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写读后感有助于我们增强文字表达能力和逻辑分析能力,写读后感时要注意保持客观,不要带有过多的主观情绪,以下是好美篇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伟人读后感8篇,供大家参考。
伟人读后感篇1
我阅读了——《名人故事》这本书后,从中感受到了古今中外的名人的勤奋好学。这本书说的是:司马光,李嘉诚,比尔盖茨等等中,外名人勤奋好学的故事以及展现他们的才智的事例。
比如:《喜欢读书的陶行知》这个故事述说了陶行知六岁应该上学,陶家没钱给学费,但他聪明好学,因此被附近开馆子的.秀才免费收为学生,受到了启蒙教育,九岁时被外婆送到吴尔宽的经馆伴读,这才正式入学,练出了一手好书法。十岁时,听说有一位品学兼优的王先生主持学馆,便去求学,王先生被他感动就让他免费伴读。崇一学堂校长见他聪明好学,又允许他免费入学,毕业时名列第一。后来陶行知成为一个教育家。
从这个故事中我想到我们现代的小学生,想到现代娇生惯养的“小皇帝”,“小公主”,想到现在整天只想着玩,上网的学生,我们应该看看教育家陶行知小时候是多么勤奋,多么努力,他才能取得这么大的成就。难道我们就不应该向陶行知学习吗?像他一样,成为一个伟大的教育家,你难道不想成为吗?所以,我们应该像陶行知一样有这种精神,好好学习,奋发图强,无论你长大是不是个教育家,只要你努力奋斗,就会成功,就会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有出息的人。
伟人读后感篇2
今天读了《宋庆龄的故事》这篇文章,令我感触至深,宋庆龄奶奶那动人心弦的伟大业绩,深深地留在我的脑海里。
这则故事讲述的是:1931年6月,宋庆龄奶奶从欧洲旅行后回到灾难深重的祖国时,她看到蒋介石置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于不顾,却对革命者和爱国人士进行残酷的镇压和屠杀,气愤急了,立即开展了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和国民党黑暗统治的斗争。当在上海养病的红军将领陈赓等5位爱国志士被国民党非法逮捕时,宋庆龄奶奶联合学术文化界的知名人士鲁迅、蔡元培、杨杏佛等人,组织了中国民权保障同盟,进行解救。在解救的过程中,她不顾个人安危,大义凛然地同蒋介石周旋,甚至义正严词地与蒋介石面对面地抗争,最后蒋介石被她责问得哑口无言,宋庆龄奶奶终于如愿以偿地把陈赓等爱国志士解救出来。
宋庆龄奶奶一生中,为了民主革命事业,无私无畏,百折不挠,勇敢地同敌对势力作斗争,把全部的爱献给了祖国,献给了世界和平事业,爱国爱人民的宋奶奶是值得我们敬佩的。对于一个女子来说,更是不容易,也让我们新生代的女性得到了启发。
我读完这篇文章后,思绪万千,让我从宋庆龄奶奶身上悟得了一个道理:人只有献身于社会,才能找出那实际上是短暂而有风险的生命的意义。我们作为一名少先队员,是祖国的未来,爱国爱和平是我们的天职。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将来报效祖国,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
伟人读后感篇3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也曾追求过梦想。今天我看了《伟人细胞》这篇文章,让我更深刻地了解了怎样才能更好的追求,实现梦想
这篇课文的主人公是贾里,主要介绍了贾里想成为伟人这一梦想的四件事。伟人计划一是教训邱士力;二是追求矮个风度;三是打工计划。虽然前三次打工计划都失败了。但是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他因不怕吃亏,要了一本有些破损的书而轰动全校,受到了老师的表扬,获得了意外成功。
哎,想想自己以前,也像贾里一样。想成为怎样怎样的作家,说要写小说,才写几句话就没兴趣写了,便把买回的参考书,写作本子丢在了一边,只有几分钟的热度。过了一阵子又想当生物学家,买了个显微镜和一些实验器材,整天托着显微镜东瞅瞅,西瞧瞧,拿着酒精灯,烧杯烧这个,看那得,弄了半天也没搞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发现。现在再想想,那些作家不都是靠着勤奋和坚持,靠着一点一滴的积累才走上成功之路的?才走向人生的辉煌的.?
伟人好比金刚石,一般人是石墨,那么他们的共同之处都是碳元素。由一般的普通人锻炼成为伟人,犹如石墨加工成金刚石,只有巨压和高温才能达到标准。我们不能好高骛远,不切实际地盲目地追求梦想,只有脚踏实地,从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才能成就一番伟大的事业。
伟人读后感篇4
我喜欢读书。在书中,我能结识世界各地、不同年代的伟人或英雄,我喜欢在书中与他们为伴。与高尚的人对话,对我来说是一件很快乐的事。
众所周知,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有四本——《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每一本都饱含了作者所有的心血刻画了无数活灵活现的人物,至今仍广为流传、家喻户晓。例如《西游记》作者吴承恩,在书中刻画了一个又一个人物形象,使他们走进了千家万户心中。机灵活泼神通广大的孙悟空,善良慈悲的唐僧,贪吃懒惰的猪八戒,法力无边的.如来……在唐僧师徒四人中最不起眼的也许就是那整天挑着担子的沙僧了。一身紫色的长袍,光头大胡子,脖子上还挂着一串大珠子,用铲子背着所有的行李,任劳任怨,守在唐僧身边保护他。我认为,沙僧最经典的话莫过于四句——“大师兄,师父被妖怪抓走了。”“二师兄,师父被妖怪扎走了。”“师父,大师兄回来了。”“师父,二师兄回来了。”他没有太多的语言,也没有太多的情节,就这样一个默默无闻的人却走进了中国人民的心中。其中一个情节,我永远不能忘记:“唐僧师徒三人途径流沙河时,沙僧阻挡他们前进的道路,一番曲折后,观音指点他帮助唐僧西天取经,他跪在地上,喊的一声声‘师父’令人无比感动。”从此他便和唐僧一起走上了西天取经的道路,任劳任怨,一起取得真经,为人类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
沙僧这种精神宛然象征了今天为新中国伟大复兴埋头苦干、竭力奋斗的体力劳动者,他们和脑力劳动者一样值得尊敬,是无比的伟大!
伟人读后感篇5
这段时间,我读了一本让我百感交集的书,名叫《海伦·凯勒传》。
在海伦凯勒她出生几个月的时候,因为一场病,让她失去了宝贵的听力和那双将要探索世界的眼睛,从此他成了一个又聋、又哑、又盲的重废残疾的人。
她不能像正常人一样生活和学习,可谁也没料到她能凭着自己的意志一次又一次地向可怕的疾病挑战,在病魔面前,她没有屈服过、没有认输过。而是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和难以做到的困难。
海伦。凯勒是一个非常不寻常的女孩,她凭着顽强的、惊人的意志学会了读书和说话,脾气不再暴躁,甚至开始和亲人以外的人沟通。最终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女子学院,成为了一位学识渊博,掌握英语、法语、德语、拉丁语、希腊语五种语言的著名的作家和教育家。她走遍世界各地,为盲人募集资金,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业。她获得了世界各国人民的赞扬,并得到许多国家的嘉奖。
如果把我和海伦。凯勒相比,我是渺小的,她那种惊人的意志、顽强拼搏到底的精神、对美好明天的懂憬,无法与之相比。
?海伦·凯勒传》她给了我的是无比的震撼。我应该向海伦。凯勒学习,学习她那无私奉献助人为乐、精益求精、以拼搏到底的精神,实现了她人生最瑰丽的梦想的精神。
伟人读后感篇6
俗话说得好,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是伟大的天才留给人类的遗产;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命伴侣和导师。今天,我读了《名人故事》这本书,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没有耕耘就没有收获。齐白石通过刻苦学习,成为了一代著名的画家;李白通过毕生的苦读,成为了一代“诗仙”;伽利略通过不懈的努力,成为了一代科学巨人;匡衡通过几十年的寒窗苦读,成为了我国西汉时期的一个著名的经学专家……
孔子是世界杰出的文化名人,被后人称为“至圣”。他从小家境贫寒,没钱上学。但尽管如此,他仍发奋读书,不耻下问,老人小孩都是他询问的对象。他爱打破沙锅问到底,别人便送给他“百事问”的雅号。
成年之后,他的求知欲更强了。一次,他得到了一部《易经》,就像得了稀世珍宝一样高兴地把它抱回家,逐字逐句地读起来。他读一遍不懂,就读第二遍;读第二遍不懂,就读第三遍……这样读来翻去,连穿在竹木简上的牛皮带都断了。就这样,他换了三次带子,这就是“韦编三绝”这个成语的来历。
读完《名人故事》这本书,我受到了深刻的教育。我明白了只要我们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实现我们的美好愿望。
伟人读后感篇7
在现实生活中,人人都希望做个伟人,人人都希望能有所成就,甚至全世界都知道自己的名字。可真正能做到的人却少之又少。伟大并不急于一时,它需要时间的打磨,知识的灌溉。有的人一生都在努力拼搏,却没有获得多大的成就,但他们却在平凡中成就了另一种伟大,为国家奉献了他们的成果,。社会上的每一个人都可以变得伟大,哪怕是捡起地上的一片小纸屑,顺道关了一下水龙头。这些小事虽然很平凡,但却同样伟大。它们就如同舞台剧一般,即使没有人喝彩,却精彩非凡,而自己就是舞台剧的主角。
有些人,天天都在尝试着成为伟人的方法,可结果是可想而知的。伟大不一定要做到轰轰烈烈,有时候一个小小的瞬间也承载着成功,未来的道路很长,只要踏踏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事,即使攀登不到社会的巅峰,却活出了另一番精彩!而那些只惊叹别人的成功,天天妄想自己也能成为全国乃至于全世界都惊羡的人,每天咬着笔头不做文章,怎么可能成功?
伟大只会把光芒照耀在勤劳上进的奋斗者身上,绝不会施舍一丝丝的光芒给那些懒汉!
伟人读后感篇8
每一个中国人都会唱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在很小的时候,我就听爷爷说过毛泽东主席的故事。在我家的柜阁里会看到一顶顶军帽,那上面都有一个闪闪发光的红星。
初读《毛泽东和革命者的故事》时,因为年纪太小,并没有读懂。长大后,再仔细的看了一遍后,我被这位伟大的革命家给震撼了。
为了能读书,再难做的事情也能完成。
少年时代的毛泽东,因为出身在农民家庭,被封建社会的传统影响,连看书的自由也没有。14岁的时候被父亲停学,可是对知识渴望的毛泽东来说,没有什么大不了,下地的时候,他悄悄带着一本书,一有机会马上躲到墓碑后看书,正看得津津有味的时候,被他的父亲发现了,并狠狠的骂了毛泽东一顿,还惩罚他在半天时间内挑完十五担粪。下午,毛泽东再一次失踪,他的父亲很容易就找到了他,大动肝火。但在得知他已经挑完十五担粪时不禁目瞪口呆,因为在半天时间内挑完十五担粪,并不是容易的事情,所以他也没什么理由来惩罚毛泽东。
刻苦学习,从书中知道自己的责任。
16岁后不久,毛泽东便开始自学自修。他在定王台不远处一个藏书很多的湖南图书馆里看书。每天早上,他吃了早餐就匆匆来到图书馆门口,有时馆门还没开,他就在外面等着,馆门一开,他总是第一个进图书馆看书的人。天天是这样,月月是这样。在图书馆的墙壁上挂着一幅世界大地图,毛泽东每经过那里都会停下来,仔细地看一看,他从地图上知道,世界很大,世界上的人很多,而这些人的生活过得如何,都值得关心。他认为:有志气、有理想的少年就应该担当起推翻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和改造世界的责任。于是,他为了这个责任奋斗了几十年,最后创建了新中国,成了伟大的人。
毛泽东的成就与书本离不开,他为了中华民族的存亡,如饥似渴的读书、学习,创造了一个光辉的榜样。我想:为了能让自己也可以成为祖国的栋梁,我也要像毛泽东一样,把读书当成生活中最重要的事,不断从书中学习知识,沿着这伟大的革命者开辟的道路继续走下去。我相信,不久后的将来,又是一番新气象,又是一个新时代。
伟人读后感8篇相关文章:
★ 文章及读后感8篇
★ 老舍传读后感8篇