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我们应该认识到详细的教案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精心设计的教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下面是好美篇小编为您分享的《江畔独步寻花》教案6篇,感谢您的参阅。
《江畔独步寻花》教案篇1
一、教材分析
761年(唐肃宗上元二年)诗人杜甫在饱经离乱之后,寓居四川成都,在西郊浣花溪畔建成草堂,暂时有了安身的处所,心情比较舒畅。春暖花开时节,他独自在江畔散步赏花,写下了《江畔独步寻花》一组七首绝句,这是其六,也是最的一首。这首写景小诗别具情趣,小路上花团锦簇,花下的枝条被压得垂下来,花瓣之上是流连忘返的彩蝶,恰恰啼鸣的黄莺,它们活泼自在的神态,给人一种轻松愉悦的感觉。
对正常学生来说,结合他们的生活体验,很容易能够理解诗意、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感情。但对盲生来说,缺乏视觉感受使他们对春天的感受间接而模糊,影响了他们对诗文的学习。
二、教学目标
1、理解诗句意思,能进入诗人描绘的春色盎然的意境。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体会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感受他愉悦的心情。
在教学目标当中,理解这首诗的意思,想象诗歌描绘的情景,体会诗歌中蕴涵的诗人的情感是教学的重点。全诗语言充满了口语化色彩,读起来令人感到非常亲切,所以理解意思不难,难的是盲生由于失去了视觉这样一个主要的观察途径,就使得他们对景色的理解停留在纸上谈兵的阶段,所以本课的教学难点是:进入诗歌所描绘的蜂飞蝶舞的春天生机盎然的意境,有感情的诵读。为突破教学难点,课前先后三次带领盲生到校园里触摸春天,感受春天,重点观察不同花期、不同品种的花儿,为课堂上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另外制作了课件,课件中的图片和音乐为低视力学生和全盲学生营造优美的、古色古香的氛围,达到辅助教学的目的。
三、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的设计主要有以下几个环节:
(一)、导语引入
用优美的音乐和语言,娓娓道来,达到这个环节的目的——未入诗句先入境。
(二)、理解诗意,品读想象
在这个环节中分成了三个小部分:
1、自学古诗,理解诗意。这首诗内容相对来讲比较容易,所以通过学生自学和交流讨论,再加上老师的点拨指导,就可以了。
2、品读语言,想象画面。这个部分主要抓住诗中的重点词句进行分析理解,再结合学生触摸春天的经验感受练习说话、指导朗读,从而达到了解诗歌描写的是怎样的景色,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的目的。
3、指导吟诵,理解意境。通过听男女声朗读、自由练读、老师引读、个人配乐读等方式,感受诗歌的意境。
(三)、拓展阅读,体会感悟
出示两首不同角度描写春天的诗歌,拓展视野,让学生体会感悟。
(四)、回顾感受,布置作业
通过视频回顾自己在观察春天时的感受,将这首诗歌改写成一篇小散文。作业的设计,同样也体现了盲学生对这首诗的独特理解和对春天的感受。
《江畔独步寻花》教案篇2
一、教学目的要求:
1、读懂诗句,体会诗的意境和思想感情
2、学会生字新词,理解“蹊”、“恰”等词的意思
3、背诵这首诗
4、利用学校园艺景点资源引导学生创作
二、教学重点:理解词语,读懂诗句,有感情地朗读
三、教具安排:录音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1、启发谈话:我们学过许多古诗,谁来背一首,指名学生背诵。本课我们学习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师板出课题,学生挤读。
2、释题;题目什么意思,你能说说吗?不行的话,请看诗后注释⑴,指名学生说说诗题意思。
(二)学习《江畔独步寻花》
1、学生自读古诗3分钟左右,然后指名说说读懂了什么?
2、精读第一句: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⑴指名读这一句
⑵问:读了这一句你知道什么?“蹊”是何意?哪些写出了黄回娘家花的多?
⑶指导朗读,指名读、齐读
3、精读第二句,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⑴指名读这一句
⑵问:黄四娘家的花很多了,这些花怎么样,你如何知道的?
⑶想家:如果蝴蝶黄莺会说话,它们看见这么多这么美的花,会说些什么?
⑷指导朗读,指名读、齐读
4、品味、赏析;你最喜欢诗中的哪句或哪词?说……为什么?
5、感情朗读古诗
(三)迁移、应用
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写出了春天草长莺飞,生机勃勃的景象,写得妙极了,同学们,看看窗外的植物园,想想我们美丽的校园,你能将本诗换何字变成你的吗?
学生的诗:
⑴植物园独步寻花
植物园内花满蹊
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
自在娇莺恰恰啼
⑵学校独步寻花
杨园小学花满蹊
千朵万朵压枝花
留连戏蝶时时舞
自在娇莺恰恰啼
⑶尚湖独步寻花
尚湖公园花满蹊
………………………
四、作业
抄写古诗
板书设计:
江畔独步寻花
黄四娘家花满蹊
千朵万朵压枝低花多
留连戏蝶时时舞花美
自在娇莺恰恰啼
《江畔独步寻花》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学习古诗,感知和理解古诗描绘的景象。
2、感受古诗的文学语言。
活动准备:
1、古诗《江畔独步寻花》ppt课件。
2、柳条两枝(一条叶子多的,一条叶子少的)
活动过程:
一、导入:请小朋友喊出“黄四娘”的名字,加深幼儿对古诗人物的印象。
师:小朋友今天有位老婆婆要带我们去一个非常美丽的地方。让我们快把老婆婆请出来吧!嘘!我悄悄的告诉你们她叫“黄四娘”,我们一起把她喊出来吧!(“黄四娘”“黄四娘”)
师:黄四娘年纪大了,耳朵听不清,小朋友再大点声。(“黄四娘”“黄四娘”)
?出示“黄四娘”的图片,加有录音:“小朋友们大家好,我是黄四娘,我住在一个非常美丽的地方快来看看吧!” ppt课件】
师:啊!这位老婆婆就是黄四娘。你们想去那个美丽的地方吗?(想!)
师:小朋友起立,来吧!跟着我一起随着音乐到黄四娘家去看看吧。我们出发了!
?响起《桃花朵朵开》的音乐,做动作。ppt课件】
?出示黄四娘家的图片,加录音:“孩子们欢迎你们到我家!” ppt课件】
师:哇!黄四娘家到了,快和她打个招呼吧!(黄四娘你好!)
二、 古诗欣赏。
(一)引导幼儿观察图片。
师:“黄四娘家美吗?你都看到了什么?”(花、房子、大树……)
师:是的,诗人杜甫,也非常喜欢黄四娘的家,为此他创作了一首古诗,【出示古诗名称:《江畔独步寻花》ppt课件,并让幼儿熟悉古诗名称】我们一起来读一下古诗的题目《江畔独步寻花》。你们想听听这首古诗吗?(想)那我们一起来欣赏吧!认真看、认真听,要回答问题的!
?播放古诗《江畔独步寻花》视屏,请幼儿欣赏古诗。】
师:这首诗是谁写的?这首诗的名字叫什么?什么是古诗?(引导幼儿说出作者与古诗名称。)
(二)分四段出示四句诗句的图片【ppt课件】
1、出示古诗的第一句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黄四娘家花满蹊。”
师:诗中说黄四娘家的花是什么样子的?(有很多花)
师:你看见小路了吗?(没有、让花挡住了……)
师:黄四娘家栽植的花非常多,连园中的小路都被各种花儿遮住了。我们可以用简单的诗句来表示:“黄四娘家花满蹊。”【出示诗句,朗读时加上有趣的动作】我们一起来读一下:“黄四娘家花满蹊。”诗句中的“蹊”字,是小路的意思。
2、出示古诗的第二句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千朵万朵压枝低。”
?出示两枝柳条让幼儿观察。】
师:小朋友观察一下这两枝柳条。(一枝树叶很多,一枝树叶少。)
师:这两枝柳条那枝更弯一些?为什么?(树叶多的柳条弯,因为树叶多把它压弯了。)
师:哦!树叶多可以把枝条压弯。
?出示古诗的第二句图片,让幼儿观察。】
师:我们来看看黄四娘家到底有多少花呢?(好多、很多很多、一百朵……)有许多许多,千朵万朵。花枝会不会被压弯压低呢?为什么?(会,因为花有许多许多。)
师:哦!千万朵儿花儿竞相开放,把花枝都压得低垂了。我们可以用简单的诗句来表示:“千朵万朵压枝低。”【出示诗句,朗读时加上有趣的动作】我们一起来读一下:“千朵万朵压枝低。”
3、出示古诗的第三句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留连戏蝶时时舞。”
师:快看谁飞来了?(蝴蝶。)
师:美丽的蝴蝶在干什么?(看花、跳舞、玩……)
师:在花间戏耍的蝴蝶上下飞舞,总是舍不得离开。我们可以用简单的诗句来表示:“留连戏蝶时时舞。”【出示诗句,朗读时加上有趣的动作】我们一起来读一下:“留连戏蝶时时舞。”诗句中的“留连”是舍不得离开的意思。
4、出示古诗的第四句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自在娇莺恰恰啼。”
师:小朋友快看谁又来了?(小鸟。)
师:它的名字叫“黄莺”。嘘!你听!听到了什么?【播放黄莺的叫声,ppt课件】(黄莺的叫声、她在唱歌……)
师:自由自在的黄莺在花枝间穿来穿去,非常美丽可爱,它的叫声也非常悦耳动听。我们可以用简单的诗句来表示:“自在娇莺恰恰啼。”【出示诗句,朗读时加上有趣的动作】我们一起来读一下:“自在娇莺恰恰啼。”
三、朗诵古诗
引导幼儿和老师一起完整朗读古诗《江畔独步寻花》。
(一)请幼儿边看课件边一起跟着朗读。
(二)表演古诗,一边做动作一边朗读古诗。
师:我们一起来表演一下吧!听口令:“起立”。
活动小结:
整节课小朋友们的兴趣很高,愿意和老师一起表演、朗读古诗。课后有的小朋友还会经常问小伙伴:“你家有黄四娘家美吗?”
《江畔独步寻花》教案篇4
今天尝试用五步教学法和孩子们一起学习古诗《江畔独步寻花》。
去年在教三年级时,虽然还没有非常明确地把教学程序分出如上的五步,但大体来说也是如此。
首先让学生读,书读百遍,其义字见;然后让学生议,大篇抄出诗意让学生背,没有几个孩子有兴趣,让他们自己去理解,去感受,有争议的问题提出来;最后让学生悟,从字里行间去读出作者的心情,去想象当年的风景,去品味中国文字的华美和精炼……
前些天,在网上看到一段文字,及如上的古诗五步教学法,感觉非常有实践意义。而且对于我现在的班级来说,急需要学着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于是,今天便尝试着采用。层次清晰,特别对于刚刚开始走上讲台的老师来说,非常有帮助。
说今天我的课。在上午的课上,我首先让学生背诵一些以前的古诗,然后出示《江畔独步寻花》,进入第一个环节:初读。
情况不如我想象中的顺利,光读准字音这一关都非常难闯。畔误读为半,寻因本地口音混淆读为行,"低和底分不清,娇误为 桥,恰恰读成哈哈,啼错念作嘀音,尤其是枝和时,两个翘舌音都纠了很久,到课后有个别孩子来背诵时,这两个音还是读不准。问题如此严重,看来很有必要强化普通话口语训练,比如专门列出一些翘舌音和平舌音,让学生练读练说。可是时间从哪儿挤出来呢?这又是一个问题。我既不愿意拖堂占孩子的下课休息时间,课堂上我们的孩子又总是难以完成任务,一周自习只有一节,还要练字和订正作业呢!
听孩子背诵以前的古诗,我就发现,朗读时应有的节奏感他们并没有具备,全是一股脑儿地拼命喊完了算数。于是让大家反复听我读,感受一下需要停顿的地方,需要重读的地方,在黑板上板书做好标记,让他们也跟着一遍又一边模仿读。
感觉这样很累啊,以前的那班孩子在认读的方面根本不用我操心,基本上来说一节课完成一首古诗,能背诵并且说出诗意,还能腾出时间来画副画儿,抄抄生字呢。就现在来说,已经是无捷径可走,那就用点老土的方法,一步一步脚踏实地地来吧,一切从头开始。就这样,当我的孩子们把古诗读通顺,并且能够有节奏感地朗读时,打下课铃了。天已经凉了,我却一身汗。五步才走了一步,我有些担心时间了。呵,就慢慢来吧,我们走得慢一点,是为了以后能跑得更快!!!
《江畔独步寻花》教案篇5
教学目标:(知识、能力、教法、德育渗透点)
知识与能力: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能借助注释,了解古诗所描绘的美景。
3。借助注释、课后练习初步理解古诗大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
1。熟读课文、理解古诗含义.
2。能借助注释,课后练习,理解古诗大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凭借语言文字,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句意思,。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挂图
第1课时
教学设计:个性化备课:
一、导入新课,明确学路
同学们,你们喜欢春天吗?春天万物苏醒,充满生机与活力,许多诗人都曾在诗中赞美过春天,你们还记得哪些描写春天的诗?今天我们将学习一首描写春天的诗,板书:江畔独步寻花,它的作者是唐朝诗人杜甫。
二、引导学习古诗《江畔独步寻花》
1、介绍作者,了解写作背景
师: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杜甫的情况。
(杜甫唐朝大诗人,称为诗圣,他的一生跌荡起伏,在经历了安史之乱的动荡不安后,杜甫来到了成都锦江边的草堂居住,过上了安宁的日子,这一年春天来了,江水的歌唱,鸟儿的叫声,吸引着他走出草堂,一路上他被春天的美景所打动,写下了这组江畔独步寻花共七首,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其中的一首。)
2、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首古诗,注意把字音读准,做到字字响亮,字正腔圆。
点评:读得声音响亮。字音咬得真准,尤其是这个簇字,是一个平舌音。
3、我们说古诗与音乐一样也有节奏美,现在就请同学们再读一读,注意词句内部的停顿,可以试着用做记号。
点评:读得不错,听出来了吗?她在哪儿停顿了。一起试着读一读。
4、光把字音读谁,句子断对,还远远不够,要想把诗读出它的韵味来,必须要理解古诗。回忆学习古诗有哪些方法。
(板书:联系上下文,图文结合,查注释,补省略,换词序,了解背景,联系上下文)
5、理解诗句。
①借助注释自读诗句(可让学生提出不懂的地方)。
②指名朗读,注意下列字音。
畔(pàn)倚(yǐ)簇(cù)
③同桌互说诗句的意思,再全班交流。
黄师塔前江水东:黄师塔:僧人所葬墓地的'黄塔。全诗句意:僧人的黄色陵墓前,碧绿江水缓缓东流。
春光懒困倚微风:倚微风:微风吹拂。全句诗意:春光融融,微风吹拂,让人略感困乏。
桃花一簇开无主:无主??没有主人,任人欣赏。全句诗意:江畔一簇无主桃花,如火如荼忽入眼帘。
可爱深红爱浅红?全句诗意:桃花深红浅红不一,哪一种更另人喜欢?)
④齐读后,指名完整的说说诗句的意思。
3、感悟内涵,体会感情
①自读全诗。思考:诗中描写了怎样的景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②交流体会。
(诗中描写了春暖花开时节,诗人来到黄师塔前看到江水东流,桃花盛开,颜色有深有浅的美丽景象。表露出诗人当时欣喜的心情。)
③有感情地朗读。(教师范读、自读、指名读)
4、练习背诵。(各人试背、指名背诵、集体背诵)
四、汇报交流,朗读背诵
1、指名读诗,随机正音。
2、讨论交流。
主要说说诗的内容和诗人的感情,并提出不懂的问题。教师适时点拨,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3、出示挂图:进一步体会诗的意境。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板书设计:
黄师塔前江水东,
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
可爱深红爱浅红。
《江畔独步寻花》教案篇6
课题:《江畔独步寻花》
第 1 课时
教学目标:(知识、能力、教法、德育渗透点)
1、学会本课生字,在语言环境中懂得每个生字的意思,学会写这些字。
2、在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美景,受到美好景致的感染。
3、能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重难点:引导同学通过诗的文字想象画面,读出诗歌展示的美景和自身的喜悦之情。
教学准备:
反映古诗美景的教学挂图。(学习课外收集杜甫资料。)
公开课教案:
教学效果
一、激趣导入,开启同学想象思维的大门
1、同学们,以前俺们已经通过课内课外接触了不少古诗,这些古诗语言简洁,节奏明快,富于感情,脍炙人口,给俺们留下了许多美好的画面。读到“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俺们的头脑中就会展开一幅美景:两岸青山相对耸立,江水与天相接的远处,一叶孤舟从太阳旁边缓缓飘移过来。
2、请同学们自身回忆曾经读背过的古诗,口中吟诵诗句,头脑中想象诗所描写的画面。
3、抽2~3名同学背古诗句。再用自身的语言描述一下诗句所展示的画面。
二、学习本课古诗《江畔独步寻花》
1出示课题《江畔独步寻花》。
2教师范读这首诗,不认识的字要借助字典注意读正确。
3 重点解决“倚yǐ”的读音。注意“簇”字的读音。
4读诵这首诗。
5理解本诗意思。
(1)解题:这首诗是杜甫于公元760年在成都时所作。同学们收集了杜甫的相关生平,能在班上将`你收集的资料交流交流吗?
(2)同学交流杜甫生平资料。
(3)教师归纳介绍:杜甫在经历了“安史之乱”后来到了成都,建起草堂,有了自身的住所,感到十分欣慰。春暖花开,他独自沿江散步,看到江畔的美丽景色,写下了《江畔独步寻花》这首诗。题目中的“江”,指成都的锦江,“寻花”是赏花的意思。
(4)理解诗的第一、二行。
①同学借助预习,理解“黄师塔”、“江水东”。
②让同学用自身的语言,叙述诗的一、二行所描写的景象。
③教师归纳小结这两行诗的大意:在黄师塔前,锦江水向东流去,和煦的春光加上暖烘烘的微风,让人感觉困倦。
(5)理解本诗的三、四行。
①理解“无主”的意思。
②师生一起交流第三、四行诗的大意:不知是谁家的一簇桃花开得十分艳丽,让人不知是欣赏深红色的好呢,还是欣赏浅红色的好。
(6)引导同学美读全诗。
①展示体现本诗意境的教学挂图,教师有感情地朗读全诗,同学看图听教师朗诵。
②同学自由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全诗,并用自身的话简述全诗大意。
③抽同学单个朗读,教师对同学的停顿、节奏相机作指导。
④让全班同学闭眼想象全诗所描写的画面,有感情地背诵这首诗。
(7)体会诗的感情。
①同学们感觉全诗写出的画面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②作者写赏花,写得花儿艳丽,景致明快,可见其心情怎样?字里行间,看出杜甫对美好春天和江畔美景是一种什么态度?
③引导同学带着赞美、喜爱的感情,吟诵全诗。
《江畔独步寻花》教案6篇相关文章:
★ 剥香蕉皮教案6篇
★ 我的书包教案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