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读后感可以帮助我们更加生动地描绘作品中的场景和情感,通过阅读书籍,我们能够感受到作者的思想和情感,从而写出有意义的读后感,下面是好美篇小编为您分享的镜与灯读后感1000字优质7篇,感谢您的参阅。
镜与灯读后感1000字篇1
在昨天,我读完了老舍先生的《骆驼祥子》,读完以后感慨万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在脑海中浮现,仿佛自己的亲身经历。
在诸多片段中,虎妞的形象挥之不去,虽然祥子是书中的男主人公,但是我更喜欢虎妞这一形象,她虽是一介女流但是却敢爱敢恨,在爱情中她是敢于追求的勇敢者。
祥子与虎妞本不是一类人,她是车厂主的女儿,而祥子却是一介车夫,她虽然喜欢祥子,但是她并不甘心做车夫的妻子,她想把祥子拉入她的生活阶层中,所以她让祥子去找老头子,想继承人和车厂,但是后来幻想落空了,老头子放弃了女儿,但是虎妞并没有气馁,她给祥子买了车,但她并不是想让他拉车,她想让他像老头子那样靠脑子挣钱,而不是一味的凭力气。那时的虎妞一定明白:“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这个道理。我想虎妞若是生活在现代,她精明能干,思想独立,一定会大有作为。但是书中虎妞的结局也代表了当时的大多数妇女,是当时社会的牺牲品。
再来说说祥子,一开始的他也是个有梦想的小青年,他想买一辆属于自己的车,但是命运弄人,在他买了第一辆车后不久就被没收了,他内心憋屈,但无处发泄,他穷困潦倒,他的生活又陷入了黑暗,而后那也是他第一次偷骆驼。再然后也就是他回到人和车厂,他明知虎妞对他有意思,却也无奈,他无处可去。虎妞本不是他中意的妻子,但虎妞自身的条件,让祥子再次动心,心一横就娶了她。他自己也知道他不爱她,但是跟着她,他的.生活还能过得下去。但是生活中他也是被动,面对虎妞的强势,祥子选择了忍让。
祥子最初的梦想就是想买一辆车,拉车的钱够每天的生活,但是虎妞并不是这样想的,她想提高自己和祥子的生活水平,婚后的虎妞和祥子生活在大杂院,而这个地方却成了祥子生活的转折点,十月怀胎的虎妞因为胎儿过大难产死在了这里,失去了虎妞祥子没了家庭,祥子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卖了车,卖了家当,选择离开,但是在这个时候小福子的出现让祥子的生活又有了一点亮光,祥子迅速做了盘算,为了自己和小福子的美好生活,他去找了之前的雇主曹先生,请他为自己出主意,在他做好一切准备之后,却得知小福子惨死。
虎妞的死并没有让祥子直接崩溃,但是后来小福子的死却成了祥子堕落的导火索,但我觉得根本原因还是因为现实的一次次打击,或许从祥子被没收的第一辆车开始,又或许是祥子被侦探劫了钱财开始,祥子最终选择了堕落,他开始借着自己的信誉去四处借钱,去干一些出格的事,他最终离开了最初的自己,而变成了社会的牺牲品,个人主义的末路鬼。
镜与灯读后感1000字篇2
平凡,是生活的本色,我们如一粒细沙,散落在浩瀚的沙漠中,微不足道,其实世界亦如我们一般平凡,无贵贱之分,也无贫富之别。这是我对世界的认知,直到我读了一本书,它给了我对世界的另一种感受。
?平凡的世界》是路遥最著名的一篇长篇小说,以最朴实的笔调,描写了中国现代的城乡生活,通过描写各种矛盾纠纷,以孙少平等诸多形象体现文章的主旨。人生的奋斗与坚持,快乐与痛苦,挫折与追求,在故事情节中交织,更加丰富了人物的形象,令人寻味。小说中几位青年主人公的经历,就是那个年代人们成长的共同经历。作者语言清新细腻,朴实亲切,深深吸引了我。
至今记得,那时临近期考,我将辛辛苦苦积攒的零花钱买了这本书,一旦有空闲时间,就会立马钻进书里,如饥似渴地读。虽然那样的日子不好过,但每每抱起这本大部头,总会有一股暖意漫上心头。虽然我没经历过那个年代,但一想到孙少平,就会为之感动。仍记得孙少平勇敢救人那件事。那天,作为班长的他负责把一茬梁挂完,却发现远处未绷的碎顶上有一块大矸石摇摇欲坠,眼看就要砸到一个协议工的头上,孙少平想都没想,就冲过去,救了那个工人,却因此在脸上留下了一个疤。孙少平作为一个班长,尽职尽责,哪怕是危及生命的事情,他却依然毫不犹豫地冲过去,拯救了一个生命。他是何等的勇敢,何等的无私。他正值青春年少,满腔热血,却在危难关头,想到的不是自己,而是别人。读到这,我被他身上美好的品格深深感动。如闻其声,如见其人,我们在纸上相遇,我和他们,不过一纸之隔。
给我影响最深的是田晓霞。她和孙少平的爱情是一场悲剧,彼此相爱的两人却因为一场洪水,从此阴阳两隔。田晓霞是一名记者,在救灾途中不幸牺牲。事故来得突然,足以令所有人难以置信。
“她是我的女儿。”
这是田晓霞的爸爸田福军在得知女儿牺牲后说的话。这是一句饱含骄傲,饱含自豪与悲痛的话。田晓霞为了救一个洪灾中的女孩,最终将她的笑容淹没在洪水中,她的笑在那一刻定格,从此便成了永恒。她是一个不平凡的假小子,她大胆奔放,热情如火,敢闯敢干,却不失善良和细腻,有着一颗热爱生活的心。
犹记得晓霞对少平说的话:“你不平凡。”是的,书中每个人都不平凡,每个人都在努力诠释自己生命的价值。从孙少平的身上,我学会了坚持,学会了拼搏,学会了奉献,从田晓霞身上,我学会了追求,学会了面对……
现在的我们丰衣足食,不愁吃喝玩乐,不用为了一顿饭而四处奔波,没有感受过那个年代的苦,也不能体会父母的艰辛与不易,而我们现在能做的,就是学会体谅,体谅父母的难处,学会为他们分担,不去追求外形的完美,而要学会理解美的真正内涵。
也许我们是平凡的,但我们并不平庸。即使我们微不足道,但我们可以活出精彩。人的一生磕磕绊绊,注定要风雨兼程,可即便如此,我们也要执着,在这平凡的世界里,依然会拥有不平凡的人生!
镜与灯读后感1000字篇3
“世人都晓神仙好,唯有功名忘不了;古今相聚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这首《好了歌》告诉我们:“好便是了,了便是好”。了是结束,也是了却、了结、了悟。只有这样,“好”才有意义。世俗人就是做不到“了”,所以就觉得不好。世间荣华富贵终是一场梦,是虚幻的。
?红楼梦》以宝黛爱情故事为主线:宝黛二人青梅竹马,两小无猜,是木石前盟。可到头来他们的爱情也是竹篮打水——一场空。这样的悲剧展现了人间的富贵繁荣从发际到衰弱的历程。
在金陵十二钗中,林黛玉是最清高,最孤僻,最多愁善感的。然而也是最具才华的。她有思想,有志向,有个性,属于封建社会中的一代高尚女性。但是,她过于自尊。在她眼里,“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的大观园是“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的地方。在“凤尾森森,龙吟细细”的潇湘馆中她过着“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的日子。正因为这种性格,她最后悲哀的含恨而死,空想了一辈子爱情梦。这样一个才貌双全的女子,因为爱情,最后还是含恨“魂归离恨天”了。
而本书的中心人物贾宝玉,可以说是封建社会中的新新人物。他不会因为自己生得须眉男子而在女性面前自骄,却说:“男儿是泥作的骨肉,女儿是水作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人便觉浊臭逼人”。在女性面前由衷的自惭形秽,何尝不能说这是千百年来的千古奇事!他更是把林黛玉是为自己唯一的知己,在爱情方面做了执着的表露。但是,在那个时代,爱情没有自由,儿女的婚姻大事取决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这个错误的婚姻使绝望中看破红尘的宝玉遁入空门——他悟到了人生的空幻。
另外,十二钗中的这首判词让我回味无穷:“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这位脂粉队里的英雄着实让人敬佩,一个十七、八岁的弱女子,竟能把赫赫荣国府管理得这样井井有条。可惜了她“机关算尽太聪明,反送了卿卿性命”。当面一套,背后一套,阿谀奉承,见风使舵的算计了一辈子,死后得到的只是一张破草席。一切都是空虚的,真真是“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
最后,《红楼梦》的“树倒猢狲散”的凄凉结尾,让读者悟到了家衰人死万事空的真谛。告诉我们,富贵不过是时间的流逝。这段时间过去了,任何幸福繁荣也消失了。所以任凭你现在有什么七情六欲,时间过去了,结局也正如风月宝鉴的反面一样,是骷髅,是尸骨,是死亡,是空虚,是一场梦而已。所以我认为,《红楼梦》是一本可以度化人的书。
时间流逝,这些花样青年终于看破红尘,诸芳流散,物在人亡。正所谓“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欢快了一场,终究是“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镜与灯读后感1000字篇4
平实的语言,质朴的文笔,没有漂亮的修饰,没有离奇的故事情节,阿尔伯特?哈伯德先生只用了短短时间,便创作了人类有史以来最畅销的图书之一。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这本书太可怕了,它把一切都说了。”美国总统布什如是说。果真如此吗?我带着疑惑,看了一遍又一遍,只觉得在这些质朴无华的叙述中,蕴藏着深刻的真理——关于人最基本品质的真理,它是社会进步的动力源泉。它就是诚信、敬业。
作者在《把信送给加西亚》描述了一个令人难忘的英雄故事。故事中的英雄,就是安德鲁?罗文,一个送信人,美国陆军的一位年轻的中尉。当时美西战争爆发,美国总统麦金莱急需一名称职的特使去完成一项极其重要的任务——给加西亚将军送一封决定战争命运的信。(加西亚将军是西班牙起义军的领袖,在战争中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罗文承担了这个任务,他没有任何推诿,而是以其绝对的忠诚、责任感和创造奇迹的主动性完成了这件“不可能的任务”。
当罗文先生接过信后,他并没有什么豪言壮语,也没有发问和抱怨,甚至没有丝毫的犹豫,便踏上了充满危险的、不可预知的生死之路。但是可以肯定,作为一名军人,罗文先生此时已获得无比崇高的荣誉,那便是他的诚信与忠于职守的品格获得了肯定。作为国家的代表的总统,对从未谋面的中尉下达了一个简单的指令,便把关乎一场战争胜负的钥匙、两个国家的命运、成千上万人的生命,交给了这个叫做罗文的普通人。
面对太多的不可预测的危险,面对重重的艰难险阻,孤身一人的罗文先生完全可以编造出一千种理由、一万个借口,让自己远离危险。然而,事实证明,历史的车轮之所以始终向前飞旋,正义之所以最终能够战胜非正义,就是因为在每一个关键的时刻,人类品格的光辉,总会让一些平凡的人成为至关重要的英雄。罗文,便是其中的一个!他的诚信,他的忠于职守,孕育了他无所畏惧、坚定地迈向目标,同时又充满了智慧的素质。有了这种素质,平凡的罗文便可以在战争中,做出不平凡的事迹而成为英雄。有了这种素质,平凡的我们可不可以在我们的“战场”上出色地完成使命,而变得不平凡呢?
读完《把信送给加西亚》这本书,我看到了今后自己对待学习与做事的态度。对于我们自己,正像这本书上说的:“我相信世界上最美好的词就是自信。”“我相信我自己,我相信我的产品,我相信我的公司,我相信我的同事和伙伴……我相信好的性情和好的身体,我相信成功的必要条件并不是赚钱,而是创造价值,创造了价值,成功就自然而来……”
?把信送给加西亚》这本简单的书,蕴藏着简单而又不简单的道理,它之所以畅销,因为它告诉了我们应该怎样面对自己的使命,怎样把信交给自己要找的“加西亚”而成为英雄。
镜与灯读后感1000字篇5
最近和同事聊天,无意间谈到《平凡的世界》这本书,再次燃起我的阅读兴趣。《礼记·大学》有云:“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虽然几年前也囫囵吞枣地看过这部鸿篇巨制,这次的阅读依然给我诸多新的启示,犹如一瓶高浓缩洗洁净荡涤了我这颗坠入凡尘沾满污垢的心。不愧是矛盾文学奖里最耀眼璀璨的明珠,一部催人奋进的经典巨著。
书中的那个年代,人们的物质生活极为匮乏,忠厚、老实的贫苦农民孙玉后老汉是黄土高原普通劳动人民的一个缩影。他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无怨无悔的在那块贫瘠的土地上耕耘。生活的艰辛没摧垮他,但他却承受不了好吃懒做的女婿挨批斗,这事让他无地自容,羞愧万分。这个硬汉子能忍受物质的匮乏,却经不起精神上的折磨,这不就是平凡世界里劳苦大众的真实写照吗?
本书的主人公孙少平,是在勤俭持家中长大的一位让人敬佩的有志青年。虽然他的物质生活一贫如洗,却在县图书室找到了精神寄托,迷上了高尚励志的经典书籍,这些优秀著作伴他走过人生最艰难、最关键的几步,填充了他“饥饿”的身躯,开阔了他的视野,抚慰了那颗受伤的心,找回了他的尊严,确立了更高的人生价值观。是书籍给他注入了无坚不摧的正能量,使他以后面对各种困难打击都能咬紧牙关,坦然面对;是书籍改变了他的命运,书籍将两颗圣洁相通的心连在一起,让他找到了生命中最重要的另一半。
在村长家,他的脊背被沉重的大石头磨得皮开肉绽,晚上仍坚持在土窑昏暗的灯光下补充精神食粮,用书籍减缓脊背的灼疼感。在煤窑又黑又臭的狭小洞子里,干的活又脏又危险,看到身边的同事一批批逃走,目睹至亲的师傅让生硬的机器夺走生命,感受着死神每天光顾的阴森恐怖,抱着努力为父母赚钱的坚定信念,他依然毫不退缩的从事着繁重危险的体力劳动,克服常人无法克服的种种困难。他负担着供妹妹读书的重担,实现了让辛劳一辈子的父母住上整个双水村最“雄伟”的窑洞里的夙愿。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当看到自己挚爱的女友为救被洪水吞噬的儿童牺牲时,这个七尺男儿痛哭流涕,悲痛欲绝。这是平凡人真实情感的流露,哭过后的他并没有消沉下去,而是化悲痛为力量,继续全身心投入工作。
孙少平在平凡的世界里,经历着不平凡的事,演绎着不平凡的人生。正是这样的经历,这样的人生,激励着千千万万有志青年,在平凡的世界里努力实现不平凡的梦。
镜与灯读后感1000字篇6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就已经养成了良好的文明习惯,三字经中就这样写道:“守孝悌,次见闻,父子亲,夫妇顺。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易先知。”现如今的我们能否将古人的这些优秀传统继承下去呢?
现在的我们可能都会有这样的经历:你在饭馆吃饭,可是嘈杂的声音就像一股风,不断地向你袭来,你不想听,可它却使劲往你的耳朵里钻。原本的好心情渐渐消散,美味佳肴也变得索然无味;还有当你在公共汽车上欣赏窗外的美景时,常会听到一阵阵的中学生的喊骂声在车厢中回荡,搅乱了你美好的兴致,让你心生厌恶之情;还有当你在安静的教室上课外补习班时,楼道里却有不自觉的家长旁若无人的打电话,影响学生的正常听课。这样的例子生活中比比皆是。这是为什么呢?那就是这些人忘记了周围他人的存在,忘记了自己不文明的行为会给他人带来伤害,带来了这许多的不和谐。
记得刚上小学时,老师就谆谆教导我们要遵守小学生行为规范,要大家知道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注重各种礼仪,比如:对长辈的称谓、问候以及就餐时的礼节、对老师的尊敬、同学之间相处的礼仪,还有小学生的穿着、接人待物方面和我们常遇到的升降国旗时、集合观看演出等等方面的礼仪。这些行为规范我总能严格遵守:平时注意穿着整洁、得体、朴素大方,不穿奇装异服;不化妆、不戴饰物;时常提醒自己与同学说话时要诚恳、谦虚、语调平和,多使用“谢谢”、“对不起”、“请你”等礼貌用语;不给同学起绰号,不叫别人的绰号;对老师能够尊敬并心存感激。与同学见面主动问好、放学说“再见”,进出教室、校门和上下楼梯时主动问候他人,礼貌让行;进老师办公室前喊报告,听到“请进”时方才入内。这些好习惯伴随着我慢慢成长,约束着我的行为,培养我具备良好的素质,使我能够成为一个有教养的好学生。
令人欣慰的是,随着西宁市创卫活动的开展,文明礼仪之风又渐渐兴起。各行各业的人们都在规范自己的言行,连我们小学生也走上街头去监督过往行人的不良行为。现在,在全市人民的努力下,我们这座城市的不文明行为越来越少了。随地吐痰的现象少了;横穿马路、不遵守交通规则的人少了。取而代之的是将垃圾主动投入垃圾箱的人多了;公交车上主动让座的人多了。这些不都是人们的自觉意识在增强吗?这样良好的工作、学习环境谁不喜欢呢?
作为祖国未来的我们,更应该从小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从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将我国优秀的文明之风传承下去,这样才不会辱没我们礼仪之邦的美称呀!
镜与灯读后感1000字篇7
?自卑与超越》是心理学先驱阿徳勒的代表作。书中作者告诉我们:理解一个人,就要从他的过去入手,而一个人的生活风格,则是与他对于过去经验的`认识和理解相一致的。自卑并不可怕,关键在于怎样认识自己的自卑,克服困难,超越自我。作者从每个人的童年不同的经历和成长环境去分析个体心理的变化以及对生活的看法。
本书主要由两部分来叙述,认识自卑和超越自卑,找到生命的最终意义。“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自卑感,因为我们都想让自己变得更优秀,让自己过更好的生活。”对优越感的追求是人的通性。作者将理论与例子结合,把自卑与超越自卑进行深度的剖析。
其实每个人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自卑,在人生的各个阶段。我们都会有自己的不足和弱点,与他人的优点进行比较时自然就会有自卑的情绪。但是自卑本身并没有好坏之分,自卑给人带来影响也是根据个人的认知来决定。对于心态乐观的人来说自卑会让他认清自己的缺点,从而激励他去克服自己的短板挖掘自己的潜能。对于消极的人来说,会在意识形态上造成打击,让其失去对个人和家庭的希望,不利于发展。
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以及父母对不同出生顺序孩子的关注度会对后期孩子的成长产生巨大的影响。母亲是孩子第一个关注的“别人’,母亲的行为方式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成长,当母亲和孩子关系变得稳定的时候,需要有意识的将这种关系引导到父亲身上,而父亲不能将自己是做当做家庭的权威,而只需将自己视作家庭的成员,只有和睦的夫妻关系才能有利于孩子的健康发展,让孩子树立正确的婚姻观。而孩子不同的出生顺序导致的孩子对于父母的关注度的竞争关系也会对孩子的人生观产生一定的影响,父母需要让孩子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学校对于儿童来说是一次全新的生活考验,本次考验会毫不留情的暴露其成长过程中的缺点。为了帮助孩子更好的适应环境,教师需要与孩子建立起亲密的纽带,发现孩子的兴趣点,并用正确的方式激发孩子的长项。我们必须清楚,对于所谓的“另类的孩子”,打骂、批评都是治标不治本的,教师需要让孩子认识到自己在学校中的价值。
书中还有重要的一个观点就是奉献。阿德勒告诉我们:生活的意义在于奉献,只有融入集体之中,融入社会之中,才能感受到人生的意义,实现自我价值。
自卑与超越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自己,引导我在人生的旅途的道路上更好的把握自己,超越自卑,树立自信。这本书详细分析了自卑这一情感,同时提出了与以往不同的观念和看法。自卑与超越相互影响相互转换,构成生活意义的理解。
镜与灯读后感1000字优质7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