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后感是对电影情节发展和结局的思考和猜测,通过写观后感,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让自己的文字更具说服力和感染力,下面是好美篇小编为您分享的兄弟俩的观后感7篇,感谢您的参阅。
兄弟俩的观后感篇1
“新年不欠旧年薪,今生不欠来生债”这是我观看《信义兄弟》这部电影后记得最深刻的一句话。
很早以前就听别人说过《信义兄弟》这部电影的名称,刚听到这个电影名字的时候从字面了理解感觉就是两个兄弟在打打杀杀的故事情节中建立起来的兄弟义气的影片,可后来听身边的人说不是我想的那样,这是一部真实的故事拍成的电影,故事情节非常感人,但由于种种原因我一直未能看到这部影片。
这两天看电影频道预告时,突然看到了这部影片的预告,由于我特别记下了这部影片的播出时间,准备好好看看这部想了很久的影片。
影片刚开始的时候,觉得也没什么意思,说的不就是农民工到城里打工的事吗,也没什么感人的呀,但是随着影片的深入,我的想法渐渐改变了,说实话看到最后我是流着眼泪哭着看完影片的,真的是被剧中孙家一家人的真挚情感深深地打动了,自己的眼泪忍不住的流了下来。孙家兄弟在城里打工一直以诚信为本,每年大年三十前都会在老家父母的家里将工友们的工钱一分不少的发到每一个农民工手中,20多年来一直坚持着,在2010年年底哥哥水林为了赶在年前把工钱发到农民工手中,不幸在回家途中遭遇车祸一家四口全部身亡。弟弟东林在得知哥哥一家四口去世的消息后,并没有先处理哥哥一家人的后事,而是为了完成哥哥的遗愿,先赶回老家给农民工们发工资。
为了不让自己的父母伤心,东林先找到工友们让大家帮着把哥哥一家去世的消息瞒下去,不让父母知道,但他不知道自己的父母已通过其它渠道知道了哥哥一家去世的消息,但老两口为了不影响工友们领工资高高兴兴的过年,忍着心灵上的巨痛,强忍着笑脸陪农民工们吃饭,并发放农民工的工钱。最后的时候一个农民工的工资不够了,东林说先欠着,过起年马上给,老两口听到后马上拿出自己的家底钱,给垫上了欠的农民工工资。当工资发完后,老父亲说:“水林哪,工钱都结清了,一分也不差,一分也不差呀”,随后东林和工友们也都举起酒杯说工钱都结清了,一分也不差,特别是最后老母亲说的一句话:“水林,疼死我了”,说完这句话老母亲的泪水在也忍不住流了下来。这个时候的话早已哭的不成样子,眼泪止不住的往流。
这是一个普通的不能在普通的农民家庭了,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道德的`真义,展现了责任和人格。在现在的社会里,很多人都想着怎样逃避责任,不在呼“信义”信仰,而这一家人他们重义,讲信,他们就是我们中国民族美德的传承者。想想我的“信义”表现在哪里呢?对于我这名安检员来说,为了旅客的生命安全,我的责任就是把一切威胁旅客安全的危险品隔离在隔离区外,让旅客安安全全的出行,这就是我的旅客的“信义”,是对企业的“信义”。
看了这个影片以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希望这个真实的故事可以唤起人们心底里的善良,让我们有信心去相信我们的社会,让我们都做中华民族美德的传承者。
兄弟俩的观后感篇2
?我的兄弟姐妹》讲述的是在寒冷的冬天,东北的一家庭发生意外,父母双亡,留下四个年幼的孩子成为孤儿,大哥齐忆苦无奈之下把亲爱的弟弟妹妹们送给他人抚养,自己却流浪在外。当忆苦把最后留在他身边的大妹妹送给人家后,他一路狂跑,疯狂的叫喊弟妹仨人的名字,应对着充满寒意的阳光,他跪倒在茫茫的大雪地里,一遍又一遍的大声叫喊:“爸、妈,我对不起你们!思甜,齐天,齐妙,哥对不起你们”这绝望的呐喊,既是对弟弟妹妹们血浓于水的骨肉亲情的难以割舍,又是向父母忏悔身为一个家庭长子没有承担好的职责落空,也是对老天命运安排的不满和控诉,更是一个孩子发泄诸多爱与恨的表达。当镜头由近而渐远,我看到广袤孤寂的冰天雪地里,那充满着寒意阳光斜射在他的身上,周围陪伴着他的.,是只有几个树杈的秃头老树那是一个略带童声的稚气的孩子最孤独、绝望、无奈的,发出他心底最歇斯底里的呐喊!插曲每一个音符都重重地敲打在我的心里最浓重的情感分子上,火热滚烫的情感与电影画面产生最强烈的共鸣,久久沉浸在其中,任凭我的泪水滚滚而出。
20xx年后,大妹妹思甜成为一个钢琴演奏家,她的一场演奏会再一次改变了他们兄弟姐妹四人的命运。演奏会当天,尽管忆苦在到音乐厅的路上被警察发现并逮捕,在恳求之下,在原先父亲创作的音乐中,齐家四兄妹又紧紧拥抱在了一齐他们是齐忆苦、齐思甜、齐天、齐妙。当弟妹三人再次喊忆苦“哥哥”的时候,我又想起了忆苦当年告别弟弟妹妹时,思甜、齐天、齐妙那断肠的哭喊和对哥哥的呼唤
现实当中,我的生活与他们比起来是多么的充实,应对他们的遭遇,我甚至无法想象到世界上竟然会有这样苦难的家庭,我只能说他们太苦,我太幸福。尽管如此,他们还是有一个完美的结局。他们拥有了所有失去的属于自己的幸福。亲情永远是血浓于水!
兄弟俩的观后感篇3
如果,小时候的你,身边有个兄弟姐妹,你能和他一起去干些偷隔壁的鸡蛋的小坏事;如果你能在父母狠狠责骂兄长的时候又害怕又自责并最终鼓起勇气一起受罚;如果你能为站在冷风中罚站挨饿的兄弟姐妹偷偷藏下一个热馒头;如果你能坐在简单自制的小滑车上让哥哥拉着你在冬天结冰的大街上滑雪;或者如果父母不在家的夜晚你能搂着你的弟弟妹妹讲故事给他们听哄他们入睡;或者如果你能在生病的妹妹面前假装大方豪气冲天地撒谎说其实你一点都不喜欢她手里的水果罐头,却又悄悄问她吃的完这一瓶吗;
羡慕了吧?眼热了吧?这就是兄妹之间的四个字相亲相爱!
父母都不在了。表叔表婶家毕竟不是自己的家,给别人家添麻烦还让自己添赌,大哥记起爸爸曾经说过:“饿死也不吃嗟来之食!”带着兄妹三人离开了表叔家,可是却又能去哪里呢??十三岁的老大,五岁的老么……
大哥知道自己的责任,自己是家长了,自己要照顾好弟妹们,可有什么办法?送给有能力养弟妹的夫妇!!三次骨肉分离!三次狠心转身跑开!弟妹们,你们可有口饭吃了!记住,我们长大了一定会再相见,那时我们永远不分开!
四兄妹失散了……你能理解老大20年来一天天的执着吗?他在电台里日日重复着他的寻人启事。他是一个出组车司机,不管谁坐他的车,他肯定都会问一句;"你知道齐妙吗?我妹妹。”老三老大同一天生日,你能理解老三那天先为老大点歌,失败后又用老大的名义为自己点生日歌的忧郁和悲伤吗?
因为我们是兄妹啊!这就是兄妹之间的四个字永不分开!!
什么叫“兄弟姐妹”?什么叫“手足情深”相亲相爱,永不分开!
兄弟俩的观后感篇4
今年暑假我在家里观看了一部爱国影片,片名叫《我的兄弟叫顺溜》,我看后印象深刻。
我记得故事是这样讲的:从前有一个人名叫陈二雷,他的小名叫顺溜,他,就是故事的主要人物。顺溜不会讲话,他一讲话总是把司令员陈大雷逗笑。有一次,司令员给他起了一个名子叫陈小雷,但是顺溜就是不一样意,他想:我叫陈小雷不就成了他儿子了吗?干脆我就叫陈二雷好了,这样我们就成了兄弟了。司令员听了便哈哈大笑。顺溜有一个姐姐和姐夫,他们住在山下的一个庄子里,顺溜天天都想念自己的姐姐,总想回去看看她,但是身在军区,身不由已。偶尔回去两三次,他总让姐姐教他识字。姐姐知道顺溜不识字,但枪法很准,他打日本鬼子,百发百中。
有一次,日本鬼子进村扫荡,顺溜接到命令去阻击鬼子司令,在他的眼皮底下,日本鬼子打死了他的姐夫,了他的姐姐,为了完成任务,他一动不动,强忍着眼泪,最终杀死了鬼子司令,完成了司令员交办的任务。为了为姐姐报仇,他一个人深入虎穴,最后在塔上用枪打死了那个姐姐的凶手,自己也被日本鬼子炸死了。
看过这部电影后,使我最感动的'是顺溜那种不怕吃苦,死也不向敌人屈服的精神。我觉得我们就应学习顺溜的那种向敌人不屈服、不怕困难的精神,这和我们在学习上一样,不好怕吃苦,不好向学习低头。
今后,我们就应好好学习,长大回报老师、父母、爷爷奶奶,更要报效祖国!
兄弟俩的观后感篇5
“哥,你别走!”这是思甜、齐天、齐妙都说过的话,那感人的场面令人潸人泪下。我止不住重新看一遍,回味这经久不息的亲情。最喜爱开篇的那句话:“兄弟姐妹原本是天上飘下来的雪花,谁也不认识谁,但落地以后便融为了一体,结成了冰,化成了水,永远也分不开了。”
父母的双亡,生活的贫穷使四个兄弟姐妹更加相偎相依。作为兄长的大哥,自知三个弟妹跟着自己必须会受苦,于是决定把他们送给别人抚养。最感人的画面莫过于忆苦跪求即将出国的夫妻收养思甜,他跪求在地上,举着手里的钱,“求您收下我妹妹吧,求您收下我的妹妹吧——”在这寒冷的冬天里,忆苦那略带童声的声音沙哑了,在这冰天雪地里,显得格下响亮。最后那对夫妻答应了,忆苦不停地朝地上磕着头。就中妹妹离开时,“哥,你别走,你别走——”忆苦的背影在这苍天雪地中显得更加孤单和凄凉,他疯狂地跑着,跑累了跪在雪地上,大声地喊着“爸妈,我对不起你们,我做不到长兄如父该做的职责。”一旁的枯树,头顶上昏暗的天空,身后白雪皑皑,苍白的世界给了这凄凉的画面更增添了无比的悲伤。
的确,兄弟姐妹是天上飘下来的雪,既然要飘下了,就注定要融为一体,血浓于水的亲情大于天啊。
20年后再续兄妹缘
兄弟俩的观后感篇6
昨天晚上我在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观看了电影《信义兄弟》,这部围绕着前年湖北省一起真人真事而改编的一部引人感慨的电影,我被剧中两兄弟的精神感动得泪流满面,电影《信义兄弟》观后感。
哥哥为赶在年三十前给老家的工友们发工钱,一家四口人开车遭遇了车祸,全部罹难。弟弟万分悲痛。哥哥坚守了二十年的信条——今生不欠来生债,新年不欠旧年薪,促使弟弟一定要为哥哥完成这个遗愿。弟弟四处借钱,准备年三十替哥哥为工友们发工钱。此时,父母也从电视新闻上知道了儿子一家遇难的消息,却强颜欢笑,准备着年饭,像往年一样招待工友们。账本在车祸现场丢了,发工钱的时候,工友们凭着信义自己报账,中间钱不够了,母亲拿出自己的储蓄一万元添上去,最后一分钱也不差。电影《信义兄弟》谱写了一曲兄终弟及,接力还薪,感天动地的信义赞歌。那信义的赞歌,催人泪下,令人深思。
在人群中,我们看见这样两个人。他们很普通,也和我们大家一样,一年到头奔波劳累,也会像我们一样。年底急着回家。与家人团聚,一起过热闹年。然而,天公不作美,灾难总是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降临,从没想到会降临在那么善良正义的农民工身上。
剧中孙水林说”我们砸锅卖铁也不会欠工人一分钱,不欠那个良心债”,哥哥说的”良心”,是他们二十年来坚守的原则,不欠工人的良心债,因为农民工在外挣钱不容易。每一分都是他们用辛勤的汗水换取的,工人们外出打工是为了养家糊口,是为了孩子上学,是为了父母能安享晚年,他们自己挣的钱不是给自己挥霍,不是为了自己精神上的满足,他们挣的钱是拿回家把日子过好。
他们是一面镜子,这面镜子值得我们每一个人照,值得我们整个世界照,值得我们把自己的心掏出来照。或许像人们说的欠债还钱是天经地义的,如期还款也是很正常很普通的。因为生死接力才显得具有特别的意义。
古人言,”言中信,行笃敬”。古老相传的信条,演绎出了现代传奇,他们为尊严承诺,为良心奔波,为正义传承,雪夜里的兄弟,如今只剩一人,雪落无声,但他的情谊精神打在地上铿锵有力。在物欲横流的今天,孙氏兄弟的义举无疑是对追名逐利的你我道德的一种唤醒,他们用良心在我们的心中写下了堂堂正正的”信义”二字,也阐明了什么才是诚信,什么才是良知,什么才是我们应该坚守的尊敬和品德,看完《信义兄弟》这部电影,让我对生命有力全新的认识,观后感《电影《信义兄弟》观后感》。人不仅为自己而活,也为他人而活,这,是一次精神与灵魂的澄明和洗礼。
看到剧终,我始终无法摆脱主人公说的那句“新年不欠旧年薪,今生不欠来生债”。一个善良淳朴的家庭,还不及抚平心中的伤痛,却兑现那二十年来他们一直坚守的承诺,他那震撼人心的话语萦绕耳畔,心中猛然一种油然而生的敬意,眼泪一次次夺眶而出。是什么拨动了心弦?是信义。
到底何为信义?信义便是信用和道义,古人说“信义著于四海”,说的不就是信用和道义吗?一个讲诚信、重道义的人,天下人都知道,古还有桃园三结义。古今中外,有多少人为了正义道德而割爱,有多少人为了诚信道义而失去宝贵的生命,他们的故事总催人泪下,令人沉思。
打小,父母教育我们做人要诚实守信,而今社会多姿多彩,五花把门,有什么能满足那些追求名利人,有什么能满足人们的欲望,仅仅是金钱吗?今天,当社会呼信义回归时,孙氏兄弟用他们的义举告诉了我们,什么是责任,什么是良知,他们的义举不需要太多的言语来描绘这份坚守的美丽,真正需要的是真诚的践行,信义是人的灵魂,就让我们捧着一颗诚心,去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吧,我们的人生也会因坚持而不平凡。
兄弟俩的观后感篇7
近日,喀拉通克公司组织干部职工观看了影片《昆仑兄弟》,电影以一块玉石为线索,贯穿整部影片,一块美玉,书写了一段“民族团结一家亲”的不朽佳话,诠释了诚信与友爱。同时讲述了各族群众与新疆干部之间的亲情、友情以及民族团结之情。
影片讲述了结亲干部徐昆来到南疆地区与热依汗大妈结为亲戚。在听说了她的儿子马尔丹的故事后,母亲盼儿子哭坏了眼睛,未婚妻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为了帮助这一家人,踏上了寻玉之路。期间经历了重重困难,他被人骗过,被家人不理解,但是一切都没有击退他寻玉的步伐,只为圆热依汗大妈的梦想,自己的承诺。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找到了这块玉石,并劝说经手人退款退玉,维护了马尔丹的诚信。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马尔丹也为了践行诚信,背井离乡放牧还债,他怎么能不想自己的母亲,怎么能不想自己的恋人。但是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他别无选择。徐昆与热依汗大妈一家并不熟悉,结亲让他们走到了一起,从此变成了“一家人”。
在电影的最后,徐昆提议让所有经手这块玉石的人一个接一个的亲手传送到马尔丹手中。当马尔丹拿到这块玉时,他哭了,他的泪水中包含的不仅是证明了自己的清白,更是对徐昆这位汉族大哥感恩爱戴之情。在场所有人都流泪了,是因为他们感受到了美玉奇缘带给他们心灵的触动。他们传送的不仅是一块玉,更是一份美德,一份大爱,一份团结互助,亲如一家的民族兄弟情。
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身边,都有很多这样的民族团结故事,他们也许不惊天动地、众人皆知,却温暖着、净化着我们的心灵。犹如滴滴雨露,滋润心田。让我们将诚信友爱、团结互助的美好品德一起发扬,做好新时代的接班人!
兄弟俩的观后感7篇相关文章:
★ 军事的观后感7篇
★ 雨课堂观后感7篇
★ 奔小康观后感7篇
★ 军校观后感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