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观后感是一种自我修炼,让我们在每次观影中都能有所成长,大家在写观后感时,应该考虑影片的情感基调和叙述方式,以下是好美篇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一点到家观后感7篇,供大家参考。
一点到家观后感篇1
?一点就到家》是由陈可辛监制,许宏宇执导,刘昊然、彭昱畅、尹昉领衔主演的农村题材喜剧片。一开始我觉得有点像中国合伙人,但是后来看了我才知道这部影片不单单讲了创业!
刘昊然饰演一个生长于大城市的loser,他一直跟着时代的潮流创业,做过生鲜,卖过家电,最后甚至住进了废墟,在无数次的碰壁中,他也逐渐丢失了在繁华大城市里的归属感。
彭昱畅饰演了一个从云南大山出来城市打拼的快递员,在自己的快递行业里矜矜业业,在攒下积蓄后,野心勃勃的想回家创业!
尹昉饰演的是一个回家创业,想在家乡的土地上种植自己茶叶的年轻人,想改变自己的家乡!但是他的理想冲击了村民以及自己父亲的传统思想!一个人在家乡的后山默默坚持着!还闹出了村里人以为他死了的笑话!
这部影片中魏晋北、彭秀兵和李紹群之所以能走一起,就是因为一个不怕吃苦,一个有技术,一个有想法规划!
要说他们谁适合当老板,我觉得三个人优劣势互补共同当老板!
但如果选一个,我觉得彭秀兵吧!电影里有个场景是彭秀兵和魏晋北在第一次快递创业陷入僵局的时候,魏晋北可能经历太多次失败,开始自暴自弃的时候,彭秀兵的态度是坚持下去,笑着说大不了重头再来嘛!还有为了让全村人种植茶叶,去向李绍群的父亲去说的时候,真的是一股的冲劲!还有星雀咖啡收购的时候,李绍群是为了理想,而他是为了家乡!而且他有一种凝聚力!
影片里说了一个很能打动我的点,那就是农村创新,让一群老年人去放弃一辈子的行当,在跟着年轻人去创新,他们担的起吗?年轻人有重头再来的机会,他们没有!
我觉得这部影片也讲了一种情怀,为了家乡去创业!简单的说走出去的人们,出去了是为了回来更好地建设家乡!
一点到家观后感篇2
在我们的生活中,人人都要遵守文明,但是有很多人没有遵守文明,有些人还破坏文明。我认为,文明就是要造就有修养的人。下面是我与文明同行的小镜头。
镜头一:捡瓶子
没有一个清洁的环境,再优越的生活也毫无意义。保护环境,人人有责。10月20日晚,我与姑姑一家去文通塔苑去参观。那里实在太美了!我们走着走着,就看见一位年轻的男子将喝完的汽水瓶子扔在了地上。我心想:楚州这么漂亮的地方却有人随便扔垃圾,真是太不保护环境了。正想着,我又看见一个七、八岁的小朋友走到瓶子面前,将瓶子捡起来扔进了垃圾箱。小朋友爱护环境的这种精神深深感动了我。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像小朋友那样,见到垃圾主动捡起来,那么,我们的世界一定会更加精彩。
镜头二:闯红灯
昨天,我在等红绿灯的时候,看见一位中年男子拿着包,手上拿着手机在和别人通电话。他没有看见红灯,就一直往前走着。突然,一辆车要冲过来。一位老伯看见可是中年男子还在不停地走着,老伯就奋力上前将中年男子一拉,中年男子逃过了危险。中年男子对老伯说:“真是谢谢你呀,多亏你我才没有被车子撞到!”老伯对中年男子说:“任何事宁可晚一分钟,也不要因为一分钟而让自己失去宝贵的生命呀!安全永远都是第一重要的。交通规则,人人都要遵守。文明意识人人都要有啊!”
在这里,我提倡,人人都要与文明同行。富裕并不带来文明,而文明却能产生财富。
一点到家观后感篇3
对于《一点就到家》我之前抱有很高的期待。虽然它的上映日期从10月1日延档至10月4日,外界猜测是因为对质量没信心避开风头,但一想到同档期《夺冠》的提档就能明白其背后的市场逻辑:这两部影片都来自于陈可辛团队,背后的制作公司也比较趋同,两部电影岔开一些时间可以避免正面交锋,给各自更多的市场空间,而《一点就到家》敢于延迟到后面,也许是因为品质足够硬,甚至可以“后发制人”也说不定。但事实证明是我想错了。
首先要承认的是,《一点就到家》的质量是在及格线之上的,影片整体节奏明快,而且紧紧扣在三位主人公的事业线上,并没有其他的冗余,配合上鲜艳分明的色彩和欢乐的音乐,使得整个观影过程很舒服。
但除此之外,似乎再也找不到更多的优点,而且对于陈可辛+许宏宇这样的组合,我不觉得仅该要求他们能把故事讲好就可以了,对他们应该有更高的要求。
为什么?监制陈可辛的《中国合伙人》可以说是近年来华语地区最重要的创业励志片之一,甚至已经成为了一个标杆,此次打造年轻版的“中国合伙人”,在经历了这么多年的沉淀之后,对于整体方向的把控,以及观众品味的捕捉应该更加成熟才对,而不应该原地踏步;而导演许宏宇早在《喜欢你》的时间就展现了极高的天赋与才华,快节奏喜剧是他的看家本领,而此次影片除了延续“快”,似乎也再没有其他更多的进步,而最应该呈现的热血感和青春感只能通过喊口号的方式来呈现,非常可惜。
全片最令人感动的点,应该在于魏晋北、彭秀兵、李绍群三人的兄弟情,只是这份兄弟情却呈现地有几分不伦不类,看到有些朋友评论说是在“擦基卖腐”,我觉得倒不至于上升到这个程度,但会让观众有这样的观感,说明影片在情感的塑造上是出现了问题的,很多台词以及演员们含情脉脉的眼神使得部分本该动人的场景画风突变,如果这真的是刻意为之,那创作者真的是太不尊重这个故事和观众了。或者说,就是在太“讨好”观众了。
对,讨好,这个词来形容《一点就到家》非常地贴切,影片的笑点、萌点、泪点、燃点都像算计好了一般,陈可辛就像一个精明的商人,把一切都为许宏宇铺设好了,许宏宇只需要在这个框架内去发挥就可以。比如彭秀兵作为一个在城市打拼接近成功的人,最后愿意回到云南村子里改造家乡,这一点确实需要足够地理由支撑,单纯只靠商机和信念可能还是远远不够,所以只能靠堆砌口号来加持,于是我们看到影片里彭彭就变成了一个口号机器,从头到尾都在喊口号,但谁进到影院里都不是为了听这些空洞的大道理的。
彭彭自己喊口号还不够,还得拉上当地的素人村民一起喊,《一点就到家》这个片名很好,贴切又富有联想,没想到电影里隔一会就得喊一次“一点就到家”,到结尾的时候还要配合上村民们一张张淳朴的笑脸,一度令我怀疑这本身就是一支大型的广告,马上就要出现商标了,这些场景的出现只是弱化了影片真实的情感力量,弄巧成拙。
其实影片在一些地方已经触及到了比较深刻的人文内核,比如就像影片英文名呈现的那样:咖啡还是茶?这是两代人信念的不同之处,也是李绍群和父亲亲情线最大的矛盾,这本该是这个故事最发人深省的点,但李绍群这个人物在电影中就是辅线,而对于咖啡还是茶的讨论也只是浅尝辄止,最后一幕父子和解之所以动人,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村长父亲的演员演的很好,如果前面有更多冲突和观念争执的呈现,会使得这一幕和解更加具有力量。
还有一幕也是在结尾处,三个人来到了曾经繁华的市集上,只有一位老婆婆还坚守在这里,她和三人缓缓地说起了对这里的情结,令人倍感唏嘘,不禁会令我们思考:在电商时代快速发展的今天,我们是不是也在失去着一些具有人情味的东西?我看到这里的时候是有些惊喜的,当时我还在想陈可辛+许宏宇还是有人文关怀的,可以想到在时代发展过程中那些被落下的东西,但是当老婆婆拿出支付宝二维码的时候,之前的惊喜瞬间被打消。行吧,原来到最后科技还是会解决一切问题,人情还是要向科技低头,这不是典型的媚俗吗?
至于影片最该呈现的创业路上的艰辛与挣扎,也因为篇幅所限显得非常表面,我们感觉他们基本没有费什么力就把快递在村子里推广起来了,而咖啡也很快种植成功推向世界了,在最后经历了失败之后,当魏晋北回归村子一切就又都好起来了。这里对于创业艰辛的展现以及人物性格的成长远不如《中国合伙人》,成功原来是如此的理想主义,这不就是在给年轻人喂鸡汤吗?还是尝起来味道不错的那种,但本质根本没有什么营养。
尤其是从李佳琦出场后关于三人成功生活的展现,也因为前期艰辛的铺垫不足而变得只剩“燃”,没有“魂”,当然这也不能怪创作者们,影片本身还是献礼片的属性,这在某种程度上肯定会限制他们的发挥。《一点就到家》很像《我和我的家乡》中比较平稳的一个单元,而不像一部应该被寄予厚望的电影。如果请陈可辛和许宏宇来制作《家乡》中的一个短片,我猜完成度应该和这个差不多。
总的来说,《一点就到家》很像之前章明导演曾经提到过的“机巧之作”,很难带给人更大的惊喜。
当然了,我仍然给了三星,是因为我确实喜欢陈可辛和许宏宇这两位导演,我相信他们可以做得更好,我也期待他们未来可以带给我们更好的作品。
最后说说三位演员,这三位都是当下极具路人缘的青年演员,可惜在这部作品中表现得都过于用力,甚至某位演员的表现可以用浮夸来形容。虽然导演可能想要的是中二画风的效果,但演员的表演决定了这个人物是否立得住,在我看来这三个角色很难成为令人印象深刻的银幕人物,创作者有责任,演员也有一定的责任。
一点到家观后感篇4
?一点就到家》由导演陈可辛监制的青春励志电影。由刘昊然、彭昱畅、尹昉组成的“追梦三人组”,一起把梦想的起点搬到了千年古寨。
魏晋北在《一点就到家》的角色是,一个生长于大城市的loser,他一直跟着时代的潮流创业,做过生鲜,卖过家电,最后甚至住进了废墟,在无数次的碰壁中,他也逐渐丢失了在繁华大城市里的归属感。这样一个看似废柴的青年,却也有着随时满血复活的能力,回到古寨后重拾干劲,再度尝试开天辟地。
在剧照中,魏晋北在快递站前摆出了年轻人专属的”45度仰望天空“,用90后青春时代里最in的姿势,唤醒仍年轻待燃的小宇宙。
昊然一个被创业伤害了的,精明又白嫩的美丽都市白领,稀里糊涂地跟随自己刚认识的套马汉子,本地知名优秀快递员彭彭回到了哺育他长大的云南小山村,从而成功治愈了绝症——失眠,登上人生巅峰。
彭彭,原本只是去送快递的一个快递小哥,结果天降缘分,人和快递都给捡回来了。拖回村以后,遇到了“以前和你抢女人,现在和你抢男人,反正你的我都要”的“无良”发小尹昉,开始了三人甜蜜温馨的创业之路。
反正你的我都要”的“无良”发小尹昉,开始了三人甜蜜温馨的创业之路。
一点到家观后感篇5
看完电影《一点就到家》,第一感觉就是真实,既有乡村振兴、精准扶贫时代;又不乏时下流行的抖音带货、电商购物等潮流元素。电影讲述三个现代的年轻人,经历失败与挫折,从城市打拼到乡村创业,最终带领“黄路村”的乡亲们致富的故事。
三个主人公三个创业梦:彭秀兵怀揣着在北京送快递积攒下的19万,满怀激情,回到云南农村创建物流服务站,但村民根本不会电商购物,没有物流需求。魏晋北是一个潮流创业者,经历了摩拜单车、电子商务,搞过生鲜、卖过家电,但运气欠佳,在最后一次创业失败后,阴差阳错的跟彭秀兵一同返回云南家乡。
李绍群家里是种植茶叶的,但是他却喜欢研究咖啡,为了种出自己喜欢的咖啡,他独自奋斗,种出的咖啡,却只能孤芳自赏。但最终三人走到一起,经历冲突、了解、信任,最终带领乡亲们,在云南的土地上,种出了独特的普洱咖啡,冲出了乡村、走出了云南、“拥有远山树林味道的普洱咖啡”最终走出了中国、获得了世界的认可。
电影内容搞笑、过程心酸,但主人公披荆斩棘、斗志昂扬的创业精神,一直是振奋人心的。三个主人公正是代表了三种优秀品质:彭秀兵代表激情,一往无前,无所畏惧;魏晋北代表着经验和技术,熟悉现代商业的运行规则;而李绍群代表着方向,普洱咖啡,拥有独特“远山树林的味道”,带给现代都市一种返璞归真的韵味。
但更重要的是他们拥有的梦想:电商梦、快递梦、咖啡梦,最终融入新时代乡村振兴的伟大中国梦之中,三人携手带领乡亲们一起走上发家致富的道路。值得一提的是,当村民们大量种植咖啡的时候,正是运用了扶贫贷款,解决了资金短缺问题。每个人都有梦想,我们金融工作者,也要充满斗志,用激情和汗水践行乡村振兴、普惠金融的职业使命!
同样通过电影我也对我所学的的专业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售前服务,可以使顾客在购买到有形商品的同时,还能得到额外的无形知识。售前服务,帮助顾客了解商品,增加商品知识,达到扩大促销的目的`。售中服务,就是商品销售过程中为客户提供的服务。
最基本的要求服务人员做到:尊重客户,主动服务。主要内容包括为市场销售人员和用户提供商品技术咨询;确认用户需求,为用户提供完整解决方案等。
相比较而言,工业品的销售比民用消费品的销售更为注重售中服务。售后服务,是指企业在客户购买其商品以后,为客户提供各种各样旨在使商品发挥其应有作用、方便顾客的服务。
如代客送货到家、代客安装调试、上门维修、供应零配件、咨询解答、实行退换制度等等。通常,工业产品和高档耐用消费品的购买者,其购买决策不再仅仅取决于产品质量的优劣,而越来越多地把售后服务当作一个重要参数。
一点到家观后感篇6
看过了《夺冠》和《急先锋》,又迎来了《我和我的家乡》与《姜子牙》,但是不管哪部,都没有让我有叹为观止的感觉,好像都有些不如人意。终于,在看过了《一点就到家》之后,我可以确定,原来国庆档最好的片子,是它!
本片讲述了:
魏晋北(刘昊然 饰)、彭秀兵(彭昱畅 饰)、李绍群(尹昉 饰)三个性格迥异的年轻人从大城市回到云南千年古寨,机缘巧合下共同创业,与古寨“格格不入”的他们用真诚改变了所有人,开启了一段非常疯狂、纯真的梦想之旅。
电影里,那些些需要治愈的,已经治愈的,都是成年人藏在内心深处不可言说的“秘密”。把创业作为梦想,一步一步地实现,本身就注定是个治愈的过程,治愈的是成年人的少年心。其实,片中魏晋北,彭秀兵,李绍群的实际年龄并不下小了,是演员的外形给了大家他们还很年轻的错觉。
实际上,魏晋北在云南种了三年咖啡后已经马上三十岁了,彭秀兵离开家乡十年后才回到家乡,种咖啡又是三年。李绍群从北京回村种咖啡整整五年,彭秀兵叫他“绍群”哥,然后创业种咖啡又是三年。所以,片中的三位主角实际上都是三十上下,却几乎一事无成的人。他们还算年轻人,可实际上却遭受了多年社会的毒打。他们可能已经没有多少机会成功了,更可能淹没在人海里用永远做普通人。
一直认为喜剧片是很难拍的,但这部电影的笑点,完全不生硬,彭彭长了一张看到就想笑的憨憨的脸,而刘昊然身上有一种一本正经搞笑的气质,所以电影里连“你马死了”“我不干净了”这样的梗,都显得非常妙。而喜剧片比制造笑点更难的,是如何引发思考和煽情。
这部电影,在这方面做得很好,就是淡淡地来这么一笔,关于新旧交替的思考,关于父子亲情的和解...都只有一点点,但正是这恰到好处的一点,造成了一种“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效果,足够让观众慢慢回味,却也不会在电影院里因为硬煽情而尴尬到脚趾抓地。
这无疑是一部有诚意的,轻盈的喜剧,少年感浑然天成,活力炸裂,电影生动的剪辑,配乐,无处不张扬着这种青春的生命力。我相信观众一定能感受到,因为这是一种极具感染力的真挚。就仿佛一位穿白衬衫的少年站在你面前。他的裤脚有泥巴,脸上有汗水,没有精致的外表,但是他真的讨人喜欢。
那青涩的天赋和真挚的情感异常难得,主创的个人气质深深的融入了电影里,时而飓风飞舞,时而麦芽疯长。看着几个大男孩在屋顶跳舞,吃烤串,喝啤酒,睡一张床,拉小手,吵架,和好,再吵架,再和好…很容易让你陷入他们的情绪里,分享他们的青春张力。
这部电影在我看来最好的地方可能不是它好笑的梗,而是它提到了农村的留守问题。我的家乡也是一个人口流失大市,小的时候身边总有人外出务工,或是家里亲戚或者同学爸妈,去到经济发达的地方,云南的这个小村子也是这样,因为村子穷,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离开家乡,去外面寻找更好的生活,但主角团不一样,他们是再外面打拼过,但选择回到家乡,建设自己的家乡。
在中国合伙人那个年代,所有人想的都是走出去,因为外面的月亮更圆,但在我们这个年代,我们的祖国 我们的家乡也很好。
说实话人谁不自私呢,谁不希望自己的城市,自己的家乡能发展的很好吗?看到那些新的一些城市的土著,靠收租拆迁都能过得很好生活的时候谁不羡慕呢,看到跟自己父母一样年纪的大爷大妈,因为这些红利靠收租就可以不上班出去旅游开心的时候想到自己的父母,也会觉得很心酸。也想自己的父母能过上这样的生活,但是可惜,他们同样的年纪还在为了我们能在大城市有一套房子还在拼命工作…...
一点到家观后感篇7
这是一部青春励志电影,讲的是三个大男孩从城市返回农村创业并带领落后的家乡致富的故事。
老实说,这三个大男孩我都喜欢。魏晋北的高大帅气,彭秀兵的热情无邪,李绍群的认真执着,都是闪光点。这三个大男孩在一起,在落后的云南村庄,做着把咖啡带向全世界的梦。
他们在清晨的日光里挥洒汗水,在落日的余晖里谈笑畅饮,在布满星空的夜光里诉说心事,在山间与树木牛羊相伴,在林中与晨曦落日相守,好不痛快,羡煞旁人。他们之所以能义无反顾得留在这破山村里只是因为都还有着一颗赤子之心。魏晋北有过一段迷茫期,但后来幡然醒悟,原来不是村庄需要他,是他需要村庄,需要填补他日渐空虚的心灵,治愈他颓废的灵魂。
结局自然是大获丰收,观众看得也热血沸腾,笑过之后留下的是思考。是的,我又要思考人生了。
试问你会离开现在的城市去农村发展吗,会放弃一切坚定得留在那里吗?或许你会一笑了之,怎么可能。也是,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人生就都是按部就班了,勤劳工作,结婚生子,孝敬父母,不够还有房子车子孩子学习等各种压力,还有各种价值观。
这种无形的束缚像一张大网一样把每个成年人牢牢得网住,把每一种新奇的想法扼杀在摇篮,于是你无暇再想别的,无暇再做别的事,安安心心成为那个正常人。
如果你不一样,周边就会有很多人苦口婆心得劝阻,甚至指责,我们似乎无力改变,最终变得和其他人一样,因为社会需要这样稳定的结构。为了钱财为了名利追逐一辈子,却忘了问问自己的心我们到底想要什么,最初的那份坚守到底还在不在。
影片中令我印象深刻的一个场景是李绍群打坐的时候居然能双盘,他说:他在和树说话,静下心来,你就能听到。这一幕令我十分动容,我想一定是他的经常打坐,心静才能那么坚定自己心中的想法,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才能种出可以获得世界银奖的咖啡。这包涵了道家的哲学思想,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
静中能生智慧。我开始打坐是在两年前,当心真正静下来那一刻,一种从未有过的放松感会布满全身,会感受到这个宇宙的辽阔,会感受到自己的渺小,甚至可以感受到自己在这天地间遨游,很多事情变得不再那么重要,只剩下心中认定的事情。如果你从来没有打坐过,可以试一试,坚持一段时间,大概你会喜欢上它。
很多人认为这是宗教信仰,嗤之以鼻。我只能用《道德经》中的话说:“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登春台,我独泊兮。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我愚人之心也哉。”
希望你们都能坚定得活出自己想要的样子。
最近连出了两部返乡的片子,看来大城市结构不稳呐,哈哈。
一点到家观后感7篇相关文章:
★ 图书馆观后感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