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完整的教案使教师能在课堂中增加更多的互动反馈环节,教案的有效撰写不仅能帮助教师明确教学目标,还能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下面是好美篇小编为您分享的中班《我会用筷子》教案8篇,感谢您的参阅。
中班《我会用筷子》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学习使用筷子,体验活动的乐趣。
2.培养幼儿小手的灵活性和各手指配合的协调性。
3.培养幼儿小肌肉活动能力。
4.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5.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幼儿人手一双筷子、盘子21个碗21个、豆子多个 、糖多个
活动过程:
一、律动:手指操二、教师出示筷子引入,并介绍它的来源和用途,激发幼儿操作筷子的`欲望。
提问:
1、小朋友看看这是什么?
2、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3、谁还见过用别的材料制作的筷子?
4、那用它来做什么呀?
5、你们都会用筷子吗?
6、那咱们班谁会正确使用筷子而且夹东西又快呢?
三、学习活动。
1.师:小朋友下面一起来做一个《夹豆子比赛》。教师发给幼儿每人一双筷子、一个盘子、里面十10粒豆子、一个空碗,让幼儿进行比赛。看谁夹豆子最快。
四、教师讲解正确使用筷子的动作要领。
(一)实践活动后进行小组讨论:
1.为什么有的小朋友能迅速地用筷子夹东西,为什么有的小朋友夹得很慢?因为他们不会正确的使用筷子对不对?怎样才能会正确的使用筷子呢?
(二)正确使用筷子的动作要领:右手五指自然弯曲,大拇指尾部、食指和中指夹住一根筷子,大拇指底部和无名指夹住另外一根筷子,小拇指自然弯曲。夹东西时,食指和中指向内弯曲,使第一根筷子靠紧第二根筷子。 (发给幼儿一人一双筷子里操作用)五、进行巩固游戏,培养幼儿使用筷子的灵活性和协调性,培养幼儿小肌肉活动能力,落实了目标中的第二第三要求。
1.游戏《传糖比赛》幼儿接力的形式进行比赛。
2.游戏《看谁是胜利者》幼儿夹糖和豆子进行比赛。幼儿分组在规定的时间里看谁把糖和豆子夹得多。
3.每组评出夹得最多的幼儿,鼓励其他幼儿向他们学习,平时多练习使用筷子。
教学反思:
在课堂教学时,幼儿表现出对筷子的喜爱和熟悉,回答问题也十分踊跃积极,因为生活中筷子是非常熟悉的一样东西。但是在课程教学中,发现幼儿虽然对筷子十分的熟悉,但是会正确拿筷子的幼儿却不多,大部分幼儿只是用右手握着,不知道应该用手指头拿好。
中班《我会用筷子》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看、摸、玩筷子让幼儿了解各种筷子的用途,特点。
2、发挥幼儿的想象思维,用筷子创造各种图形。
3、让幼儿练习并使用筷子,做到姿势正确并会用筷子夹物品。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各种样式及色彩的筷子数十双,用盘子装好豆子、玻璃球、纸条等少许。
活动过程:
老师的话:小朋友们,今天我们要来猜个谜语,看看哪个小朋友能猜出来。“两姐妹。一样长,酸甜苦辣它先尝。”(筷子) 筷子每天都要与我们见面,是我们的小伙伴,它在吃饭时帮助我们,是我们大家的朋友,今天,金老师要和小朋友一起重新来认识筷子。
老师拿出一双筷子教会幼儿大声说出:“筷子,两根筷子,一双筷子。”让幼儿了解表达该用的量词。
小朋友带来的筷子和老师收集的筷子,全放在桌子,像个筷子家庭聚会一样,“长的是爸爸,细的是妈妈,短的是儿子,你们看这家人热闹吗?”让幼儿对筷子产生兴趣。
小朋友可离开位置观察筷子的不同,通过看看、摸摸、玩玩,回答老师的问题:筷子哪些颜色?
请将长、短分出来 摸摸看,是不是每双筷子都是同一种材料做成的? 你喜欢哪双筷子?为什么?
讨论筷子的作用 “小朋友,筷子我们都非常熟悉,它有哪些作用呢?(用餐、玩具、敲)老师说:“筷子还会变戏法呢?不信你们看。”老师将一些筷子,摆成好看的形状,调动幼儿的想象力,让他们自己动手动脚自己在桌子上也摆出各中图形。
小朋友人手一双筷子,老师教幼儿学习使用筷子的方法。
(1) 教师示范(2)幼儿操作(3)筷子夹物比赛
结束
小朋友们,老师有要给小朋友出谜语了:两兄弟,一般高,一日三餐不长腰。
小朋友们真聪明,今天我们重新认识了筷子,以后我们要和筷子做好朋友,我们要保护它, 不能伤害它,好不好?
活动反思:
筷子是幼儿每天都能接触到的、熟悉的、喜欢的东西,我抓住这一教育契机注意创设操作环境,提供丰富的材料,让幼儿通过眼、脑、手等多种感官协调活动,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使幼儿变被动学习者为主动学习者、探索者,同时也引导幼儿关注周围生活和环境中的常见事物,发现其中的有趣和奇妙,激发他们的探索热情,使他们从小就善于观察和发现,体验筷子给我们带来的娱乐功能,从而喜欢并正确使用这一工具。从而萌发爱科学的情感。
中班《我会用筷子》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了解筷子的用途,知道筷子是中国人的发明创造。
2、锻炼手部肌肉的灵活性和手指配合的协调性。
3、尝试用筷子进行各种活动,体验活动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
幼儿人手一双筷子、一只碟子;每组一只托盘,内放煮熟的五香豆粒、花生粒和豌豆粒。
【活动过程】
1、示范活动:
使用筷子需要掌握动作要领,通过教师准确的示范动作让幼儿掌握学习内容和基本动作技能。
2、操作活动:
第一次主要是练习筷子的正确使用方法,此时不必强求孩子一定要按照自己用筷子的姿势,幼儿拿筷子的姿势有个逐渐改进的过程,学会主要动作要领就可以。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拿筷子的姿势会越来越准确。第二次操作是实践活动,通过品尝食物进一步练习和巩固筷子的使用方法。第三次操作,主要是尝试使用筷子进行各种活动,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并体验其中的乐趣。
3、游戏活动:
大班幼儿处于游戏的高峰时期,设计一些诸如"搭建筷子"等游戏,让幼儿充分体验筷子带来的乐趣。孩子们通过使用筷子打击节奏、搭建游戏等活动中,他们的创造思维得到了发展。
4、实践活动:
学习筷子的目的在于在实践活动中的`运用,为幼儿提供豆类食品,让他们通过品尝锻炼手部肌肉的灵活性和手指配合的协调性,让孩子们无拘无束的使用筷子,边吃边和同伴交流,教师巡回指导,帮助有困难的幼儿。
最后小结使用筷子的好处。
中班《我会用筷子》教案篇4
设计意图:
筷子不仅是中国古代人发明的,而且也是我们中国人日常进餐时最重要的餐具。所以我们的孩子从小不仅要了解我们的筷子文化而且还要学会使用筷子。《指南》中也明确指出:为了幼儿手的动作灵活协调,幼儿在4—5岁就要开始学会用筷子吃饭。因此,我设计了本节教学活动,让幼儿在摸、看、玩筷子的过程中练习并学会安全地使用筷子。
活动目标:
1.通过摸、看、玩筷子,让幼儿了解筷子是用哪些材料制成的以及筷子的用途和特点。
2.让幼儿练习使用筷子并学会用筷子夹物品。
3.引导幼儿知道如何安全使用筷子。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5.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让幼儿练习使用筷子并学会用筷子夹物品。
活动难点:
引导幼儿知道如何熟练、安全地使用筷子。
活动准备:
筷子(数量与幼儿人数相等)、碗(5个),用纸盒盖装好的豆子,每桌各两份。
教学方法:
启发提问法、观察法、讨论法、操作法、活动法、游戏法。
活动过程:
一、谜语导入。
师:小朋友,老师在上课前要出个谜语让大家来猜,看看哪个小朋友能最先猜出来。
两姐妹,一样长,酸甜苦辣它先尝。
猜一种餐具。(谜底:筷子。)
师:筷子是每天都要和我们见面的小伙伴,它在我们干什么的时候帮助了我们呢?对,吃饭的时候它帮助了我们,所以它是我们大家的好朋友。今天老师就来和小朋友们一起来重新认识一下我们的朋友——筷子!
二、认识筷子。
1、师:小朋友可以观察一下你们桌子上的筷子,摸摸看,你们的筷子是用哪种材料做成的?你们还见过什么材料做成的筷子?
师幼共同讨论各种筷子的质地、颜色后并欣赏五颜六色、质地丰富的筷子ppt(竹筷、木筷、塑料筷、不锈钢筷、象牙筷、银筷)。
2、让幼儿讨论,筷子有哪些作用?
师:小朋友们,筷子我们非常熟悉,它有哪些作用呢?(用餐、敲打、玩具等。)
师:筷子啊,还会变魔术呢,不信你们看。
师将一些筷子摆成好看的形状(十字、三角形、正方形),调动幼儿的想象力,并让他们自己动手在桌上也摆出各种图形。
师:筷子啊,还会奏乐呢,不信你们听。
(一组幼儿用筷子敲桌子、一组幼儿用筷子敲筷子、5个幼儿用筷子敲碗、师打四拍节奏,师幼共同用筷子演奏打击乐)。
三、学习正确使用筷子。
1、幼儿人手一双筷子,师教幼儿用筷子的正确方法:大拇指、食指、中指捏住一根筷子,虎口、无名指压住另一根筷子,幼儿尝试练习(同时出示握筷姿势ppt)。
2、师:现在老师要来考考大家,看看你们学得怎么样?
四、幼儿在游戏中锻炼使用筷子。
游戏:听话的筷子。
师讲解游戏规则:用正确的姿势拿筷子夹纸盒盖里的豆子并注意安全,看谁夹得最多。用完筷子后要整齐放好。
师:为什么有的小朋友能夹很多豆子呢?那是因为这些小朋友拿筷子的姿势很正确,所以筷子在他们的手中就很听话。(让夹豆子多的小朋友上前为幼儿展示她们拿筷子的正确姿势。)
教师小结:筷子真听话,让它夹什么它就夹。今天我们重新认识了筷子,以后我们要和筷子做好朋友,在家吃饭时多使用筷子。好不好?
教学反思:
对于本节教学活动,我的设计本意是:先通过让幼儿了解筷子、欣赏筷子、玩筷子这一系列的活动去激起幼儿想正确使用筷子的兴趣。但是在实际的教学环节中,我没有合理地安排各个教学环节的时间,最终导致了我的教学重点(让幼儿练习使用筷子并学会用筷子夹物品)没有凸显出来,这让我的整节活动有头重脚轻之感。另外我的教学流程和教学语言不够精炼。比如,在师幼共同讨论过某些筷子的质地后,在欣赏筷子的环节中我又重复了一遍这些筷子的质地,这不仅占用了时间而且显得很繁琐。如果在欣赏筷子时对已了解材质的筷子只需一闪而过就可以了。同时我的教学语言也很随意,没有起到承上启下、启发幼儿的作用。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努力改正这些缺点,多总结经验,让自己的教学能力得到提高。
中班《我会用筷子》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知道筷子是中国人用餐的主要工具,初步体验使用筷子的感觉。
2、发展幼儿的小肌肉动作能力
3、教幼儿学习正确使用筷子的方法。
活动准备:
1、引导幼儿注意观察成人是怎样使用筷子的,并大胆尝试。
2、搜集颜色、材料、长短、粗细等不同的筷子各一双,如:木筷、竹筷、塑料银筷、白色筷、红色筷、雕刻筷等。盛有几粒小枣的杯子(杯子要既细且高)及小勺、筷子、叉子。
3、幼儿游戏材料:每人一双筷子,每组一份练习夹物用的材料,如:小木块、小泡沫块、小塑料块、纸团、玻璃球等。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出示盛有几粒小枣的.杯子和小勺、筷子、叉子,师:“小朋友,如果不移动杯子要取出杯子中的小枣,最好用那种工具?
让幼儿尝试:结果是用筷子最好。
二、基本部分:
1、请幼儿观察各种筷子,说说筷子的制造材料,用途等,欣赏各种筷子的造型。
2、教幼儿正确使用筷子的方法:夹采时,食指、中指、拇指三者要协调,大拇指食指和中指分别把两根筷子打开,再合拢夹菜。
3、幼儿分组游戏《看谁夹得多》,规定时间内比一比那一组夹的多,练习使用筷子。提醒幼儿注意:筷子不能指到别人的脸上,以免划伤。不能拿着筷子跑,以免碰伤别人和自己。不把筷子含在嘴里,以免戳伤喉咙。
4、请幼儿说说活动的感受,师:“小朋友,什么东西容易夹?什么东西不容易夹?为什么?怎样用筷子好?”
三、活动延伸:
提问:1、什么是一次性筷子?
2、一次性筷子好不好?为什么?
中班《我会用筷子》教案篇6
目标:
1.通过感官观察不同材料的筷子的特征,知道筷子都是成双成对使用的。
2.了解筷子的用途,知道它是中国的餐具。
3.初步了解其特性。
4.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准备:
1. 每人一双筷子(多种材料的),每桌一盘泡沫塑料块。
2. 2.操作卡片"你喜欢的筷子"过程:
(一) 筷子的特征
1. 这是什么呀?请你说说你的筷子是什么样的?它是用什么做成的?
2. 你的筷子和别人的一样吗?有什么地方不一样?(颜色、形状、长短、粗细、材料等)
3. 总结筷子是各种各样的,是两只成双的。
(二) 了解筷子的用途和筷子的使用的方法
1. 你们知道筷子有什么一样的地方吗?它们都是干什么用的?
2. 你们会用筷子吃饭吗?请幼儿回答示范,教师示范并指导姿势。
3. 我们都知道筷子是用来吃饭的,可你知道筷子是什么人最早开始使用的吗?
(三) 游戏:夹泡沫塑料块
1. 我们来做一个游戏,每张桌上都有都有一盘泡沫塑料块,你们只能用筷子夹,夹到一个就放到另一只手里,我们比赛看谁夹得快。
2. 检查泡沫塑料块情况和握筷姿势,分析讨论什么样的筷子容易夹,什么样的筷子不容易夹,为什么。
活动延伸:
要求幼儿在家也尝试用筷子吃饭,并进行检查和鼓励。
活动反思:
筷子是幼儿每天都能接触到的、熟悉的、喜欢的东西,我抓住这一教育契机注意创设操作环境,提供丰富的材料,让幼儿通过眼、脑、手等多种感官协调活动,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使幼儿变被动学习者为主动学习者、探索者,同时也引导幼儿关注周围生活和环境中的常见事物,发现其中的有趣和奇妙,激发他们的探索热情,使他们从小就善于观察和发现,体验筷子给我们带来的娱乐功能,从而喜欢并正确使用这一工具。从而萌发爱科学的情感。
中班《我会用筷子》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了解筷子的用途,感受筷子的多样性,知道筷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餐具。
2、学习使用筷子,尝试用筷子进行各种活动,体验活动带来的乐趣。
3、锻炼手部肌肉的灵活性和手指配合的协调性。
4、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5、培养幼儿有礼貌、爱劳动的品质。
活动重点:了解筷子的本领,探索并初步掌握其使用方法。
活动难点:学习使用筷子,尝试用筷子进行各种活动。
活动准备:收集各种各样的筷子若干、带壳花生、ppt课件
活动环节:
一、谜语导入。
"兄弟俩,一样长,是咸还是淡,它们先来尝。"
二、观察筷子,了解筷子的特点、制作材料和作用。
1、特点:(出示一双筷子)请幼儿说一说它是什么样子的?(筷子像两根小棍儿,上边粗、下边细,上面是方的、下面是圆的,有的筷子上下都是圆的,筷子的表面很光滑。)2、多样性:(出示多双筷子)引导幼儿观察这些筷子,说一说有什么不同?(长短,颜色,材料)3、作用:这些筷子是干什么用的?
三、介绍筷子的起源。
你们知道筷子是怎么来的吗?
很久很久以前,人们吃东西都是用手抓,可是煮熟的食物很烫手。于是人们就随手采摘细竹子和树枝来捞熟食吃。那时候的人们都住在荒野、茂密的森林和草丛洞穴里,最方便的材料就是树木、竹枝了,所以,小棍、细竹枝经过人们一代一代的传递,筷子就逐渐出现了。
筷子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餐具。用筷子吃饭,能锻炼手指动作,使手部活动灵活,并能开发智力。使人越来越聪明。小朋友,你们想来学用筷子吗?
四、学习使用筷子。
1、用右手执筷,大拇指和食指捏住筷子的上端,另外三个手指自然弯曲扶住筷子,并且筷子的两端一定要对齐。先将筷子像老师这样拿在手上,细的一头向下,粗的一头向上,且两只筷子的两端要对齐,然后用大拇指,食指夹住,将中指放在两根筷子之间,这样,我们的筷子就能够自由的开合,夹取东西了。
2、幼儿练习拿筷子:每个幼儿用右手拿一双筷子,按老师讲解的方法学拿筷子,练习用筷子夹小纸团,老师巡回指导,纠正不正确的动作。
启发幼儿说一说:什么东西好夹,什么东西不好夹?为什么?是拿筷子的上面好夹?还是拿下面好夹?为什么?
3、小朋友们真能干,学会了一样新本领,能用筷子夹住这么小的花生,真是不容易。要是你们天天在家里吃饭的时候都用它,你们的小手会越来越灵巧,脑子会越来越聪明。
4、讨论:
平时我们用筷子吃饭时应注意什么?
(筷子不能指到别人的脸上,以免划伤。不能拿着筷子跑,以免碰伤别人和自己。不咬筷子、不把筷子含嘴里,以免戳伤喉咙。)活动延伸:会夹花生的小朋友尝试夹花生粒,比一比谁夹得多、夹得快。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兴非常高,而且幼儿比较感兴趣。但由于个别幼儿在家基本不使用筷子吃饭,所以不太会使用筷子这种食用餐具。可是我发现我们中一班的小朋友都很有团结友爱的精神,会作用筷子的小朋友会帮助她旁边不会使用筷子的小朋友一起来完成任务,这种团结合作的精神真的值得我高兴。另外,幼儿气氛活跃时应多提一些有启发教育性的问题,另外,平时说话我的语还有些快,但在教学中我会克服这样的习惯,让幼儿能够充分领悟老师的意图,并做到微笑面对每一位幼儿,这样的教学氛围会使教学效果更好。今后,如果再让我上一次这样的教学活动,我会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不要害怕孩子们玩筷子时不小心互相碰到或出现意外,这样会束缚孩子们这方面的自由。同时也会避免让活动的激情,影响幼儿学习的动力,把玩作为了主要的目的,应该让孩子在玩中学,学中玩。
中班《我会用筷子》教案篇8
活动来源:
我班幼儿有一半是由爷爷奶奶、姥姥姥爷负责带大的,生活中许多事情都是由成人来包办,在家里他们都是“小皇帝”、“小公主”,依赖性强、自理能力差,爱耍小脾气。再过半年我班幼儿将要升入大班,我园要求大班幼儿吃饭用筷子,而班中有一多半幼儿从来没用过筷子,若是等到那时再学再练,恐怕就晚了。时间一长幼儿可能就会感到苦闷、焦虑、抑郁,形成心理障碍。因此,我班从自理能力培养方面人手,要求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会做,这样幼儿才会有自信。有了自信才是做好一切事情的开端。设计“筷子宝宝”这次活动,除了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和自信之外,通过了解筷子的历史,还能培养幼儿的民族自豪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设计了“筷子宝宝”这次教育活动。
活动目标:
1.了解筷子的历史、种类和区别,提高幼儿的民族自豪感。
2.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提高自信心。
活动准备:
各种颜色、材料制成的筷子(木制、竹制、塑料、不锈钢);小盘;豆子;短绳;小木块;小纸球;短纸棒等。
活动过程:
一、介绍我家的筷子
l.幼儿介绍自己家的筷子。
教师引导幼儿讨论:“筷子是用什么做的?你还知道哪些和它们不一样的筷子?关于筷子你还知道什么?”(从筷子的样式和制作材料方面进行引导)
2.教师出示各种筷子让幼儿观察了解。
筷子的颜色有很多种,塑料筷子颜色最鲜艳;从材质上也分为很多种,有纯竹的、彩漆的、象牙的、银质的……木制、竹制的筷子样式精细,竹筷无毒无害,而且非常环保,是人们生活中的首选;不锈钢的筷子最耐用;筷子分成人用的、儿童用的,还有一种炸东西用的长筷子(让幼儿说出长筷子的使用优点);筷子是成双来用的,两支筷子的材质、颜色、长短、粗细是一样的,只有两支配在一起才能夹东西。
二、了解筷子的历史
筷子是中国人发明的。古时候我们的祖先吃饭用手抓,可是有些食物太烫用手抓吃不了,就有人用两支细树枝夹着吃。时间长了人们发现这样吃饭又方便又卫生,就慢慢都用这种东西吃饭了,并给这种东西起名叫“箸”。后来经过一辈一辈人的使用、加工,又给它起了一个名字叫“筷子”,直到今天我们还在使用。
我们中国人发明的筷子还出口到外国,日本人、韩国人等也用筷子吃饭。使用筷子进餐时应该注意的事项是:不要用筷子敲桌子;手拿筷子时不要比划,以免伤到自己或别人,吃饭时不用筷子指别人,也不要把筷子的一端含在嘴里,用嘴来回去啜……
三、尝试用筷子夹东西
1.教师教幼儿使用筷子的方法,幼儿练习,对幼儿可以进行个别指导。(使用筷子时不必强调左右手)
2.提供小盘、豆子、短绳、小木块、小纸球、短纸棒等操作材料,请幼儿把东西夹到自己的盘子里。
3.引导幼儿讨论:“什么样的东西容易夹?什么样的东西不容易夹?…‘什么样的筷子好使?什么样的筷子不好使?”
四、游戏:夹纸球接力赛
将桌子摆成一行,幼儿分成两队分别站在桌子两边,每人桌前一双筷子一个盘子,两队的第一个小朋友从小筐里夹纸球放到第二个小朋友盘子里,依次夹球传下去,先完成的队为胜。
活动延伸:回家后练习用筷子吃饭。
活动反思:
我班有些幼儿手部小肌肉群发育不完善,手指运动的协调性、灵活性都比较差,因此使用筷子有一定困难。而这次教育活动不仅让幼儿认识了筷子,而且也锻炼了用筷子夹东西的能力,锻炼了小肌肉群。幼儿对夹东西这个环节很有兴趣,我也进一步改进了课程,让幼儿在比赛中练习使用筷子,突出了幼儿的兴趣点。
活动评析:
本次教育活动以筷子为主题,并且把这次教育活动放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大背景下,不仅把有关筷子的知识告诉了孩子们,更有效地锻炼了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产生了较好的教育效果。
教师先让幼儿介绍自己家的筷子,然后对筷子的知识进行了扩展,介绍了有关筷子的种类、样式及其历史发展的情况,使幼儿对筷子增进了了解。之后又让幼儿练习使用筷子,并以游戏和比赛的方式,增添了活动的趣味性,也使幼儿的活动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大提高。
本次活动也有需要改进之处,例如,在“我家的筷子”环节,让幼儿介绍自己家的筷子,须提前作一定的准备,因为幼儿对筷子的经验并不多,须先积累一定的资料和经验,才能保证此次教育活动的顺利进行。
另外,关于筷子的内容还可以多介绍一些,使幼儿更加了解筷子的文化含义,体验筷子的多种功能。
中班《我会用筷子》教案8篇相关文章:
★ 养殖用申请书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