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说课文教案5篇

时间:
Lonesome
分享
下载本文

创新的教案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有趣的教案能够增加课堂的活跃度和互动性,好美篇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雨说课文教案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雨说课文教案5篇

雨说课文教案篇1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本课,学会本课8个生字,正确读写“吩咐、茅亭、榨油、价钱、石榴、爱慕”的等词语;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理解“父亲”所说的话的深刻含义,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初步学习分清文章的主次,加深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学习作者主次分明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懂得做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初步学习分清文章的主次,加深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

教学构想

课前,让学生了解花生的生长特点及有关花生的常识。教学时,先结合课题,组织学生交流对“落花生”这个名字由来的了解。然后从内容入手,引导学生了解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几件事。要保证学生充分阅读、思考和小组交流讨论。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小组合作,质疑问难。

学生学习过程

一、巧妙激趣,导入新课。

1、指名学生上台写下自己的名字,并说出名字的含义。

2、教师板书作者笔名“落花生”,并请学生猜想它的含义。

3、教师把“落华生”改写为“落花生”,并介绍作者许地山。许地山为什么把自己的笔名叫做“落华生”呢?读了本课,我们就清楚了。

二、自读自悟,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理解词义。

2、同位互读,相互订正。

3、小组讨论: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哪些内容?

4、回报交流,理清脉络。

三、质疑问难,培养能力。

1、引导学生小组合作,自学第一部分,提出不懂的问题。

2、学生可能提出以下问题:

(1)姐弟几个人通过辛勤劳动,收获了花生,为什么用“居然”而不用“果然”呢?用“居然”说明了花生的什么特点?

(2)文中为什么只用“买种”“播种”“浇水”这几个词写种花生?这些词能颠倒吗?

(3)母亲为什么提议过“收获节”,还吩咐在后花园的茅亭里过这个节?

(4)“那晚上天色不大好,可是父亲也来了,实在很难得”一句中,“天色不大好”父亲为什么也来了?父亲对孩子们一起吃饭是很平常的事,为什么是“难得”、“很难得”“实在很难得”?父亲很难得回来吃饭,就是为了品尝我们中的新花生吗?诸如上述问题,让学生在小组内充分讨论、释疑,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

作业设计

查找关于花生成长的资料。

板书设计

17、落花生

种花生

收花生

尝花生

议花生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进一步学习课文,抓住课文的重点内容,进行精读,并领悟其中蕴含的道理。

雨说课文教案篇2

课前预习

1.能借助拼音正确认读课文中的生字“床、盆、钟、号、升、饭”。

2.借助拼音把下列词语读正确。午(wǔ)时(shí)花(huā) 起(qǐ)床(chuáng)号(hào) 夜(yè)来(lái)香(xiāng)

3.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加字,不漏字。

4.能运用部首查字法查字。

说明

对于一年级的小朋友来讲,预习课文时,正确朗读课文仍是十分重要的环节。这里的正确朗读指的就是: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加字,不漏字。只有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学生才能更好地去理解文章的内容。

本篇课文的预习,除了要借助拼音认读生字、词语,正确朗读课文外,还结合了本单元的练习要求,即会用部首查字法查字。

以上预习的要求,教师会在课堂中进行检查和反馈。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床、盆、钟、号、升、饭”6个生字。能用部首查字法学习“盆”字,正确描写“盆、床、号、升”4个字。在语言环境中理解“钟、盆、起床号、再也”等词语的意思。

2.流利地朗读课文,根据不同的提示语读出句子不同的语气。

3.能用读读、划划的方法学习课文内容。

4.知道牵牛花、午时花和夜来香被称为花钟的原因,并能用连贯的语句把原因讲清楚。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了解“钟”及“花钟”的含义:

1.板书:zhōng钟(记字方法)

2.问:钟有什么用处呢?(知道时间)你知道哪些钟?

3.板书课题(齐读)

4.师:预习了课文,知道花钟是指什么呢?

板书:牵牛花、午时花、夜来香

5.过渡:这是三盆花,怎么会叫花钟呢?学习了今天的课文就知道了。

二、初读课文,了解小山羊送花钟给小白兔的原因:

1.开火车读课文:一人一句,要求:不加字,不漏字,把课文读正确。其他小朋友指书。

2.师:为什么这三盆花叫花钟呢?我们先来读读课文的第一节。

3.第一节,了解小山羊送花钟给小白兔的原因:

(1)师引读:小白兔为什么要请小山羊想办法呢?小山羊想了什么办法?

(2)学习生字:盆

①复习部首查字法的方法

②师:“盆”的部首是什么?

板书:皿字底

③学生按步骤

④师:“盆”在第几页?在字典中,“盆”有3个解释,在这篇课文中,应选择第一个解释。还可以用“盆”组哪些词?

4.师:生字放入课文中,一起再来读一读第一节。

5.过渡:小山羊为什么送这三盆花?这三盆花又怎么会是花钟呢?让我们继续学习第二节。

三、深入学习,知道牵牛花、午时花和夜来香被称为花钟的原因:

(一)理清文章的脉络,知道每两句介绍一种花:

1.数一数这节共有几句话,标上数句子符号。

2.分句读小节:每人读2句

想:6句句子为什么要分3个人读?

说明

分3个人来读小节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的脉络,明确知道第1、2句话是写牵牛花的,第3、4句话是写午时花的,第5、6句话是写夜来香的。教师只是借助了读课文这样的方法,其中的规律要让学生自己找出。

(二)知道牵牛花、午时花和夜来香被称为花钟的原因:

1.用“划词语、划句子”的学习方法,知道牵牛花被称为花钟的原因:

(1)问:为什么说牵牛花是花钟?小朋友自己读读第一、二句,再用“~~”划出表示时间的内容,用“——”划出牵牛花说的话。

(2)板书:时间~~ 说的话——

(3)自由读第一、二句(媒体出示)

(4)师:你用波浪线划出的表示时间的内容是?太阳出来了

(5) 板书:太阳出来了、早上

(6)读牵牛花说的话。(板书:起床)

学习生字:床、号

(7)师:现在你能根据板书说说为什么叫牵牛花是花钟吗?因为牵牛花告诉小白兔太阳出来了,已经是早上了,应该起床了,所以它是花钟。

2.师:刚才,我们用先读课文,再用“~~”划出表示时间的内容,最后用“——”划出牵牛花说的话的方法学习了第一、第二句。请小朋友学着用刚才的方法来学习第三到第六句。

说明

这个教学环节是本文教学中的一个重点。通过“读课文——找句子、用不同的符号划句子”的方法,找到文中的关键信息,即“牵牛花开花的时间”和“牵牛花让小白兔干什么”,从而了解为什么牵牛花是花钟的原因。

这个环节主要体现了教师教方法的过程,学生一步一步学习的过程。学习后,教师的方法总结也是帮助学生归纳学习方法,为后面的学生运用方法自主学习做了铺垫。

3.学生用同样的方法学习第三到六句,了解午时花和夜来香被称为花钟的原因。

(1)板书:太阳升到了头顶(中午)、天黑了(晚上)

(2)读午时花和夜来香说话的句子。

(3)师:从这两句话中,我们知道了,午时花叫小白兔——?夜来香叫小白兔——?

板书:吃饭、睡觉

(4)学习生字:饭

4.语言训练:

(1)师:你能学着刚才说牵牛花的方式说说为什么说午时花和夜来香是花钟吗?(指名说)

(2)师:为什么这三盆花被称为花钟呢?谁能连起来说一说?

5.齐读第二节:

(三)通过比较了解花钟的作用:

1.引读,了解有花钟后,小白兔生活的变化:

师:小白兔有了这三种花,——(齐读)

2.说话:没有这三盆花时,(什么时候),小白兔还(在干什么)。现在有了这些花,(什么花开了),小白兔就知道(干什么)。

3.师:以前忘记的,现在不会忘记了,以后——也不会忘记了。课文中的哪个词告诉我们小白兔以后也不会忘记了?再也。

四、复习总结:

1.师:现在你知道为什么小山羊送这三盆花给小白兔了吗?

2.出示媒体,复习词语。

板书设计:

时间~~ 27.花钟

说的话—— 牵牛花 太阳出来了(早上) 起床

午时花 太阳升到头顶(中午) 吃饭

夜来香 天黑了(晚上) 睡觉

作业设计

1.圈出下列加点字选择的正确读音:

三盆花(pén péng)起床(cháng chuáng)花钟(zōng zhōng)

2.“升”第二笔是。

“盆”部首是___,除部首外剩___笔,组词_________。

3.根据划线部分的提示读好句子。

1)牵牛花开了,吹响了起床号:“呜哩哇,呜哩哇,小白兔,起来啦!”

2)午时花开了,笑哈哈地叫着:“小白兔,该吃饭啦!”

3)夜来香张开嘴轻轻地说:“小白兔,九点啦,快快睡觉吧!”

4.读了课文你知道这些花儿都是什么时候开的吗?用线连一连。

牵牛花 晚上??

午时花 早上??

夜来香 中午??

5.说话练习(二选一):

(1)为什么把牵牛花、午时花和夜来香叫做“花钟”呢?请你用上课时学过的句子来说一说。

(2)如果小白兔请你来帮忙,你还知道哪些花可以作为花钟呢?请你学着课文的样子来说一说。

说明

本课的作业设计内容主要结合了课前预习与课堂练习,对于学生整体学习的回顾。

第1题是基于对本课生字“盆、床、钟”字音的正确朗读,特别是“盆”,学生比较容易记忆成后鼻音。

第2题是针对学生在字形上容易产生的错误而出的。

第3题原本就是书后练习,在课堂中,教师也要求学生根据提示语来朗读。在课后练习中出现,起到了巩固练习的作用。

第4题的知识点是学生学习课文之后应该了解的知识内容。

第5题采用了选择练习的方法,主要是让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能根据自身的学习情况,有选择性地进行练习。“为什么把牵牛花、午时花和夜来香叫做“花钟”呢?请你用上课时学过的句子来说一说。”就是验证学生对于上课时强化的语言训练点的掌握程度;学有余力的学生则可以选择“如果小白兔请你来帮忙,你还知道哪些花可以作为花钟呢?请你学着课文的样子来说一说。”在查找有关资料知道还有哪些花可以作为花钟的基础上,仿照课文的结构进行说话练习,既是课内知识的再运用,又是对于课外知识的有效拓展。

雨说课文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学会运用读书记号学习课文,理解课文。

2、学会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更,理解7个词语的意思。

3、了解成语故事,知道成语的比喻含义。

?教学重点】

如何正确运用读书记号。

?教学难点】

理解更羸为什么能不用箭把大雁射下来,既是重点也是难点;从成语故事中概括出比喻意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揭题

学习学习提示:

1、出示课题,理解之。

2、故事中的鸟是哪一种鸟?

二、学习学习提示揭示课题

1、自学生字新词。

2、检查反馈:

字音:开火车认读生字新词,读准花骨朵,画图理解花骨朵。

字形:骨:第3画()翩:左扁右羽

提出不懂得词:

莲蓬:看图理解。

挨挨挤挤:做动作理解。

3、指名读课文,注意读音正确,不多字漏字,不读破句。

4、齐读课文,读出你想表现的感觉。

三、检查预习情况

1、比较羸与赢,嘣与崩。

2、提出不理解的词语。

四、学习课文

1、理解有名的射箭能手:

有名的射箭能手,说明更羸不是一般的射箭能手,他射箭技术特别高明,射箭的经验特别丰富,因而很多人都知道他。

2、默读第一段,做读书记号,讨论思考题:

⑴一只大雁从远处慢慢,边飞边鸣。

这只大雁有什么特点?与平时你们知道的大雁有什么不同?

⑵更羸并不取箭,他左手拿弓,右手拉弦,只听得嘣的一声响,那只大雁忙往上飞,拍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

为什么一听到嘣的声响,忙往上飞?为什么飞了两下就直掉下来?

指导朗读。

3、学习第二段:

⑴梳理学生提出的问题。

⑵带着问题自学第二段,做好读书记号。

⑶要求学生用上因为所以展开讨论。

⑷更羸的本事到底大在哪里?

他不但箭术炉火纯青,更是熟悉动物的生活习性和规律。他能从大雁的飞行速度推断它的健康状况;从大雁的声声鸣叫推断它的快乐忧伤,从而作出正确的判断──只要拉一下弓,就能使大雁掉下来,不愧是有名的射箭能手。

第二课时

?教学步骤

一、感情朗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出更羸、魏王的不同语气。

2、分角色朗读:

评议中引导学生说说该怎样读,为什么要这样读,从而领会重点词语的含义和人物的内心活动。

如:大王,我不用箭,只要拉一下弓,就能把这只大雁射下来。(很有把握。)

你有这样的本事?(惊讶,难以置信。)

我可以试一下。(虽有把握,但很谦和。)

真有这样的本事!(吃惊,赞叹。)

二、看图复述《惊弓之鸟》

1、这幅图画的是更羸拉弓前还是拉弓后,为什么?

2、根据课文内容,看图展开想象,复述故事:

⑴惊弓之鸟什么意思?(被弓箭吓怕过,一听到弦响就十分害怕的鸟。人们用这个成语比喻受过惊吓以后遇到类似的情况就特别害怕的人,说这种人成了惊弓之鸟)

⑵你们在电影、电视或读到的故事中看到过这种人吗?

⑶小结:

有的人受过一次打击,下次就害怕了。这种人必定胆小怕事,经不起挫折,是不可取的。

三、作业

把故事复述给家长听。

雨说课文教案篇4

教学目标:

①有感情地朗读,培养朗读诗歌的能力。

②品味语言,体味歌词意境,积累经典语言。

③理解歌词内容,启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熟读成诵,感悟歌词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初步鉴赏歌词的能力

课前准备

歌词是贴近大众的文化样式,形式活泼,琅琅上口,深得学生的喜爱。课前让学生再搜集一些与之相关的歌词,以开阔视野,拓展思路,培养兴趣,增加积累。

教学设计:

一、 导语。

大家知道“中华儿女”又被称为什么吗?(华夏儿女、炎黄子孙)我们身上都流着同样的血,那大家知道我们的祖先最早起源于哪儿吗?早在80万年以前的旧石器时代,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黄河流域过着狩猎、采集的生活。黄河以其勇敢、坚强的风骨,纯朴、踏实、热情而真挚的风度,博大的胸怀,奋进的精神造就了中华民族的性格,黄河就是中华民族的魂。今天我们就是体会吟诵的就是一篇赞颂黄河英雄气概的诗篇——《黄河颂》

二、 话说黄河。

(学生自由畅谈)

小结:大家的发言让老师再次感受到黄河的雄壮、博大而深厚的文化底蕴,歌颂黄河就是歌颂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无论在哪个时代,黄河都象征着我们伟大的民族精神,诗人光未然做为时代的歌手出现,站在高山之巅,代表英雄儿女,向着黄河唱出颂歌。

三、 吟诵黄河。

1、 师范读。要求:批注重音字,语气,选择自己喜欢的句,段来读。

2、 探讨朗读语速,语气及重音。

3、 分小组朗读、学生评价。

4、 师生联读。(配乐)

四、 探究黄河精神。

1、 河有怎样的气势和精神,你是怎样体会的?

2、 结合时代背景,你认为作者描写黄河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特点,歌颂它伟大坚强的精神,是为了表达什么感情?

3、 你能用一个相似的词来替代诗歌结尾的“伟大坚强”,来发出你自己的誓言吗?

(生小组合作探究)

五、 咏唱黄河歌曲。

六、 小结:

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伟大的黄河,哺育了中华民族,英雄的中华儿女,维护的祖国的尊严。我们为民族自豪,为祖国歌唱。让我们以黄河为榜样,团结奋斗,为我们的民族挤身于世界强国之林而奉献自己的力量!

雨说课文教案篇5

学习目的:

1、熟读课文,认识“镶”“嵌”等八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想象画面,感受异国风光。

3、积累“膘肥体壮”“辽阔无垠”等词语和喜欢的句子.

4、感情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荷兰的无比喜爱之情,激发对美好大自然的向往之情.

学习重难点:

重点:积累词句

难点:培养通过语言文字想象画面的能力。

学习过程:

一、 交流资料,激发学习欲望。

今天呀,我们将要走出国门,来到欧洲西部的花之国、水之国、牧场之国——荷兰,去看一看那里的田园风光,感受那里的田园诗情,一睹那独具特色的域外风情,好吗?

齐读课题。课前让大家查了资料,谁能说说你了解到的荷兰?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文,你看到了哪些田园风光,荷兰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简单交流,不作深入要求。)

2、你知道荷兰在哪里?那里的风光如何吗?(初步了解荷兰)

简介荷兰(出示几幅荷兰风光图片)(观看图片,初步感受荷兰的美丽)

3、生通读全文,质疑。

三、 抓住重点,品读感悟

1、过渡:碧绿如丝绒般的草原,流动的奶牛,鲜艳的郁金香,剽悍强壮的骏马,悠然自得的动物、宁静的夜晚……这就是荷兰的田园风光,这就是荷兰留给我们的印象!

2自读自悟

再来读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你最喜欢的地方,并多读几遍。边读边想象景象,边读边体会情趣。

3、小组交流:把你最喜欢的地方读给小伙伴听,把你最深的感受与组内同学分享,把你的困惑拿出来大家一起讨论,等会我们请小组派代表把你们看到的和感受到的说给同学们听。

4、交流体会:那么,你最喜欢哪一处美丽的风光呢?它又让你感受到怎样的诗情画意了呢?

(1)小组发言。

(2)大组交流反馈:

a、读自己最喜欢的句子

b、说说为什么喜欢?

c、同学补充或看有关图片

d、有感情朗读

5、大组交流反馈

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从这句话中你又体会到了什么呢?

6、同学们说的多好呀,看来我们大家不虚此行!是的,这就是荷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现在看来,你又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真正的荷兰是指怎样的荷兰呢?

四、拓展延伸

课件展示异国风光图片,欣赏完后再用一段话介绍介绍,可以用课文中学过的词句。

五、作业:

小组合作办一期异国风光的剪贴小报,并配以简短的说明,课外展览并分小组评比。

雨说课文教案5篇相关文章:

春课文的读后感7篇

抄课文的作文推荐7篇

课文蝉的读后感8篇

课文蝉的读后感优质8篇

禁毒教案教案5篇

小学疫情防控教案教案5篇

父亲节教案教案5篇

语言找妈妈教案中班教案5篇

孔乙己教案教案5篇

落叶教案中班音乐教案5篇

雨说课文教案5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178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