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的编写要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帮助他们在学习中建立自信和积极的态度,认真制定一份教案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组织课堂教学,好美篇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蒙氏数学粗与细教案优质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蒙氏数学粗与细教案篇1
教学内容:年、月、日
目的要求:
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大月、小月、平年、闰年的知识。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归纳概括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认识年、月、日的知识
难点:判断平年闰年的方法
教具: 年历卡,投影,电脑
教学过程:
出示日历册、挂历、年历卡、
师:问他们是用来干什么的?
谁来告诉大家自己的生日?
谁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哪年哪月哪日诞生的?
年、月、日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年、月、日也是时间单位,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有关“年、月、日”的知识。
电脑出示课题 年、月、日
一、认识年、月、日
1、结合实际认识一年、一月、一日的时间长短
师:问你知道多长时间是一年?多长时间是一月?多长时间是一日?
(让学生尽量说出自己所了解的)
师:为了看着方便,人们把日历册制成挂历和年历卡。
2、请同学们拿出1900年、1993年、1996年的年历卡,认真观察一下,看一年有几个月,每个月有多少天?
师:结合学生回答板书:
一年有12个月。
大月:31天:一、三、五、七、八、十、十二;
小月:30天:四、六、九、十一;
二月:平年28天,闰年29天。
师:习惯上人们把有31天的月份叫大月,把有30天的月叫小月。
你知道为什么这样规定每月的天数吗?
电脑讲述故事。
3、计算全年天数
生计算后汇报。
师板演:31×7+30×4+28=365,平年二月:28天,全年365天;
31×7+30×4+29=366,闰年二月:29天,全年366天。
二、判断平年、闰年
问:有的年份的二月是28天,有的却有29天,是不固定的,你知道它的排列有什么规律吗?
请你观察下表:
电脑出示1981--2004年二月份天数表。
问: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当二月份是29天的这一年年份有什么特点?
学生讨论后得出每4年出现一次29天 ,二月份是29天的这一年的年份是4的倍数。
师:算一算1900年是4的倍数吗?但1900年的二月却是28天,这是因为公历年份是整百年时,必须是400的倍数,这年的二月才是29天。
师:你知道为什么4年才会出现一次二月份是29天,也就是闰年。
学生说出自己了解的情况。
师:用电脑介绍形成闰年的原因(地球绕太阳旋转,加解释)。
1、练习:
判断:下面哪一年是闰年?请你说一说是怎样判断的。
1990、1908、2000、1998、2100
生说出想法后,师介绍可以用年份的末两位数字除以4能整除就是闰年,否则是平年。师告诉学生大家喜爱的奥运会一般在闰年举办。
2、记忆每月天数
你有什么好的方法记忆每月的天数吗?
让知道的'同学回答,师结合学生回答介绍下面的方法:
(1)拳记法:师边示范边讲解。
(2)歌诀法: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四、六、九、冬,三十整。平年二月二十八,闰年二月再把一加。
三、巩固练习
1、口答:
(1)一年有几个月?
(2)哪几个月是大月?哪几个月是小月?
(3)平年二月是多少天?闰年二月有多少天?
(4)闰年全年有多少天?
(5)小强满12岁的时候,只过了3个生日,猜一猜他是哪一天出生的?
2、判断:
(1)一年中大月有7个,小月有4个。( )
(2)每年都有365天。( )
(3)凡是4的倍数的年份都是闰年。( )
3、游戏
大月过生日的举起你的生日卡。
4、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1)你今年几岁?算一算你是哪一年出生的,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2)老师今年38岁,算一算是哪一年出生的?
(3)今年二月你家的电费花了多少元钱,算一算平均每天花多少元钱?
(4)今年1--3月共花电费多少元钱?平均每天花多少元钱?
(5)4月份有几个星期零几天?
板书设计:
一年 12个月(7个大月、4个小月、1个平月) 365天 (366天)
大月 31天
一月 小月 30天
平月 29(28)天
蒙氏数学粗与细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经历运用平移、旋转或轴对称进行图案设计的过程,能运用图形的变换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2、结合图案设计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设计图案中的作用,体验图形的变换过程,发展空间观念。
3、结合欣赏和设计美丽的图案,感受图形世界的神奇。
教学重点:
能准确描述平移,旋转,轴对称的过程
教学难点:
能利用所学知识设计漂亮的图案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具学具花瓣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人入胜。
欣赏2008年奥运会会徽,提问与之相关的常识;上网浏览部分历届奥运会会徽,思考这些图案的设计各有什么特点并交流感受。
二、合作探究、自主探索
1、引导学生分析花瓣图案是如何由简单图形a经过图形变换得到的.,
2、操作演示
(1)演示四花瓣的作图过程,教师讲授四花瓣图案形成的基本知识;
(2)学生自主学习具体的操作步骤;注意将语言叙述完整,括号中是几个关键词。
如:将图形a绕点(o)(顺时针)旋转(90度),得到图形b以(mn)为对称轴做图形a的轴对称图形b
(3)要求学生思考:四花瓣相邻两个顶点与圆心所成的角是多少度?根据媒体演示的方法,你能将一个圆周四等分吗?
小结:图案的设计可能是一种方法的连续使用,也可能是几种方法的组合使用。
3、合作探究书本37页(2),在交流讨论的基础上,通过演示让学生搞清做图的方法和关键。
三、尝试创作
1、把学生分成7个小组完成下面一题:以给定的图形“○○、 △△、= ”(两个圆、两个三角形、两条线段)为构件,构思独特且有意义的图形
2、请用基本的几何图形(如直线、射线、线段、角、三角形、四边形、多边形、圆、圆弧等),为班级“学习专栏”设计一幅题为“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报头图案3作品互评展示学生所画的图案,就创意和构图进行自评和他评。
蒙氏数学粗与细教案篇3
活动设计意图:
?纲要》指出:"幼儿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数学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能感知到事物的数量关系并能手口一致地点数4以内物体的数量,是小班幼儿学习的一个重要目标。本节课我注重从感知入手,结合生活经验,感知4以内的数量,通过游戏使幼儿学习手口一致地点数和按数量匹配相应的实物。
活动目标:
1感知4以内的数量。
2能熟练的将点卡和实物进行匹配。
3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4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活动准备:
人手一份点卡、车票(印有不同点子及数量的小动物)
活动过程:
一、幼儿第一次尝试活动(点对点)
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要去太保公园玩,公园比较远,我们要乘公共汽车去,现在老师已经买好了票,小朋友们每个人来领一张票吧。
⒉请你们看看票上有什么?(点子),那现在请你们跟着老师上车吧。咦!座位上面有什么呀?(点子),那请你想一想,应该做到那个位子上?为什么?
⒊幼儿根据车票去找座位。小朋友你为什么坐在这个位置上?你的车票有几上个点子?座位上有几个点子?
⒋小朋友们现在都自己看看票上有几个点子,和座位上的是不是一样的?如果不一样,赶快去找和你票上数量一样的点子,去坐坐好。我们的汽车要开动了。
⒌老师扮演司机,手握方向盘边念儿歌边开车:小汽车,滴滴滴,开到东,开到西,看见红灯停一停,看见绿灯向前行。
二、幼儿第二次活动(点与物体的匹配)
⒈太保公园到了,我们下车玩一会吧。
⒉春天到了,我们的太保公园真漂亮,我们首先看到的是梁金山老爷爷的画像,我们来看一看有几个画像?
(1个),可以用几个点子表示呢?(1个)我们来到了武侯寺前有两个可爱的狮子,有几个呀?
(2个)用几个点子来表示呢?(2个)春天到了,我们的老师来给小树浇水了,我们一起来数数有几位老师?(3位)用几个点来表示呢?(3个)。路边的小花也开了,数数有几朵呀?(4朵),用几个点来表示呢?(4个)。我们的公园里还有许多动物也来了,一只孔雀,用几个点来表示呢?请有相同点子的车票举起来。两只熊猫,用几个点来表示呢?请有相同点子的车票举起来。三只犀牛,用几个点来表示呢?请有相同点子的车票举起来。四只长颈鹿,用几个点来表示呢?请有相同点子的车票举起来。
三、幼儿第三次活动(物体与点子的匹配)
⒈小朋友们,时间差不多了,我们要回家了,回家的车票也是每人一张,现在请小朋友们来拿一下。
⒉仔细看看,和刚才的车票有什么不一样?你的票上有什么?请一个小朋友说,如有两个草莓,两个草莓应该坐在哪个位置上?(2个点子的'位置上)为什么?因为两个草莓用两个圆点表示,所以应该坐在两个点子的位置。那现在小朋友看看你们票上有什么?仔细想想应该坐在哪个位置上,然后去坐好。
⒊幼儿寻找自己的座位。
⒋讲评,小朋友你为什么坐在这里?幼儿讲述原因。
⒌小朋友们都找到了自己位置,真棒,现在我们出发回家。
⒍老师再次扮演司机,手握方向盘边念儿歌边开车:小汽车,滴滴滴,开到东,开到西,看见红灯停一停,看见绿灯向前行。
教学反思:
数学活动对于小朋友来说是个很愉快的课程,因为整节活动中游戏的时间多,而且小朋友动手操作的机会比较多,但是要让孩子们能真正的理解这节教学活动的内容,并做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却不是那么容易。
蒙氏数学粗与细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看不同的图示编8的减法应用题,能熟练地进行运算,进一步理解减法应用题的实际意义。
2、启发幼儿看分合式列算式,进一步掌握分合式与算式的关系,培养幼儿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引导幼儿按格式书写的习惯,提高幼儿的.书写能力。
活动准备:
教具:表现形式不一的减法图3幅(有的是用虚线表示“走了”,有的是用“剪刀”表示;有的是用“去掉符号”表示),8的分合式若干;8的加减算式若干。
学具:幼儿用笔、作业本等。
活动过程
一、游戏“开火车”,复习7以内的减法。
(出示算式卡)依次复习8的加减法。
二、引导幼儿看图编题并列式,进一步理解减法的实际意义。
1、(出示图一)问:小朋友看看,图上有什么?剪刀表示什么?跑走了几只小鸡?原来有几只小鸡?
2、可以用什么来计算?谁来编编这道应用题。(提醒幼儿总数应该包括留下的和减去的)让幼儿个别编题,集体解答。
3、(出示图二)小朋友看看,图上有什么?虚线表示什么?走掉了几只小猫呢?原来有几只小猫?
4、(出示图四)小朋友看看,图上有什么?斜线表示什么?吃掉了几个?原来有几个苹果?
5、幼儿集体编题,集中解答。(重点引导孩子懂得“走掉的”、“吃掉的”等都是原来有的。)
三、学习看分合式写算式,进一步巩固分合式与算式的关系。
1、小朋友看看这是一个完整的分合式吗?看看它少了什么? 谁会把它补充完整?引导幼儿说出:原来8可以分成1和7,所以在另外一边填上7。
2、谁会用分合式变算式呢?引导幼儿写出8-1=7、8-7=1、1+7=8、7+1=8四道算式。 (引导幼儿读算式并讨论交流)
3、请一幼儿示范写算式,然后集体检查并认读。
四、幼儿作业。
1、看分合式变算式。
2、听口报应用题写算式。
五、整理用具后结束本次活动。
蒙氏数学粗与细教案篇5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1—10,学习了1—5的写法之后的一节有关“0”的教学。“0”的教学较其他数字教学难度稍大,因此教材中单独提出一节结合情境,联系生活实际来认识“0”,重点理解“0”所表示的不同含义。在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在课前广泛的搜集资料以及整个教学必须紧密结合生活实际,因为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还可以为课堂上学生理解“0”的意义作好铺垫,让学生实实在在的进行理解而不觉的枯燥。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践活动,使学生明确“0”表示的几种意义。(可以表示没有、水结冰的温度、起点、占位等含义);学会正确地读写“0”;掌握“0”的含义,在生活中运用。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理解0的含义和正确书写0。
教学准备:
1、把学生每6人一组,分成8个小组,每组有6根鱼竿、5条鱼。
2、电脑课件、实物投影、温度计、直尺、小猫头饰、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猜谜激趣。
1、谈话:小朋友,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有一个谜语,请你猜一猜。
2、猜一猜:
胡子不多两边翘,
开口总说妙妙妙。
黑夜巡逻眼似灯,
日里白天睡大觉。(打一动物)谜底:猫
3、下面我们一起戴小猫头饰扮演玩小猫钓鱼的游戏。
(出示课题:小猫钓鱼)
二、自主探究体验,初步感知“0”的含义。
1、在动中学,理解“0”。
(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钓鱼比赛。
(2)、小组汇报,交流,并说说你钓了几条鱼,可以用几来表示?
(3)、学生讨论:一条鱼也没钓着,究竟用几来表示?(引导学生讨论得出:当一条鱼也没钓着时,可以用“0”表示。)
2、在乐中说和做,加深对“0”的理解。
(1)、老师做,学生说。
师(手里拿3支铅笔)问:老师手里有几支铅笔?
生:3支。
师(把手里的铅笔放进文具盒)问:我现在手里还有铅笔吗?用几表示?
生:没有,用“0”表示。
(2)、学生之间互相做,互相说。
(3)、通过师生、生生互动,感知“0”表示“没有”的含义。
三、发散思维,丰富“0”的含义。
1、想一想:你们还在哪里见过“0”?
(1)、小组内讨论,交流。
(2)、全班汇报。(温度计上有“0”,直尺上有“0”……)
2、认一认。
(1)、出示温度计,讨论:“0”在温度计上表示什么?(表示气温是0度)
(2)、指导观察直尺。
①、找出数字“0”的位置,知道“0”在“1”的前面,并按数学顺序开小火车读一读。
②、了解“0”在直尺上的作用。(“0”也表示开始,是起点。“0”和“1、2、3……”一样,也是一个数。“0”比“1、2、3……”小。)
四、“0”的书写。
1、师:“0”有这么多用处,我们应该学好“0”,写好“0”。小朋友看一看,想一想,这个“0”的形状像什么?(像一个鸡蛋、像拼音里的.“0”字……)
2、师:请小朋友说一说怎样才能写好“0”?要注意什么?
3、听《写“0”儿歌》(电脑显示):
数学“0”,像鸡蛋,上下长,左右扁;
要想把它写得好,封口之处是关键。
(先听儿歌,并伴随音乐有节奏朗读一遍。)
4、教师示范书写,学生观察、书空。
5、写一写。
(1)、学生尝试写。
(2)、展示学生书写作品。(学生自评、互评优缺点。)
(3)、再次写“0”。(学生在课本第8页上写“0”)
五、实践应用,深化新知。
1、填一填。
出示课本“小猫钓鱼”主题图,依次填写每只猫钓了几条鱼?用数字几来表示?(重点让学生说一说第四个空里为什么写0?)
2、一笔画(从“0”出发)。
3、游戏:排一排。
(1)生拿出“0—5”的数字卡片,按一定的顺序排一排。
(2)小组汇报排的结果。(上台展示)
多数组按0,1,2,3,4,5排,少数组按5,4,3,2,1,0排。
(3)说一说。
这几个数中最大的是几?最小的是什么数?
4、开放题。
听老师讲故事:大树上有5只小鸟,一个猎人“砰”地放了一枪,鸟儿怎样了?猜一猜现在树上还有几只鸟呢?能用数字表示出来吗?
六、课堂总结,课外延伸。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觉得自己表现如何?
2、你能把今天学到的知识回家汇报给家长听吗?
蒙氏数学粗与细教案篇6
设计说明
本节课学习的知识是后面学习统计图的重要基础。这节复习课在教学设计上关注了以下几点:
1.重视学生知识体系的形成。
统计的相关知识是一个体系,前后的知识关联性比较紧密,所以在复习时必须进行系统的整理,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一个完整的、清晰的知识体系,从而更深刻地理解统计是为生活服务的,通过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可以有效地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
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广泛收集各种类型的习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分析、解答,开阔学生的思路,让学生亲身经历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的全过程,让学生懂得只有经过调查才有发言权。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整理复习
1.复习根据给定的标准或者自己选定的标准对事物和数据进行分类。
师: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种标准把全班同学分成两组,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
学生小组内交流分类标准,确定分类标准和记录数据的方法后进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师巡视指导。
小组长汇报:
一组:我们小组是按性别来进行分类的,男生一组,女生一组。使用画“正”字的方法对数据进行记录,我们班共有45人,其中男生有20人,女生有25人。
二组:我们小组是按同学们的出生年月来进行分类的。使用画“○”的方法对数据进行记录,我们班上半年出生的有18人,下半年出生的有27人。
三组:我们小组是按同学们的身高来进行分类的。使用画“△”的方法对数据进行记录,我们班同学身高在140厘米以上的有16人,身高在140厘米及140厘米以下的有29人。
四组:我们小组是把同学们按喜欢足球运动和不喜欢足球运动两类来进行分类的。使用画点线图的方法对数据进行记录,喜欢足球运动的有15人,不喜欢足球运动的有30人。
五组:……
集体评议。
2.复习根据统计的结果,并参照数据进行分析,感受数据中蕴涵的信息。
师:谁能说一说从我们整理的这些数据中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独立思考后汇报。
预设:
生1:从男生和女生统计的结果来看,我知道了我们班的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少。
生2:从同学们喜不喜欢足球运动这份数据来看,我发现班级里喜欢足球的人数不多。
生3:……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确定分类的标准,同时经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过程,教师只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蒙氏数学粗与细教案篇7
教材分析:质数和合数,是在约数和倍数以及能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质数和合数是求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以约分、通分的基础。因此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质数、合数的概念,而且能较快地看出常见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第58页、第59页上半页的内容及练习十三中的1~4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掌握质数和合数的概念,知道它们的联系和区别。
2、能正确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3、培养学生判断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质数、合数概念,会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教学难点: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教学关键:使学生把握住质数和合数的根本区别在于:质数,只有1和本身二个约数;合数,除了1和本身,还有其它约数。
教具准备:纸片、投影器、投影片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师:“我们学过求过一个数的约数,那么每个数的约数的个数又有什么规律呢?这节课我们来探索这个问题。”
师:“谁能说说什么是约数?”
生:“如果数a能被数b(b不等于0)整除,a就叫做b的倍数,b就做a的约数(或a的因数)。
师:“谁又能说说每个数的约数有什么特点?”
生:“一个数的约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约数是1,最大的约数是它本身。”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1。
教师出示例1(纸片)时说:“请两名学生分别写出左右两排数的约数。”点两名学生上黑板完成例1。
例1 写出下面每个数的所有的约数。
1的约数:1 7的约数:1、7
2的约数:1、2 8的约数:1、2、4、8
3的约数:1、3 9的约数:1、3、9
4的约数:1、2、4 10的约数:1、2、5、10
5的约数:1、5 11的约数:1、11
6的约数:1、2、3、6 12的约数:1、2、3、4、 6、12
师:“谁能根据这些数的约数的个数进行分类?”教师在黑板上板书:
有一个约数的是:(生)1
有两个约数的是:(生)2、3、5、7、11
有两个以上约数的是:(生)4、6、8、9、10、12
请一名学生上黑板进行分类,其余学生在书上完成。
师:“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约数,这样的数叫质数(或素数)(张贴质数概念)。例如,2、3、5、7、11都是质数。谁能说说,还有哪些数是质数?”
生:“13、17、19、23……”
师:“质数的个数数得完吗?”
生:“数不完,质数的个数有无数个?”
师:“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约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张贴合数概念)。例如,4、6、8、9、10、12都是合数。谁能说说,还有哪些数是合数?”
生:“4、6、8、100……”
师:“合数的个数数得完吗?”
生:“合数的个数数不完,它的个数有无数个。”
师:“1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张贴概念)。”
2、教学例2
师:“根据质数和合数的定义,我们可以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请看例题。”
投影:
判断下面各数,哪些是质数,哪些是合数。
17 22 29 35 37 87
质数有:(生)17、29、37
合数有:(生)22、35、87
师:“根据质数和合数的定义,质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约数,合数除了1和它本身外,还有别的约数,请某某同学上来找出所有的质数,并把答案填在投影片上。”
学生填完后,师:“请你说说是怎样想的。”
生1:“17、29、37是质数。因为17只有1和17两个约数,29只有1和29两个约数,37只有1和37两个约数。”
师:“请某某同学上来找出所有的合数,并把答案填在投影片上。”学生填完后,
师:“请你说说是怎样想的。”
生2:“22、35、87是合数。因为22除了1和22两个约数外,还有2、11两个约数,35除了1和35两个约数外,还有5、7两个约数,87除了1和87两个约数外,还有3、29两个约数。”
师:“这两位同学回答得很好,老师相信大家都能够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了。下面请同学在书上第59面完成中间的做一做。”
投影:
下面哪些数是质数,哪些是合数?
19 21 43 67
质数:(生)19、43、67
合数:(生) 21
请两名学生在投影片上分别写出答案,并请学生说说怎样想的。
师:“请同学们做一做,20以内的数中,有哪些数是质数。”
学生自己动手制出20以内质数表。
师:“如果给我们一个数,如87,我们怎样知道这些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约数,是个质数呢?”
生:“我们可以用2、3、5、7、9……去除这个数,如果这个数不能被2、3、5、7、9……这些数整除,就说明这个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约数,那么它就是一个质数。”
师:“这位同学回答得非常好,判断一个数是不是质数,我们通常可以用2、3、5、7、9、11……这些数除这个数,如果都不能整除,就说明这个数是质数。”
三、巩固练习。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做几个练习,请看屏幕。”
投影:题??
检查下面各数的约数的`个数,指出哪些是质数,哪些是合数,分别填在指定的圈里。
27 37 41 51 57 69 83 87
质数 合数
投影:题二
在自然数1~20中:
奇数有: 偶数有:
质数有: 合数有:
投影:题三
下面的判断对吗?说出理由。
(1)所有的奇数都是质数。
(2)所有的偶数都是合数。
(3)在自然数中,除了质数以外都是合数。
(4)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四、引导小结,板书课题。
师:“请同学回顾一下,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生:“学习了质数、合数的定义;知道了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学会了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知识的课题就是……(板书课题:质数和合数)。”
五、布置作业。
师:“请同学们从课本第62面的第1题中的99数中,先划掉2的倍数,再依次划掉3、5、7的倍数(但2、3、5、7本身不划掉),自己动手制作100以内的质数表。做完以后与第59面中间的质数表对照一下,看谁能够一气呵成,制出100以内的质数表。我们今天到此为止,下课!”
六、简评。
这节课的主要特点是:循循善诱,层层深入。首先,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对例1中12个数的约数的个数的分类,初步使学生认识到根据一个数的约数的个数,可以把自然数分为三类:质数、合数和1。其次,教师进一步让学生认识这三个概念。再次,教师让学生从例2中渐渐熟悉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的方法。最后,通过练习使学生完全掌握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的方法。同时,让学生知道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蒙氏数学粗与细教案优质7篇相关文章:
★ 蒙氏教育教案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