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让人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和思想,引发共鸣,每次认真写读后感都是一次提升语言表达能力的机会,不可轻视,好美篇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经典常读后感最新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经典常读后感篇1
无论如何,伟大的生命都会在世界永存,在我们这个世界上,人类也时刻的继续繁衍和发展,可是生命对于我们来说是多么的短暂,每个人都必须经历生死,总有一天都会走向自己人生的终点。所以死亡,同时也是伟大和平凡的人的最终归宿……
一开始读路遥先生的《平凡的世界》,内心就像被黄土的苍凉与厚重所深深震撼。路遥先生笔下的黄土大地,是截然不同的一个世界。那里充满了粗犷和豪迈的气息,养育着一代接一代朴素而又勤劳的炎黄儿女。书中讲述了双水村的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勤劳耕作的情景,虽然他们贫穷落后,但却又不卑不亢。这种朴素与纯真深深地感染了我。
这本书主要围绕孙家生活的变化,双水村的变迁,以及孙少平和孙少安兄弟为理想不断奋斗的过程写的。让人印象最深的是孙少平,他是个默默承受生活中的困难而从不轻易放弃的'青年,是典型的西北好汉。在沉重的生活压力下寻找自己的人生价值。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塑造了一个在平凡的世界里却不平凡的形象,真是让人称赞不已……
孙家很贫穷,但又很温馨;孙少平的爱情故事令人感到遗憾,但又很甜蜜;就算最后他为了救人而毁容,也不会扇动他那与命运做斗争的心。
另一位重要人物就是孙少安了,他从小就担任全家的负担,他还带领着双水村走向致富之路,途中的艰辛是我们永远想也想不到的,他的吃苦耐劳也是永远令人敬佩的。
读完这本书,我对生活与苦难有了更深的了解,那个平凡的世界孕育出了这样不平凡的人,让我想起一句俗话“把平凡的事做好即不平凡,把简单的事做好便不简单”!
现实中也是如此,在逆境中才能更好的成长,才能磨练自己,才能让以后的路更加通畅。
经典常读后感篇2
读了《中华经典诵读》,我深受启发,它像一个无声的长者,教会了我许多道理。
对我感触最深的是"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它的意思是:三军的统帅可以取代之,一个人的志向不能改变。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人树立志向是多么重要!正如我在《史记》中所看到的,陈胜吴广因为有"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志向,所以发动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留下了千秋功业。回头反思我自己,我平时在学习过程总是稀里糊涂,得过且过,从来没有一个长远的志向,我不知道自己要向谁学习,要赶上谁,将来我要考什么样的高中。妈妈常常说这孩子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开窍呀?今天,孔子的话似乎震动了我,是呀,没有志向就没有动力,以后学习中我也要给自己定一个志向:那就是争取在本学期达到班级中等水平。我要争取每次多考几分,争取多进步几名,这样我才会有学习的动力。以前,我对自己没有目标,于是就没有了学习的动力,没有了动力,我自然就没有了成绩。
"子曰:'之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这句话告诉我,作为学生,首先应该追求真理的`远大志向,据守道德,以仁爱之心为归宿,然后学习技艺,掌握专业知识。我们应该树立远大的志向,有了志向,才会有努力的力量。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之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我讲让这些话长记在心,让它们激励我、督促我。
?中华经典诵读》还告诉了我做人要守礼仪,守诚信,要自强不息,乐于向别人学习等等。
我平时也没有礼貌,大人们总是教育我,可我,总是不听他们的话,有时还会和他们吵架,我太任性了,爸爸和妈妈是为我好,我却不好好听他们的话,不好好学习,还和他们吵架,太不应该了!
经典常读后感篇3
我以前很不喜欢看世界名著,觉得世界名著都又乏味又复杂,看不懂。可是今年,在老师的推荐下,我利用暑假时间,看完了英国作家江奈生·斯威夫特的著名小说《格列佛游记》,才发现世界名著原来也十分有趣。
?格列佛游记》讲的是书中主人公格列佛医生在一次航海失事后,意外经历了在小人国利立浦特、大人国布罗卜丁奈格、飞岛勒皮他和慧骃国四个国家的游记。分了四章来描写,通过格列佛在四个国家的奇遇,巧妙地抨击了英国当时的贪腐政局,是一部杰出的讽刺小说。
先一开始,复杂的人名、地名和航海术语看得我头晕眼花,感到十分乏味。可是当我耐住性子看下去后,越往后我的兴趣就越大。妙趣横生的故事情节、格列佛一波三折的经历都深深吸引住了我:“他到底回英国了吗?国王对他怎么样?在那里,格列佛还碰到了什么奇妙的事儿?”怀着这一个个疑问,我马不停蹄地看了下去。
看完的时候,我已经对这本书爱不释手了。“为什么斯威夫特不再多写一点儿格列佛的冒险经历呢?”我不禁有些意尤未尽。
格列佛身上所体现出的很多美德都值得我们学习。第一章里,他面对弱者——小人国的居民们,不恃强凌弱,还乐于助人,帮他们做了很多需要大力气才能完成的事儿;第二章里,他体现了非凡的勇气,面对强者——大人国的巨人们,他不卑不亢、沉着冷静;第三章里,他很有教养,明知科学院的人都在空想,却没有直接说出来,令别人难堪;第四章里,他则十分好学,竟然能在较短时间内学会马(慧骃)的语言。
读完全书,我跟随格列佛一起畅游了斯威夫特的幻想世界,它向我打开了一个装满着奇闻趣事的屋子的大门,《格列佛游记》,谢谢你给了我一个充实的暑假!
经典常读后感篇4
?水浒传》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它以生动的故事情节和真实的人物形象受到人们广泛喜爱。假期里,我就读了这本书。
文学家金圣叹曾说过:“《水浒传》所叙,叙一百零八人,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气质,人有其形状,人有其声口。”是啊,梁山一百单八将都有自己的个性:“智多星”吴用神机妙算,“霹雳火”秦明有勇有谋,“花和尚”鲁智深洒脱豪爽,“黑旋风”李逵鲁莽急躁……但不管怎样,他们都有一个共性——忠义双全。
忠,就是对上忠心不二,对友尽心竭力。“忠义”,有“忠”必有“义”。这个“义”字包涵很多:讲义气、大义凛然、正义、见义勇为……梁山一百零八个好汉,为兄弟赴汤蹈火,两肋插刀,为了这个“义”字,兄弟今生两家姓,来生一个妈。“打虎将”李忠、“小霸王”周通统领的桃花山寨将面临被官军歼灭的危险,他们向“花和尚”鲁智深的二龙山寨求援。而鲁智深与周通、李忠二人曾有一段恩怨,可鲁智深没有想到这些,一接到求援信号,二话不说率兵救援桃花寨。“黑旋风”李逵对宋江忠心耿耿,但他一听到假宋江调戏妇女,盛怒之下赶到梁山泊忠义堂,大骂宋公明,还砍了那杆“替天行道”的杏黄旗,这是一种正义的表现。鲁智深听到金翠莲被镇关西霸占,他一怒之下三拳打死了镇关西,这是真正的见义勇为。
可是这个忠义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多少忠义的革命战士为祖国牺牲了生命:董存瑞舍身炸碉堡,黄继光用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眼……他们对祖国忠心耿耿,大义凛然,这是对“忠义”二字最好的诠释。
?水浒传》是一本好书,它是当时社会的真实写照,它深刻地反映出哪里有欺压哪里就会有反抗。
经典常读后感篇5
?西游记》是明代小说家吴承恩写的一本长篇小说。它讲述了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的故事。
孙悟空神通广大,猪八戒好吃懒做,沙和尚任劳任怨,唐僧心地善良……他们取经途中经历了很多故事——大战红孩儿;三打白骨精;通天河遇难……大大小小的遭遇真是数不胜数。不仅仅这样,他们一行人还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才终于取到真经。
其中有一个故事是《无字天书》,它讲述了唐僧师徒四人在取到经书,返回东土大唐的路上,发现经书竟然是无字的!于是他们又不甘放弃的回到雷音寺取回了有字的经书。
看完这本书,我又有了新的感触。以前只觉得他们很勇敢。现在我觉得他们不只是勇敢,他们还有恒心,更是有抱负的`人。
想想一路上,他们遭遇了多少常人无法想象的磨难!有句话说得好:“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再想到我自己,我倒真没有师徒四人的恒心和毅力。今后我会向他们学习,像他们一样有恒心有毅力。希望你也能在阅读《西游记》这本书的时候获得更多的感悟。
经典常读后感篇6
一只手挣脱命运笼罩着的绝望,同时,另一只手托起废墟中看到的希望。
安妮,一个犹太人小女孩,她出生在一个富有的德籍犹太人家庭。她每天都生活得很快乐、充实,即使在犹太人被一系列反犹法令限制后,她依然积极地面对生活,创造属于自己的乐趣,在少女的朦胧时期里与赫洛谈了半场恋爱。
然而,一张传唤令打破了安妮看似平静的生活,一家人与范·丹一家人提前开始了秘密小屋的生活。起初,安妮也还只是一个小女孩,会拿自己与姐姐做比较,埋怨妈妈的偏心,埋怨范·丹夫人对自己的管教。渐渐地,她的思想变得越来越“成熟”,后来的她惊讶地发现自己的日记中竟然有那么多埋怨妈妈的句子。她终于意识到自己的孤芳自赏,必须学会与家人和睦相处。于是,她试着与妈妈和姐姐交谈,互相沟通,渐渐加深了解,增进了母女、姐妹的感情......
好像蝶蛹从茧里飞出来变成美丽的蝴蝶,安妮终于蝶变了。
你,自卑、敏感,少女的心思尤其的细腻,一些“说者无心,听者有意”的话语总能成为一把利剑,几乎刺透你的心脏,压迫内心最柔软的地方,让你窒息。你曾想过放弃生命,曾想过到一个遥远的国度里去生活,但一张张慈祥的笑脸始终在你的脑海里挥之不去,渐渐地温暖着你的内心,拼凑美丽的'思绪,一个更加强劲有力的心脏开始跳动。你,开始接受一切真心的话语,抵挡一把又一把的风刀霜剑。自己原来的伤痕渐渐地愈合了,你不断地变得坚强、勇敢,也学会了用笑容愈合别人的伤口,无所畏惧地一直向前,从天黑直到天亮。
哦,你蝶变了。
从年少的无知与懵懂到如今的懂事与顽强,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褪壳,一次又一次的蠕动,一次次的被流言压垮,又一次次的强撑站起。人们看到的只是曾经的你和现在的你,从来都没有看到曾经的你到现在的你到底经历多少风霜雨雪。
安妮如此,你也亦是如此。尽管蝶变是每一个人都会经历的过程,但环境不同,经历不同,心性不同,终会塑造出一个不一样的自己。那不像原来的你自己,是比原来更富有内涵的你自己。这个过程不仅是自我重新塑造的过程,同时也是认识世界的过程。安妮,在这个过程中看到了慷慨与贪婪两种极端的人性,找到了自己的方向并认定这个方向,不会被所处的环境所动摇。你,在这个过程中看清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是只有利益捆绑,还有爱,爱超越一切,给身处混沌的你我增添了一双隐形的翅膀。
蝶变之所以疼痛,恰恰在于它的重新塑造,不断打破,不断整合,而蝶变的可贵之处,在于重新塑造了自己崭新的形象和美丽的飞翔。
经典常读后感篇7
当我捧着散发着墨香的《中华经典诵读》时,我在内心热切地呼喊:“让我们充实的度过每一天吧,我永远不会让你孤独。”
新学期的《中华经典诵读》里增添了许多文言文,它让我们能高质量地与人交流,能高品质地与人交往。让我们更进一步增加了对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了解,积累了必须数量的经典诗文名篇和名人名言,为日后立身处世,稳步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中华经典诵读》的选材十分好,注重了三大点:一是通俗易懂,读起来朗朗上口,易记易诵;二是这些诗文表现了励志勤学的梦想情怀和国家意识,发扬了传统美德、民族精神,引领青少年确立人生信念,构成核心价值理念和世界观。我相信:经过日积月累地读,温故而知新地思,人人将能出口成章地说,下笔如神地写,身体力行地做。
?中华经典诵读》里有许多诗文都让我铭记在心,这些诗有写清风明月、大好河山的,有写朋友之间深情厚谊的,还有抒发爱国情怀的……每一首都那么令人心动,让人陶醉,每一篇都那么妙趣横生、意味深长。比喻:读了《孟子尽兴》节选之四,孟子曰:“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韧而不及泉,犹为井也。”它告诉我做事要有恒心,坚持不懈,只要有一线期望都不要放弃。又如《论语卫灵公篇》节选之三,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和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短短片语就告诫我们花言巧语会败坏道德,遇事不冷静,不能忍耐就会坏了大事,有了错而不改必将酿成大错。
?中华经典诵读》短小精辟,让我深深感受到了它丰富的.知识和内涵。它就像一座明亮的灯塔,指引着我在人生的旅途中迈步前行。
经典常读后感最新7篇相关文章:
★ 育儿经演讲稿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