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的质量与篇幅无关,真正打动人心的是作者对书籍的感悟与思考的深度,读后感能够帮助我们将书中的智慧转化为生活中的行动,提升自我,下面是好美篇小编为您分享的人间四月天的读后感6篇,感谢您的参阅。
人间四月天的读后感篇1
“我说你是人间四月天;笑响点亮了四面风;轻灵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黄昏吹着风的软,星子在无意中闪,细雨点洒在花前。那轻,那聘婷,你是,鲜妍百花的冠冕你戴着,你是天真,庄严,你是夜夜的圆月……”
这是一首多美的诗,我思。又有哪个如此伟大的人儿写下,字里行间含情脉脉的诗句,我为之臣服。细雨点洒在花前,你形象描在心间。
这是一个委婉柔情的江南城市,烟雨蒙蒙,湖水荡漾,岸边垂柳愈发亮绿,在风情万种的城市里淡淡梳妆。在一百多年前的这里,曾诞下一个娇小的女婴,她继承了杭州城的清新朴素,柔美大方,她的名字也是这么美——林徽因。
之前阅书太少,从不知道有这样一个女子。只在一次偶然,读完了她的一生。放下书后,我陷入无限长的思量,感触万千,虽没见过她的模样,但一个端庄贤淑的形象跃然心上。这究竟是一个怎样奇特又富有魅力的女子啊!
林徽因美丽、柔情,才让许多人一见倾心。她被徐志摩怀想了一生;她被梁思成宠爱了一生;她被学界泰斗金岳霖守护了一生,甘愿为她,终生不娶;她更是被世间爱慕了一生。林徽因似一朵白色的荷花,出淤泥而不染,轻轻摇曳在花池中央。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就是她所作,令人羡慕又不禁叹服!林徽因是个理性的人,她不会被感性冲昏了大脑。她知道,玫瑰和面包,她应选后者。玫瑰虽然浪漫,却也只是风花雪月,而只有面包才可以一直长久。林徽因毅然与徐志摩结束,去寻找她的“面包”。林徽因的果断、理智何尝不让我叹服!
林徽因在建筑方面的影响也是不可磨灭的。由于受伦敦房东女建筑师的影响,立下了攻读建筑学的志向。她学业归来,与梁思成共同走了中国的15个省,200多个县,考察测绘了200多处古建筑物。在林徽因的建筑学术论文和调查报告中,用诗一般的语言描绘了祖国古建筑的精湛、辉煌。林徽因为建筑做出的`贡献受到了人们的肯定。有时,为了搜集资料,常常工作到深夜。作为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林徽因参与过国徽设计,改造过传统景泰蓝,参加过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林徽因的无私奉献、敬业何尝不让我叹服!
林徽因被誉为中国一代才女,也是当仁不让的。因为结识了徐志摩,于是对新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北京,常常参加新月社举办的文艺活动。在泰戈尔访华之时,林徽因与徐志摩一起陪同,在《齐德拉》中饰演主角,给文艺界留下深刻的印象。就连晚年到香山养病时也不忘创作,保持着对文学的一种敬畏的热情。林徽因的才华、文理兼通何尝不让我叹服!
林徽因成就斐然,她几乎标志了一个时代的颜色,出众的才倾城的貌,情感生活也像一个春天的童话,幸福而浪漫。
“……雪化后那片鹅黄,你像;新鲜初芽的绿,你是;柔嫩喜悦,水光浮动着你梦中期待的白莲。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你何尝不是人间的四月天?
人间四月天的读后感篇2
林徽因,你像你的名字一样温柔,更像她的诗所说的“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是啊,你就是人间的四月天!像四月的春风拂过,像呢喃掠过耳边,那么轻,留下的印记却是永远。
你说,你是天真,庄严,你是夜夜的月圆。这话说的真不错,不知道怎的,看着你的诗,便是对你一心的喜欢。喜欢你的诗,喜欢你的才华,更喜欢你的小清新。那轻,那娉婷你是,鲜妍,百花的冠冕你戴着,那么美。美得一点也不妖艳,美得平淡。十六岁的花季,天真是你的代名词。十六岁的初恋,天真,真诚,欢喜围绕着你,造就了你那唯美的爱恋。但唯美中却又带着点伤感。我想,那也是刻骨铭心的吧。
你完全配得上高贵一词,无论出身,还是自身后天的修养,都让她具备了一个优秀女性的特质。有无数热恋着她的男人,有一个杰出的丈夫,这样一个才华横溢的女人,几乎掠尽了人间的美,用完美一词,恐怕很多人也不会有太多意见。看着你那张充满年代气息的照片,无论是年轻的你还是中年的或是老年的你,都散发着你特有的'气息。有点小女人却又不乏见过世面的大气。想必见识过海外世界的你,内心是丰满的,正因为内心如此丰富,才造就了一篇又一篇惊世骇俗之作。
真不知道你到底是为情而生的。看着你的爱情故事,让人有点羡慕,嫉妒和一点点的遗憾。说羡慕,是因为你已有的内在美已足够吸引一个男人的心,上天对你如此眷顾,又给你如此一副美的皮囊。以致好像每个见过你的异性,见到你有着满心的喜欢,他们痴迷你的温柔和清新,所以不敢打扰你,只在一旁默默守护你。你是如此的幸福,让人羡慕和嫉妒。说有点遗憾,是对你的初恋。和他初见的第一面,是那么美妙。想必要在爱情和做人之间选择的时候,才十六、七的你是多麽的难,而初恋又是那么美。
真的想用完美来形容你。在文学上有如此成就的你,却还是个成功的建筑教授。我想,你的一个个几近完美的建筑设计就是你完美内心的写照吧。
人间四月天的读后感篇3
偶然捧起一本《四月天》,静坐在林徽因的诗意里,我的思想随书中风景徐徐前行,去漫溯到那更深远的书境,寻觅着这最美人间四月天。
我徜徉于延宕的乡村小道上,在这薄雾的朦胧里,晨雾中的村庄格外静穆,兰花似烟的香味,水草幽幽的清香拂着我贪婪的鼻翼,我辨不清前行的道路。路上也没有行色匆匆的.过客指引我,正如我赏书时的迷惘,眼前有的,并不是如我所想象的,没有倚红绕翠应有的春花秋月,只有“一条枯枝影,青烟色的瘦细。”就像是习习寒风从历史深处漫溯而这里的一切让我有一丝落寞,总觉得少了些什么。我想,那应该不是人间四月天。
我跋涉在漫漫书途中,夜阑人静里,宁谧的天空没有一载星辉,只有皎洁的月光,倾泻而下,温柔似水,宛若一弯清泉中浮动的白莲。我看到了窗棂之外,“多少百里的平原土地,多少区域的起伏山峦。”可那是人间四月天么?
携一缕书墨馨香,我来到一片旷野,小路上散落着一层层细薄的稻草,一旁枯树枝茎上留了一点苍翠,我看到不远处有几个模模糊糊的身影,那是四个乡下人的背影,“一个头上包着黯黑的白布,两个褪色的蓝布,又一个光头。他们支起膝盖半蹲半坐的,在溪沿的短墙休息,还有西梆子的声调。”此时,志摩的潇洒多情不见了,小曼的醋浓情意不在了,徽因的意缠情绵不再了。而我所看到的,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归,一家老少,齐乐融融,村庄和美,他们共赏着落日余晖,良辰美景,这里没有嘈杂纷乱,此时此景,我已经等待很久了,我想,这应是人间四月天,这才是书中风景。
我知道,只有投入心灵,才能闻到生命的醇香,只有付出真心,才能悟得真情。读书的过程,好比是一个不断寻觅,不断发现,不断探知,不断追求的过程,我想,人间四月天从不是指那些充满颜色的风景,而是我们从清澄的视角看待事物,去发现生命的美好,生命的本质,感悟书外的情感世界,我想,那就是人间四月天。
书里的风景更迭变换,蕴含的道理也深不可测,而最重要的,从不是结果如何,而是,你是否享受这个过程?你是否找到了意义所在?你又是否领悟了“书之真性情”?
人间四月天的读后感篇4
经典,是时间淘洗后的精品,它们是人性的画像,人性的注解,经典的意义是常读常新,而它们依然是书架上不变的一处亮丽,而此书,就是一经典。四月,是人间最美的时节,到处都会孕育希望,孕育爱,而林徽因,她的才华,她的魅力,她的一切,早已化为了一代传奇,而她就是那历史上定格的“人间的四月天”。
世界上,有这样完美的女人,她时常身着青衫,走过北平的晨烟,穿过康桥的夜雾,与徐志摩不期而遇,走进金岳霖的内心,最后她选择陪梁思成走过大江南北,欣赏大千世界的美丽。
而对于金岳霖来说,她就是他漫长人生中那美丽的人间四月天。如果说徐志摩的爱那样轰轰烈烈,那么金岳霖却是那样脉脉深情。林徽因曾对梁思成说过“我苦恼极了,因为我同时爱上了两个人,不知道怎么办才好?”确实,林徽因的美丽,让那么多人沉迷,而林徽因,也因此拥有了知音,俗话说”千金易得,知音难求“,所以林徽因格外珍惜这份与金岳霖来之不易的情谊。
“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这是学界泰斗金岳霖先生对她的赞美。有道,人间最美的是爱情,人间最苦的莫过于爱情,而金岳霖为林徽因终身未娶,他一辈子都站在离林微因不远的地方,默默关注她的`尘世沧桑,苦苦相随她的生命悲喜。
在书中,我们感同身受,她的爱情,她的亲情,她的友情……她的一生,都在为祖国,也许,提到她,人们只会想到她的文学经典,却忘记了她的真实身份,她,是杰出的建筑学家,世界上的名胜古迹几乎都是她与丈夫梁思成一起保存的,以及整理这些相关资料,使中国的古典艺术得到保留。
很多人都说,林徽因与徐志摩才是金童玉女,但我不这样看,林徽因与梁思成,那才是天作之合。如果梁思成是坚实的基础与梁柱,那么林徽因就是灵巧的琉璃瓦片与朱红房檐,还有镂空的门窗,他们的搭配那样协调,他们的爱情让人沉醉。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林徽因,她是一个才华横溢的诗人,一个卓越的建筑学家,亦或是一个百年难遇的知音……
林徽因是为艺术而生,她追求自由的享受,永不遗忘的执念,她就是历史上那不变的”人间四月天“!
人间四月天的读后感篇5
这几天,我几乎整晌整晌地坐在电脑前,观看电视剧《人间四月天》。剧中讲了诗人徐志摩的爱情故事。纵览整个剧情,一个“情”字贯穿其中。剧情缠绵悱恻,柔情缱绻,使观者也随之亦喜亦悲,柔肠寸断。
诗人的一生可以用一个“真”字来概括。他讲到:生活关键就是一个“真”字。他的一生志在寻求一灵魂伴侣,他说:得之,我幸,不得,我命!
他活得是真自我,追求的是真感情。为此,他打破几千年来封建世俗的枷锁,不顾父母的极力反对,不畏社会舆论的强大压力,与自己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没一丝感情基础的第一任妻子张幼仪离了婚。那之前,他跟同在英国读书的林徽因相恋了。他们有相同的志趣,徽因喜欢他的诗,他喜欢听徽音弹琴。徽因弹琴,他吟诗;他们在夜色朦胧的康河划桨,徽因吟他的`诗。两颗年轻的心紧紧地贴在了一起。然而,他们是不能明确表白的,因为志摩有婚姻。那日,志摩又痴痴地站在徽因住处的门口,可迟迟没勇气敲门,毕竟是理不直气不壮。徽音又在弹琴,她也在想念志摩。她在等。终于她等不及打开了门,志摩就站在门口:
“你偷我的诗,我就偷你的琴音。”诗人就用诗的语言打破了自己极其相思有无以言表的尴尬。
终于这次志摩鼓足了勇气含着热泪向徽因表白了:“徽徽,我跌进去了,那一晚,在康河,我上不了岸,我连一根浮木都找不着,漩涡将我整个人都陷进去。水草绊着我,我喘不过气,几乎要窒息。然后我放弃,于是我觉得自己在沉,又沉,沉到一种莫名的痛苦和狂喜里去。徽徽,我想我是回不去了。……徽徽,许我一个未来吧,许我一个未来,我知道我在你的手中,非生即死。”
“那不是一个人的未来,也不是两个人的未来,是三个人。……我不许你未来,我许你整个人,你拥有我的灵魂,就拥有了我的一切,我没有别的再可以给出去了。”徽徽流着泪说。她何尝不爱志摩,然而她不愿意自己的幸福而使一个人受到丝毫的伤害。她背负不起道德良心的双重压力,不要在道德良心的谴责里悔恨一辈子。所以她选择了逃离,回了国。
然而距离割不断相思,却使它愈加浓烈。志摩听说徽因回国的消息先是日夜兼程的赶到码头见了徽因一面,然后又义无反顾地中断求学回国,要带徽因再出去一起学习生活。他感到有资格对徽因说“爱”了,因为那时他已经在英国毅然决然地不顾妻子再次怀孕而在两位朋友的见证下和她签了离婚协议,并在报纸上发了离婚通告。归心似箭,千山万水回到家得到的却是徽因和梁思成要订婚的消息。志摩要疯了!至此,两人的会面,对话成了志摩爱的宣言,痛苦的质问,而徽因只能是忍着相思,无奈地劝志摩放弃。他们俩人一个是火,是正在熊熊燃烧的火;一个是水,表面平静下面岩浆气肆意涌动的水……
造化弄人,也许正是应了那句“命中有时终须有,命中无时莫强求”。
人间四月天的读后感篇6
这是一个美好季节当中最美的时间,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在这春末夏初之际,一切都有了生机勃勃的样子,一派欣欣向荣的繁盛景象。四月,从来都是这么令人沉醉,如茶如酒,低调而浓烈,婉约且绵长,它不张扬却美得让你无法忽略。一年四季,景色更迭,四月,始终都是那个特别的存在。
其实人生,有如四季变换。一路行来,赏春日花、迎夏骄阳、观秋叶落、看寒冬雪,经历复杂多样,蕴含着人间百味,循环往复,有喧嚣,亦有寂寥。若将途中最美的景色与时间做对应,那么该是正如林徽因先生所想,最恰当的莫过于四月。
1934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于《学文》一卷一期发表。有人说,这是林徽因为悼念故去天国的徐志摩而作,也有人说这是她为儿子的出生而作,用来表达对儿子的殷切希望、记录儿子的出生为之带来的欢欣喜悦。时至今日,当时的林徽因先生究竟怀着什么样的心境写下这首诗,我们不得而知,难以考究。但这丝毫不影响人们从诗中体会那种独特的意境美。无论是为了悼念徐志摩还是为其子降生而作,这都是一首真真切切、扣人心扉、动人心弦的情诗,它所寄予的可以是爱情,也可以是亲情。
“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笑音点亮了四面风,轻灵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黄昏吹着风的软,星子在无意中闪,细雨点洒在花前。”寥寥数语,笔触精炼,字里行间,行云流水,描绘出一幅活灵活现的绝美画面。静心读,仿佛能听见清风里传来阵阵若隐若现的笑声;能看见交错光艳中有人在翩翩起舞;能感受到云烟被轻轻吹散在风里,慢慢散去,夜晚漫天闪烁着点点星光,而后还有毛毛的细雨落在花瓣上,装点出一幅娇艳欲滴的好景。试问,若不是情到深处,思绪正浓,又怎会道出这般细腻又灵动的词句。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结尾短短几句,刻画出那种极致的赞赏与喜爱,无一不透露出“有你便胜人间无数”的`浓烈幸福之感,动心感人,何其美哉。所以,我姑且将这首诗解读为一个博爱、大爱的作品,诗中所有美好的意向和载体都为爱而生、为情而长。
我们向往四月天的美好,但也知道人间不会永是四月天,生活的路很短,却又很长。途中有幸福也会有悲伤,有光明也会有灰暗,有笑也会有泪,有苦也会有甜,有圆满自然也会有遗憾。没有人能够一生遂心,五味杂陈才是人生。故而在世为人,能做且该做的就是要学会珍惜和知足!只有懂得珍惜才能留住幸福,学会知足才会发现美好,不妄求,不错失。
有人说“爱和情是人间奇迹”,对此我深以为然,知情识爱会感恩的人总是会过得比较精彩。当年,林徽因先生有她可以比拟人间四月天的珍贵,而今,愿急行急走的我们也能懂得发现和留住属于自己的美好四月天。
人间四月天的读后感6篇相关文章:
★ 《人间》作文7篇
★ 人间真爱作文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