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的设计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能力和兴趣进行个性化调整,教案能够帮助教师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保证教学的有效性,以下是好美篇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部编四年级下册语文乡下人家教案7篇,供大家参考。
部编四年级下册语文乡下人家教案篇1
?乡下人家》按照房前屋后的空间顺序和春夏秋三季、白天傍晚夜间的时间顺序交叉描写,展现了乡下人家朴实自然和谐、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也赞扬了乡下人家热爱生活、善于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装点自己的家园、装点自己生活的美好品质。
一、教学目标:
1、掌握14个生字,认识5个生字,理解“时令、屋檐”等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感受并体会乡村生活的诗情画意。
3、把喜欢的部分背下来。
二、教学重、难点:
感受并体会乡村生活的诗情画意。
三、教学课时:
两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师描绘引入
同学们,当我们远离喧嚣的都市,步入乡村,在乡间的小路上,你会闻到瓜果的芳香;在夜晚的池塘边,你会听到青蛙的歌唱;在辽阔的草地上,你会看到成群的牛羊……同学们,我们今天共同走进乡下人家,一起感受田园的诗情画意吧!(揭题)
二、初读课文
1、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不理解的地方打上“?”号,音读不准的多读几遍。
2、四人小组内交流不理解的词、句。
3、全班交流。
4、指7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
5、默读课文1—6自然段,想想描写了哪几处乡村的风景。
第一自然段:屋前的瓜棚;
第二自然段:门前的花、屋后的竹;
第三自然段:房前屋后的鸡群;
第四自然段:屋后的小河;
第五自然段:傍晚吃饭的情景;
第六自然段:瓜架上的纺织娘。
二、学习生字
1、检查预习生字的情况。
音:指名读、齐读。(重点正音:棚“péng”不读“póng”;率“shuài”翘舌;眠“mián”不读“mín”)
形:采用喜欢的方式记忆字形,重点指导“谐”的右下部分是“白”不是“日”;“冠”是上下结构,“寸”应写在“冖”里面;
意:组词。
2、练习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精读课文。
1、默读全文,读完后你想说点什么吗?
2、想想文中描写了哪几处乡村风景?
3、你对哪一处风景最感兴趣,找出来并读读。并谈谈自己的看法。
4、喜欢同一处风景的同学在一起品读,交换自己的看法。
5、有感情齐读全文,并想像画面。
6、你觉得这篇乡村课文写得怎么样?(形象、生动)
二、积累好词、佳句。
把你认为写得好的词、句摘抄在积累本上,并读一读。
三、画。
把你喜欢的一处风景的段落多读读,并展开想象把它画出来。
部编四年级下册语文乡下人家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构、芍”等11个生字,会写“构、饰”等15个字,正确读写“屋檐、构成、装饰”等17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画面,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3、学习作者通过描写和乡下人家最密切相关的景物来抒发感情的表达方法。
4、积累好词佳句。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画面,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构、芍”等11个生字,会写“构、饰”等15个字,正确读写“屋檐、构成、装饰”等17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3、理清课文层次,归纳课文描写的乡下生活的场景。
教学过程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1、回顾古诗:同学们,乡村生活是美好的,像一幅画卷,一起回忆一下古诗《宿新市徐公店》、《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清平乐村居》。
2、导入新课:还有一位老人,他离开家乡几十年了,后来终于又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家乡,当看到家乡的美丽景色,禁不住写下了这样一篇美文——《乡下人家》,请齐读课题。(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提出读书要求:自己小声读课文,遇到生字要借助拼音读一读。
2、认读生字新词。
3、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着重分析指导“构、饰、蹲、率、倘、眠”。
教师在黑板上的田字格中示范指导,学生仿写。(“构”是左右结构,右边是“勾”,不要写成“勺”。“蹲”是左右结构,右边“尊”中的短横一定不能忘记写。)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作者用一句话概括了他眼中的乡下人家,请用横线画出来。(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2、通读课文,作者介绍了哪几道独特、迷人的风景?请简单概括一下。(瓜藤攀檐图、鲜花绽放图、雨后春笋图、鸡鸭觅食图、院落晚餐图、秋夜睡梦图。)
四、关注有新鲜感的语句
1、自由朗读课文,并用直线画出表现独特、迷人风景的句子。
2、把自己感兴趣的段落和同组同学交流,并进行批注。
五、课堂小结
初读课文后,你感受到了什么?(乡下人家朴实、自然、和谐、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抓住关键语句,边读边想象画面,体会乡村生活的美好。
2、学习作者抓住乡村景物的特点,用准确生动的'语言进行描写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学生掌握情况。
2、导入新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感受到了乡下人家的独特。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看看乡下人家的生活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二、品读课文,感悟体会
(一)整体品读。
1、乡下人家的一幅幅画面展现在我们眼前,课文是围绕哪句话写的?(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2、读句子,抓住关键词语理解体会。(独特、迷人)
3、课文围绕乡下人家的独特、迷人描写了哪些乡村风景,你最感兴趣的一处是哪里?
(二)根据学生的沟通,依次进行品读感悟。
1、品读第1自然段。
(1)要求:哪些同学被屋前瓜架吸引住了,就请站起来、读出来。
出示课件:“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
(2)那你能说出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吗?(对比)
师:对比之下,瓜架让人觉得——
生:可爱多了。生机勃勃……
师:同学们,这是我们今天游览的第一站——乡下人家屋前瓜架。谁想来说说自己的感受。(指名学生说)
2、品读第2自然段。
过渡语:乡下人家不但屋前有别有风趣的瓜架,门前还有令人眼前一亮的鲜花绽放。
(1)课件播放芍药、凤仙、鸡冠花、大丽菊的图片。
师:你能用哪些优美的词语来形容如此美妙的画面呢?
生:百花齐放、芬芳扑鼻、鸟语花香、五彩缤纷……
师课件出示句子:“有些人家,还在门前的场地上种几株花,芍药,凤仙,鸡冠花,大丽菊,它们依着时令,顺序开放,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显出一派独特的农家风光。”(学生齐读)
师:“朴素”和“华丽”本来是一对反义词,但用在这里毫无违和之感。乡村的花随意地种在门前的场地上,不像城市里的花有漂亮的花盆、花瓶来衬托,有美丽的彩纸来包装,因此可以称得上“朴素”。但它们色彩鲜艳,光彩照人,又是“华丽”的,因此称其为“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
(2)研读:同学们,乡下人家门前的鲜花让人如痴如醉,屋后的风光也别有一番景象。瞧,几场春雨过后,鲜嫩的春笋迫不及待地探出头来。
课件出示句子:“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谁来读读写竹笋的句子?其他同学认真听,体会一下。
你刚才是怀着怎样的心情读“探出头来”的?把“探”换成“钻、伸、冒”可以吗?
(好奇、渴望、兴奋、激动……)
(不可以。这句话写春天下雨后竹笋长得很多很快,形象地呈现了“雨后春笋”的美妙画面。尤其是“探出头来”,拟人化的手法让人感到嫩笋长势的迅速,嫩笋如同一个个淘气顽皮的娃娃在和人捉迷藏一样从土里探出头,充分展示了春笋勃勃的生机。)
(3)带着小春笋们的渴望、迫切的心情再来读一读句子。(生齐读句子)
3、默读第3自然段。
(1)过渡语:农家小院的植物生机勃勃,动物也是悠闲自在,你们看谁来了?(课件出示:小鸡觅食。)
(2)指名读读,读完思考:我看到了()的母鸡,()的公鸡,它们走来走去干什么呢?这么慈爱的母鸡、尽职尽责的大公鸡,请大家带着幸福快乐的语气齐读。
4、品读第4自然段。
过渡语:除了母鸡、大公鸡,作者还生动地描写了哪种小动物?(鸭子)
出示:“他们的屋后倘若有一条小河……它们也从不吃惊。”(生自由读句子)
想想:除了鸡、鸭,乡下人家还会养些什么动物呢?(狗、鹅、羊……)
小结:这些动物、植物和乡下人家快乐地生活在一起,是多么和谐呀!
5、品读第5、6自然段。
(1)再读一读他们之间和谐相处的画面。(生读)乡下人家的生活就是这样平淡,但平淡中也不乏甜美。乡下人家就是吃晚饭也这么美。(师生接读)
(2)文中把纺织娘的叫声说成是唱歌,赛过催眠曲,谁来读读它的歌声?(缓缓的、柔柔的,像催眠曲)(指名读)这是什么写法?(拟人)谁再来给大家读读?
三、仿写练笔,拓展延伸
你们眼中乡村的景致是什么样子的?学习作者的一些写法,来写一写我们身边的乡下人家的风景或者是你喜欢的一处景物。
部编四年级下册语文乡下人家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装饰、率领、觅食、和谐、倘若”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走进乡下人家,想象乡下人家的生活画面。
3.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作者通过描写和乡下人家最密切相关的景物来抒发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读文字想画面,感受田园风光的独特美好,体会作者的写作特点。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音乐导入,激发兴趣
1.多媒体播放音乐《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学生随着音乐节奏拍掌。
2.大家都听过这首歌吧,今天我们就踏上乡间小路,哼着乡间小曲,嗅着乡间花香,开始我们的乡间之旅吧!(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文,扫清字词障碍。(可借助工具书,与同桌、教师讨论交流来完成)
2.把课文读通顺,找出概括乡下人家生活的一个自然段。
3.说说乡下人家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用一个词说说你的感受。
4.默读课文,看看其他几个自然段,作者抓住了哪些景物来描写乡下人家的独特、迷人之处?用最简洁的语言给每个自然段加个小标题。
(1)先让学生自己思考,小组间再互相讨论。
(2)让学生自由举手回答。
(3)教师选择最合适的'小标题板书:
屋前搭瓜架门前种鲜花屋后冒春笋竹林鸡觅食河中鸭嬉戏
门前吃晚饭瓜架秋虫鸣月下人入梦
三、小结
课后,请大家继续读课文,下节课老师将带着大家继续去欣赏那乡下人家美丽的图画。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想象画面,品读感悟
1.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美丽的乡村画面,再次感受乡村的独特、迷人之处。
2.小组合作学习,每个人选取自己最喜欢的一幅画面,有感情地读给大家听,然后谈谈自己读后的所感所悟,组内同学纠正、补充。
3.分组汇报学习情况,教师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感悟作者热爱乡村生活的思想感情,学习对比、拟人的表达方法。
二、体会作者的表达方式
1.抓住乡村生活中最平凡的事物、最普通的场面,描写乡村生活的特点。
2.采用对比、拟人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乡下人家美丽的生活环境。
(1)课件出示句子,品读色彩之美:
课件出示三:当花儿落了的时候,藤上……绿绿的叶。
①引导学生抓住“青的、红的、绿绿的”等词语,展开想象,感受瓜果色彩的明丽。
②指导朗读,学生之间互相评读,读出这一份色彩之美。
③师:你的朗读仿佛把我们带到了瓜架下,让我们看到了一种别有风趣的装饰,看到了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2)课件出示句子,感受对比之妙:
课件出示一: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可爱多了。
学生讨论后,教师小结:通过城市和乡下的对比,写出了乡下人家独特的房前装饰,衬托出农家小屋的别致亲切、质朴自然。
师:这就是对比的妙处,今后在写作中学会运用对比手法,你的文章也会更生动。
(3)课件出示句子,感受拟人之美:
课件出示二: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从土里探出头来。
小结:“探”字用拟人化的手法让人感受到嫩笋的长势迅速,如同一个淘气的娃娃和人捉迷藏一样从土里探出头,充分展现了春天的勃勃生机。
三、回顾全文,总体感知
1.多媒体播放朗诵课文。
2.让学生一边聆听,一边思考问题:
(1)课文是按怎样的空间和时间顺序描写的?
(2)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教学板书]
2乡下人家
乡下人家空间(1~4)屋前:种瓜、养花
屋后:种竹、养鸡、养鸭别致生动
时间(5~6)夏天:傍晚门前吃晚饭
秋天:夜晚听歌入梦乡自然和谐
总结:(7)总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房前屋后漾祥和瓜田篱下溢浓情
[教学反思]
文章按照房前屋后的空间顺序和春夏秋三季、白天傍晚夜间的时间顺序进行交叉描写,展现了乡下人家朴实自然、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也赞扬了乡下人家热爱生活的美好品质。我在教学中,始终围绕一条主线“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来进行教学。让学生自读课文,画出能体现乡下人家独特、迷人风景的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在头脑中想一想作者描绘的画面,然后交流品味。这样就使整个教学结构清晰、合理,教学过程流畅。
部编四年级下册语文乡下人家教案篇4
教学内容分析:
这是一篇讲读课文。作者扣住“独特、迷人”,以乡村小同学的生活环境为背景,向我们展示了乡下人家七幅很有特色的美景。文章虽然朴素,但字里行间饱含深情,很具新课程特色,引领了同学体会乡村生活的自然亲切优美恬静,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享受乡下人家的生活乐趣。培养同学热爱家乡,善于用自身灵巧的双手装点自身的家园,装点自身生活的美好品质。
教学对象分析:
1. 这篇课文的学习对象是四年级同学,能自身质疑,初步具有利用字典,联系上下文学习的自学能力。
2.新大纲要求我们: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同学热爱祖国语言文字,指导同学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因此在本节课中,要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的优势,让四年级的同学通过练读来感悟,积累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走近乡下人家,感受田园诗情,激发同学对农村生活的兴趣和热爱。
3.带领同学品味优美语言,积累精彩句段。
教学重难点:
1. 带领同学品味优美语言,积累精彩片断。
2. 了解课文内容,走近乡下人家,感受田园诗情,激发同学对农村生活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题:
1、课件出示一些乡村生活的图片,指导看图。
(1)从图上,你看到了什么?
(2)谈谈你看了图片后的整体感受。
2、 师:这样自然亲切、充溢诗情画意的乡村风光,用文字来描绘又会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受呢?你们想去看看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随着作家陈醉云,走进乡村生活,一起领略它那份独特的美吧。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同学自由读课文,要求:
(1)课文描写了乡下人家的哪些独特的风景?
(2)你从这些独特迷人的风景中体会到什么?
(3)作者的最直接感受是什么?用——划出来
2.师生交流:
(1)交流识记生字、理解新词的方法。
(2)谈体会,找出中心句。
a、你觉得乡下人家是怎么样的?(板书:独特、迷人)
b、原来乡下人家这么美,怪不得作者感叹道:
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生齐读)
c、“独特、迷人”什么意思?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三、研读品味,感受乡村生活的美
1、合作学习,感受美。
(1)乡下人家,处处如画。用心读读1-4小节,用简短的语句概况作家写了哪些白昼的景色?
(2)集体交流:景色:
屋前搭瓜架 门前种鲜花
屋后春笋冒 院里鸡觅食 河中鸭嬉戏
(3)小组一起细细品读课文:找出五个景色中你最喜欢的一景,划一划,圈一圈,试着用自身的话说说感悟,并找出有关的段落美美地读一读。
2.集体交流:紧扣五景分析:(由同学挑选喜欢的,投影出现,理解)
(1)同学读出自身喜欢的段落并说明原因,师指导说完整,说正确。
(2)看图片,想象理解画面。师幻灯片出示句子指导。
(3)指导感情朗读。(引导同学带着丰富地想象进行朗读,并在读中注意重点词句,结合生活实际来体会景物的美,把这种美读出来。)
(4)你能联系自身的生活实际谈谈感想吗?
四、总结: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发现生活中那些平凡普通的事物也蕴涵着独特而迷人的美。正如大雕塑家罗丹所说:生活中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现在,就让我们伴着柔美的音乐,读1—4小节,感受乡下人家这独特、迷人的风景。
板书设计:
乡下人家
屋前搭瓜架
门前种鲜花 独特
屋后春笋冒
院里鸡觅食 迷人
河中鸭嬉戏
部编四年级下册语文乡下人家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生字,生词,能正确拼读“装饰”、“鸡冠花”“归巢”等词语的读音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带领学生品味优美语言,积累精彩句段
教学重点:
学生品读重点句段,积累优美语言,感受乡下人家独特、迷人的风景
教学难点:
从平凡的事物中展现乡村生活的画面,让学生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从而产生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题
1、出示图片,指导看图
(1)通过看图,你知道这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色吗?
(2)从图上,你都看到了哪些景物?
2、导入
这样自然亲切,优美恬静的乡下风光,作者是怎样描绘的呢?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1课乡下人家(板书课题)
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出示“自读要求”
1、自由读课文,划出本课的生字、新词,并对照读音把他们读准。
2、找找课文“围绕哪一小节展开描写”?用笔作上记号
三、汇报交流,了解自学情况
1、指名认读生字,生词,教师相机指正,提醒注意“鸡冠花”一词中“冠”应读“guān”不读“guàn”;“捣衣”中“捣”应读“dǎo”不读“dāo”
学生齐读生字、词语
2、交流读书所得,找出全文的中心段落(最后一节)
学生齐读最后一节
师提示:这一节中写了什么样的景色?
独特、迷人(教师相机板书)
四、精读感悟
教师导语: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我真想再去看看这道独特、迷人的风景,同学们想不想看?
好吧,我们就带着这种心情,先到乡下人家那小小的房屋前看看吧
1、(课件)播放第一自然段的朗读,学生对照课文认真聆听
2、指名学生读第一自然段,其它学生评读(他读得怎么样?好在哪里?不足在哪里?)你还能比他读得更好吗?
3、同学们读了第一自然段,不仅读得正确,流利,还读出了情味,老师有几个问题要考考你,怎么样?
(1)这段写了乡下人家屋前的什么?是怎样写的呢?
(2)在这一段中“别有风趣的`装饰”指的是什么呢?
(请学生读一读相关描写)
(3)“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一般是什么地方看到的?
(学生回答)
4、老师朗读第一自然段,同学们闭上眼睛
来感觉“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的城市景象和课本屋前的景象,说说你的感觉。
(通过比较,感受到乡下人家的淳朴、可爱)
过渡:刚才我们感受了乡下人家屋前这一独特迷人的风景,乡下人家不仅屋前的装饰独特、迷人,而且门前、屋后也别有风味,我们来感受一下吧。
1、自由读课文,划出喜欢的句子,说理由,同桌互相交流
2、全班交流
(指名学生说喜欢的句子及理由,教师点拔补充)
以两个教学点为例:
生: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喜欢理由:(1)用拟人的手法(2)一个“探”字用得非常好
师补充:“探”字让我们想到了活泼的孩子从土里钻出来,探头探脑的和我们捉迷藏,真是俏皮活泼啊!谁愿意活泼的读一读这个句子(出示关于笋的图文)女同学来试试,全班同学一起来轻快活泼地读读。
师补充:关于这个句子其它的知识,如:笋在春天的雨后,长得多,长得快(从词语“许多”、“成群”可以看得出来),显出了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生:有些人家,还在门前的场地上种几株花,芍药,凤仙,鸡冠花,大丽菊,它们依着时令,顺序开放,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显出一派独特的农家风光。
喜欢理由:(1)写出了花的朴素又不失华丽
(2)“朴素”一词用的非常好
师相机补充
师补充:“着时令,顺序开放”的意思。
五、总结梳理
乡下人家不仅屋前瓜藤满架,门前鲜花盛开,屋后翠竹成阴,春天雨后春笋生机勃勃,还有许多独特迷人的景象,我们下节课一起来交流。这节课,我们认识了生字,词语,学习了乡下人家房前、屋后的独特迷人景象,感受了乡下人家的淳朴、可爱。
板书设计:
独特迷人
屋前瓜藤
门前花
屋后竹、笋
乡下人家》教学反思:
?乡下人家》文章按照房前屋后的空间顺序和春夏秋三季、白天傍晚夜间的时间顺序交叉描写,展现了乡下人家朴实自然和谐、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也赞扬了乡下人家热爱生活、善于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装点自己的家园、装点自己生活的美好品质。下面,我来谈谈教学体会。
一、根据我的了解,我们的学生95%以上从小生活在城市里,对乡村生活缺乏了解。学习本文,一是引导学生体会乡村生活的自然亲切、优美恬静,感受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向往,对生活的热爱之情;二是在阅读中体会作者善于抓住乡村生活中最平凡的事物、最普通的场面,描写乡村生活的特点。
部编四年级下册语文乡下人家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读自己喜欢的段落,积累好词佳句。
2.想象画面,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由衷地热爱之情。
3.学习作者通过描写和乡下人家最密切相关的景、物来抒发情感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随着文章的叙述在头脑中想象画面,从而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
教学难点:
体会从平凡的事物、普通的场面中展现乡村生活的美;
教学准备:
课件、学生搜集有关田园生活的图片、诗歌等资料。
课前活动:
资料展示、相互交流
教学过程:
一、回顾课文、明确主旨
1.谈话引入、畅谈感受。
2.回顾课文,交流场景。
(屋前搭瓜架、门前种鲜花、屋后春笋冒、院中鸡觅食、河里鸭戏水、门前吃晚饭、月夜曲催眠)
二、板书课题、明确目标
三、读中感悟、读中生情
(一)师生共同探究有效的学习方法
画面一屋前搭瓜架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想象画面。
2.汇报画景
3.找出喜欢的词句,理解、感悟。(体会乡下人家装饰的独特、可爱)
4.了解对比的修辞手法。
5.品读,体会乡下人家的可爱。
6.总结学习方法。
(先自读、想象画面----找一找、画一画、读一读喜欢的词句----了解修辞方法)
(二)小组合作学习自己喜欢的画面
(三)全班交流小组学习成果
画面二
门前鲜花开 屋后春笋冒
1.小组汇报
朗读;想象画面
2.读感悟深的句子,理解品味。
理解“依着时令,顺序开放”、
“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
3.感情朗读
4.运用方法,汇报交流
院中鸡觅食、河中鸭戏水、门前吃晚饭、月夜曲催眠
(四)悟情
四、配乐读文、积累语言
五、参照目标、自我评价
六、作业超市
1.想象一下,在冬天,乡下别的地方可能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写一写或画一画乡下人家的冬天。
2.抄一抄课文中写的形象、生动的词句,并把他们积累下来。
3.读一读“阅读链接”
?天晴了的时候》,划出作者描写的景物。
部编四年级下册语文乡下人家教案篇7
一、学习目标
1.认识“檐”“饰”等5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3.了解课文内容,走近乡下人家,感受田园风情,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由衷地热爱之情,激发学生对农村生活的兴趣和热爱。
4.学习作者通过描写和乡下人家最密切相关的景、物来抒发情感的表达方法。
二、教学重点
能随文章的叙述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
三、学教难点
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体会从平凡的事物、普通的场景展现出来的乡村生活的美,从而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计划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我校是一所乡村学校,同学们生活在农村,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乡下。你们虽然长期居住在乡下,可能对乡下的'生活司空见惯但却熟视无睹。那么,现在请同学们用心地回想一下,说说你了解到的乡村生活是怎样的?(学生自由谈)
2.从大家绘声绘色的讲述中,可以看出乡村的美丽风景深深地吸引着你们,再让我们去看看吧!
3.(播放风景的图片)看到这儿,你想说些什么?学生自由谈感受。
4.老师童年的时候也生活在乡下,与大家感同身受,今天老师就和你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描写乡下人家的课文。
5.板书课题:乡下人家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自由读文,初步感知
师:请大家打开书,用你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遇到带有生字的句子多读几次。读完之后想一想:乡下人家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试着用一个词或者一句话概括。
(二)检查预习情况
1.出示词语
(1)谁愿意给大家读一读,如果有读错的字音,请其他同学纠正,正音后全班齐读两遍。
(2)全班齐读。
2.出示含有多音字的词语:鸡冠花 结出
(1)这个词语中有个字不好读,谁能读好?
(2)指名读,开火车读,纠正读音。(“冠”读一声,在这个词中指帽子或形状像帽子的东西的意思;“结”读一声是指植物生长结出果实)
(3)齐读两遍。
3.出示含有多音字的句子(区分“场”的不同读音)
(1)现在增加难度了,把字放到句子里了,你能读准吗?自己试着读一读,指名交流。(cháng,在这句话里是量词,指一事起迄的经过:下了一场雨。)
(2)齐读带有多音字的句子。
4、反馈交流,提炼中心。
师:课文读完了,咱们来聊聊乡下人家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师:作者眼中的乡下人家又是怎样的呢?课文中有一句话,写出了作者的感受,你们知道在哪儿吗?
(出示句子: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a.划出句子,齐读
b.老师还想请同学们读这句话,不过这次读跟刚才那次有所不同,你们得用回答我问题的语气读这句话。可以吗?听好了!
问题一:乡下人家在什么时候什么季节的景色最美?(强调“不论…不论…”),哦,我听明白了。那不论什么时候都有哪些时候呢?(早上、中午、下午、傍晚、夜晚),不论什么季节都有哪些季节呢?(春夏秋冬)
问题二: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怎样的风景?(强调“独特、迷人,板书)能换个词吗?
三、品读课文,感受用词的精妙。
1.自己放声朗读课文,找找文中描写了乡下人家的哪些美丽风景?
2.学生交流,汇报,教师相机板书。
(屋前瓜架、鲜花嫩竹、鸡鸭觅食、院落晚餐、月夜虫鸣)
3.如果让你用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乡下人家这几幅风景的特点,你觉得哪句话合适?指名说。然后,课件出示句子“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4.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看这句话里的哪些词语能概括乡下人家的特点?(板书独特,迷人)全班齐读最后一节,理解“独特”、“迷人”的含义,进而理解整段话的含义。
5、学生讨论后师小结:“独特”是指“独有的,与众不同的”;“迷人”是说“吸引人”,这句话是说乡下人家,在任何时候,在任何季节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很吸引人的美。
四、整体回顾,感悟中心。
师:同学们,听了你们的朗读,让我深刻地感受到我们看似平凡、普通的乡村生活竟如此美丽,美得朴素,美得动人 。老师也禁不住想吟诗一首(课件显示)
长藤绿叶瓜架,
春雨竹笋鲜花。
雄鸡悠闲自在,
小桥流水戏鸭。
夕阳鸟儿如画,
纺织娘高唱甜蜜,
最美乡下人家。
师读,生齐读。
延伸拓展,阅读《在天晴了的时候》
1.学生自由读《在天晴了的时候》,试着画出作者描写了哪几种景物,是怎样描写的,自己有哪些感受。
2.有感情地朗读。
五、小结
那么哪一幅图最能让你感受到乡下人家的独特和迷人呢,我们下节课继续。
六、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屋前瓜架
鲜花嫩竹
乡下人家 鸡鸭觅食 独特,迷人
院落晚餐
月夜虫鸣
部编四年级下册语文乡下人家教案7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