要做好学生的灵魂工程师,首先自己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以德治教,以德育人,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

一、忠诚、热爱党的教育事业

教师是为国家输送人才的阶梯。然而,教师又是很平凡的。我想,伟大正寓于平凡之中。因为,平凡中,我们一样能够奉献。人们常把教师比喻为“红烛”、“人梯”、“春蚕”、“铺路石”,意在表达教育这一职业的无私和伟大。所以,教师从自己执教之日起,就该对教师这一职业有充分的认识,才能彻底清楚“拜金主义”、“仕爵主义”观念,把自己的全部心血奉献给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我是一名在教育岗位上干了十二年的教师。我的信念就是干一行,爱一行。象陶行知所说的那样:“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因为我们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只有爱的付出,才有爱的收获。因此,作为一名教师的我,一直坚信以爱为本,用爱来感化学生,来净化学生的心灵。无论何时,我都能够理直气壮地说,投身教育事业,我终生无悔。作为一名教师我感到无尚光荣的,教师对人才的培养和文化科学事业的发展,起着重大的作用。因此要做好教师工作,就必须首先热爱教育事业。忠诚教育事业是教师职业道德培养的灵魂。

二、无私奉献,关爱每一位学生

教育是一门艺术,只有走进学生心灵的教育才是真教育。爱是教育的原动力,教师关爱的目光就是学生心灵的阳光。孔子曾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一名老师,传的不仅仅是学之理,更应该是人之道,一名老师,职为授业,更为树形。所以教师要有完美人格,让他的一言一行使学生们的成长耳濡目染、潜移默化。所以教师要有崇高师德,不管是教书,还是育人,都能让他的学生全盘接受,永记于心。

在我们班有这样一个学生,其实很聪明,但学习不主动,上课不认真听讲,并且不遵守纪律,因此学习成绩较差,作业经常不完成,我也经常和他谈心,鼓励他把字写好来,争取下次作业评比获奖,现在他有所转变了,也爱读书了,作业也能按时完成了,而且写字也是尽自己的努力把字写好来。

教育是艺术,是爱的共鸣,是心和心的呼应。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才能使教育发挥最大限度的作用。可以说,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根本。对学生冷漠,缺乏热情,决不是一个有良好师德的好教师。

三、为人师表

教师要处处事事严格要求自己,敢于正视自己,解剖自己。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必须先做到,给学生树立好的榜样,比如要求学生不要迟到老师自己就不能迟到早退;要求学生文明礼貌老师自己言谈举止切切不可粗鲁;要求学生遵守行为准则老师自己就要遵守教师守则。否则要求学生,而自己又不身体力行,学生就认为这样的老师言行不一,出尔反尔不可信赖。

四、要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这是教师走向终身发展的基本原则。终身教育,这是现代人必备的思想观念,教师更应活到老学到老,才能胜任这一富有挑战性的职业。我们就不断地给自己充电,把读书当成一种习惯,把学习看作一种乐趣,从各种渠道汲取新的营养,使自己变得更为睿智。在吸取新的知识、观念的过程中,教师还应善反思、勤笔记,注重积累,加强研究,以便真正有所提高,走向终身发展、不断进取的开拓之路。

总之,我们教师时时刻刻都要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学习,加强修养,让自己成为一个具有高尚师德的.人,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呼唤,更好地培养“四有”新人,才不辜负党和人民赋予我们教师的光荣使命。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心得体会篇3

本学期我们学习了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并进行了详细的解读,让我受益很多。新规范一共分为6条:

1、爱国守法;

2、爱岗敬业;

3、关爱学生;

4、教书育人;

5、为人师表;

6、终身学习。

通过学习,我充分认识到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性。以下是我的学习体会。

首先,要爱岗敬业。

热爱教育事业,这是对教师职业道德的最基本要求。既然我们选择了教育事业,就要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积极进取,开拓创新,力求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尽职尽责地完成每一项教学任务,不求最好,但求更好,不断的挑战自己,超越自己。

其次,要加强学习。

对教师而言,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完善自己,才能教好每一位学生。怎样提高自身素质呢?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孜孜不倦的学习,做到厚积薄发,精益求精,时刻准备着用“一桶水”来供给学生“一碗水”。同时也要注重加强政治学习,比如学习《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等法律法规,严格按照《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自己,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

第三,要奉献爱心。

崇高的师爱表现在对学生一视同仁,绝不厚此薄彼,按成绩区别对待。要做到“三心俱到”,即“爱心、耐心、细心,”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时时刻刻关爱学生,特别对那些学习特困生,更要付出特殊的关爱,切忌言行过激、办事草率。对学生细微之处的改变也要善于发现,发现他们“闪光点”,并且多加鼓励,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注重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第四,要以身作则。

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们都喜欢模仿。为此,教师一定要时时处处为学生做出榜样,凡是教师要求学生要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是要求学生不能做的,自己坚决不做。只有严于律已,以身作则,诲人不倦,才能让学生心服口服,才能把教师当成良师益友。

总之,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才能培养出明礼、诚信、自尊、自爱、自信和有创新精神的学生。我要努力从思想上严格要求自己,刻苦钻研业务知识,切实用高尚的人格魅力影响人,用崇高的师德师风塑造人,用扎实的知识储备教育人。

在今后的教学工作及日常生活中,我会时时以《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自己,做一名优秀的小学教师!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心得体会篇4

教师道德修养是一个长期的实践过程,加强自身师德修养,必须做到知行统一,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教师道德修养不仅要与实践相结合,而要从现在、从小做起,一个教师真正完善的道德品行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由于人的思想意识的复杂性、旧习惯的顽固性、新习惯培养的艰巨性以及社会环境的多变性,使得师德修养是一个长期的实践过程,一个不断陶冶道德情操和磨练道德意志的过程,一个不断修正偏见、改正错误观念、训练良好习惯的再实践过程。

放眼现在,有些教师虽然热爱教育,有如何育人的理论,但在实践中,却不愿意从小的善事做起,表现出观念与行为的错位、抱负与责任的分离。这些人在日常生活中对自己要求不严,不拘小节,不负责任,心胸狭隘,甚至以社会上“缺德行为多的是”为由,原谅自己不文明行为,结果必然使自己的道德水平停留在一个很低的层次上。这与教师应有的素质和修养相去甚远。其实,我们应想,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再好的人也有自己的薄弱环节,再不好的人也有他的闪光之点,如果学生能意识到自己的缺点、错误,明白世事伦理,那他就不会去犯,也就不用你去管,你也只能做一名“经师”而已,你就无法体现“人师”价值。我认为,一个有育人成就的教师不正是在一个刁钻、淘气、恶习特重、品行不端的学生身上取得的吗?那么,我们又何必用学生的错误惩戒自己,何不用宽容之心待之,用友善来感化他们,让他们看到你的平凡和伟大,即使此时不能体会,至少到他们为人之父母或有功成名就之时,就能深刻地体会到您对他的错误持宽容的伟大,并将自己的体会作为教育下一代的训理,那时,不正是你教师道德品质高尚的见证吗?

“师德”就是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工作的社会职能所要求的行为规范,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教师这一职业应成为教书育人的楷模。教师的工作对象,是一个个心灵纯洁的学生,他们的模仿力很强,时时刻刻以教师为榜样。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产生着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身教胜于言教”,这就要求教师时刻注意自己的形象,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真正起到模范、榜样的作用,用正确的思想来引导学生,用高尚的德行来感化学生,用大方的仪表来影响学生。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特征。教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者”,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发展教育事业、促进两个文明建设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从战略高度来认识、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尤其是师德建设。

师德还指在从事教学这一特定的工作或劳动中,教师为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所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以各种不同的身份交替、重叠地出现在学生面前,扮演着各种不同的角色。他不仅是学生学习文化科学知识的传播者,而且是学生思想品德的培育者、塑造者,同时又是学生心理的保健医生,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时时处处有意无意地影响着正在成长中的每一个青少年学生。可见,言传身教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有着不可低估的重大意义。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心得体会篇5

本学期我按照学校要求,认真学习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并进行了详细的解读,让我受益很多。规范共有六条内容。以下是我的学习体会。

第一,要爱岗敬业。

热爱教育事业,这是对教师职业道德的最基本要求。既然我选取了教育事业,我就要在教育工作的岗位上用心进取,开拓创新,力求做好自我的本职工作,尽职尽责地完成每一项教学任务,不求最好,但求更好,不断的挑战自我,超越自我。

第二,要加强学习。

对教师而言,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完善自我,才能教好每一位学生。怎样提高自身素质呢?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孜孜不倦地学习,做到厚积薄发,精益求精,时刻准备着用“一桶水”来供给学生“一碗水”。同时也要注重加强政治学习,努力使自我成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

第三,要奉献爱心。

崇高的师爱是对学生一视同仁,绝不厚此薄彼。要做到“三心俱到”,即“爱心、耐心、细心,”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时时刻刻关爱学生,对那些学习特困生,更要付出特别的关爱,切忌言行过激、办事草率。对学生细微之处的改变也要善于发现,发现他们“闪光点”,并且多加鼓励,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注重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第四,要以身作则。

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们都喜欢模仿。为此,教师必须要时时处处为学生做出榜样,凡是教师要求学生要做到的,自我首先做到;凡是要求学生不能做的,自我坚决不做。只有严于律已,以身作则,诲人不倦,才能让学生心服口服,才能把教师当成良师益友。

总之,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才能培养出明礼、诚信、自尊、自爱、自信和有创新精神的学生。我要努力从思想上严格要求自我,刻苦钻研业务知识,切实用高尚的人格魅力影响人,用崇高的师德师风塑造人,用扎实的知识储备教育人。

在今后的教学工作及日常生活中,我会时时以《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自我,做一名优秀的小学教师!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心得体会篇6

通过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使我感到教师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行为规范,甚至一言一行,对学生都会起典范作用,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健康成长。教育工作不应是为教书而教书,更要以人为本、教师育人。

教师对学生的爱,简称为“师爱”,是师德的核心,即“师魂”。在一定程度上,热爱学生就是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爱就更困难了。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性质上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记回报的、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在原则上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这种爱是神圣的。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实现了其根本的功能。因此,师爱就是师魂。

“因材施教”是一个古老而现代的命题,是每一个教师每天都会面对的挑战,是一个现代教师职业道德水平的综合指数。其前提是爱,是对职业的投入;其次是尊重,是对人格,对成长规律、教育规律的尊重;其三,是教师的教育能力与专业素养。小学,是儿童的世界;小学教育,首先是理解儿童。不仅要考虑“小学”这么一个学业水平,更要考虑“儿童”的心灵感受和精神家园。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心得体会优秀6篇相关文章:

教师的职业道德心得体会推荐7篇

教师的职业道德心得体会8篇

学规范强师德心得体会6篇

道德优秀事迹材料6篇

教师职业素养心得体会8篇

道德模范优秀事迹材料5篇

优秀的道德模范事迹材料5篇

道德模范个人优秀事迹5篇

优秀个人道德事迹7篇

优秀道德模范事迹7篇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心得体会优秀6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96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