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优秀的事迹材料可以发挥宣传典型,推动工作用用意,小伙伴们在准备事迹材料的过程中需要注意思路清晰,下面是好美篇小编为您分享的脱贫致富的事迹7篇,感谢您的参阅。
脱贫致富的事迹篇1
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期间,富川瑶族自治县城北镇脱贫攻坚工作分队长、贫困村六合村挂村组长__,勇于涉险,迎难而上,深入疫情一线。积极协调帮助贫困村立项目稳收入,壮大村集体经济,带领干部群众共克时艰,坚决打好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两大战役,真正做到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工作两不误双促进。
强化排查,有效阻断传播源。__是__市八步区人,富川城北镇贫困村六合村的驻村工作组长。疫情发生以来,大年三十晚,他就回到村里组织村“两委”干部全面排查涉武汉返回人员,第一时间掌握了村内涉武汉返回的人员情况,加强对人对户的隔离管控。在村里,__组建了村内疫情防控工作体系,按自然村分片区实行网格化管理,每个片区村干即是网格长、村小组长即是网格员,对涉__返回人员及发热、咳嗽病人,全部纳入视线管理,每天监测身体健康状况。
2月7日,接到新田自然村网格长报告,称已过14天隔离期的涉__返回人员有发热、咳嗽症状,在卫生院忙不过来的情况下,__稍作个人防护后,立即进村为患者测量体温,动员其消除心理恐惧,及时到乡镇卫生院发热门诊就医。
__经常带领扶贫工作组和村委干部,挨家挨户排查疑似病例,利用村委大喇叭、宣传车,在村寨张贴悬挂疫情防控横幅、标语900多条,确保群众对疫情防控安全知识“看得见、听得见、能了解”,营造全员知晓、全员重视、全员参与的宣传氛围,增强村民的防范意识,教育劝导群众自觉取消聚餐、聚会、传统节日及红白喜事宴席等29场,有效阻断病毒传播源,防止疫情扩散蔓延。
因疫情来得突然,很多商铺关闭,由于资金短缺导致全镇物资匮乏。__除了一方面为全镇防疫出谋划策,另一方面主动寻找社会力量捐款捐物,并通过自己的人脉关系,急时买回30把体温枪,解决了全镇民众体温测量燃眉之急。
投入春耕,帮助村民销售农产品。无论是脱贫攻坚,还是疫情防控工作,__都是贫困村六合村的主心骨。原计划决定在六合村,投资200万建立的30亩香菇种植基地,因为受到春节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影响,停工停产。__仍不忘脱贫攻坚的使命,充分认识到此次突发疫情对贫困户生产生活带来的影响。为保障贫困户收入不受影响,他及时动员六合村村民各自分散到农田做好春耕备耕恢复生产,同时寻找村民群众滞销的农产品销售途径和渠道。
接到该县可复工复产的通知后,__立即联系外地客商到城北镇帮助贫困户家收购冬菜。村民种植的香芋南瓜,香味浓郁、软糯可口,然而销路不畅,收购价格低。__利用__市总工会组建的“__市职工服务平台”等电商平台,为香芋南瓜等农产品开辟线上销路,单“__市职工服务平台”一次就帮助农户销售滞销的农产品达5000多吨。
复工复产,保障产业如期开工。2019年8月,__带领驻村队员、村“两委”干部以及村民代表,赴八步区桂岭镇、福建省龙岩市考察香菇种植产业。回来后,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决定引进发展香菇种植产业。为确保引进项目顺利落地,__跑遍__市内所有食用菌种植大户,深入调查研究,积极联系相关单位,请求支持六合村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启动资金。在六合村后盾单位的协调下,最终争取到了200多万元的项目资金支持。2019年底,六合村香菇种植示范基地项目正式开工建设。
按计划第一季30万棒香菇菌棒,于正月十五前后下地种植,因疫情影响,项目迟迟未能复工。目前,村里内强监控、外防输入工作取得成效,疫情防控形势向好。__连忙与村干部商议,组织前期汇总的贫困户劳动力有序复工复产,抢时间覆膜挖地,抢种首季香菇菌棒,全力保障村民和村集体经济的双增收,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脱贫致富的事迹篇2
“一场疫情,医护成了战士,老师成了主播,党员干部成了‘守门员’”,这是抖音流行的一句话。
有这样一个人,他既守门员,更是战士,他是脱贫路上的“干将”,又是抗疫战场的“指挥官”,他是____市__县的一名扶贫干部,同时他又是__县预防疾病控制中心的副主任,他是有着16年党龄的副主任技师,也是有着5年扶贫工作经验的扶贫干部,他的名字就叫__。
2015年9月,他被自治区党委组织部任命为大成镇六村村贫困村党组织第一书记;2018年4月,驻村工作结束后,根据组织的安排到县党建引领脱贫攻坚指挥部办公室,从事脱贫攻坚业务指导工作;2020年1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突袭武汉并逐步向全国蔓延,还在从事扶贫工作的他,作为__疾控中心的副主任,他又毫不犹豫的冲在抗疫一线。
下沉基层,他总把为民办实事放在第一位
脱贫攻坚以来,他坚持吃住在村,他是一把扶贫“尖刀”,又练成了一名“厨师”。五年前,也就是2015年9月,他向县委组织部毛遂自荐,于当年10月9日被自治区党委组织部任命为大成镇六村村贫困村党组织第一书记。驻村工作期间,他敢于担当,奋斗在脱贫攻坚最前线。善于扭动村党支部和村“两委”的力量,引进并组建了__县大成镇绿成甘蔗种植合作社,筹建了六村村委六兰埠存栏1500头猪的大型养殖场和引导贫困户建成存栏15000羽鸡的养殖场,壮大了__县大成镇平丰奶水牛养殖合作社的规模并带动贫困户发展。
他以身作则,团结工作,带领村“两委”干部和党员开展好各项党务工作和村务工作,组织召开党员大会13次,支委会17次,上党课14次;关心关爱困难群众,组织为贫困户捐资捐物10多万元,慰问困难党员和群众12次;落实“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化解群众矛盾纠纷105起;组织村“两委”会议28次,强化了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从根本上摘掉了涣散软弱党支部的帽子,整个干部队伍焕然一新。
他工作务实,成绩显著,自驻村工作以来,走遍六村村委下辖的16个村民小组的35个自然村,入户精准识别农户605户,总人口为2750人,未脱贫贫困户67户,贫困人口247人;2016年和2017年共有35户133人贫困人口实现了脱贫,共享小康生活。他牢记使命,履行职责,组织肯定,群众满意,2016年被驻村所在的大成镇党委政府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16年和2017年年度考核两次评定为优秀等次、荣获__市委组织部授予的“2016—2017年度__市优秀贫困村党组织第一书记”光荣称号。
服从安排,他总是听从党组织的指挥
为了更好地攻坚拨寨做好脱贫攻坚工作,确保2020年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消除绝对贫困。他于2018年4月驻村工作结束后,根据组织的安排到__县党建引领脱贫攻坚和“美丽__.乡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综合协调办公室,从事脱贫攻坚业务指导工作。
1年多来,对全县17个镇(街道)脱贫攻坚工作进行督查指导,足迹遍布全县的274个行政村和各个自然村屯,及时总结发现、汇总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并提出建设性意见,对工作情况进行适时通报或批评,有力地推进__县的脱贫攻坚工作。
守土尽责,他誓要保住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2020年1月21日,在接到__县疾控中心办公室电话后,他二话没说、不讲条件,迅速投入到防疫战场中。
“两不愁三保障是我们需攻克的堡垒,人民群众生命的安全更需我们的保驾护航”,__庄严的说。
疫情在前,哪里有困难就冲向哪里,__作为疾控人挺身而出、义无反顾,冲锋在疫情防控第一线,率先阻击。他作为县疾控中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负责指挥、部署、协调、督查全中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防控工作和指导各镇卫生院工作。及时制订单位《突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应急预案》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疫情防控工作方案》,组建了疫情信息、流行病学调查、检验检测、现场消杀、后勤保障5个应急外置工作组。及时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学习《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方案》等技术方案,进行了疫报、监测、流调、采样、检验、消杀、防护等应急演练,提升专业技术水平,为应对突发疫情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自我加压,他总是想方设法阻击疫情
“冠虚,我买了汤圆,回来一起吃吗?”“你多吃点,今晚我又不回去了,我要值班关注疫情动态”,正值元宵节,__已经10多天没有回过自己家了,在家里的妻子还是非常支持理解他的工作,只是担心他身体过度劳累。
__主动请缨落实24小时应急值班,吃住在单位,带队对集中观察点的首批入住观察人员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协调和参与各应急组开展疑似病例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返浦人员排查和健康监测、疫情研判、疫情信息审核报送、消毒处置、采样送检、健康宣教、综合保障等工作。指导全县15个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及12个公路体温监测点进行防控工作,以及各医疗机构的预检分诊和发热门诊信息报送、疫情追踪、健康监测和预防性消毒等工作,并向县指挥部报告指导情况。另外通过海报、宣传单、横幅、led屏、微信公众号、网站等媒介宣传疫情防控知识,覆盖全县各镇、村委和自然村屯,机关学校、厂矿企事业和宾馆小区,及时向公众解疑释惑,回应社会关切,消除了社会公众的恐慌心理和焦躁情绪。
脱贫致富的事迹篇3
在重大时间节点,紧密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广泛开展“时代楷模”学习宣传活动,大力唱响新时代英雄赞歌,让“时代楷模”成为引领社会风尚的时代标杆,构建起定位精准、多方配合、社会联动的重大典型发布流程,形成了全过程全方位全媒体传播矩阵,持续用榜样的力量、楷模的风范带动全社会见贤思齐、积极向上、奋发进取。之前已推出100位“时代楷模”先进个人或优秀集体,“闽宁对口扶贫协作援宁群体”是第101个“时代楷模”。这也是对广大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的党员干部的激励。
向“时代楷模学习”,牢牢把握精准。打好脱贫攻坚战,成败在于精准。援宁干部深入推进精准政策,按照因地制宜、因村因户因人施策的要求,扎实做好了产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就业扶贫、危房改造、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生态扶贫等精准扶贫重点工作。各级党员干部必须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持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等“六个精准”,解决好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问题,不搞大水漫灌,不搞“手榴弹炸跳蚤”,因村因户因人施策,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扶贫到点上扶到根上。
向“时代楷模学习”,注重激发内生动力。贫困群众既是脱贫攻坚的对象,更是脱贫致富的主体。援宁干部坚持依靠人民群众,充分调动贫困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坚持扶贫和扶志、扶智相结合,培育贫困群众依靠自力更生实现脱贫致富意识,培养贫困群众发展生产和务工经商技能,用人民群众的内生动力支撑脱贫攻坚。各级党员干部要改进帮扶方式,多采取以工代赈、生产奖补、劳务补助等方式,组织动员贫困群众参与帮扶项目实施,提倡多劳多得,不要包办代替和简单发钱发物。
对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学习闽宁对口扶贫协作援宁群体”的先进事迹,牢牢把握精准方略,注重贫困群众激发内生动力,必将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脱贫致富的事迹篇4
在凤冈农村,“毛路”指的是小路、没有修好的路、或者很少有人走的路。“毛路”在今天是一种贫穷落后的象征,在脱贫攻坚的路上,他下足了“绣花功夫”,一个56岁的人,在300多个日
子里,沿着乡村的一条条毛路风里来雨里去,去寻找贫困群众、为贫困群众找来了幸福。
用他自己的话说,“大村大寨我要走,边旮掉的地方更要去,那里有我们的贫困群众,他们更需要帮助。”他用执着的行动诠释了在脱贫的路上不落下一户、不丢下一人的铮铮誓言,他用朴实的语言表达了一名共产党人、一名人民公仆的为民情怀。他就是凤冈县政协主席_。
2017年,凤冈县吹响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号角,按照县里实行的“五主五包”责任机制,_担任的是脱贫攻坚进化镇指挥部总指挥长。
进化镇地处凤冈县西南,距县城22公里,辖7村1社区,90个村民组,8000多户,4万余人。进化镇的基础条件在凤冈还算中上等,但是贫困面很广,贫困程度深,全镇建档立卡贫困户741户2705人,已脱贫512户2030人,未脱贫229户675人。
脱贫攻坚是场输不起的战斗,作为一个镇的总指挥长,头绪多、任务重、压力大,如何啃下这块硬骨头,他坐不住、睡不着!他下定决心,俯下身子、甩开膀子,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勇气,带上简单的行礼,义无反顾奔到了脱贫攻坚的最前线。
记得那天,他一大早就来到了进化镇政府办公楼,他没来得及坐下来喝口水,就立即和进化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见面了解情况,召开工作调度会,并要求参会人员多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会上,大家对如何压实责任、如何筑牢体系、如何结对包户、如何精准识别、如何强化督导展开激烈讨论。其实,在_心中,脱贫除了紧盯“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着力打赢“四场硬仗”外,最重要的是扶志扶智,竭力扭转“靠着墙根晒太阳,等着别人送小康”思想,竭力扭转“我是贫困户我怕谁”的思维,真正激发贫困户的内生动力。会上,他也把自己的想法真诚的与大家交流,得到大家的拥护与支持。
整个会开得别开生面,既是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的一次“会诊”,也是一次动员会、部署会,领导班子成员及参会的同志不仅思想得到了洗礼,抓脱贫攻坚的工作的思路也清晰起来。大家对干好脱贫攻坚工作有了信心和底气,人人充满了干劲。
进化镇的干部们都知道,_下村喜欢独来独往,一般不需要有人陪同,也不需要有人带路,因为在他多年的基层工作中得出了一条经验,顺着毛路走或是顺着电线杆的方向走,就一定能找到人家。正是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真理”,让他走遍了进化的山山水水,走遍了边旮掉的每一户人家。
曾记得,在中心村新华组,_手里拿着根棒子开路,独自一人沿着杂草丛生的毛路一直向山上前走,大约走了40分钟都没有人家,他心想,这么偏僻的地方应该没有人家了吧。但是,不能回头,决不放弃的信念让他坚持又走了10多分钟后,奇迹发生了。在这里,他找到张兴云、张兴富、邹夕珍3户人家,他们都是六、七十岁的独居老人,房屋破旧烂,环境卫生差。_及时将3户人家的情况向村里作了反馈,又几次现场督促,为3户独居老人改善了人居环境,修了连户路,老人们感激的心情溢于言表。
曾记得,在红安村岩孔组,_顺着弯弯曲曲的羊肠小道走了近1个小时,找到了村民唐应奎家。60多岁的唐应奎夫妇精神萎靡不振,家里的脏乱差令人触目惊心,谈什么人居环境改造、奔小康的事情根本无动于衷。_没有放弃,几次来到他家,与他拉家常,鼓励他要有战胜困难的决心和勇气。精诚所致,金石为开。唐应奎夫妇脸上渐渐有了笑容,主动参与到了“三改三治三化”当中,精神面貌、家庭面貌焕然一新。
曾记得,在熊坪村红旗组,_沿着毛路走了1个多小时,找到了被人们称为“老牛筋”的村民曹安岭。他家老房子失火后,一家
两个大人,三个小孩住在只有20平方米的房子里。_动员他修房子,曹安岭一开始死活都不答应,说负担重,打工挣了钱再修,经过几次作工作,曹安岭一改“老牛筋”的态度,立即启动修房子。现在,一家人住上了新房,日子过得和和美美。
其实,走在毛路上为群众找幸福,他数也数不清。红安村的唐太梅、刘忠俊,临江村的唐书才、黄荆村的陆云常……这些一个个熟悉的名字和家庭,无不印在_的心上。也正是他走在毛路上,为贫困群众带来了笑容和幸福;也正是他作为领导干部以身作则、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县政协机关驻村成员、全镇领导干部及全县驻村成员,作风更实了、工作更细了。因为工作稍有不细,都会被他盯上,2017年以来,共计问责处理干部56名。
2017年来,他组织进化战区召开战区研判会、调度会共计96次。8家县直挂帮单位累计出资出物近200万元,县镇共计178干部职工组成作战队,吃住在村,召开群众会1600场次,进组入户开展脱贫攻政策宣传及帮扶工作,切实践行“用干部辛苦指数换取群众幸福指数”的承诺。
其实,对他来说,最苦的,也是最难的,就是如何让群众实现持续稳定增收。“水电路讯房寨”的问题解决了,如何让老百姓的脸上持续挂上笑容。_深知,只有让老百姓的腰包鼓上。要鼓老百姓的腰包,唯有发展经济。如何抓好进化镇的产业发展、他辗转难眠,并多次召开产业发展专题会议,商讨解决_之法。经过多次调研,广泛征求意见,确定了两条腿的发展思路,一是依托九龙景区资源发展旅游经济,二是培育龙头企业带动发展。
2017年,进化九龙景区实施升级打造,栈道、玻璃观景台、游泳池、水滑槽、溶洞等基础设施日趋完善,知名度也极大提升。从2018年4月份开门迎客至今,仅门票收入就达到了200多万元,景区农家乐、小吃店,游泳池等收入逐年攀升。通过“支部+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及村级集体经济入股等方式,建立贫困户自身参与、入股分红、基地就业等多种利益联结机制,确保了进化镇的贫困户“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脱贫产业”。
一年来,全镇累计实施扶贫项目46个,投入资金2420.66万元,培育蒲水河蔬菜专业合作社、大陆甲农旅开发有限公司、杰林森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龙滩口肉牛养殖集团等35家农业企业或专业合,实现村村有专业合作社引领,辐射带动660户贫困户稳定就业增收。全镇贫困发生率从2014年的8.73%下降至2017年的1.88%,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4年8036元提升到2017年10741元,人均增长2705元,全部贫困村达到国家出列的标准。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陈山灵秀,党恩浩荡;小康寨前,幸福路通”。在进化镇沙坝村陈山古寨海拔800多米的观景山头,一面砖块砌成的党旗鲜艳耀眼。红色的旗面缀着金黄色党徽,党旗下方书写着党恩永泽四个大字。党旗长8米,宽5米,由960块火砖砌成,占地40平方米。党旗由该村30多名党员和群众自发集资3200余元修建,以此感谢党和政府为该村修建60余公里的通村路、进组路,实现祖祖辈辈修路的梦想。
脱贫致富的事迹篇5
乘精准扶贫好东风做劳动致富新农民
_,男,64岁,_x镇_村3队农民,全家6口人(夫妻2人,1个儿子、1个女儿、孙女和外孙子。)一面清房,全家参加新农合,自有承包地35亩,2人有劳动能力,属生产型贫困户。
多年来,_一直在_x镇_村居住。由于家里人多地少,他和妻子都患有长期慢性病,一直依靠药物治疗,医药费用开支较大,再加上缺少能干的劳动力,家里的生活日渐走上了下坡道,生活异常贫困。
——精准扶贫工作的全面开展,给他带来了奔向幸福生活的极大信心
现年64岁的_,在村小学当过10年民办教师。下岗后,头脑灵活又有知识的他决定通过养猪改变窘迫的生活。他在自家的院子里盖起了猪舍,养了2头母猪。到96年又扩建了猪舍,养殖母猪达到10头,2013年养殖规模连续3年出栏达到90头。回顾奔跑在脱贫致富道路上的这一年,他感慨地说:感谢党的好政策,感谢镇村干部的真帮实扶,让我家能够迅速改变贫困面貌,这一年我家大致挣到了10万元,真的实现了全家人渴盼了多少年的致富梦。
也许是命运的捉弄,_养猪的这段时间恰逢猪市低迷、行情不好,再加上资金和技术的不足,不但没挣到钱,还欠下了不少外债。脱贫致富的道路不知道该如何走下去!
就在_一筹莫展的时候,镇村干部来到了他家。包村干部_坐在他家的炕头上,和他谈起了未来的打算,并向他介绍全县即将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的情况。
脱贫致富的事迹篇6
他出生在__村松树窝一个普通农民家里,父亲是一名民办教师,祖辈们的勤劳、善良、淳朴深深地影响着他。20__年村级换届推选为村委委员,20__年推选为党支部书记,20__年在上栗县委“四个给予”机制的激励下,考录为乡镇事业编制干部,20__年考录为乡镇公务员。本可以向组织提出要求到乡政府上班,过上舒舒服服的日子,但他仍选择坚守在这片土生土长的地方——杨歧乡__村,为自己的家乡贡献一份力量。在村支书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带领党员群众为民谋福利、为村谋发展。在平凡的工作中实现人生的追求,谱写一曲大爱大义的颂歌,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兑现入党誓言。
一、勤政为民,倾心为民办实事。
__村位于杨歧山脚下,距离县城12公里。全村耕地面积143亩,人口1332人,人均耕地面积不足1分,连像样的水泥路都没有,很多身强力壮的青年选择赴外地打工。20__年,他当选为村干部,看到这幅场景,嘴边时常挂着一句话:“我是__村的儿子,我要为我的父老乡亲谋福利,我要靠自己的力量带领村里的兄弟姐妹们奔小康。”就是这些平凡的语言,树立他强大的决心----改造__。他深知交通不便是制约__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带领党支部确立了“若要富,先修路”的计划。他在党员会议上,“尽快修好通村水泥路,村级资源要走出深山,集体和村民的收入要增加”。他多方汇报,多次找上级领导寻求支持,终于争取了硬化公路建设指标,终于在2006年,一条蜿蜒的通村公里修建通车。现在村里实现了组组通公路,在扶贫政策的支持下,计划今年实现户户通水泥路。
二、艰苦创业,带领群众攻坚脱贫。
针对__村山多地少的情况,他动员村组干部引导扶持村民从事养殖、种植和生态旅游业,寻求适合村民发展的项目。引荐和组织村干部、村民到周边种养殖大户参观学习培训,丰富知识,增长见识,提高了致富的信心。近年来,村民们在种养殖方面体验到了劳动的甘甜,在村委的积极推动下,新增5户油茶种植户,5户黑山羊养殖户,2户生猪养殖户,3户土鸭养殖户,12户土鸡养殖户。目前,为了更大力度的宣传和鼓励村民发展种养殖业。他和村两委经过二个多月的的研究,制定出《__村产业发展补助方案》,并在村民代表会议上受到了全体与会人员的赞赏。
凤鸣湖,是__村的饮水源,更是__发展休闲旅游业的主战场。为全村人能够喝上健康安全的纯净水。他邀请纯净水勘测组前来考察,并协助党员邹树业创办了子午山泉自来水厂。水厂的建立,不仅带动了当地村民就业,解决了村民的饮水问题,而且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效益。现在子午山泉的水销往了全县。一业带动百业兴,邱书记说,“未来几年里,希望村民们能够开发出更多我们__的特色产业,走特色发展道路,创特色发展事业,为打造幸福__加油鼓劲”。
三、清正廉洁,孝义担当写人生。
公生明廉生威,财务公开透明,村里人心团结,这是村级班子战斗力强的重要原因。为减少开支,他亲自带头创建了党员志愿者服务队,为人民做好事,挖沟渠,清理河道垃圾,关爱老人。谱写出一曲为人民服务的赞歌。他为人处事、对父母、长辈总是和蔼、热情,对留守儿童、空巢老人拥有一颗金子般的心,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为群众诠释着诚信和孝义。
自他任书记以来,__村未发生过一起恶性治安案件,未发生一起上访事件,村庄和谐稳定。他淡泊名利,时刻加强党性修养,以顽强的工作意志去践行一个共产党员的誓言,是人民的好公仆,是党建工作的好领导,是脱贫攻坚的领头人。
脱贫致富的事迹篇7
在江边乡干田村委会绿差冲村有一名贫困户,他不但具有中国传统朴素和勤劳的美德,更具有新时期农民精明能干和开拓进取的精神。脱贫致富的道路上,敢想、敢干、敢拼,只要认准的事,不管有多么困难,必定做到排除万难,不达目的不罢休。提起他,村里人无人不竖起大拇指,他就是当地脱贫致富的带头人白永云。现年52岁,初中文化,是一名土生土长本地农民,虽然只有初中文化,由于好学,勤快,特别是在种植、养殖过程中,勤奋踏实,努力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是贫困户中的典范。
一、种植户的示范人
2013年由于白永云长期慢性病与因学等原因,被纳入建档立卡户。脱贫工作开展以来,各项政策更多倾斜贫困户,个别乡邻就说:“老白,这回好了,被评上贫困户,啥都不用干就等着上边给钱花。”听了这些话,白永云心里很不是滋味,感到脸上火辣辣地刺痛。他常常告诉自己,不能啥事都靠政府,只要勤劳苦干,一定能够摘掉贫困的帽子。2019年以来,驻村干部和帮扶干部多次到他家制定脱贫规划,为他讲解脱贫相关政策后,他脱贫的决心更大了。
2019年,乡政府引进万寿菊种植,乡帮扶干部和农技人员多次到村里开展种植培训及动员工作,但是村里人习惯种植传统的玉米,认为这才是保险产业,不愿接受。帮扶干部多次到白永云家做动员工作后,坚定了他“要致富,不能等、靠、要”的信念。于是,当好多群众对该项目半信半凝、观望、不敢尝试时,他毫不犹豫地首次在自己家地里种植了3亩万寿菊。虽然万寿菊是一种新鲜的经济作物,谁也没有经验,但是他有一颗好学心、好问嘴,不知道的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咨询技术人员等方式,来丰富万寿菊种植管理技术,他与公司的技术人员很快就成了朋友,经常到他的万寿菊地里现场指导,这一季,他家种植的万寿菊亩产达到3000多元/亩,利润远远超出玉米的价值,第二年,种植亩数由3亩扩至8亩,他的种植技术也成为了周边农户学习的榜样,通过他的示范,带动周边农户45户,167人种植万寿菊。
二、养殖户的明白人
脱贫致富的事迹7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