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文字、图片还是视频,都可以让事迹材料更加生动、引人入胜,事迹材料的撰写需要真实客观,有助于认识自身的优劣,以下是好美篇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孝星事迹材料6篇,供大家参考。
孝星事迹材料篇1
小梅,开城镇都督村人,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一个平凡的农家媳妇。七年如一日服侍患有心脏病的公公和孝敬尚在人间的婆婆。无微不至,无怨无悔,她的孝心感染着周边群众,她的事迹传遍六店街道。自与丈夫结婚以来,她和公婆的和谐程度如同自己的亲生父母,公婆一直把她视如己出,从未把她当作儿媳看待,有些话宁愿对她说也不愿意告诉自己的女儿们,立梅成了他们生活中的贴心人。
2005年,身患心脏病的公公在南京市鼓楼医院做了心脏搭桥手术,在众多的子女中,是和老人关系最融洽的三儿媳妇小梅主动去医院照料公公,她没有在丈夫的三个姐姐和两个嫂子面前说一句抱怨的话。多年来,身患疾病的公公和年迈体弱的婆婆一直住在立梅家。公公自手术后,老年病缠身不能起床正常活动,连吃饭都要人喂,这些年来吃喝拉撒睡全靠儿媳立梅一人照料。立梅对一双公婆真是无微不至地关心,生活上多方照顾,夏天买回夏装,冬天买回毛衣、羽绒服。婆婆经常腰、腿痛,立梅就给婆婆寻医问药,擦腰洗脚或陪送医院诊治,就像女儿照顾母亲一样。
丈夫徐鲁生因工作需要经常不在家,立梅不仅悉心照料公婆,还特别重视一对儿女的学习,把这个家操持得美满温馨,从不让丈夫多操心,她既是一个孝顺的媳妇,又是一个贤惠的妻子,还是一个善良的母亲。
邻居都羡慕徐家有一个像女儿一样好的儿媳妇。小梅的事迹不但在六店街道而且在周围村庄也传为佳话,没有谁不夸她的。都说:“有好儿子不如有个好媳妇!”
经典国学《弟子规》中说:“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孝老爱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小梅用自己切实的行动诠释了“孝”的真谛。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今天,在越来越文明的新农村里,这样的好媳妇就是我们民族传统美德的杰出代表!
孝星事迹材料篇2
“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有“二十四孝”,而今天的孩子们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爷爷、奶奶的心肝宝贝。对“孝顺”两字的概念似乎淡薄起来,然而说起城关镇中心小学五(2)班的尹怀靓同学,人们无不竖起大拇指啧啧称赞。因为他不仅在学校成绩优秀,而且孝敬长辈、团结同学、和睦邻里,小小年纪的他就有了很好的口碑。虽然他没有做过感天动地的大事情,也没有什么值的大书特书的的感人的故事,但是他带给我们的温暖与感动、震撼与美好数不胜数。
在老师和家长的教育下,他在学校是一个认真学习讲文明有礼貌的学生,课前她能认真收集资料做好预习,上课积极思考,踊跃发言,课后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还能抽出时间认真阅读一些有益的课外书。不管何时,她见到老师总能热情礼貌的打招呼,平时与同学团结友爱,热心帮助有困难的同学。学校组织的献爱心活动,他都踊跃参加。因为他出色表现,每学期都被评为“优秀学生”。
他从小就会孝顺大人,虽然没有惊天动地的感人故事,却从生活的点点滴滴中表现出来。在生活中他很懂礼貌讲孝心,每次出门,进家门总是和家人打招呼,和兄弟姐妹友好相处;经常把学校发生的趣事和大人说说,遇到困难时也能主动和家人交流寻求帮助。在家能听从父母长辈的教导,关心父母、爷爷、奶奶的健康,能分担父母家人的忧虑。家中如果有人生病了,他都知道端茶倒水,嘘寒问暖,又一次奶奶生病了,医生说要打几天吊针才可以痊愈,那几天,他每天放学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和奶奶一起去医院打针,打针时,他总是关心地问:“奶奶,打针疼不疼?有没有不舒服?”还不时地给奶奶倒水喝,等奶奶打完针后一起回家。回到家里他还给奶奶捶背洗脚,等奶奶睡后才去写作业。在奶奶生病的日子里,他每天坚持如此,知道奶奶病好。平日里,他还积极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如擦桌子、洗碗、洗衣服、做饭等。受父母的影响,他对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也很孝敬,有空时陪爷爷奶奶聊聊天,因为外公外婆离得远,所以平时也经常打电话去问候他们。如果家里遇到为难的事,家长讲给他听以后,他也会一起出主意想办法,负起自己对家庭的责任。他会从细小的事情入手,向爸爸妈妈表达对自己的关心和热爱,有时是一句轻声的问候,一个细微的动作或者是一句真诚的谢谢。妈妈生日那天,他早上主动给妈妈做好早餐,在学校里一有时间就给妈妈精心准备礼物,为了给妈妈准备这份礼物,他花了很多心思,四处搜集材料,请同学帮忙,终于在放学时完成了一幅精美图画,并在这幅画上写上给妈妈的祝福,回家后他将这份特殊的礼物送给妈妈,大声地说:“妈妈,您辛苦了,今天是您的生日,我祝福您!”妈妈激动的流下了热泪。
尹怀靓孝顺父母,关爱长辈的行为已经感染了他身边的人,这种孝心也是一种发自于内心的美好情感—单纯的甜美的,自然地,它给予我们的是生活的阳光,生活的雨露。《三字经》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其文,那样茁壮健康地成长着,在此真诚地希望他这朵孝顺之花越开越艳,越来越美,越开越沁人心脾。
孝星事迹材料篇3
常瀚仁在家中是个听话懂事的好孩子,每当看到爸爸妈妈忙碌了一天回到家,忙着在厨房做饭或是收拾家务的时候,常瀚仁都会过来问需要他做什么,虽然大多数时候家长都拒绝了他的帮助,并让他安心学习就好,但是他的这些言行举动还是让大人们感到很欣慰。
最近一段时间,常瀚仁的爷爷生病住进了医院,为了不影响孩子的学习,除了双休日时间爸爸妈妈都不让瀚仁去医院探望,但每次爸爸妈妈从医院回来,常瀚仁都不会忘记问一问爷爷的病情。上星期六晚上,常瀚仁同学一家三口去医院看望老人并准备去医院吃晚饭,他们去买了常瀚仁最喜欢吃的烧饼。来到医院,碰巧老人正在吃饭,常瀚仁也拿出烧饼正要吃,忽然听见躺在病床上的爷爷说了一声:“瀚仁给我块饼吃。”常瀚仁听了爷爷的话,立刻把正要往自已嘴中送的烧饼改向送进了爷爷的嘴里,由于爷爷生活不能自理,吃饭需要别人喂,常瀚仁便把饼一点一点的撕下来,又一点一点的送到爷爷口中,看着他那专注的样子,在场的人不仅感动得热泪盈眶。
还有一次,常瀚仁的爸爸出差不在家,碰巧妈妈又感冒发烧得厉害,看见妈妈躺在床上难过的样子,常瀚仁说了一句让妈妈到现在仍记忆忧新的话:“妈妈,爸爸不在家,还是让我来照顾你吧!我去帮你买药!”看着他那坚定的样子,俨然就是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妈妈没再说什么,于是给楼下单位诊所的李医生打了个电话,告诉了她自已的病情,并告诉她常瀚仁将帮妈妈去拿药的事。不一会儿,常瀚仁便取药回来,把药放到妈妈的床前,并为妈妈端来了水,看着妈妈把药吃下去,常瀚仁又忙着去看厨房的饭好了没有,还不时过来关切的问妈妈是不是感觉好点了……大约过了半个小时的时间,妈妈感觉好多了。后来妈妈把这件事告诉了常瀚仁的爸爸,为此,爸爸还送了常瀚仁一个“小小男子汉”的称号呢。
常瀚仁的小故事还有很多很多,事情虽然都不大,但是件件都让大家感觉这孩子每天都在成长,孝敬老人、体贴父母,从小事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从未辜负老师的教诲和家长的期望。
孝星事迹材料篇4
巴音镇蒙汉十社的小张是个诚实守信,讲文明、懂礼貌,乐于帮助别人,多年以来,在孝敬公婆,兄弟姐妹和睦,邻里团结,遵纪守法等方面事迹感人,赢得了乡亲们的认可。小张和丈夫是2000年结的婚,至今已有13个年头,一直和公公、婆婆同住一起,同吃一锅饭。大多数人都认为:婆媳关系是天底下最难交往的。而在小张的眼里,公公、婆婆岁数都大了,他们一辈子经历的苦难不可胜数,可想而知,随着改革开放给农村带来了勃勃生机,我们的日子是越过越好、越来越红火,但我们绝不能因为生活好了而忘记我们的亲人,丈夫的亲人,也是我的亲人。
现在,他们的岁数都大了,生病长灾是必然的,不可遇测的,这时候,他们最怕的就是孤独,最需要的就是子女的关怀,虽然丈夫是抱养的,但是养育之恩胜于亲生,精心赡养他们是我们子女最基本的义务。小张的公公现在是88岁高龄了,在04年就检查出冠心病,经常吃药看病,08年又得老年痴呆症,不认识人,四处乱跑,砸东西,好不容易把公公住进了医院,十多天后按公公的要求出院回家,当时,公公因病已全身瘫痪不能下床,丈夫虽有兄妹四人,多半在外工作或忙于农活不能长时间服侍自己的母亲,丈夫当时外出打工,为了公公的早一日康复,小张没想什么就独自站了出来,一心一意的服侍着公公。在服侍公公期间,不怕苦、不怕累,坚持每天给公公按时吃药、擦身翻背、洗脸、洗脚、端屎端尿,为了维持家庭的正常生活,期间:还要给家中的丈夫、女儿煮饭、洗衣服、做饭等家务活。公公因为上了岁数,话多唠叨是经常的,有的时候言语还很难听,每当这个时候,小张从不跟公公计较。就这样,一下来就是四个年头,功夫不付有心人,公公的病情有了好转,已能下床走路,有时也可以做一些基本的体力劳动。婆婆被儿媳的孝心所感动,换取了对小张和丈夫、儿孙的疼爱之情,每当她们有事很忙的时候,婆婆总能想尽办法给她们烧好开水、做好饭菜,照顾好上学的儿子,同时,小张也能把精力投入到自己家庭中。
可没有想到的是,老天爷再一次跟这样幸福的家庭开了一个玩笑,前年,80多岁的婆婆脑梗病犯了,令原本贫困的家庭更雪上加霜,小张又投入到服侍婆婆的生活当中,邻居朋友劝她说:“你只是儿媳妇,这样做值得吗?”小张说:“作为儿女,谁都会有老的时候,赡养老人是我们的义务”。隔壁邻居刘大娘已经70多岁了,还种的6亩地,每次看到刘大娘那么大岁数还在劳动,她就跑去帮忙。她经常说看到刘大娘,就想起母亲的辛苦,小时候父亲赌博输的家里很穷,是母亲含心如苦的把她们四个拉扯大,她太心疼母亲,就没有读书帮助母亲种地供弟弟妹妹读书。在村里不管哪里都有她的帮助,哪家白事宴有她在那缝孝,哪家红事宴有她在哪里掌勺。
孝星事迹材料篇5
陈洁,仙居五小的大队长,五(4)班的班长。她爱唱爱跳,开朗活泼,纯洁善良。在学校,她努力好学,尊敬老师,团结同学;在家里,她体谅家长,尊敬老人。
在她5岁的时候,她妈妈的厂里有时候赶货,早上7点就要干活。她妈妈6点半就把她送到幼儿园然后赶去上班。她就一个人站在大门口等着开门,她从没哭闹,更没向妈妈抱怨。她的坚强让妈妈安心离去,安心上班。
她是妈妈的小棉袄。因为妈妈工作忙,她很小就学会自己洗澡,洗衣服,在家经常拖地,洗碗,做饭。现在只要是周末,她就对妈妈说:“妈妈,洗碗我包了,你好好休息”妈妈的衣服换下来,她就抢着去洗。因为她妈妈厂里活多,有时经常加班到深夜,所以很劳累,坐月子落下了头痛病也经常发作。只要妈妈下班回来沉默不语,陈洁就知道妈妈的头痛病又发作了,她就会说“妈妈,你的头痛又发作了,让我来帮你按摩。”她会给妈妈轻轻按摩,直到妈妈舒服些才停止。就这样,多年下来,她真成了妈妈的按摩师。有一次,妈妈夜里加班回来,头又痛了,她就对妈妈说:“妈妈,我帮你按摩舒服了,我再去睡。”她妈妈感动得落泪,女儿的孝心如同春日里的暖阳温暖了母亲孤苦的心。
陈洁穿着很整洁很得体也很大方,但事实上她穿的很多是姨妈同事女儿的旧衣服。她从不抱怨,从不挑剔。一次,她妈妈带她去买裤子,一听价格有些贵,她就乖巧地说“妈妈,,我长得那么快,明年这裤子肯定不能穿,太浪费了,别买了。”
陈洁还是奶奶的小助手。她奶奶在今年9月出了车祸后,身上还留有钢板,不能干重活。奶奶家里是做豆腐,做油炸豆腐买的。每天要磨很多豆腐。她就经常帮奶奶磨豆腐,她学着奶奶的样子,浸泡好豆子,把豆舀到机器的斗里,开着机器磨好豆。她的懂事勤劳时常让奶奶露笑脸。
她是全家人的小棉袄,是个小太阳,照亮了自己,更温暖了别人。
后记:
陈洁是我班的学生,她要评校园十大小孝星,我要写关于她的300字的事迹材料。于是我打电话询问她母亲有关陈洁在家的表现。她妈妈讲述了孩子的真实的故事,我很感动。虽然今晚,我是在胃痛中在寒冷中打下这些文字的,但心里还是因为她的故事而温暖。善良的心就是太阳,我有幸沐浴到了这温暖的阳光。遇见这样善良懂事的孩子是我的幸运。
孝星事迹材料篇6
彭湃,是一个聪明、帅气、阳光的大男孩儿,他在二年(1)班是个优秀的小体委,在家他又是一个懂得孝敬父母的好孩子。
他生活在一个普通的四口之家,家里有爸爸、妈妈和哥哥,由于哥哥求学在外,所以他从小就特别懂得照顾父母,并且理解他们的难处,只要周末一回家,他就会主动帮助父母做家务,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给妈妈揉揉肩,给爸爸洗洗脚、收拾房间、主动拖地等等。他不挑吃、不挑穿、不乱花钱、不攀比,不知不觉他就成了一个善良、孝顺、懂事的好孩子。
当父母累了,有时不爱动,彭湃就主动帮帮爸爸妈妈拿东西、烧开水;有时爸爸妈妈下楼忘记拿东西,他也会主动再一次上楼,他真是一个很懂得别人心思的“小暖男”!
他学习认真,成绩优秀,懂得感恩父母和老师,懂得尊老爱幼,经常因为做了好事、帮了别人而发自内心的高兴和快乐。
孝星事迹材料6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