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教师为了自己可以取得更大的进步,可以经常写写教学反思,现在教案是教师教学反思的重要依据,可以发现并改进教学不足,下面是好美篇小编为您分享的小白鹅教学反思5篇,感谢您的参阅。
小白鹅教学反思篇1
鉴于小学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结合的教学理念,我以求真、求实、倡简为目标来设计本课,因此在教学设计时牢记一个宗旨:语文教学应该从学生的“学”出发,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反思这节课,我认为较好地体现了主题,达到了教学目标.到了中年段,理解词语和句子仍然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目标,所以我在本课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运用低年级所学的一些理解词语和句子的方法,加强学习方法的迁移,比如:联系上下文理解关键的词句,一定程度上也达到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白鹅在不同情况下不同的叫声, “三眼一板”指白鹅任何时候吃饭顺序都不变的规矩,这都要联系上下文才能理解。另外,为了引导学生理解白鹅走路的姿态,我通过多媒体播放一段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的净角出场的录像,把这些抽象的和学生生活距离比较远的内容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形象而直观地感受“白鹅”走路的高傲,就达到了一个直观,形象的效果。还有,教学中我利用学文与表演相结合。表演是兴奋药剂,是催化剂,既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又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但是,在本节课的时间安排上显得有些紧,学生读的还是不充分,还有对课文的写话练习和写作方法的教学没有完全展开,这也是本课教学的遗憾.由此我也在思考,如果语文是一门艺术,我想大概是一门取舍的艺术吧,每节课多角度地突出主题的建构是容易的,但需要取时间还是舍内容,才是更应该权衡的.这一点也正是这节课我感觉最难把握的,既想把整节课的教学设计完整地展示出来,又想把教学课文的每个环节做到尽善尽美,让我着实感受到了寸时寸金的可贵.倒底在40分钟内如何取舍,我想这将是我和各位同行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共同探讨和研究的问题.
最后想说,教学本课后,心中存有许多留恋和些许遗憾。留恋的是大家陪我共同渡过的四十分钟,遗憾的是这"白鹅"还羽翼未丰,请大家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呵护。同时让我们每天多些努力,使我们的学生都能开开心心学语文,扎扎实实学语言,实实在在用语文。
小白鹅教学反思篇2
?白鹅》是小学语文第七册课本中第四单元的一课,是著名的漫画大师文学作家丰子凯先生描写动物的一篇佳作。为了向读者展示了一个高傲的白鹅形象。作者除了运用对比的方法来突出鹅的特点,还善于运用反语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如,用“我们的鹅老爷”“不胜其烦”“架子十足”等似乎含有贬义的词语表现鹅的个性,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对鹅的喜爱之情。王老师的课堂上呈现了好多亮点:
一、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上课一开始,就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了课文中的白鹅图,让小朋友说说这是一只怎样的白鹅,并让学生仿照丰子恺爷爷的画来画一画。由于教师创设了情境,学生对这可爱的小动物非常的感兴趣,画得也特别认真。画完后,通过比较,学生们都发现丰子恺爷爷把鹅画得栩栩如生,而自己的画不像。经过交流,他们才发现只有仔细观察,才能抓住鹅的主要特点。“那丰子恺爷爷笔下的白鹅有什么特点呢?”王老师创设的这个问题,再一次激发了学生自主探究和学习的兴趣。
二、形式多样地、扎实地进行词语教学
?新课程标准》指出:“三、四年级的学生应具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因此学生在自读课文时,王老师要求学生借助拼音等方法随文识字,遇到难读的字词、句子多读几遍。然后在交流认读生字词时,让小老师提示大家易出错的地方,并领读生字。在随文识字的同时,落实了书写指导“脾”、“蹲”“餐”。王老师还注重引导学生运用低年段所习得的一些理解词语的方法,加强学习的迁移。比如,讲到白鹅吃饭“三眼一板”时,王老师问了这样一个问题:“三眼一板”是什么意思,你能结合这段文字,找出有关的句子说说吗?”学生读了这段文字,运用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方法,知道了课文里是指白鹅吃饭的时间固定、吃的食物固定(饭、水、泥和草)、吃饭的顺序是固定的(先吃一口冷饭,再喝一口水,然后再到别处去吃一口泥和草),那就是“三眼一板”。
三、重视朗读,启发学生的内心感悟
阅读教学的宗旨是培养学生综合性的语文素养。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就必须让学生首先具备良好的语感在课堂上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会去读,并进行适当的点评、指导,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比如学生在读描写鹅的叫声的句子时,抓住“厉声叫骂、昂首大叫”展开教学。如想象白鹅“昂首大叫”时会叫出些什么话来,学生有的说:“主人,你怎么没有看住我的饭?”有的说:“谁这么大胆偷走了我的饭?”……实践证明,学生对想象的环节是喜闻乐见的,这还从他们乐此不疲的表情中也能看出。由此指导朗读,学生读得津津有味,加深了对课文“高傲”的理解。整堂课,王老师都以“好一个高傲的动物!”为主线,贯穿始终。每次学习后,她就要带着学生各种形式的朗读,同时课件反复出示这句话,使学生感受到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小白鹅教学反思篇3
丰子恺先生漫画作品我很熟悉,今天带着我的学生学习了一篇他笔下的文学作品《白鹅》,学生对先生的艺术所钦佩。此文幽默风趣,使人百读不厌。他笔下鹅的形象活灵活现,意蕴更是深刻。文中,作者重点表现的是白鹅性格的特点──高傲。大量运用了对比等手段从叫声、步态、吃相中表现鹅的高傲。在学习这篇课文之前,先让同学们在课外进行预习,以便能更好地在课上理解和学习。本节课根据学生的年级特点和地域特点,设计了《白鹅》的第一课时的教学。现在静下心来反思这一节课,我就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说:
上课开始的课堂导入还是比较顺利的,我先出示了一个老字“鹅”,考查学生读课文的细心程度。在第一、二段的学习中,同学们也能很快地找出全文的中心句,以及整篇课文都是围绕“高傲”这个词语展开描写的,第二自然段在全文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不仅连接了第一段的内容,还为我们引出了:鹅的高傲是从“叫声”、“步态”、“吃相”三个方面体现出来的,在我的引导下同学们也能很快地体会、理解中心句及过渡段的作用。
学习第三自然段的过程中,让我比较满意的是,学生理解白鹅叫声特点的.词语时,他们能够体会出白鹅的叫声,不仅声音大,很凶,而且还很严肃,说明他们能够理解“厉声呵斥”、“厉声叫嚣”、“引吭大叫”等词语的意思了,从白鹅叫声的特点中也感受到了鹅的高傲,在我们进一步地学习交流中,学生们还能够自己分析出:从“养鹅等于养狗”看出鹅很忠诚;从“凡有生客进来,鹅必然厉声叫嚣”等句子看出鹅对陌生人敢于厉声呵斥,非常地勇敢和尽职,本段的重点是要让学生体会到作者明贬实褒的写作方法,作者表面写鹅很高傲,叫声很大很凶,实际上是在赞扬它的勇敢和尽职,要告诉学生不能只从字面上去理解课文,要体会到作者非常喜爱白鹅,赞扬它的思想感情。
在第四自然段步态的学习中,根据鸭子和白鹅步态的特点进行表演的环节,变静止的学习为动态的表演学习,改变了学习方式,同学们都很感兴趣,高兴地在自己的位子上表演起来,大家表演完后,又请了两位同学上台表演,请其他同学评一评,整个的课堂气氛很好,我也能够了解学生对词语把握的情况,大部分同学感受到了作者的观察仔细和用词的准确。
反思:本课安排学生实践活动时间多、形式多,功能多,训练密度大,每项活动目的明确,都注意了有效性和大面积参与,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掘,课堂因此而充满了生命活力。
在教学中,也感到因学生较多,没有使每一位同学都有表现的机会。课文读的少一些。在指导读中还有所不够。整节课感到是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的。
小白鹅教学反思篇4
在传统的美术活动中,我大都会采取让孩子们看范例,让他们进行临摹作画,或者是教师在黑板上讲解示范,让孩子们跟着老师来画。这样的做法往往是局限了孩子们的创作与想象,而且太注重于幼儿的知识技能的传授,跟现代的教育理念是违背的。
为了更好地体现新的教育理念下的教育行为,我采取了引用古诗的诗句,让每一句诗句作为表现大白鹅的特征,我发现这样更易于让幼儿接受。因为孩子们只有在自己的体验下才会用自己的`表达方式来表现大白鹅的特征。更何况我们的孩子是属于城镇的孩子,可真正近距离地观察鹅的幼儿几乎没有,所以为了帮助幼儿理解“蹼”是怎样的,活动中我特意用纸剪了鹅的脚与鸡的脚的形状,让幼儿直接地去比较鸡脚与鹅脚的不同之处,并了解“蹼”的作用,让幼儿在美术活动中积累新的认知经验。
在活动的最后我打破了以往传统的评价方法,去说某某孩子的大白鹅有多好看、又有多像,而是把问题带给孩子们:会游泳的动物而且长有蹼的动物还有谁呢?更是激发了幼儿对了解事物的探究心理,我想这正是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方法的最好时机,因为教育的最好时机只有在特定的时机下才会产生特定的效果。当我把孩子们的绘画作品进行展示时,孩子们会不由自主地齐声吟诗: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这种意境中来。
小白鹅教学反思篇5
?白鹅》是丰子恺先生的一篇散文,入选教材时做了改动。文章结构极其简单,全文围绕一句“好一个高傲的动物”,从白鹅的叫声、步调、吃相三大方面去展示白鹅的骄傲,可爱。与以前所接触的课文不同的是,整篇课文主要以反语的形式和活泼、流畅、诙谐、准确的语言,向大家展示了一种新的、表述语言的方式和方法。
因此,在教学时,除了让学生体会到作者用词的准确,认识到作者对事物的观察的细致,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认识到作者语言的“别有用心”,也就是让学生体会到反语的独特魅力。
针对这一教学目标,我便在自己的课堂上,由“高傲”入手,设计了几个大问题,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交流,去细细体会作者的文字表面所呈现出的白鹅的“凶”和“厉害”,实质是对白鹅的尽职、勇敢的赞赏;体会白鹅步调的从容、大模大样,体现的不过是作者对白鹅由衷的喜爱和关注。
应该说,这篇文章的理解是有一定难度的。不仅在语言表达方式上,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到,在文字表述上,也比较脱离口语化,书面性较显著,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文诌诌”。这些对学生的理解造成了很大的困扰。因此,我在教学时,采用了多种教学方式和方法,比如课堂上让学生根据文章的重点语句,进行大胆的联想或想象,去品悟作者字里行间所蕴藏的对白鹅真挚的喜爱;让学生模仿表演,加深对白鹅的高傲的认识,以及作者用词的准确;还有让学生试运用书上精彩词语帮白鹅做自我介绍……
这节课的设计里,最没有把握上好的,就是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和领悟(事实也确实如此,在这一环节上的教学有点乱)为了使学生能真正理解作者的语言,进而感悟白鹅的高傲,我想我在课堂上走了不少弯路,但学生的认识仍只是停留在“白鹅”叫声大而严厉,而不能从文字表面进一步去体会作者对白鹅的赞赏。我有点急,只好联系他们对狗的印象来引导他们感受白鹅的尽职勇敢和忠诚,进而使学生触摸作者的写作意图,领会作者对白鹅的喜爱。当然,学生很不错,一点就能领悟到。但是我想,让学生真正认识到反语的特点,还有待在下一个课时里,结合鹅的吃相做进一步的引导和交流。
小白鹅教学反思5篇相关文章:
★ 春笋教学反思5篇
★ 西北教学反思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