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女科学家事迹精选8篇

时间:
Mute
分享
下载本文

在写事迹材料时都会采用叙述的方式,将整个事件叙述清楚,我们的身边总有许多令人感动的事迹,一定要认真记录,好美篇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中国女科学家事迹精选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中国女科学家事迹精选8篇

中国女科学家事迹篇1

浙江诸暨是个山清水秀的好地方,这儿养育了一代代文人,有这样一句 诗描述浙江诸暨。“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 留清气满乾坤。”赵忠尧就出生在这人杰地灵的地方。

赵忠尧出生于1902年6月27日,他自小就很聪慧,从小学到大学,成 绩一直名列前茅。1920年的时候,他以优越的成绩考人了南京高等师范学 院,之后去了东南大学任助教。

赵忠尧工作认真踏实,不害怕苦难,所以得到很多的前辈赏识,其中物 理学界前辈叶企孙很是欣赏他。1925年,叶企孙奉命筹建清华学堂大学本 科,他走的时候带上了赵忠尧,让他在新建的物理实验室工作。之后,赵忠尧 被学校派去美国加州大学理工学院深造,他的老师很著名,就是诺贝尔奖获 得者密立根教授。

赵忠尧的身上有一种独特的魅力,凡是教过他的老师都很喜欢他,密立 根教授自然也不在话下,他对这位中国学生很是看好。在学习中,密立根教 授没有偏爱赵忠尧,反而是非常严厉的对待他。

留学期间,密立根一开始给赵忠亮布置了一个博士论文题目,题目是利 用光学干涉仪做实验。赵忠务觉得这个题目太简单了,要求换一个难一点的 题目,而且必须得具有突破性意义。密立根教授没有很快答应,过了一段日 子后,他才给赵忠尧换了一个物理题目,题目是“硬伽马射线通过物质时的 吸收系数”,密立根出的这道题,是要赵忠尧验证试验中所运用到的公式的 正确性。这次,赵忠売还是不满意,他觉得题目依旧简单。密立根教授不悦的 神情表露出来,他觉得这个中国学生有些自大。赵忠尧意识到后,立马向密 立根教授道歉,他说道:“我接受这个题目,并且一定把它做好! ”

赵忠尧开始了自己的实验历程,他上午上课,学习知识,下午的时候就 准备仪器,晚上则通宵的去实验。夜里,为了获取此次实验的准确性,都需要 半个小时获取一次数据,赵忠亮不得不用闹钟吵醒自己。经过不眠不休的研 究后,赵忠尧得出来了测量结果,但是与原本的公式不同。

为了这项研究,赵忠亮花去了一年的时间。1929年年底的时候,他把论 文交给了密立根教授,教授没有发表任何意见,并且将这论文丢在一边,不 闻不问两三个月。密立根教授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赵忠尧的实验结果太让 他吃惊’并且实验结果具备准确性,这也就意味着,前人推断出的“公理”会 被推翻,史上会出现一场物理大变革。

密立根的心思,赵忠尧没有猜测出来。这么久没有得到回复,他显得有 些着急。后来,代替密立根管理研究生工作的鲍文教授,向密立根证实了赵 忠尧实验结果的正确性、可靠性。他说道我对赵忠尧实验的全过程很了 解,从仪器操作、实验设计、测量记录到计算的全过程,都进行得非常严谨, 实验结果是完全可靠的。”最后,密立根同意赵忠尧将论文发表’该论文发表 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报》上。这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反响,赵忠尧也在国际 物理学上崭露头角。

之后,赵忠尧继续在“硬伽马射线”上研究,大半年后,赵忠尧发表了第 二篇论文《硬伽马射线的散射》,论文发表在美国的《物理评论》杂志上,密立 根教授看到自己的学生取得这样的成果,心中十分得意。有一次在进行博士 论文答辩时,密立根说道:“这个小伙子不知天有多高,地有多厚,当初我让 他做这个题目的时候,他还嫌弃太简单。”1946年,密立根教授在他出版的 《电子、质子、光子、中子、介子和宇宙线》一书中,多次引述了赵忠尧论文中 的结果。

有人相信赵忠尧得出的结论,也有人怀疑,不过这些怀疑被解开后,那 就更加证明了赵忠売得出的结论是权威性的。物理学界对赵忠尧的评价很 高,他们认为,赵忠尧推翻前任物理学家的结论,并且发现硬伽马射线的散 射性,这足够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了。不过,当年的诺贝尔奖始终没有降临 在赵忠尧的身上。1997年,前诺贝尔物理学奖委员会主任爱克斯朋就赵忠 尧没有获奖发表了说法,他真诚的说道:“赵忠尧在世界物理学家心中是实 实在在的诺贝尔奖得主!”

中国女科学家事迹篇2

钱学森(1911—2009)杭州人,是全世界着名的火箭专家,是我国“原子弹之父”、“导弹之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是我国近代力学事业的奠基人。1911年出生于上海,后来出国留学,1938开始对火箭进行研究。1955年10月冲破种种阻力回到祖国后,用他所学的专业和知识为祖国服务。他为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1999年我国建国50周年前夕,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为他颁发“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我一直相信:我一定能够回到祖国的,今天,我终于回来了!”这是钱学森从美国回来时,对接待他的人所说的一句话。

钱学森回国的道路是艰难的,当他在美国得知祖国于1949年10月1日第一面五星红旗飘扬在天安门广场上空时,他的心中萌发起一个强烈的愿望:早日回到祖国,用自己的专长为国家建设服务。

于是他向美国海军次长金布尔说明,他准备立即动身回国。金布尔听后大为震惊。他认为:“钱学森无论放在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还大声喊道:“我宁可把他枪毙了,也不让这个家伙离开美国!”钱学森只不过是要回国,美国人怎么会发那么大的火那么着急呢?因为他知道钱学森是个人才,他的知识和能力要是为中国服务,很可能对美国产生威胁。他有一个恶毒的想法就是:我们美国得不到的,也不能让其他国家得到。于是金布尔马上通知了移民局,不准让钱学森全家离开美国。美国海关果然禁止钱学森回国并扣留了他的所有行李。但后来更可怕的事情发生了,钱学森突然遭到联邦调查局的非法拘留,被送到移民局看守所关押起来。如果不是钱学森的老师和校友大力帮助,恐怕他是难以得到自由的。

但那以后,钱学森并没有得到真正的自由,他不断受到移民局的迫害,行动处处受到移民局的限制和特务的监视,不许他离开洛杉矶,还定期查问他。钱学森就这样失去了5年的自由。为了回国钱学森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啊!然而,钱学森热爱祖国的赤子之心反而更加强烈了。他日夜思念着新中国,他坚持斗争,不断地向移民局提出回国的要求。1955年6月的一天,钱学森摆脱了特务的监视,在寄给在比利时亲威的信中,巧妙的在香烟纸上写了一封信,并顺利的转到了周总理的手里。1955年中美大使级会谈进行,中国大使按照周总理的要求,以钱学森要求回国的这封信为依据,迫使美国政府允许钱学森回国。

1955年9月17日,钱学森与他的夫人和两个孩子终于乘坐美国“克利夫兰总统号”邮船,离开了洛杉矶,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众所周知,钱学森在导弹方面的研究举世瞩目,但小朋友你们知道吗,我们敬爱的钱爷爷更加关心我国科学事业的发展,也关心我们下一代的成长问题。比如说在普及科技知识方面,他就谈到了如何更好的办好科技展览。他说,展览是一种行业、一门科学、一门艺术,不是随随便便就办得好的。如何办好展览?钱爷爷强调了展览的设计问题。他说,展览的设计很重要,展览好比是一场演出,演出需要导演,而我们的展览也需要总设计师,他的工作就是想让大家知道,这次的展览是做什么的,是关于什么样的展览。如果主题和目的不明确或者离开主题和目的去搞一些花样,参观后留不下什么印象,成了过眼烟云,那展览的效果就不好。我们现在设计展览,心中要有一个总的主题,总的目的,那就是宣传四个现代化,鼓舞全国人民为此而奋斗。

还有一个故事,一次导弹发射的试验马上就要开始了,可是当时的天气很坏,到底能发不能发,试验基地的司令员、参谋长和钱学森的意见不同。按照当时的规定,每次发射报告上面必须有三个人同意的签字,然后再请示聂荣臻元帅的批准。可是当时司令员和参谋长都说不能发,而钱学森却非常有信心的说能发射,这样就形成了2:1的局面,于是就把只有钱学森一个人签字的报告送给了聂帅。没想到,聂帅很爽快地批准发射,并说要是只有那两位签字而没有钱院长的签字,我倒不敢批了。你猜这发导弹发射成功没?结果是这一发导弹还真的打成功了。

中国女科学家事迹篇3

神舟7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每当这件事从我的脑海中掠过时,我就会想起那位被誉为“航天之父”,“科学泰斗”——钱学森。

今天,我又读起了《钱学森的故事》,不禁陷入了沉思。当时的“上海交通大学”非常重视分数,初入交大的钱学森也不甘落后,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一年暑假后期,钱学森患了伤寒病,只好休学一年。可在这一年里,他买了许多书,在家里认真阅读。凭着这种精神,他又考取了清华大学公费留学,主政飞机设计专业。钱学森怀着复杂的心情离开了中国,去美国学技术,在美国的留学期间,他刻苦专研,成绩不但比美国人好,还比外国人都好。这让他觉得作为一个中国人是多么的自豪!今天,我又读起了《钱学森的故事》,不禁陷入了沉思。当时的“上海交通大学”非常重视分数,初入交大的钱学森也不甘落后,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一年暑假后期,钱学森患了伤寒病,只好休学一年。可在这一年里,他买了许多书,在家里认真阅读。凭着这种精神,他又考取了清华大学公费留学,主政飞机设计专业。钱学森怀着复杂的心情离开了中国,去美国学技术,在美国的留学期间,他刻苦专研,成绩不但比美国人好,还比外国人都好。这让他觉得作为一个中国人是多么的自豪!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钱学森知道了这个好消息,就要立刻回国,他情愿放弃国外的优厚待遇,也要回归祖国。当时美国海军次长金希尔说:“钱学森无论走到哪里都低得上5个师的兵力,我宁可把他击毙在美国,也不让他离开。”读到这里,我想大家气得心里咚咚跳,牙齿咬得咯咯响,太可恶了!

“我是中国人,我要报效祖国。”最后,钱学森终于克服了重重困难,投入了祖国的怀抱中,和人民共同呼吸,共同患难,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一心只想着报效自己最挚爱的祖国。

然后,“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飞上了天空,第一枚州际导弹发射成功。”钱学森倾注大量的心血。由于钱学森回国效力,中国导弹,原子弹的发射里至少向前推进20年。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导弹之王”。

“我是中国人,我要报效祖国。”我想:钱学森爷爷一句简单而普通的话,却让我们大家读完这故事后从心底涌出天大的自豪感,对祖国的热爱和对钱学森爷爷的敬佩之情。当然,我们作为新一代的中国少年更要努力学习,长大后向钱学森爷爷一样报效祖国,把祖国的明天建设更好!

无论你是怎样的人,心里都要眷恋着祖国,心里首先要想着报效祖国,热爱祖国。

中国女科学家事迹篇4

张衡的发明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突破重重地阻力才得以实现的。在高官厚禄,不关心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封建官僚们的流言蜚语下,他毫不退缩,追求真理的信心反而增强了,决心在斗争中前进。公元138年3月1日,地动仪上朝西的那条龙嘴里的铜球突然掉了下来,洛阳却十分平静,没有地震感觉, 于是封建官僚们议论纷纷,他们狂吠张衡是胡说八道并造谣说候风地动仪不准。可张衡却坚定地说:“咱们等事实说话吧。”过了几天,起码送信的驿官果然从千里之外的陇西,带来了甘肃,兰州等地区发生地震的消息,正是候风地动仪知识的方向。在铁的事实面前,那些封建官僚等反对的人哑口无言。但在封建社 会里,科学总是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公元139年,这位六十二岁的老科学家,怀着晚年政治生活中不满当朝统治的悲愤,在洛阳与世长辞。

不管反科学的封建统治阶级如何反对张衡的卓越发明,但这一伟大发明的价值,却永远不能泯灭,1800多年前,张衡的地动仪已经能测出千里以外的地震, 这是多么了不起的成就啊!为了纪念他的功绩,人们将月球背面的一环形山命名为“张衡环形山”,将小行星1802命名为“张衡小行星”。

张衡的一生,努力学习,刻苦钻研,认真实践,孜孜不倦,毫不自满,不耻下问,精益求精的前进,知识造诣广博而精深。文学艺术上由他杰出的代表作《二京赋》;机械制造上,有他独特技巧的指南针和记里鼓车;在学术思想上,坚持着反神学的斗争;在政治实践上,也曾有积极而进步的活动。这些丰富而珍贵的功劳业绩,在我们祖国和全世界科学史上都占有着崇高的地位。值得我们纪念和学习,正如郭沫若题张衡墓前碑记写的“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见。”

我要以张衡为榜样,认真刻苦地学习好知识,学习他孜孜不倦,持之以恒,刻苦钻研的学习态度,不趋附权势,不热衷于升官发财的政治品格。探索科学真理,一心为国,为民的高尚品质,学习他永远追求真理,在斗争中 前进的决心,学习他相信自己,永远坚强自信,捍卫真理。

中国女科学家事迹篇5

李四光是我国地质学家,地质力学的创始人。

李四光热爱地质科学,为地质科学而献身的精神,在人们心中传为佳话。来自:作文大全1930年,一位失业的大学生在上海街头徘徊。他忽然看到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有一个他熟悉的背影,那就是李四光老师。

奇怪,他的学生为什么能在背后很远就认出老师呢?原来,李四光从事科学研究,一向是一丝不苟,对学生的要求也是严格的,连走路,也要学生练好基本功。他经常对学生说,搞地质经常到野外去工作,脚步就是测量土地、计算岩石的尺子,要求迈出的每一步的距离都要相等,并且要记住自己每一步的步长。

李四光要求学生做的,自己首先做到。他养成了一个习惯,走路不紧不慢,步子大小相等,迈一步就是0.85米。不论到哪儿,他仿佛老在度量距离。

所以,他的学生只看见他那走路的模样,就能认出他来。

李四光搞科研,每天总是要到街上路灯通明时分,才骑着自行车回家;爱人总是焦急地等待着他回来吃饭。但是当他一出现在爱人面前时,家庭的气氛马上就变了:他脸上白一道、黑一道的泥痕,总是让人看了好笑。每当这时,爱人总是开玩笑地问他一句:“又到哪儿演出了?”等到接过他的手提包,发现带去的馒头只咬了几口,爱人一切都明白了,眼里噙着泪水,赶快走进厨房去。

繁忙时,李四光连回家吃饭也忘了,爱人等急了,只得派女儿去叫他。一天,为撰写一篇学术论文,竟忘记天晚该回家了。他正在凝神思考时,偶尔抬眼,瞅见一个小女孩静悄悄地站在桌边,他未加理会,又低头继续写作,并轻声催道:“你是谁家的小姑娘啊?天这么晚了,快回家吧,不然你妈妈该等着急啦!”这时,只听见小女孩埋怨说:“爸爸,妈妈不是等我着急,是等你在着急哪!”李四光听到孩子叫他,才恍然大悟:原来这小女孩是自己的女儿李林。他不由得笑出声来,忙答道:“这就回家,这就回家。”

中国女科学家事迹篇6

张衡(78~139),字平子,是我国东汉时期著名的科学家、文学家,他的出生地在现在的河南省南阳县的石桥镇。他的祖父张堪做过太守,为官清廉。父亲早逝,因此张衡家里很贫穷。张衡从小就勤奋好学,加上天资聪颖,很早就闻名乡里。

据史书记载,他 10 岁时就“能五经贯六艺”,过目成诵。他兴趣很广泛,常常涉猎自然科学方面的读物,而且写得一手好辞赋。

一天,张衡从一本诗集里读到四句诗,描述了北斗星在各个季节傍晚时的变化:“斗柄指东,天下皆春;斗柄指南,天下皆夏;斗柄指西,天下皆秋;斗柄指北,天下皆冬。”他觉得这太有意思了。天上的繁星闪烁,有的像箕,有的像斗,有的像狗,又有的像熊,它们的运行义各有怎样的规律呢?这简直是太美妙了。于是张衡根据诗的内容又参考别的书籍画成了天象图,每夜只要是没有云彩,他就默默地对着天象图仔细观察着夜空。广漠的星空有多少难解之谜呀,他观察着、记录着、思考着,他的脑袋里装满了各式各样的问题,充满了五颜六色的幻想。后来,他终于确认那四句诗里描述得不够准确,事实上斗柄早春指东北,暮春却指东南。

少年时代对日月星辰的观察,激发了张衡努力探索天文奥秘的决心。后来他两度出任中央政府专管天文的太史令,在这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据《辞海》所记:他首次正确解释月食是由月球进入地影而产生;观测和记录了中原地区能看到的 2500 颗星星,并且绘制了我国第一幅较完备的星图;他创制了世界上第一台候风地动仪;创造了指南车、自动记里鼓车和能飞行数里的木鸟。

渴求知识的张衡总是感到自己知识的不足,不满 17 岁时,他辞别父母独身一人到外地访师求学。在古都长安,他游览了当地的名胜古迹,考察了周围的山川形势、物产风俗和世态人情。在当时的京都洛阳,他结识了不少有学问的朋友,其中有一个叫崔瑗,精通天文、数学、历法,还是很有名气的书法家。张衡登门向他求教。正是由于他这种虚心好学的精神使得他在各方面获益匪浅。除了在天文学方面有杰出成就外,在地震学的研究上也是举世

瞩目的,他创制的候风地动仪比欧洲相类似的仪器问世早 1700 多年。他还是东汉六大画家之一,他写的《二京赋》“精思博会,十年乃成”,为人们所津津乐道。

河南省南阳县的北面有张衡墓和平子读书台,墓碑上有郭沫若的题词:“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上亦所罕见”。

中国女科学家事迹篇7

李四光(1889-1971),中国地质学家,地质力学的创始人。在20年代,他首先发现了我国存在的第四纪冰川遗迹,提出了地质力学的构造理论。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部部长,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

李四光是湖北黄冈人,原名李仲揆。14岁那年,因他学业优秀,被保送去日本学习。在填写出国护照时,他把年龄“十四”误填入姓名栏里。怎么办?李仲揆灵机一动,把“十”加几笔成了“李”字。一看,名叫“李四”,又太俗气了;又在后面加了一个“光”字。从此,他开始叫“李四光”。

李四光小的时候,家里很穷,兄弟姐妹7人,爷爷又卧床不起。父亲是教书先生,收入微薄,妈妈一人种田,日子很艰难。李四光排行老二,年岁很小,但十分懂事。他平时看到妈妈一人干活,心里难过,就千方百计帮助妈妈干活。天刚亮,他就起床,把水缸装得满满的;上山砍柴,总要挑得满满的才回家。

李四光从小爱动脑。他帮妈妈舂米,用脚踩踏板,人小踩不动,他动脑筋用绳子绑在石杵那一头的踏板上,当脚往下踩时,同时用手使劲拉绳子,这样石杵就动起来了。他和小朋友去荷塘采藕,小伙伴大多嘻嘻哈哈,打闹取乐,半天只能采几节断藕带回家。而李四光精明能干,他先顺叶踩到藕,再用脚小心地探出藕的方向,然后依着它生长。

中国女科学家事迹篇8

一位不平凡的爱国人士,冲破了美国给他的困难和威胁,投入了祖国的怀抱;一位伟大的科学家,用辛勤的汗水创造的中国科学的伟大成果;一个平凡的名字,却引起了国内外的巨大轰动。

他,就是被称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火箭之王”“两弹一星奠基人”:钱学森!而看了《钱学森》这一部电影后,我的心中泛起了深深的感动。

在美国,已获得巨大成就的钱学森决定放弃一切,回到自己的祖国。美国却想尽一切办法阻挠钱学森,因为一切的工程都装在钱学森的头脑里。坚强的钱学森不肯向美国低头,坚持要回到祖国去。美国竟然将他关在拘留所里,压迫他不许回国。1955年9月,在钱学森的坚持下,在中国人民有力地证据前面,美国不得不同意钱学森回国。同年10月8日,钱学森一家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在短短的时间内,钱学森领导着中国的科技人员废寝忘食的工作,终于发射了属于中国的第一颗导弹,第一颗人造卫星以及爆炸了属于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

又过了几年,在钱学森的努力下,终于制造好了“两弹一星”,并且成功了!所有科技人员爆发出了欢呼,钱学森的嘴角也漾起了丝丝笑容。其实他拳拳报国之心是那么开心与自豪!

可钱学森98岁那一年逝世了,全中国人民响起了一片揪心般的哭声……

钱学森的爱国情怀是如此强烈!他宁可放弃在美国锦衣玉食的生活,也不肯放弃自己最亲最爱的祖国,他在心中刻上了一句话:我是中国人,我应该为自己的祖国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花朵要绽放出自己的芳香与活力才能体现出自己生命的价值;树木要透露出自己的挺拔与粗壮才能体现出自己生命的价值;露珠要折射太阳的光辉才能体现出自己生命的价值……作为一个中国人,需要为自己的祖国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才能体现出自己生命的价值!钱学森就是如此,他用自己的努力,智慧与才华创建了祖国的科学技术。

“虚荣的人注视着自己的名字,光荣的人注视着祖国的事业——马蒂”钱学森就是如此,在美国不顾自己的名誉,明知回到祖国会失去很多很多,可是钱学森的心中只有祖国的事业,他只想着如何为祖国贡献,却从未想过自己在祖国的名誉。

钱学森的一生如一盏台灯,为人们照亮了科技之路;他的一生如一条永不干涸的河流,滋润着枯黄的科技之土;他的一生如一束暖暖的阳光,温暖了科技的一切!

是钱学森,让中国的科技大大提升;是钱学森,在祖国最需要的时候报效祖国。从而获得中国人民的爱戴和尊敬!

中国女科学家事迹精选8篇相关文章:

张丽莉感动中国事迹8篇

2023感动中国人物顾诵芬事迹8篇

2023中国十大劳模人物事迹简短8篇

优秀中国人物事迹8篇

感动中国的心得体会精选7篇

中国优秀人物的事迹8篇

中国梦心得体会精选7篇

中国航天员事迹8篇

90后感动中国人物事迹模板8篇

中国优秀人物事迹6篇

中国女科学家事迹精选8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46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