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三”作文通用7篇

时间:
Youaremine
分享
下载本文

作文是培养我们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的重要方式,缺乏实际经验的作文可能无法与读者建立起情感上的联系,阅读意义被削弱,以下是好美篇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三月三”作文通用7篇,供大家参考。

“三月三”作文通用7篇

“三月三”作文篇1

小时候,我特别胆小,但是,我又特别喜看鬼片。

在我六岁时的一天,我和妈妈去奶奶家吃饭。来到奶奶家,只见奶奶正在锅前抄着面。我上前去问奶奶,“今天这是煮什么呀?”

“这里是香喷喷的炒面。”奶奶一边往锅里添油,一边笑着对我说。

“能不能换个口味?”我对奶奶说。

“不能。因为今天家家户户都要吃面。”

“为什么?难道今天是吃面节?”我好奇地问。“今天是农历三月三。”奶奶继续说道,“民间有一句歌谣,‘三月三,鬼下山……’。”我仔细地听着,原来,今天要吃面。

可是,我又不喜欢吃面,吃面对我来说仿佛是一种痛苦。“面熟了。”不知谁喊了一声,家人陆续赶来吃面。不一会儿,客厅里就传来吃面的声音。只有我坐在房间里看书。妈妈吃完了面条,就来对我说:“来,吃一碗面条,不然,鬼来了你可不要怕。”

“我堂堂男子汉,会怕一些小鬼吗?”其实,我嘴里说一套,心里却又是一套。心里却无端地有些紧张。

由于我家离奶奶家很近,所以我先回家。我走在漆黑的小路上,心都提到了嗓子眼上。只听见身后不时传来乎乎的.声音。我的脚不停地发抖。突然,一个穿着白衣服的女孩出现了,只见她头用布包住,好象僵尸一样向我走来。“上帝呀,保佑我吧,不要被这吸血鬼,不,是僵尸给吃了。阿门。”我飕飕地发着抖,一个劲儿地念叨。只见那女鬼一步步向我逼近,后来从我身边过去。唉,原来虚惊一场,那是个人。

后来,我把这事告诉了妈妈,妈妈不禁哈哈大笑,对我说:“傻孩子,世上是不存在鬼的。奶奶说的‘三月三,鬼下山……’只是过去的老皇历,我们别信了才好。”

是啊,妈妈的话是对的,世上哪里有鬼啊!都是人心里想出来吓自己的!

“三月三”作文篇2

我的家乡就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这个少数民族聚集的地方。这里保留了很多风俗习惯,我想介绍的是“三月三歌圩节”。在我国“三月三”是汉族及多个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相传三月三是皇帝的诞辰,我国自古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魏晋以后,上巳节改为三月三,后代沿袭,遂成汉族水边饮宴、郊外游春的节日。但是现在,每个民族的三月三都是不同的形式。壮族的三月三相传为纪念壮族歌仙刘三姐而形成的节日,故又称歌仙节。

大家都知道山歌是壮族的特色,壮族每年有数次定期的民歌集会,如正月十五、三月三、四月八、八月十五等,其中以三月三最为隆重。这一日,家家户户做五色糯饭,染彩色蛋,欢度节日。歌节一般每次持续两三天,地点在离村不远的空地上,用竹子和布匹搭成歌棚,接待外村歌手。对歌以未婚男女青年为主体,但老人小孩都有来旁观助兴。小的歌圩有一、二千人,大的歌圩可达数万人之多。搭歌棚,举办歌会,青年男女们对歌、碰蛋、抛绣球,谈情说爱。壮族多于三月三来扫墓,通常在三月三时蒸五色糯米饭。

壮族山歌简称为“壮歌”,又称“壮族民歌”,一般指壮族人民用壮话演唱的民间歌谣。壮歌最早可以追溯到壮族原始社会时代狩猎时的呐喊。虽然呐喊不能算是歌,但它无疑孕育出了壮族山歌的种子。真正义意上的壮歌应该是从壮族原始社会中的生产劳动和祭祀活动开始,这从现在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中可见一斑。广西壮族古老的歌圩集会和绣球一直流传至今。壮族素以“善歌”著称,壮乡素有“歌海”盛誉。壮民善以山歌来表现生活,抒发自身的思想感情。壮族山歌历史悠久,壮民从盘古开天地一直唱到如今,几乎人人能歌善唱,已近“以歌代言”的地步。

歌圩节上抛绣球主要是娱乐,也作定情信物。当姑娘看中某个男青年时,就把绣球抛给他。不过壮族人玩绣球,以抛绣球为乐,也不是近一两百年的事物了。南宋人朱辅所著的《溪蛮丛笑》,对歌墟的抛绣球活动描述道:“土俗节数日,野外男女分两朋,各以五彩新囊豆粟,往来抛接,名为飞纶。”周去非在《岭外代答》中也说:“土已日(三月三),男女聚会,各为行列,以五色结为球,歌而抛之,谓之飞纶。男女目成,则女受纶而男婚已定。”所谓飞纶,就是今日的绣球。

南宋周去非的《岭外代答》载,壮人“迭相歌和,含情凄婉……皆临机自撰,不肯蹈袭,其间乃有绝佳者。”宋《太平寰宇记》中也记载:“壮人于谷熟之际,择日祭神,男女盛会作歌。”这说明,当时的歌圩已经相当兴盛。1934年编的《广西各县概况》记载,当时广西有歌墟活动的地方就有多达二十六个县,几乎遍布广西各地。

如今在我们家里,虽然不会以唱山歌的形式过节,但仍然会做五色糯饭,染彩色蛋等等欢度节日。这样具有民族特色的活动,将是永恒的经典。

“三月三”作文篇3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一转眼便到了农历白马的三月三了。

对于三月三这个传统的节日,别人认为似乎是热闹的,而我却并不喜欢它,因为三月三的吃、住、玩我比较讨厌。

我讨厌三月三的吃。因为三月三这几天的中午和晚上都有两、三桌的客人,甚至更多。爸爸、妈妈以及前来帮忙的姑姑、姑父们忙得不可开交。而我呢,只好在旁边照顾几位小弟弟,小妹妹,为他们提供“服务”,实在无聊的时候,我便只能到外头去转转。等到客人吃完了,我才能吃,吃的呢,当然是客人们的残羹剩饭,苦涩的滋味一直蔓延到心间……

我讨厌三月三的住。因为这几天,姑姑、姑父以及一个哥哥、一个弟弟都住在我家。这倒还好些,可还有其他留宿的客人,那只能勉强了。可客人睡在我家,糟糕的是他们必定在楼下打扑克牌,而且喧闹声萦绕耳畔,还要打得很晚,让我想睡却又睡不着,睡不好。

三月三的玩不仅讨厌,而且给我带来的是苦恼。因为,我们这个村子不大,操场里没有多少摊位。即使有玩的,也只有蹦蹦床和旋转木马之类的,除此之外,就没有别的了。说到蹦蹦床,那是一个不大的`充气垫子。对于我来说,没有什么好玩的,因为蹦蹦床不仅面积小,而且玩的人也太多了。如果你去玩,只能是你碰我,我碰你,实在没意思。旋转木马只能适合低年级的小朋友或者更小的孩子,根本不适合像我这样年龄段的人玩。

摊位上还有许多玩具,最受男孩子欢迎的当然是一把把帅气的枪,而这也是让我最反感的。因为,我们班中的一些男生总把枪口指向我们女生,打了便跑,存在安全隐患,可男孩子们还在隐蔽处偷乐呢……

“三月三”作文篇4

一年一度的三月三到了。三月三是我们壮族人民传统的盛大节日。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杀鸡宰羊、蒸糯米饭、煮彩蛋。

三月三的早晨,天刚蒙蒙亮,妈妈就已经把蒸好的五色糯米饭倒进大圆盆里,热腾腾地活像一个鲜花竞艳的花盘。我吃了几口糯米饭,就来到妈妈身边,帮她选蛋煮蛋。妈妈说:“煮蛋的时候,火不要太旺,以免蛋在锅里开裂。等水开后,你在一旁用筷子将蛋上下翻一翻,好让它们受到均匀的热度,蛋在锅里就安然无恙了。”妈妈说完就忙别的去了。我照着妈妈说的煮好蛋,并把这些蛋涂上七彩颜色,码在竹篮里就像一篮五颜六色的贝壳。

你可知道,碰蛋比赛是三月三孩子们的最大乐趣。我和妹妹拣了几个又尖又大的彩蛋,朝村口跑去,找伙伴们展开碰蛋大战。

村里的。伙伴也纷纷来到村口。我们有的把蛋放在衣兜里,走得慢慢的,生怕蛋在衣兜里“打起架”来;有的把蛋放进毛线网袋里,挂到胸前;有的两手中各拿一个蛋,兴冲冲地跑来。碰蛋开始了,村口顿时热闹起来,小伙伴们这一群那一伙地围在一起碰蛋比高低 。“啪!”一个蛋被碰破了,人群里爆发出一阵欢笑声。我和妹妹拿了四个鸡蛋、四个鸭蛋,和小伙伴碰了起来,结果三赢五输,我们把碰破的蛋一个个剥开皮吃掉了。小伙伴们也在剥蛋,大伙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然后用涂满各种颜色的手抹着沾在嘴边的蛋,笑了。

我们回到家里,只见妈妈正把一碗碗、一碟碟热气腾腾的鱼、肉、菜摆满一桌。这时,爸爸笑盈盈地拎来了几瓶好酒,同邀来的亲戚好友开怀畅饮。一桌人高高兴兴地吃饭、喝酒,欢笑声在屋里回荡着。

“三月三”作文篇5

三月三的早晨,天刚蒙蒙亮,妈妈就已经把蒸好的五色糯米饭倒进大圆盆里,热腾腾地活像一个鲜花竞艳的花盘。我吃了几口糯米饭,就来到妈妈身边,帮她选蛋煮蛋。妈妈说:煮蛋的时候,火不要太旺,以免蛋在锅里开裂。等水开后,你在一旁用筷子将蛋上下翻一翻,好让它们受到均匀的热度,蛋在锅里就安然无恙了。妈妈说完就忙别的去了。我照着妈妈说的煮好蛋,并把这些蛋涂上七彩颜色,码在竹篮里就像一篮五颜六色的贝壳。

你可知道,碰蛋比赛是三月三孩子们的最大乐趣。我和妹妹拣了几个又尖又大的彩蛋,朝村口跑去,找伙伴们展开碰蛋大战。

村里的伙伴也纷纷来到村口。我们有的把蛋放在衣兜里,走得慢慢的,生怕蛋在衣兜里打起架来;有的把蛋放进毛线网袋里,挂到胸前;有的两手中各拿一个蛋,兴冲冲地跑来。碰蛋开始了,村口顿时热闹起来,小伙伴们这一群那一伙地围在一起碰蛋比高低。啪!一个蛋被碰破了,人群里爆发出一阵欢笑声。我和妹妹拿了四个鸡蛋、四个鸭蛋,和小伙伴碰了起来,结果三赢五输,我们把碰破的蛋一个个剥开皮吃掉了。小伙伴们也在剥蛋,大伙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然后用涂满各种颜色的手抹着沾在嘴边的蛋,笑了。

我们回到家里,只见妈妈正把一碗碗、一碟碟热气腾腾的鱼、肉、菜摆满一桌。这时,爸爸笑盈盈地拎来了几瓶好酒,同邀来的亲戚好友开怀畅饮。一桌人高高兴兴地吃饭、喝酒,欢笑声在屋里回荡着。

“三月三”作文篇6

今年,我第一次到乡下外婆家去过三月三,农历三月三是壮族传统的节日。壮族人民做的五色糯米饭特出名,我是早有耳闻的。一听见五色糯米饭这个词,我嘴都谗了。

到了外婆家,我叫外婆演示一次做糯米饭的程序给我看,外婆笑了笑就答应了。开始,外婆把枫叶放在臼中捣烂,晒干浸入一定量的水中,外婆还说,这枫叶一定要泡到明天才能继续做。

第二天,外婆把叶渣捞出来滤净,(滑雪作文)然后取出黑色染料液体。黑色染料液体要放入锅中用文水煮到五、六十度,再把糯米浸入其中。外婆接着把黄栀子的果实提取,再将黄栀子捣碎成片后放入清水里浸泡,就可以得到黄橙色的杂料液体。

紧接着,外婆又用同一品种而叶片形状不同的红蓝草经水煮而成的红色杂料液体和紫色杂料液体跟糯米浸泡。外婆还告诉我说,这些植物叶片稍长的,颜色就稍深点,煮出来的颜色较浓,泡出来的米即成紫色;叶片较圆的,颜色较浅,煮出来的颜色较淡,泡出来的米即成鲜红。经外婆这么有一讲,我才知道:原来一种植物还会有两种颜色呢,真是太神奇了!

外婆说,用这些杂料浸泡过的糯米分别放在锅里蒸十几分钟,就能得出各种各样的糯米饭。说着说着,我口水都流了,真想很快就能吃到五色糯米饭啊!可是当外婆还没有做好五色糯米饭时,邻居的小伙伴已经来叫我去赶歌圩了。我听了立刻欣喜若狂,因为这是我第一次去赶歌圩呀。

我和小伙伴边走边聊天起来,虽然他们说的壮语我一句也听不懂,但是从他们的眼神和笑容里,我知道了壮族人民是很热情好客的,就连小孩也不例外。不一会儿,我们来到了一个土坡上,只见一对对青年男女肩并着肩在土坡上对歌,周围都围满了观众,真是热闹非凡啊!

“三月三”作文篇7

远离尘嚣,走进自然,赏山水美景,听天籁之音——题记

春天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赏春赏花赏秀色,登山涉水踏春去。

“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处在朝秦暮楚位置的我们,总有很多机会感受不同地域的文化习俗,观赏到不同山水风格特色。一批户外爱好者,在一位精明强干的群主带领下,以“亲山乐水,健康户外,环保旅游”为目的,成立了“长利户外运动协会”,走遍了平利及周边的山山水水。

初探仙山之路

4月6日,得到群主消息,本周末户外目标——东岱顶。多次登临西岱顶的我,对西岱顶层次分明的植被,饱经沧桑的原始森林,“一脚踏三县,一览众山小”记忆深刻,特别是站在崖边,脚下是万丈深渊,让人“两股战战,不敢俯视”。站在西岱顶上我数次遥望传说中的东岱顶,传说那是真武大帝修炼得道成仙的地方。我心中的东岱顶,犹如养在深阁中的大家闺秀,让人迷恋着,总希望揭开那神秘的面纱的时刻。

工作之余,查地图得知东岱顶位于竹溪县龙坝镇,于是邀上同事向龙坝镇进发,了解前去东岱顶的路程、交通及就餐环境。到了龙坝镇才知道从镇上到东岱顶所在的汪家坪村尚有40——50里路程,上面只有村落,没有饭店、宾馆、农家乐之类。看看暮色已晚,按时间是没有办法赶到汪家坪了,于是就在龙坝镇问到一处可以提供就餐的农家乐——“王家大院”,拟定初步就餐意向,折回家里。

再探,现“世外桃源”

回到家里,想想就餐地点与景区相距太远,很是不方便,确定再探路程,寻找最佳路线及就餐地点。

第二天下班后,再次开车出发,携带导航,发现一处可以绕过龙坝镇的路线,此路线可以缩短行程12—13公里,于是决定先走一遭,探个究竟。

沿着308省道前行17.3公里,进入蒋家堰镇下街头,左转过桥,然后右转前行,车辆在村落中穿行,导航也无法准确定位,下车询问去东岱顶路线,村里中青年人多不知道,但都很热情的向邻居问询,后遇到一位70余岁老人指点,才知道当地人管东岱顶那座山叫老阴山,是“敬老爷(这一带对敬神灵的统称),祈求保平安,发大财”的地方。老人在给我们指点了道路后,也不忘祝我们“发大财”,面对保留了淳朴善良友善的老人,我心里涌现出深深地敬爱之情。

按照老人的指点,我们在狭窄而逶迤的乡间道路上曲折前行,道路很窄,大多只能容一辆车单向行驶,偶遇一辆正在装载货物的车辆见我们驶来,赶忙停止装载,后退至一家农户院坝里让我们驶过后再前行装货。车辆绕山而上,偶尔遇到几辆在山上干活的回家的摩托车,狭窄的道路两面长满了杂草,树梢和芦苇在空中伸向道路,不断扫过车身。经过大炉沟,翻过枫树岭,进入小炉沟,到达竹溪河,河岸两边修竹茂密,溪水清澈透亮,“竹溪”得名可见一斑。

沿着道路左转进入另一条乡村道路,道路两边正在拓宽,据当地人说是准备为建景区做准备,上行7公里爬上一段“w”型的盘山公路,眼前豁然开朗,整齐的梯田,满地金黄色的油菜花,仿佛让人感觉进入了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进入村中,我和同事在一家小商店门前停下,别小看农村偏远地区的小商店,它可是当地信息交换中心。在与主人的交谈中,我们得知此处就是汪家坪村,从右手进入沟中,顺溪流上行4——5里再上山走4——5里就可以登上东岱顶了。与主人讲明此次来意后,我请求他们为我们的周末户外登山行提供帮助,并留下他们的联系方式,眼见天色已晚,来不及多说,马上往回赶,考虑到山路路面差,路况复杂,我和同事决定从大路走到龙坝镇返回,虽然多12公里路程,可是路况很好,用时更短些,返回家里已经是晚上9点了。

飞瀑——让人惊叹不已

4月9日,三月三,星期六。这是我们正式前往东岱顶的日子。早六点50分,车队出发,六辆车29人,沿着竹溪河顺流而上,无暇饱览沿途婀娜多姿的竹柳及两岸的油菜花,山秀媚而不险峻,峰千姿百态各显特色,车行近两小时到达第一站——锣圈岩瀑布。锣圈岩是关家沟村与汪家坪村交界地带,岩下是关家村,岩上就是汪家坪村。

锣圈岩,酷似半个锣筐,崖高50多米,崖头有一股清泉飞流直泻,飞珠溅玉般跳到碧潭边缘的巨石上,弹起水花,化作粒粒细小的珍珠飘荡在在空气里,沁人心脾。碧潭旁边,长着两株麻柳树,均有2人合抱粗,高达40多米。两株麻柳树相距不超过3米,树枝有些重叠,虽然树龄上百年了,但枝叶繁茂,主干粗壮。

我到个许多有名的、无名的瀑布。黄果树瀑布、天书峡瀑布、瓮水沟瀑布、西岱顶瀑布、小南河瀑布等等,却没有一个瀑布让我如此惊叹。从岩上落下的白练似的瀑布似秀发,似绸缎,似婴儿肌肤般滑润、晶莹剔透,细腻而又温柔,温柔的让你忍不住去抚摸,去触碰亲近;站在瀑布下面湿漉漉的巨石上,任凭飞溅的水雾扑面而来,这一切都来源于天赐良福,感谢上苍赐予我们如此美景。我们在岩下尽情的按下快门,留下一张张珍贵照片。

登顶——惊喜连连

沿着汪家坪进罐沟,一路上两边到处是金色的望春花,顺着中间的山脊螺旋形向上攀爬,路似乎比西岱顶柔和很多,崎岖的山路上腐叶一层一层的,人走在上面发出沙沙的响声,路边映山红正含苞待放,肥沃的土地上到处都是萱草,可惜萱草未及开花时。我们走走歇歇停停,歇息中我惊奇的发现一大簇仙草——鹿衔草,《本草纲目》又名秦王试剑草,这种草具有补虚,益肾,祛风除湿,活血调经,治虚弱咳嗽,劳伤吐血,风湿关节痛,崩漏,白带,外伤出血等等,多食能延年益寿,被许多内行人看做仙草。前行至到衬腰岩下,岩面缝隙中依序摆满了大大小小的石板,说是有腰疼病的人们若在这里放了石片,神灵就会保佑将病治好,随行队员大多好奇不知为何,也有队员摆上自己的.石片。衬腰岩下出现大片箭杆菜(谐音),几个勤快的队员动手采摘下来,以备晚餐之用。

造物主总是给你惊奇,让你惊喜。登山的路如西岱顶惊人的相似,过了衬腰岩左转上到山垭,再沿着主山脊登石阶而上,石阶路终端连接的是两米多高的石墙,顺着石墙往前走,有石门区分内外,里面是一块面积不小的宽阔地。从残存的石墙土墙来看,有厨房、寝室和室外活动场所等不同的区别。而且,从上往下层层外延,一次容纳个三五百人怕是不会显得拥挤。后听本村人介绍,这里是以往供人们躲兵避匪的寨子。

残存的建筑外边长着两株壮硕的银杏树,这就是传说中的老阴山银杏夫妻树了。一棵约有2人合抱粗,枝繁叶茂,苍劲有力;另一棵约有3人合抱粗,不幸的是从一人高之处折断,架了一道木桥似的向地面倒下。银杏树虽然倒下,树干露出巨大的空洞,但没有倒下的部分又生出很多新的枝条。站在树边,我们都为倒下的银杏惋惜,同时也为没有倒下的银杏树点赞,她就像迟暮的老妇人,忠贞的死守候在丈夫身边。银杏树的不远处,有从地底下冒出的一泓清泉,称作龙眼泉,泉水甜爽清冽,游人至此,酣饮过后,精神倍增。建筑群后面,眼前出现了一座小庙,紧贴山体,约有10余平方米,小庙无顶,只有墙体,庙右侧一株硕大威武的古栎树宛如门神般守卫着庙宇,古树有3——5人合抱粗。绕过这座小庙上方是长余高石头砌成的护坎,中间留出一两米多高的半拱门,拱门上端全部采用立石砌筑,虽有裂隙,看似石块随时有坠落危险,实则坚固无比,这种利用重力和摩擦力原理制作的拱形非常牢固,不会轻易塌陷。穿过拱门,拾级而上就到达东岱顶正殿了,庙内有两间房并排,每间约有10多个平方米,前面是天井院落,大门门头上方写有“鼎岱东”三个大字,十分醒目,后面是大殿,外墙正面上刻的几位神像神态栩栩如生,十分醒目,里面神龛占了大过三分之一的空间,庙里共有九个尊神,分别是两个财神爷,两个土地爷,观音、菩萨、接生娘娘、送子娘娘、催生娘娘各一个。小庙周围有三块长方形石碑,碑文上记载着清光绪年间湖北省竹溪县、竹山县,陕西省平利县、旬阳县四县700多位集资建庙的香客名字。殿前一株古柏傲视群山,树龄已580余年。

据《竹溪县地名志》载:东岱顶位于龙坝公社财神垭西,海拔1560米,范围7平方公里。因其与陕西省平利县的西岱顶隔河相望,故名东岱顶,相传真武大帝曾在此修炼得道成仙。绕到正殿后面,的西岱顶依稀可见,放眼望去,群山逶迤,层峦叠嶂,真有一览众山小的感觉。再绕到北边,蜿蜒的山梁连绵远去不知其尽头。

精致的晚餐。

经过5——6小时的上下山往返,15点30左右返回营地——汪家坪。主人正在厨房准备我们的晚餐,部分爱好摄影的友友在用镜头捕捉美丽的画面。

菜上来了,有萝卜干炒肉、炒小蒜等大部分是当地自产的,压轴的是队友们自己采摘的箭杆菜,主人厨艺不错,第一次吃着带点点苦味的箭杆菜,感觉蛮爽口;盘子很小,部分友友提意见,我心里也犯嘀咕“怎么这么小的盘子,这么少的菜?”,难道真是“天上九头鸟,地下湖北佬?”,心里嘀咕着我们被宰了吗?旁边有熟悉当地风俗的友友介绍说这里习惯就这样,菜的份量少,但菜的品种多,这如我们习惯大盘盛菜,大钵装汤完全不同,我们有的是大气和豪气,而这一切似乎显得小气。放不下心的我去厨房问主人得知还有好多菜,方坦然许多。主人盛出自己泡制的木瓜酒供友友们享用,新鲜萝卜炖汤在小汤盆里换了一次又一次,主人不停地往汤盆里添汤,算起来也是一大盆了。主食是洋芋米饭,主人上了一次又一次,想想真是如我们本地一次盛上风光体面大为不同,但是这里主人骨子里仍旧是朴实而厚道,不在乎吃了多了、喝了多了,不为细节而斤斤计较,在表面的小气中亦透出大气和豪爽。随相距百里,待客之道不同,目的却一样“让客人吃好”。

返程了,仍旧想再在锣圈岩上面看看飞瀑,去中游看看“鲁班桥”,可是时间不容许我对自然的贪婪。期待着、期待着下次再去畅享自然山水。回家一查,三月三,真武大帝寿诞,真是有意义的一次登山。

“三月三”作文通用7篇相关文章:

小时候,作文通用7篇

寻找作文通用7篇

想象字作文通用7篇

中秋高中作文通用7篇

父亲优秀作文通用7篇

我做菜的作文通用7篇

谁,我的偶像作文通用7篇

牵挂的作文通用7篇

四年级成长作文通用7篇

600字感恩作文通用7篇

“三月三”作文通用7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18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