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能够将自己的思考和感受与其他读者分享,从而促进了对作品的多元化理解,读后感是我们对作品中的语言和叙事风格的思考和欣赏,好美篇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万物的读后感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万物的读后感篇1
在最近,我新读了一本书,书名叫《万物简史》。说实话,我从来没有读过这么科学,这么生动,这么令人叹为观止,能让人真正学到知识的好书。
这本书以世界万物为主题,从大到无边无际的宇宙,到小地肉眼根本看不见,但是却起着重要作用的质子;从我们依赖的地球,到地球上的化学元素;从一些伟大的'发明和人物,到威力巨大的自然灾害;从令人惊叹的生命进化史,最后又到了被我们人类统治的糟糕的地球。所有的数据都详细而精确,汇聚了所有科学中的真理,语言生动有趣而优美,几乎到处都运用到了一些修辞手法,不禁引人入胜。
我特别喜欢读一些有关生物的书,《万物简史》正好是我的最爱。不过,与其它书不同的是,我还特别感谢这本书,是它让我知道了,科学是如此引人入胜,让我不知不觉遨游了知识的海洋,探索宇宙与世界的奥秘,思索人类的未来······谢谢它让我知道了一些令人难以置信的科学结论及数据,如在二叠纪的生物大灭绝令95%的生物退出了生命的舞台,一个字母i上面的点里面有2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个质子!
特别感谢本书的作者——英国的比尓·布莱森,也特别感谢《万物简史》,是他们给予了我这一个缤纷绚丽的科学世界。"为万物写史,为宇宙立传",一切的一切,等待着我们的发掘和探索,这是《万物简史》让我知道的一种伟大的科学精神。
万物的读后感篇2
?万物简史》讲述了宇宙中的许多秘密,从微小的粒子、原子的组成到生命的来源;从伽利略发明的单筒望远镜到现代化大型哈勃天文望远镜;从小小的单细胞到丰富多彩的动植物;它从物理、化学、天文、地理、数学等几个方面解释了我们生活的这个宇宙,就像一个百变魔盒。原子、粒子的'组成、牛顿的万有引力、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和狭义相对论……这些纷繁复杂的科学概念通过科学家的讲述变成了非常有趣的东西。
其中,我最喜欢生命这一节。生命是由无数个没有生命的原子集结在一起而成的,如果用镊子(当然很小)钳出身上的原子,人其实也就是一堆原子尘土。而且,只要是一个生命,就都是运气好得不得了:你每一个祖先都没有被烧死,被压死,被累死,被饿死,都能成功地找到对象、生儿育女,在每一个你的祖先身上都有一段传奇的经历并最终产生了——你。每一个生命,都是来之不易的,而且,只要原子的排列出现了一点点的差错,哪怕是最细微的,你现在也许就是啃食岩石表面的海藻,或是像海象那样懒洋洋地趴在岩石上晒太阳,或是在海面上喷一口气,然后钻到海底十八米的深处去吃一口美味的蚯蚓。既然生命是如此不易,我们当然要利用好自己的一生去做一些有意义的事,帮助社会进步,“生命的意义在于付出,在于给予,而不是接受,也不是在于争取。”
这个世界,还有很多很多鲜为人知的秘密正等待着我们去探索,去追求,而那些答案和剩下的未被人发现的秘密,还藏在那黑洞洞的宇宙深处中,人类目前已知的只不过是冰山一角,想要得到那些藏在更深处的秘密,只有让我们一起去学习,去探索。
万物的读后感篇3
“生命是一团原子的化妆舞会”、“我们在宇宙里的存在是个奇迹”——《万物简史》
合上[美]比尔·布莱森的巨著《万物简史》,我不禁感叹生命的可贵、存在的美好。心中,无限欣赏、赞叹……这是一本为万物写史、为万物立传的书,作者用极其风趣幽默、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述着现代科学发展:从宏观的宇宙到微观的粒子,再到几乎难以解释的生命及人类诞生和发展的奇迹……
在生存空间上,从地球最深的海沟底部到最高的大山顶,已知生命的几乎全部生存范围只有28公里左右——与浩瀚的宇宙相比,微乎其微。对于包括人类在内的陆地生物而言,就更少了,上述空间有近99.5%以上,基本上——实际上是完全——对我们关上了大门。即使如此,地球对生命已经很和气了,放眼看看宇宙其他地方,要么是一团死寂,要么是一团热寂,总之,他们对生命并不那么友好。所以说,在这个宇宙中,生命是一个奇迹,它需要一连串差不多永无休止的好运。作为人类,我们更是双倍的运气。我们不仅有存在的恩典,而且还享有独一无二的欣赏这种存在并使之更加美好的能力。
生命如此来之不易,值得我们好好珍惜。某小学生因为考试成绩不好或是被老师责骂后自杀;某花季少女因感情受挫为情自杀;某中年海归博士因工作不顺,事业受挫而自杀;甚至还有人因为一点蝇头小利杀人越货,草菅人命,这些新闻屡上报端,让人看了不免惋惜。他们不懂生命之可贵,不懂它是如何克服了重重困难才来到地球上,又怎样熬过无数次灭绝的危险,才让拥有智慧的我们出现在地球上,一遇到挫折和困难就自以为是世界末日,轻易放弃了希望和奋斗动力,甚至想到轻生,更甚者去杀生。对于这些人,我多希望他们能看看路边石缝间的小草,看看荒漠中的地衣,学习他们的坚韧,感受他们强烈的生存欲望,再看看生命进化的历程、人类血染的历史,就会明白人之为人的幸运。
生命是脆弱易逝的,需要我们努力扞卫。即使我们很幸运,但要确保一路走好,并且永无尽头,仅有好运相伴是远远不够的。如上所述,生命的家园——地球——美丽却危险:无论是内部还是外部,甚至人类自己,都潜藏着比想象中多得多的危机。战争、瘟疫、地震、火……我们经历过太多灾难。今后,仍有无数生存难题需要面对——温室效应、宇宙射线、星际陨星、太阳耀斑……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我们需要为“生存”而努力,而勇敢,勇做生命的扞卫者。汶川大地震中,多少志愿者为了拯救生命而奋不顾身;动车事件后,多少市民排着长队无偿鲜血;白求恩的故事我们到现在还铭记着;微博上,土耳其街头的一只流浪猫在长达2个小时的时间里,一直竭力抢救着被汽车撞死的同伴的生命,甚至为其进行“心脏按压”的视频被疯传着……所有这一切,为的都是生命的存续。我们承载着“生”的希望与“存在”的美好,但这确实需要我们一起去扞卫、去努力。
生命短暂而灿烂,更要我们用心经营。如果把整个地球的历史压缩成一天,那么出现第一批最简单的单细胞生物是上午四点,但一直到午夜前1分17秒,人类才出现。按这个记录,我们目前为止的全部历史不过短短几十秒钟,但即使是如此短暂的存在,人类也已经达到了一个相当优越的位置,成为了生命舞会中当之无愧的、最耀眼的明星。就单个人而言,我们的存在更是转瞬即逝的一刹那,犹如烟花绽放,短暂而绚烂。每个人都愿意用激情燃烧青春,点燃生命的火花,只求在这场神奇的舞台上,上演最炫目的一出戏。
曾经看过一个报道,说的是一位着名企业家在了解到中国农村艾滋病儿童生存现状后,毅然决然地放弃了自己蒸蒸日上的事业,转而日以继夜、马不停蹄地将自己的所有精力都投入到了关注农村艾滋病儿童的公益事业中。他反复向主持人强调着一句话:“时间不等人,我们在和时间赛跑。”人生短短三万多天的旅行,我希望自己也能像这位企业家一样,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关爱生命,传递爱的声音,多为社会做贡献。就当下而言,就是用好自己的青春,“莫惜金缕衣,惜取少年时,不待无花空折枝。”
一位朋友说,生完宝宝后,她见到护士抱到自己身边的那个小生命,感觉无限神奇;杨澜说,女人很伟大,因为女人孕育了生命——世间最最美好的存在。作为人类,我们确实有许多值得自豪的理由:我们不仅仅追求“生存”,更多地是追究“生活”,即灵动、活泼和快乐的存在;我们有计划、有志向、有欲望地利用着生命赋予的整个令人陶醉的人生,去改变自己、改变世界。可以说,人的出现是生命最勇往直前、最雄心勃勃的壮举。
看完《万物简史》,作为人类之一的我自觉十万分地幸运——一切都那么恰好,在茫茫的宇宙里,在无边无垠的时间长廊里,不早不晚地赶上了这场生命的盛会;同时,我又特别、特别地感恩生命给予我的所有东西,知足、珍惜着现在拥有的一切;不论生活将给我带来的是快乐还是悲伤,我都会用感激的心去拥抱它、感受它,努力过好当下,不悔此生——这,是生命的礼赞,是对生命最好的回应。
万物的读后感篇4
吉米哈利的《万物有灵且美》一书描述了许许多多可爱的动物,以及他当乡间兽医的奇闻异事。
其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情景是:哈利给一只叫“比尔”的大公牛治病时,公牛突然将他挤到木墙上,哈利使出浑身的劲也推不开它。被挤得“两眼暴突,呼吸困难,太阳穴充血……”他感觉自己快要不行了。这时“比尔”开始上下晃动身体,原来,它要蹭痒痒。哈利确信自己的五脏六腑已经被均匀地磨成“肉粉”了。就在他觉得灵魂即将出窍时,身后的木板发出清脆的破裂声,轰然倒塌的木板救了他一命。
作者以轻松幽默的笔触,记录乡间行医的点点滴滴,每一个伟大的生命,每一次微小的奇迹,每一颗感恩的心就足以令他欣慰满足,内心温热,对自己的窘迫境遇毫无怨言!从作者的一言一行中,都体现出对生命的敬畏和热爱,他尽情地享受着大自然的恩赐,并赞颂着生命的奇迹。
他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世人——万物有灵且美!
万物的读后感篇5
今天有幸重新再回顾一下小学时看的一本科普著作——《万物简史》。他的作者比尔布莱森的幽默直白至今我还记忆犹新,“你不会和另一个世界的你握手,因为和反物质的你握手会发生湮灭,然后你们都会消失。”这样的表述使我在小时候也能很好地理解物质和反物质作用之后的关系。说道宇宙的起源,术中这样比喻“其实我们个体都是由电子组成的,如果把我们身上的电子一个一个夹出来就会变成一堆灰色的灰尘了”是多么的直白和简洁。
作者用清晰明了通俗易懂幽默风趣的笔法给我们展现了宇宙大爆炸到现代的各种妙趣横生的故事。从小时候疑问地球模型是怎么可以切出四分之一看到地球的.核心到人类对地球的环境污染;从动物进化的精彩到人类对动物的滥捕滥杀;从人类社会的茹毛饮血到现代战争的残酷。《万物简史》让我重新认真的思索起“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的千古命题,我的回答是:“我”也是“我们”,“我们”是“生命”,生命之舟必将驶向光明美好的未来——回顾四十多亿年的生命史,我有理由坚持这条信念。“
”一个星球,一次试验“。我想对待对待生命的方式,一是珍惜她的美好,二是要为她创造更多的价值。我们——人类,应当自求多福,好自为之。
万物的读后感篇6
人人都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不看几本书那怎么行呢,于是我坚持只要有空就看书,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万物简史》。
这本书是一本科普书籍,刚刚翻开这本书我就被深深地吸引了,读了一页就想读下一页,书里化学的碰撞让我激情澎湃;宇宙的浩大让我无限感慨;历史的悠久让我穿越空间……一页又一页,一篇又一篇,让我很快读完了这本书。读完后我反而觉得作者是我的知音,因为他解决了我一直疑惑的东西,还说出了我的呐喊,更重要的是他和我一样都提倡四个字:保护地球。现在的地球正在日益恶化,环境不断下降,恶劣的天气日益增加,这一切的罪魁祸首就是我们自己,不光我们受到了伤害,就连许多动物也被牵连,河水不再清澈,山脉不再挺拔,就连空气也不再新鲜。很多物种因此而消失了,就像渡渡鸟。我们只知道它是一种生活在毛里求斯的不会飞的鸟,这种鸟头脑简单,所以很容易被欺负,但就是这种笨笨傻傻的鸟,在1693年被人类无情地残杀掉了,从此,渡渡鸟一去不复返了。所有人不知道它长什么样。如果按自然灭绝比例每四年消灭一个物种,但是现在,人类造成的灭绝比例高达那个数字的12万倍。可想而知,这些动物都成了人类进化文明的牺牲品。
虽然,我们想避免这些已没有用,但是我们可以展望未来,去保护那些濒危物种,保护地球我们的家园,这样我们的生活会更加美好,我们的地球也会更加美丽,所以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吧!
万物的读后感篇7
放下手中厚重的书籍,却久久不能忘怀,是科学的神奇?还是对自身的探索?在这本被美国著名媒体纽约时报称为“为万物写史,为宇宙立传”的书中,作者以一种区别于普通科普图书的通俗易懂和引人入胜方式让我们折服。
?万物简史》是一有关于现代科学发展史的书,其作者是美国比尔·布莱森。
比尔。布莱森是世界知名旅游文学家,1951年出生于美国艾奥瓦州,作品主要包括旅游类随笔、幽默独特的科普作品——比如《万物简史》、《母语》等等,横跨多种领域,乏味的知识在他信手拈来。
布莱森曾在英国居住20年之久,在20年中他无时无地不在学习英国的人文风貌,从而使在《万物简史》中英国式的幽默和美国式的搞笑同时出现,佩服的是不仅两者之间没有任何冲突还很好地融合了起来
在书中不仅涉及了宇宙,天文,物理,化学,科技,生物,古生物,航空,甚至是生命。
在书中的有一节介绍了细菌世界,当你安然入睡时,你会不会感到一丝不适?其实在你的床上还住着超过200万的螨虫,它们以吞吃你的头皮屑为食,听起来很恐怖吧!
读完这本书你会发现人类多么渺小,大自然的神奇。
可总是有人不服从大自然的安排,试图逆转大自然,可结果呢?不用说大家应该都知道了吧,与大自然对抗的结果自然是灭亡。
作者曾经不止一次说过地球是幸运的,因为我们生活在太阳比较稳定的时代,当它从星云开始形成,一直到红巨星、白矮星,最后的灭亡,这一过程大约要经过100亿年,我们正好生活在壮年的红巨星这一段时期,它不像新星那样有活力;同时又不太老,有大量的物质可以让它以每秒钟大约400万吨的速度自由持续的挥霍,用来维持地球上所有生物的生长和生存。但最重要的不止如此,我们的.地球恰好有水的存在,这是我们生命的最基本的前提条件。
总而言之这本书囊括了众多领域,可以使我们的知识累积有一个质的飞跃。
当我真正放下这本书时我发现世界不再沉闷了,因为我通过《万物简史》这扇窗户了解了这个世界还有很多的精彩带我们去发现!
正因为有无数个祖先对生命的热爱和执着,对生活的小心和认真,才换来了一个可以坐在这里打字的我,以及此时也许正笑着看这篇文章的你。
万物的读后感7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