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的教案优秀6篇

时间:
pUssy
分享
下载本文

具有前瞻性的教案能够帮助学生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做好准备,教案中的讨论环节可以为学生提供深入理解的机会,以下是好美篇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小学语文的教案优秀6篇,供大家参考。

小学语文的教案优秀6篇

小学语文的教案篇1

比较识字就是把相近或相关的汉字放在一起认,进行区别,找出不同的地方,加强记忆。比较识字是减少错别字的有效措施。

义务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一册要求学生会认常用汉字400个,会写其中的100个汉字,在这些常用汉字中,有许多形近字,也有许多同音字、音近字、多音字,这就使“比较”在识字教学中成了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比较的方法有多种多样,在教学中,要根据实际情况,具体分析,灵活选择比较的方法,把握比较的时机,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换偏旁比较法

像一年级教材中的“她”与“他”“地”;“把”、“吧”;“砍”、“次”等这样外形相似,形旁不同的字,在汉字中有很多,换偏旁比较便成了最好的方法。学生在学习“往”时,就会与“住”进行比较。让学生找出字形之间的`异同,学习起来就比较容易多了。在做练习时,可以设计用“加偏旁、组字、再组词。”这样的练习进行比较。

二、分析字义比较法

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引导学生作仔细的观察后,进行理性的分析和比较。如“渴”和“喝”,人渴的时候要喝水,所以渴是三点水,喝水要用“口”,所以喝是口字旁。

三、换一换比较法。

学“天” 把“无” 的“竖弯钩”换成“捺”就成了“天”;学“手”把“毛”的“竖弯钩”变成“竖钩”就变成了“手”;像这样的生字与熟字进行比较,学生提到熟字时,我们当老师的一定要多加指导,千万不能走过场。

四、加一加、减一减比较法。

学了“灭”回忆“火”加一横就是“灭”;学了“卜”回忆“下”减一横就是“下”。

五、儿歌辨字、识字法。

学习“目”字,可与“日”字相比较,太阳只有一个,所以“日”里只有一横;眼睛有两只,所以,“目”里有两横。

学习“入”字时,由于前面学过“八、人”字,学生便会主动与“八、人”进行比较,学生编了这样一句儿歌,很形象:“撇在捺上压是个‘人’,大人的人;捺在撇上压是个‘入’,出入的入;撇捺分开就是‘八’,八个的八。”还可以用手势把这三个字分别演出来,这样很轻松地分清了“入、八、人”的形和义。

“休”与“体”容易相混,教师说:“一个人倚在木头旁休息,请注意休息的休右边是个木。”

小学语文的教案篇2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学会本课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屹立”和“饱经风霜”造句。

3、通过朗读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审美情趣,感受黄山松的奇、美。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

在朗读的过程中体会黄山松的“奇”。

三、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奇松的。

四、教学准备

相关图片、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同学们,我国幅员辽阔,景色秀美宜人,名山大川数不胜数。今天,老师要带大家一起去游览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的黄山,领略黄山风光的独特奇妙之处。(播放黄山的相关图片)

2、刚才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欣赏了黄山风光,看完你有什么感受?(指名学生回答)

3、老师在中秋节的时候去过黄山,也觉得黄山实在是太美了。难怪人们都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黄山以哪“四绝“闻名于世?(学生回答后课件出示黄山四绝)人们对奇松的感情,正如文中所说,“更是情有独钟”。为何人们对黄山奇松特别偏爱呢?现在让我们进入这块美丽、神奇的土地,去触摸黄山松,去欣赏黄山松,去感受黄山松!(板书:黄山奇松)(学生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

1、小组交流预习情况并汇报。

2、读生字词并重点指导“誉、屹、卧”的写法。(请同学上黑板书写)

(三)、精读课文

1、第一自然段

只要我们来到黄山,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有黄山松潇洒、挺秀的身影。(课件播放)

指导朗读:黄山奇松由于其“潇洒、挺秀”备受人们喜爱,朗读时就要读出赞美、喜爱的感情。

自由朗读

2、第二自然段

玉屏楼是黄山最妙的观松处。(课件播放玉屏楼)提问:

(1)在玉屏楼前可以看到哪些奇松?(学生回答后板书: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

(2)它们到底“奇”在什么地方呢?用不同的符号划出具体描写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的句子并读一读,想一想它们奇在什么地方?标出来,在旁边做批注。

交流:

(1)指名学生读写迎客松的句子。(课件出示迎客松图)抓住重点词、句体会迎客松的“奇”,并回答迎客松的“奇”表现在哪儿。

①朗读句子:“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

(从“姿态优美”感受到了迎客松的美;从“枝干遒劲”体会迎客松的雄健有力。从“饱经风霜”体会它的古老顽强的生命力。迎客松已经在高高的悬崖上生长了一千年,它会经历什么样的磨难呢?(指名回答。指导学生用“饱经风霜”造句)

②朗读句子:“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的欢迎宾客的到来。”

提问: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呢?(比喻、拟人)

同学们,请看看这幅图,这斜伸出去的枝干像什么?(像主人伸出的`手臂)正因为如此,所以才取名为迎客松。

谁能试着想象一下,迎客松斜伸着手臂,会说些什么欢迎词来欢迎宾客的到来呢?(学生热情的说欢迎词,并做动作)。

(2)陪客松

(课件出示陪客松图片)瞧!这什么松?请同学们仔细看看图,再读读描写它的句子。

“陪客松高大挺拔,真像一个正陪同游人观赏黄山风光绿色的巨人。”

提问:说说你觉得陪客松奇在哪儿?

板书:绿色的巨人(比喻,体会它的高大挺拔,苍翠茂盛)它的神奇之处就在这里,你能把它读好吗?(指名读)

(3)送客松

(课件出示送客松图片)最后我们去看看送客松。提问: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你觉得它的神奇之处在哪呢?

①姿态独特,枝干蟠曲,就像“天然盆景”。从这儿我们感受到了它的神奇。

②它向山下伸出长长的“手臂”,好像在跟游客依依不舍地告别”。从“依依不舍”体会它的热情。

指名学生朗读,读出送客松的热情。

3、第三自然段

同学们,玉屏楼前的三大奇松是最有代表性的,其实黄山上还有许许多多的松树,真是数不胜数,咱们再去看看其他的奇松。朗读第三自然段。

提问:

(1)黄山松还“奇”在哪儿?(千姿百态)

(2)到底有哪些姿态呢?(引读第二句)

发挥自己的想象,想想还有什么词可以形容黄山松?再次朗读第三段。

(四)总结全文

请同学起来总结黄山松的奇特与美。

(五)布置作业

1、当一次小导游给自己的爸爸妈妈讲解一下黄山松。

2、画出你心目中最奇特的黄山松。

诸葛玉洁

小学语文的教案篇3

小学语文《司马光》的教案

?司马光》这一课,讲述了司马光和小朋友在花园里玩的时候,有个小朋友一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里,在这危急时刻,司马光沉着冷静,用水缸旁边的大石头砸破了缸,救出了落水的孩子。

【教学方法】

看图读懂课文法 合作探究法 自主识字法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读准本课13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通过看图理解花园里的环境和司马光砸缸的过程,知道司马光是一个聪明、勇敢和小朋友。

4、从司马光破缸救人的故事中受到启发,遇到事情要像司马光那样不慌张,支脑筋发明性地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

1、读准本课的生字和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让同学理解花园里的环境和司马光砸缸救人的词句,知道司马光是一个遇事不慌、勇敢聪明的小朋友。

〖教学难点

学习司马光这种逆向思维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教师板书课题。

2、简单介绍:

司马光姓司马,名光。是我国此宋时期的历史学家。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就是司马光小时候的故事。

二、看图

1、出示图,从图中你看出了什么?

同学能从图中看出一口大缸被砸破,水哗哗地流出来,一个小朋友正往外爬,图中间的小朋友正伸手去扶那个小朋友,其他的小朋友有的吓哭了,有的喊着,有的找大人。

2、你有不懂的地方吗?

同学1:爬出来的小朋友是怎样掉进缸里的?当时的情况怎样?

同学2:是谁救的掉进水缸的小朋友,他是怎样救的?

三、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借助拼音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和会认的字。画出的生字和会认的字要多读几遍。

2、读准生字和会认字的音。

⑴ 自身借助拼音读生字和会认的字。

⑵ 同桌小伙伴互读、线纠正。

⑶ 抽读生字和会认字的卡片。

⑷ 做猜字游戏,激发同学学习兴趣,巩固字音。

⑸ 电脑出示词语的演示文稿:

小朋友吓哭没有 假山 慌了 喊叫

举起砸破救人 古时候 司马光 一块石头

3、再读课文,标画出自然段。

4、同学分段读课文,其他同学听听他们读的字音是否准确。

四、理解课文内容

1、学习第一段:

⑴ 指名读第一段:读后你知道了什么?

⑵ 电脑出示插图;让同学根据图中人物的穿载来理解:“古时候”这个词语。

2、学习第二段:

⑴ 指名读第二段:从他的读中你知道了什么?

⑵ 教师提问:

① 他指的是谁?(他指的是司马光)

② 你是怎么知道的?(我从第一自然段知道的)

③ 教师鼓励同学能够联系上下文考虑问题。

④ 借助图弄清花园里假山下,大水缸的位置,以和是怎样的一口缸。

⑶ 指导朗读:

① 教师范读第二段,要求同学认真听,听出什么了?(教师在读时注意突出“大”和“满”字)

生:我听出花园里有假山,假山下面有一口大缸,缸里装满了水。

② 同学自由练习朗读。

③ 指名读这段;读后同学评议。评议时同学们先可以说说他哪儿读得好!然后说说哪儿读得还不够,应该怎样读。最后他自身的体会读出来。

④ 由于本段的第二句是个长句,不容易读的教师再范读,让同学注意看清标点,听好停顿的地方。

⑤ 同学自身练习朗读。

⑥ 同桌互读,相互纠正。

⑦ 指名读,集体纠正。

3、学习第三段:

⑴ 指名读课文,听他读后你知道了什么?

⑵ 提问:有一个小朋友爬到假山上玩,怎么全掉进大水缸里呢?请你们联系上下文说一说。

⑶ 理解:“一不小心”的意思。(就是没留神掉进大水缸里。)

⑷ 应该怎么读呢!同学们自身练习朗读这段。

⑸ 指名读,大家评议。

⑹ 必要的时候教师范读指导。

⑺ 提问:有个小朋友爬到假山上去玩,没留神掉进了大水缸里。启发同学想象,掉进缸里的小朋友会怎样呢!通过讨论得出当时情况十分紧急,掉进大水缸里的小朋友假如不急时救上来就会有生命危险。

⑻ 过渡语,就在这紧急时刻,司马光和其他小朋友是怎么做的呢?我们一起来读读第四、五自然段。

4、学习第四、五自然段:

⑴ 学习第四自然段

① 同学自身轻声读这段,读后说说你了解到了什么?边读边画出表示小朋友动作的词语。

② 从“有的……有的……哭、叫、喊、跑、找”这些词,小组讨论他们这些人当时是怎么想的?

③ 小组汇报得出结论:让他人来帮助,我这么小,没有方法,有的吓哭了,不知道怎么办。

④ 为了让同学理解:“别的小朋友都慌了”的局面,教师提问:一个小朋友掉进大水缸里,随时有生命的危险,假如你也在场,那都慌起来了是什么样子?请同学扮演当时的局面。

⑤ 教师指导同学有语气地读好这段。

⑥ 过渡:别的小朋友都慌了,有的吓哭了,有的叫着喊着,跑去找大人。就在这危急时刻司马光是怎么做的呢?

⑵ 学习第五自然段:

① 自身读读第五自然段,考虑司马光是怎么做的呢?请你画出司马光动作的词语。

② 请同学看图,并模仿司马光的'动作。

③ 师:司马光举起一块石头“使劲”砸,怎样做才叫“使劲”砸呢!再请同学们做动作。同学在扮演中理解了词语和句子。

④ 教师指导同学读后四、五段。

5、通过比较理解课文内容:

⑴ 与课文中人物的比较:

提问:当一个小朋友一不小心掉进一口大水缸里时,司马光的表示与别的小朋友的表示有什么不同?可以看出司马光是个怎样的小朋友?组织同学讨论交流。

⑵ 自身与司马光的比较:

① 提问:同学们也动脑筋想一想,假如你当时是那些小朋友中的一员,你还有什么方法能救出掉进大水缸的小朋友呢?同学讨论后全班交流。

方法一:用梯子爬到缸上,把小朋友拽上来。

方法二:找一根长竹竿,让小朋友抓着竿爬上来。

方法三:去喊大人,让大人把他救上来。

方法四:可以找来抽水机把水抽出来。

方法五:可以拿来绳子把小朋友拉上来。

② 提问:大家想了不少好方法,现在我们比较一下,司马光的方法和大家的方法有什么不同?

③ 教师演示复动投影片:小朋友被大人从缸中拉出来,人离开水。

教师板书:人──水

④ 请大家想一想:用梯子、用竹竿,拿绳子,喊大人救小伙伴,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⑤ 教师再一次演示“人离开水”的复动投影片。

⑥ 司马光用的方法与我们的有什么不同呢?教师演示:水从缸中流出,小伙伴得救。

过渡:这样水就离开了人,小朋友得救了。

⑦ 从这样事情可以看出司马光是个怎样的小朋友?小组讨论后交流。

⑧ 师总结:

你们也是个爱动脑筋的小朋友,但是在当时的情况下,用梯子,用竹竿、拿绳子、喊大人都是让人离开水,但时间又来不和。而民光急中生智砸摃救人,没法让水离开人,这是反向思维。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要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考虑问题,解决问题。

6、学习第六段:

⑴ 缸里的水流出来了,掉在缸里的小朋友得救了,你们高兴吗?

⑵ 请同学带着高兴的心情读第6段。

五、发明性的思维训练

师:缸里的小朋友得救了,就在这时候,假如你是他们中的一员你们会说些什么呀!请同学分角色演一演。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巧记本课6个生字的字形,了解字义。

2、正确、规范地书写生字、词。

3、完成课后练习题。

〖教学重点

1、掌握生字的字形和字义。

2、正确、规范地书写生字词。

〖教学难点

1、巧记本课生字的字形。

2、正确地书写“那、都、到”这几个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司马光这篇课文,司马光给你们留下什么印象呢?

2、正确、流利地朗读全文。

二、学习生字的音形义

1、巩固生字、词的读音:

⑴ 自身认读生字。

⑵ 同桌互读生字、词。

⑶ 抢读生字词卡片。

2、巧记字形、理解字义:

⑴ 让同学自身动脑、选择自身认为最巧妙的记忆法记忆。

⑵ 同桌小伙伴互相说一说。

⑶ 请小组汇报或让同学当小老师讲解。例如:

吓:同学用形声字的方法记“吓”字。为什么是口字旁呢?可让同学做出受惊吓的表情,体会人受惊呀时往往会不由得张大嘴,所以是“口字旁”。组词:惊吓,吓一跳。

⑷ 指名抽读生字词卡片,巩固生字的音形义。

三、书写生字词

1、先自身观察每个字词卡片,巩固生字的音表义。

2、在书上独立书写6个生字,提出难写的字。

3、同桌同学相互评改!

4、同学提出比较难写的字,教师重点指导“到、那、都”这3个字。

5、同学在书上的第二个田格中练习书写生字。

教师巡视个别辅导,同时纠正同学的写姿和执笔方法。

6、同学写完后在实物投影上展示同学作业,大家相互评改!

四、巩固练习

1、同学独立书写生字和字词。

2、完成课后练习“读读说说”

五、教师小结,朗读全文

小学语文的教案篇4

【学习目标】

1.读读记记“传奇、咆哮、柔顺、象征、妖魔、恐怖、一无所有、哄堂大笑、能歌善舞、赞叹不已、身无分文、两面三刀、别无所求、随心所欲”等词语。

2.朗读课文,了解藏戏的形成及其特色,体会传统戏剧艺术独特的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3.学习课文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的描述,积累语言,领悟表达方法。

【学习重点】

1.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藏戏的形成,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

2.学习课文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的描述,积累语言,领悟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通过独立阅读和交流探讨,了解藏戏的形成及其特色,体会传统戏剧艺术独特的魅力,丰富的文化内涵。

【教学时数】

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藏戏的有关图片,配乐介绍:

师:藏戏是藏族的传统剧种,它简单到没有舞台灯光和道具,仅一鼓一?伴奏;复杂到每个角色都要带着象征身份的面具;它漫长到要演出三五天还不会结束……藏戏,以不可抗拒的魅力,一代代传承下来。今天,我们就来了解藏戏是怎样形成的,有着怎样的特色。

二、整体阅读,初步感知

1.阅读课前导语,明确自读要求。

2.默读课文,注意默读的速度。读后划出文中不懂的词语,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想想意思。

3.同桌互相交流自己读懂的词语。

4.速读课文,思考:课文哪些段讲了藏戏的形成,哪些段介绍了藏戏的艺术特色。

三、朗读品味,了解藏戏的特点

1.读第一部分,初步了解藏戏的特点

⑴找读前三自然段,说说你都读出了什么:

(藏戏有三个突出特点;世界上这样的剧种很少,而藏戏是其中之一;连续三个排比式的问句,更加突出了藏戏的特点,其中还有着民族的自豪感。)

⑵练习朗读后,找学生朗读,要求分别读出藏戏的特色;藏戏剧种的稀少;中国拥有藏戏的自豪

2.读课文第三部分,具体了解藏戏的特点:

⑴默读8自然段到最后,找与第一部分相对应的具体描写。

(8~16自然段写的是藏戏戴着面具演出的特点;17~18自然段写的是藏戏演出没有舞台的特点;19~20自然段写的是藏戏一部戏要演出三五天的特点。)

⑵自由读8~16自然段,说说你进一步了解到了什么。

⑶看图片,结合具体的面具,说一说颜色象征了什么,对角色的什么特征作了夸张。

⑷自由读17和18

自然段,结合“不要……不要……不要……只要……”来体会藏戏以广阔的大自然为背景,道具更是简陋到了极点。

⑸你想看藏戏吗,为什么?

(感受藏戏的自然、古朴、神秘这些独特的魅力。结合看戏人,来体会轻松自然、随心所欲带给人们的艺术享受。)

3.师生合作读,感受藏戏特点和相呼应的详略得当的表达方式:

⑴师读: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生读:8~16自然段。

⑵师读: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没有舞台呢?生读:17和18自然段。

⑶师读: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还没有结束的呢?生读:20自然段。

⑷师生合读:21自然段。

四、了解藏戏的形成

1.自读后小组讨论:唐东杰布的传奇故事有哪些传奇色彩?

2.师生共同交流小组讨论成果:

⑴ 以弱抗强的传奇:

年轻的僧人→凶险的自然。结合“数不清的牛皮船,被掀翻在野马脱缰般的激流中,许多试图过江的百姓,被咆哮的灌水吞噬”中带点的词,来体会雅鲁藏布江的凶险,一个年轻的僧人想为百姓造福,要与天抗争。这是勇敢的传奇。

⑵ 创造奇迹的传奇:

一无所有→58座铁索桥。通过7位姑娘组成的藏戏班子,以艺术和善良感召人们,大家由哄笑到献出人力、物力、财力,在江上建了58座铁索桥,来体会这种齐心合力,人定胜天的传奇色彩。

⑶ 艺术的传奇:

僧人→藏戏的开山鼻祖。这人仅由7人组成的藏戏班子,开创了一个新的艺术流派,诞生了一个为人们接受并赞叹的剧种。

五、教师小结:

师:我们祖国的许多地区、民族,都有着它们各自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是中华文化的奇葩。有着千年悠久历史的藏戏艺术,在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风雨洗礼之后,时至今日,犹如一朵盛开在西藏高原上的雪莲花,深深地扎根在西藏人民的心灵深处。藏族人民通过它歌颂生活的真、善、美,鞭笞现实中的假、恶、丑。可以说,她是藏族群众衡量生活的一把尺度,是高原儿女创造的一个艺术奇珍。

六、课后拓展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藏戏的传统戏剧艺术独特的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大家课后,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类剧种,查询有关的资料,了解这种戏剧的形成,体会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写一篇说明文,尽量用上我们今天学到的说明方法。

小学语文的教案篇5

一、教学要求

1、学会j、q、x3个声母,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初步掌握ü上两点省写规则。

3、学会j、q、x与单韵母拼读音节及带调拼读音节,准确拼读j、q、x开头的三拼音节。

4、认识5个字,会读儿歌。

二、教材说明

本课包括五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是三个声母j、q、x,每个声母配有一幅图画。第一幅图是一只鸡抬头望着蝴蝶,“鸡”提示j的音,鸡和蝴蝶构成的形状提示j的形。第二幅图是七只汽球,“七”“汽”提示q的音,左边那只单独的汽球提示q的形。第三幅图是一个切开的西瓜,西瓜的“西”提示x的音,西瓜上的刀印提示x的形。

第二部分是拼音练习,包括j、q、x与ü相拼时ü上两点省写规则的教学内容,以及三拼音练习。

第三部分是j、q、x的书写格式和笔画笔顺。

第四部分是读词语认字,配有图画。图上画的是傍晚时候,院落里有的下棋,有的搭积木,有的喂小鸡,有的洗衣服。

第五部分是一首儿歌,配有图画。

j、q、x的发音及与韵母的拼读是本课教学的重点,j、q、x与ü相拼时ü上两点省写规则是难点。

三、教学建议

(一)教学准备

1、配合学习j、q、x发音的录音带;j、q、x的字母卡片;拉动式拼音卡片;画有四线格的小黑板。

2、本课生字、词语卡片。

(二)字母教学

教学j、q、x,教师要依据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指导学生边实践边体会,发准字母的音。发挥图画的作用,启发学生运用已有经验和方法,借助“鸡”“汽”“西”的音读准j、q、x。字母的形可以借助图画帮助记忆。

(三)拼音教学

要重点指导学生掌握j、q、x与ü相拼时ü上两点省写的规则。ju、qu、xu中的韵母实际上是ü,读音也是ü,只是书写时省写两点。这是因为,在普通话里,j、q、x不和u相拼,即使ü上两点省去不写,也不会与u混淆。可利用下面的口诀帮助记忆这一规则:“小ü碰见j、q、x,去掉两点还读ü。”“j、q、x,真淘气,从不和u在一起,它们和ü来相拼,见了帽子就摘去。”

学习介母是i的三拼音节时,要引导学生运用前课所学方法,多读多练。

韵母带调的两拼音,可以借助图画帮助拼读。

(四)书写指导

除讲清j、q、x的笔画笔顺和在四线格所占的位置外,还要提醒学生注意j、x的笔顺,防止写错。注意q与p、j与i的区别,防止将q与b、p、d、g等混淆。笔画名称:“”叫右斜,“/”叫左斜。

(五)认读字词,读儿歌

要注意发挥图在巩固拼音、识字中的作用,引导学生观察图上有哪些人在做什么,读读音节,正确回答。在读词语中巩固带调拼读的方法,复习整体认读音节、轻声。“喂小鸡”因“喂”“小”的韵母没学过,图中没有出示词语,学生可照着“洗衣服、搭积木”说出结构相同的词语来。老师单独出卡片“鸡”,让学生到儿歌里找到这个字,认读出来。这部分教材的重点在认字,在多次读词语后要指导学生认字,告诉学生“服”单独念时,念fú。

读儿歌可先让学生带调拼读红色音节,再找找还有哪几个音节自己也会读,如yì、tǔ、dì等,激发学生的成就感。然后老师再指导读儿歌,儿歌的内容画

面上有,不必讲解,学生能正确朗读就可。

(六)扩展活动

1、做游戏“找朋友”。

五名同学分别戴着j、q、x、u、ü的头饰,让j、q、x分别找ü做朋友,组成音节,并去掉ü上两点,全班同学一齐拼读。

2、拼读音节,看谁读得又快又准。

qìxǐjīqùjúxū

jiā qià xiá

3、连一连,读一读。

xǐjīdìyī

地衣洗鸡

(七)课时安排

教学本课可用3课时。

四、参考资料

j、q、x的发音方法发j时,舌面前部抬起贴紧硬腭前端,然后稍微放松一点,形成窄缝,让微小气流从缝中挤出来。发q时,发音动作和j基本相同,只是由窄缝里挤出来的气流较强。发x时,舌面向前、向上,接近硬腭前端,气流从舌面和硬腭间的窄缝中挤出来。j、q、x的发音部位都是舌面和硬腭,叫舌面音。

小学语文的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3个生字,认识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新词。

2.借助汉语拼音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3.培养学生边读书边思考的能力,能提出不懂的问题。

4.继续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学习的能力,感受合作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1、正确掌握本课生字新词,并学会应用。

2、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筛选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

词语卡片、青蛙、蝌蚪、鲤鱼、乌龟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教师用彩色粉笔板书汉字:“找”,请学生来认字。说说生活中是怎样用的。(如:找人、找东西、找麻烦等)

电脑出示小蝌蚪的画面,让学生说说这是什么,是什么样子的?

小蝌蚪要找什么呢?板书:小蝌蚪、妈妈。今天我们来学习第5课《小蝌蚪找妈妈》。大家齐读课题。

二、学习新知:

(一)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书边在书中把生字画出来,借助汉语拼音读一读。

同伴之间互相读读生字,对照生字表检查读音是不是正确,如果正确,同伴就在书中画一颗红色的五星表示奖励。

再读课文:指名读课文,重点听听生字的字音。

大家进行评议,鼓励读得正确的同学、读书有进步的同学。

(二)学习生字新词:

1、学生对照书中的生字表,自己读读生字,把不认识的汉字做好记号。

2、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学习,小组长带领组员做好以下几件事情:

1)让每名同学说说哪些字不认识。

2)把不认识的汉字集中起来。

3)认识汉字的同学说说自己是怎样记忆字形的。

4)小组长指汉字,同学读,巩固记忆。

3、教师用电脑出示词语卡片,学生自己读读卡片上的词语。不认识可以询问他人。

4、以小组为单位选派代表指名读词语,比一比谁读的正确、反应灵敏。

5、练习书写:

1)请大家先认真观察生字在田格中的位置,然后独立写一个。(书上田格中的字)

2)学生提出认为难写的字,师问:你们认为哪个字难写?教师电脑出示带田格的.生字,让学生仔细观察生字每一笔在田格中的位置。请同学说一说占格位置。

3)学生看电脑博士是怎样写的?(电脑演示加录音)

4)请学生书写田格中的第二个字。教师巡视,个别辅导,纠正学生的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

5)学生评议:展示学生书写情况,说说哪些字写的好,哪些字写的不够理想。

6)奖励学生到黑板上书写汉字,师生共同欣赏。

(三)再读课文,提出问题:

1、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

2、一边读书一边提出问题。

3、以小组为单位筛选问题:每名组员说说自己的问题,组长带领大家把问题集中起来,记录下来,交给老师。

(四)以小组为单位练习巩固:

小组之间互相出题目考察。

例如:

看拼音写词语;

听写词语;

组词;

读句子;

读课文;

……

小组之间进行比赛,并引导学生从不同方面进行评价。

(五)、布置作业: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家长进行评价。

2)思考本组集中的问题。

3)在作业本上书写难字,然后进行自评……

小学语文的教案优秀6篇相关文章:

语文小学一年级教案参考8篇

小学语文教师教案7篇

小学语文试卷讲评教案7篇

语文小学一年级教案推荐7篇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5篇

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7篇

语文小学一年级教案精选5篇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7篇

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案8篇

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8篇

小学语文的教案优秀6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41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